日期:2022-03-08
這是美術課端午節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與端午節有關兒歌,感受一些端午節的作品,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引導幼兒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感受家里過端午節的氣氛,激發學習端午節習俗的興趣以及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端午節PPT課件。
2、端午節相關視頻鏈接。
3、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景導入,用粽子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探索端午節的樂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粽子)老師一邊說一邊點開PPT出示粽子。
(2)你們知道粽子是什么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于屈原的故事?
(3)教師描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這天定為端午節!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劃龍舟視頻,講解端午節劃龍舟的意義,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鏈接[需要聯網])
(2)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劃龍舟)
(3)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3、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端午習俗》,感受端午節帶來的快樂氣氛。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細細感受和傾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劃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妝,好吃粽子香又香。
(2)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么?(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里都說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幼兒隨機點擊問號,幼兒點擊后出現不同的習俗照片)。
4、教師再次朗誦端午習俗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加深印象。
四、活動延伸
1、一起畫雄黃妝
今天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幫助一個小朋友,他要去參加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妝,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幫助她,你們愿意嗎?幼兒人手一份材料,用畫筆給香囊和臉譜上色化妝。
2、劃龍舟游戲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么去呢?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說劃龍舟這真是個不錯主意,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劃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出發吧!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教師說一個掛于粽子的謎語,請幼兒猜猜謎底。示范:“四個角、四個面、六條棱;外面穿著一件綠大衣,中間系著一條白腰帶;摸上去軟綿綿,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兒展示彩線紙粽子)這個粽子是老師用彩線和紙做的,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聽一首兒歌《端午節》,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吧。(播放兒歌的VCD,只播放聲音,不播放畫面。)兒歌中說過端午節的時候要做什么呢?我們一起看看大書。
閱讀圖畫:
封面:封面上有誰?背著的背簍里有什么?她手里拿著什么?她會用這些葉子做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我們看看書名叫做《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時哪天嗎?對,封面上寫著呢,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
第一頁:桌面上有什么?是用來做什么的?桌面的左邊是誰?表情如何?心理怎么想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同幼兒討論桌面上是什么,用來做什么。)
第二頁:小女孩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媽媽在做什么?這頁對應的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三頁:媽媽和小女孩在做什么?這頁圖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在畫面上指出五色彩線。)
第四頁:這幅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小女孩腰間掛的是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學一學她的表情和動作。我們為什么要掛香包呢?
第五頁:圖畫上有誰?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怎樣的?他們為什么要這么高興呢?她們要去做什么?(把文字讀給幼兒聽)她們要去看什么呢?小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畫面右上角是什么?
第六頁:她們要去看什么呢?你能用兒歌中的話把這頁的內容概括一下嗎?你見過賽龍舟嗎?
第二階段教學:閱讀與反思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如賽龍舟、戴五色彩線、掛香鋪等;補充關于端午節的背景知識;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過程:
閱讀文本和小書:教師為幼兒朗讀幾份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端午節的背景知識,可以請幼兒補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請幼兒提問不清楚的地方。
教師出示大樹,和幼兒一起完整朗讀兒歌一次;教師將小書發給幼兒,請幼兒自行閱讀幾分鐘,然后和幼兒一起觀察小書:書中有只動物每頁都出現,它是誰,它在做什么?請你在每頁上找出來;教師帶領幼兒逐頁翻看大書,討論關于端午節的背景知識。
第一頁:端午節在什么時間?我們說過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它是在什么季節呢?
第二頁: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掛香蒲?你知道還要帶什么東西嗎?
第三頁:為什么要佩戴五色彩線(五色即青赤黃黑白)?為什么要掛香包?為什么端午節會賽龍舟?
教師再完整帶領幼兒朗讀兒歌數次,提示幼兒注意朗讀的語氣和節奏。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平板若干。
教學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
1、用聚光燈效果出示粽子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粽子)老師一邊說一邊點開聚光燈出示粽子。你們知道粽子是什么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于屈原的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原跳江這天成為端午節!
2、觀看劃龍舟視頻,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圖標超鏈接出現視頻動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劃龍舟)
總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結合圖片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跟端午有關的兒歌,老師這里有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
劃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妝,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師: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么?(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里都說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小朋隨機點擊四個粽子圖片,幼兒點擊后出現不同的動畫)。
2、平板操作包粽子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粽葉子,現在先請小朋友添加米,喜歡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么材料。(平板中出現粽子食材,小朋友選擇性拖入食材)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
師:咦,剛剛的兒歌里面,小朋友有沒有聽出哪些音比較像呢?
師:有的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和囊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里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端午節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懷。
2、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正確對待生活的態度。
3、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全方位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全面了解相關知識。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確定探究主題,組成活動小組,群體策劃進行研究。
課前交流:
都說我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課前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嗎?我出圖片大家猜猜是什么節日,比比誰的知識最豐富?
課件展示有關節日的圖片,學生搶答。
(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聰明,知識真豐富!)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周我們剛剛過完了一個節日——勞動節。知道勞動節是幾月幾日嗎?陽歷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那么你們知道每年的端午節是農歷的幾月幾日嗎?(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即將來臨的端午節。齊讀課題:走進端午節
二、分組交流
1、前幾天根據大家的興趣與愛好我們自愿組成了四個小隊,各個隊都有自己的名字。請響亮地來報一下隊名吧!
節日飲食隊 節日故事隊 節日習俗隊 節日詩歌隊
2、下面我們就在隊長的帶領下認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待會兒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組討論交流,師參與其中。
學生有的在交流傳說;有的在練習講故事,有的在進行古詩配畫,有的在包粽子……
4、師總結:同學們討論得可真投入,劉老師都不忍心打擾你們了。想不想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哪個隊先來?
三、匯報展示
有請隊長帶領你們的隊員上臺,他們匯報時其他小隊可要注意聽,比比哪個小隊的發言最積極,聽得最認真,我們將評選金星隊!
(下面的順序隨著學生的活動而隨機進行調整)
1、節日故事隊
我們是故事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
(1)大家知道端午節跟誰有關嗎?(屈原)
(2)我來為大家講講《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這兒還有一個傳說呢!《紀念孝女曹娥》
(4)其他隊還有補充的嗎?
(5)聽了這些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
(6)師小結:這些動人的傳說,讓我們感受到了屈原的愛國;曹娥的孝敬;伍子胥的忠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個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我們,謝謝故事隊給我們帶來的文化享受。
2、節日習俗隊
我們是習俗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
(1)大家快看,習俗隊給我們帶來什么禮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這是我跟媽媽學著制作的香包,你們知道這里面裝的什么?(朱砂、雄黃、香藥)
(2)插艾子:我通過上網、問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我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師: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斷發生,我們一定講究衛生,保證健康。
(3)系彩繩:過端午節時媽媽還為我的手腕、腳腕系上彩線呢!我們班的同學還有誰系過彩繩?
師追問: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嗎?
(4)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5)食粽子
(6)其他隊還有補充嗎?
(7)教師小結:只要多觀察、多問、多學,對我們傳統的節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國的傳統文化。
3、節日飲食隊
我們飲食隊,我們主要研究了端午節的粽子。
(1)我們先來給大家猜個謎語,看看哪個隊反應最快?
三角四棱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細品嘗。 (粽子)
(2)想知道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嗎?下面我就包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邊做邊實物展示。師問:你是跟誰學的?(可見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呀!就要快過端午節了,請不會的同學們也學著與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動手,樂就在不言中。)
(3)其實,粽子的種類可多啦讓我們一起看看各種各樣的粽子,飽飽眼福吧!
學生投影自己拍攝的圖片:能說說是怎么收集到的?說清楚名稱、里面的是什么?(蓮子肉粽、板栗肉粽、棗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棗、豆沙為餡,南方以肉餡為主。)
有的學生到超市進行了調查;還有的進行了拍照 ;有的采訪了周圍的人……
(4)聽了飲食隊的匯報,你們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師總結:節日飲食隊自編了謎語,還為我們講述了包粽子的方法,還運用多種方法調查了粽子的種類,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