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防沉迷主題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班會目標:
1、使學生認識網絡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危害性,從而自覺的抵制不良網絡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學生在網絡活動中自我防護意識,保障學生能在文明、綠色的網絡環境下學習,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班會準備:
進行小學生上網利與弊的辯論。收集網絡安全方面的資料。
三、班會過程:
1、引入。
老師: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是——“安全上網,學會自護”。為了我們上網的安全,為了同學們能夠健康成長,上至國家法律,下至守則規范對此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年版)
第三十三條國家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二十條觀看健康有益的報刊書籍、影視作品。文明上網,不進入不適宜小學生活動的場所,不沉溺游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五大點中第36小點遵守網絡道德和安全,不瀏覽、不制作、不傳播不良信息,慎交網友,不進入營業
性網吧。】
2、上網有利有弊。
主持人甲:隨著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電腦網絡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有
益信息,拓寬了溝通渠道,成為有效實現資源共享的主要手段。學生上網也已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
老師:據我了解,咱們班同學就都上過網,有不少還天天上呢。有人就說了:不就是上上網嗎?我覺得沒
什么不安全的呀!那你們說還用得著這么小題大做地制定什么法律、規范嗎?
主持人乙:同學們可千萬別麻痹大意啊。網絡是為人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它也為我們學生帶來一些潛在
的危害。據了解民盟北京市委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未成年人中經常玩和每天都玩網絡游戲的占26%,玩一次超過2小時的占26%,超過7小時的占 2.7%,每周用于虛擬聊天時間超過10小時的占45.7%。
主持人甲:現在由“網癮”引發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造成學生性格孤僻,厭學逃課,甚至暴力犯罪。一連錘殺了4名同學的馬加爵,個人興趣就是上網,經常瀏覽一些宣揚色情、暴力的網站。馬加
爵案證明,網絡世界的暴力游戲助長了這種危害的發生。而因上網玩游戲發生斗毆、殺人的案件更是屢見
不鮮。不信請聽同學們的偵察所得。
3、了解種種犯罪案例。
案例一: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案例二:“媽,你要不把我們送回網吧,我們就在這兒把你掐死。”
案例三:為上網,狠心毒死親生父母
案例四:上網聊天,遭遇搶劫毆打
案例五:一言不和,16歲少年網吧舉刀殺人
案例六:網吧驚現殺人團伙
老師:網絡就這樣背負起各種各樣的指責,被認為與學生厭學、青少年暴力色情等社會問題直接相關,甚
至被冠以“電子海洛因”、“文化鴉片”和“青少年的殺手”等稱號。
請看這份來自公安部門的調查報告。
【據調查,大部分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作案的誘因、作案的勇氣甚至作案方式都來源于游戲。
一些網絡暴力游戲從2D升級為3D,動畫效果極其逼真,游戲人物殺人或被殺時,血光四濺。這樣長期的、無數次的“殺人”訓練使玩家變得情感喪失,對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觀的畫面加上充滿挑逗性的文字,極大地刺激了他們的模仿欲,使他們由“網上搏殺”到“仿效殺人”,由網絡游戲高手演變成為現實中的兇犯。“我以前就想不明白,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對同齡人下那么狠的毒手!”一位檢察長說,“了解了網絡游戲,我才明白,他以為人被殺死之后,可以像游戲里的人物一樣,在下一局中死而復生,繼續廝殺!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公安部門的人士分析說,利用網吧或是網絡犯罪的特點有以下幾點:侵害對象一般為年齡
在16-22歲的青少年。作案特點是,案犯大多是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偽裝自己,通過網上聊天,騙取受害者
的信任和依賴,在約其見面時實施犯罪行為。由于這個年齡段的被害人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足夠
的警惕性,容易上當。
為此,公安部門提醒青少年,上網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的網友,避免上當受騙。】
4、沉迷網絡的危害。
老師:有同學說:我才不那么傻去犯罪呢。我就在家上網,什么也不干。
主持人甲:可是上網花費了大量時間,睡眠不足,精力透支,會使人無法完成日常的學習,自信心不斷減
弱,有可能形成考試前的心理恐懼、焦慮,甚至逃學、輟學。
總第( )課時
課題(內容) 7 上網不上癮
課
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
與能
力
如何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如何防止沉迷網絡游戲;
過程
與方
法
如何防范不良信息、不健康網站和網絡騙子;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
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上網習慣,掌握辨別網絡行騙的手段。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識網絡游戲及帶來的危害。
2、如何辯別網絡行騙的手段及防范方法。
課前準備
(一)設計電腦網絡知識問答題,準備多媒體課件。(二)學生搜集網絡的利弊資料
遠資使用
資源編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應對預案
一、電腦網絡知多少?
許多同學喜歡上網,大家能否談一談你為什么喜歡上網?上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上網時你會做些什么?
看來多數同學把上網作為了一種娛樂的方式,上網時感到輕松除了娛樂的功能,大家對電腦網絡還了解多少?
屏幕顯示:電腦網絡知識問
答題
1、我國開始正式接入Internet的時間為___________。
2、計算機網絡最突出的優點是________。
3、計算機是如何進行數據轉換的?
4、你知道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與電腦之間的“人機大戰”嗎?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應對預案
結論:電腦是工具而非玩具
二、網絡利弊談
(一)字幕顯示:中國青少年網絡行為調查,網絡究竟帶給我們什么?
(二)小討論:網絡利弊
學生討論:1、網絡的弊:
1)容易網絡癡迷而難以自拔,
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2)容易造成現實感缺乏而生
活在虛擬的世界里。
3)容易扭曲自尊做虛擬世界
老師適
當點撥分別總
結出網絡的利
與弊。
談
(三)結論:網絡是把雙刃劍,要學會趨利避害
三、通過情景設計,展示不健康網絡游戲對學生的危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健康網絡的認識
1、情景設計
1)報紙摘抄:網絡對學生的危害《血的教訓》《通宵上里的“英雄”。
4)容易造成現實感缺乏而使正常的人際溝通受阻。
5)耽誤時間,影響學習
6)浪費錢財,沒錢上網還可能引發偷盜或搶劫。
2、網絡的利:
1)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足不出戶博覽世界知識寶庫。
2)拓展我們的生活空間,讓我們足不出戶了解天下大事。
3)幫助我們縮短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傳遞信息。
4)娛樂的場所,給人刺激和輕松的感覺
5)網上聊天很暢快淋漓,無拘無束
閱讀資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應對預案
網累暈頭,坐睡鐵軌被軋
死》
2)學生日記摘抄——網聊十幾個小時不下線
3)影像資料
你看了有何感想呢?
四、教師與同學共同制訂
安全上網規則
倡議—別把自己困在網中央
——珍愛生命,珍惜時間!健康上網,安全上網!綠色上網,遠離網吧!觀看影像資料
上網安全規則:
1、切勿到網吧娛樂,遠離不
良網絡游戲。2、切不可將網絡游戲當作一種精神寄托而沉溺其中。3控制上網時間。4、當你單獨在家時,不允許網友來訪
教師適時引導:“看來網絡確實是有利也有害,不健康、不安全的上網方式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那么我們如何趨利弊害,健康上網呢?”
板書設計網絡:天使魔鬼
一、網絡是學習的工具而不是玩具
二、網絡是柄雙刃劍,要趨利避害。
三、不健康上網方式的危害
四、文明上網,綠色上網,遠離網吧
五、別把自己困在網中央
教學
反思
總第( )課時
課題(內容)8 見義巧為
課
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
與能
力
懂得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過程
與方
法
結合具體案例,明了見義巧為。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
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在非常情況下能見義巧為。
教學重難點懂得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課前準備
遠資使用
資源編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應對預案
一、導入
同學們聽過劉歡的《好漢
歌》嗎?誰會唱?
那些路見不平一聲吼,危難
之處顯身手的英雄的確讓人尊
敬!
學生哼唱《好漢歌》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應對預案
二、新課教學
(一)見義勇為,讓生活
充滿正氣
1、課件出示幾組見義勇為的畫面
2、生活中,你一定也看見過類似的鏡頭吧,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正義帶給我們的感動吧!
3、看錄相:《無私救援見真情》
5、把你腦海中相似的一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吧!
6、聽故事:《事實真相我觀看畫面
交流所見
交流自己的見解
我們要
從小樹立以自
覺遵守社會制
度和規則為榮
的意識,養成
自覺遵守各項
社會制度和規
則的良好習
慣,以實際行
動維護正義
7、你有主動說出真相的經歷嗎?說出真相后,心情如何呢?
(二)勇敢機智,不做無
謂的犧牲
1、當他人遭遇危險時,我們該怎么做?
2、聽故事:《咳嗽里的智慧》
3、出示課件:《緊急關頭巧對應》
4、看錄相:《妥協背后有計謀》
6、我們一起來編制“見義巧為”智慧寶典吧!
面對生活中類似的事件,你有什么好辦法?
要是遇到下列情形,你會怎么辦?要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應對預案
(三)別讓悲劇再發生
1、社會呼喚正氣,我們需要英雄,但我們不要做無謂的犧牲,應將傷害和損失減到最小。
2、將傷害和損失減到最小,可以怎么做?
3、聽故事:《盲目救人釀
交流
在沒有足夠應對危險能力的前提下魯莽行事,助人不成反而給自己帶來傷害,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給家人和社會帶來無窮的傷痛。生命美麗如花,一生只綻放一次,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精心地保護它。
4、悲劇能否不發生?可以怎樣避免?
(四)閱讀與拓展
1、閱讀《孩子們,別怕,這是一次演習》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寫下來吧!
三、總結
做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求我們明辨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伸張正義。
板書設計8 見義巧為
見義勇為,讓生活充滿正氣勇敢機智,不做無謂的犧牲
教學反思
一、班會目標:
1、使學生認識網絡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危害性,從而自覺的抵制不良網絡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學生在網絡活動中自我防護意識,保障學生能在文明、綠色的網絡環境下學習,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班會準備:
進行小學生上網利與弊的辯論.收集網絡安全方面的資料.
三、班會過程:
1、引入.
老師: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是——“安全上網,學會自護”.為了我們上網的安全,為了同學們能夠健康成長,上至國家法律,下至守則規范對此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年版)
第三十三條 國家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二十條 觀看健康有益的報刊書籍、影視作品.文明上網,不進入不適宜小學生活動的場所,不沉溺游戲.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五大點中第36小點 遵守網絡道德和安全,不瀏覽、不制作、不傳播不良信息,慎交網友,不進入營業性網吧.】
2、上網有利有弊.
主持人甲:隨著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電腦網絡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寬了溝通渠道,成為有效實現資源共享的主要手段.學生上網也已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
老師:據我了解,咱們班同學就都上過網,有不少還天天上呢.有人就說了:不就是上上網嗎?我覺得沒什么不安全的呀!那你們說還用得著這么小題大做地制定什么法律、規范嗎?
主持人乙:同學們可千萬別麻痹大意啊.網絡是為人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它也為我們學生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據了解民盟北京市委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未成年人中經常玩和每天都玩網絡游戲的占26%,玩一次超過2小時的占26%,超過7小時的占2.7%,每周用于虛擬聊天時間超過10小時的占45.7%.
主持人甲:現在由“網癮”引發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造成學生性格孤僻,厭學逃課,甚至暴力犯罪.一連錘殺了4名同學的馬加爵,個人興趣就是上網,經常瀏覽一些宣揚色情、暴力的網站.馬加爵案證明,網絡世界的暴力游戲助長了這種危害的發生.而因上網玩游戲發生斗毆、殺人的案件更是屢見不鮮.不信請聽同學們的偵察所得.
3、了解種種犯罪案例.
案例一:北京一少年為偷錢上網,將奶奶砍死爺爺砍成重傷.
案例二:“媽,你要不把我們送回網吧,我們就在這兒把你掐死.”
案例三:為上網,狠心毒死親生父母
案例四:上網聊天,遭遇搶劫毆打
案例五:一言不和,16歲少年網吧舉刀殺人
案例六:網吧驚現殺人團伙
老師:網絡就這樣背負起各種各樣的指責,被認為與學生厭學、青少年暴力色情等社會問題直接相關,甚至被冠以“電子海洛因”、“文化鴉片”和“青少年的殺手”等稱號.
請看這份來自公安部門的調查報告.
【據調查,大部分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作案的誘因、作案的勇氣甚至作案方式都來源于游戲.
一些網絡暴力游戲從2d升級為3d,動畫效果極其逼真,游戲人物殺人或被殺時,血光四濺.這樣長期的、無數次的“殺人”訓練使玩家變得情感喪失,對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觀的畫面加上充滿挑逗性的文字,極大地刺激了他們的模仿欲,使他們由“網上搏殺”到“仿效殺人”,由網絡游戲高手演變成為現實中的兇犯.“我以前就想不明白,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對同齡人下那么狠的毒手!”一位檢察長說,“了解了網絡游戲,我才明白,他以為人被殺死之后,可以像游戲里的人物一樣,在下一局中死而復生,繼續廝殺!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公安部門的人士分析說,利用網吧或是網絡犯罪的特點有以下幾點:侵害對象一般為年齡在16-22歲的青少年.作案特點是,案犯大多是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偽裝自己,通過網上聊天,騙取受害者的信任和依賴,在約其見面時實施犯罪行為.由于這個年齡段的被害人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足夠的警惕性,容易上當.
為此,公安部門提醒青少年,上網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的網友,避免上當受騙.】
4、沉迷網絡的危害.
老師:有同學說:我才不那么傻去犯罪呢.我就在家上網,什么也不干.
主持人甲:可是上網花費了大量時間,睡眠不足,精力透支,會使人無法完成日常的學習,自信心不斷減弱,有可能形成考試前的心理恐懼、焦慮,甚至逃學、輟學.
教學目的:
1、認識網絡上存在的各種不安全的隱患,學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保護自己的利益;
2、理智地對待各種誘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
3、知道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用血淋淋的事實敲響警鐘。
教學重點:沉迷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對待網絡。
教學內容:
一、導入
計算機網絡和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網絡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據2001年統計,我國上網人數已達2650萬,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其中青少年占80%。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已成為我們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增強了我們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中一些不良內容也極易對我們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傷害。比如,我們部分同學上網瀏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沉迷于內容低級、庸俗的網上聊天和網絡游戲等。網絡“無時差、零距離”的特點使得不良內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擴散,其不良內容甚至還會造成我們生理上的傷害。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保護自己的利益呢?
二、新課教學
(一)網絡安全知識小調查
師:下面的問題都是同學們在上網的過程中遇到的,你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1、你上網有節制嗎?時間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沒有保護好自己的上網密碼,個人資料?
3、你會不會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學校名稱或者電話號碼、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討論區?
4、你會接收不認識的人發過來的文件等資料嗎?為什么?
5、對于暗示、挑釁、威脅等不良信息,你會如何處理?
更多精品文檔.
好資料學習-----、對發布不良信息的網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頁面,你會采取6 怎樣的態度? 、你曾經去過網吧上網嗎?都做些什么?7、你玩網絡游戲嗎?是哪一類型的?會模仿游戲里面的語言和動作嗎?身8 邊的同學又有沒有模仿甚至經常談論?、如果你的身邊有沉迷網絡游戲的同學或親戚朋友,你能說說他們的表現9 嗎?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看來同學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師:個方面:其一、不良思想的侵蝕。據稱,目前中國網絡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3暴力和低級庸俗的煽動性、黃色、國內外敵對勢力在互聯網上刊載大量反動性、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網站、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其二,內容,利用上網聊天的機會尋找目網吧提供的平臺,針對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的特點,標實施詐騙、搶劫、強奸等犯罪活動,給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脅。其還可能會讓未三,沉迷網絡甚至網絡游戲不僅影響未成年人的學習和心理健康, 成年人走進一個歧途:模仿游戲中的語言或動作,造成慘劇。
(二)看案例和資料,談感受
順德容桂一所小學的學生在課間嬉戲時模仿網絡游戲中的場景進行案例一: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龔各自飾演一款當下流行的網絡游戲中的敵對角色, “戰斗”進行中,小龔不慎用彈簧刀刺死了小彭。個迷戀網絡的少年在虛擬世界里殺得天昏地暗還嫌8案例二:四川省眉山市歲的中學生,活蹦亂跳的年僅14不過癮,他們把攻擊目標轉向了一個有血有肉、 直致目標永遠地倒下
團初中三年級的小偉,原是個品學兼53案例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優的好學生,自從在網吧迷戀上了一種叫“傳奇”網絡游戲后,成績一落千丈。讓他一直處在矛一邊是網絡游戲的誘惑,一邊是父母想讓他上重點中學的期望, 小偉認為是網吧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成績,盾中,于是用匕首將網吧老板陳鵑捅死。
尸體上還頭顱被人砸爛,案例四:簡陽市平泉鎮和平村流浪少年趙剛被殺,名嗜3而令人瞠目的卻是:有幾處刀傷,其死狀慘不忍睹。殺害少年的兇手竟是 更多精品文檔.
好資料學習-----他們殺人的目的只是為了驗證自己“膽量有多好上網玩“殺人游戲”的中專生, 大”。
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慘劇,你從中想到什么?你會怎樣要求自己?師:這些慘劇的發生,當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數量龐大的青少年網萬網游少年中,其中的2000絡游戲大軍。根據最新統計的結果,目前中國約有萬人是網游成癮者。此前,上海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調查結果顯示,該市青少260“網絡成癮”已成為導致這批青少年家庭矛盾加。年網絡成癮總發生率為14.2%體內激素水可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劇和參與違法犯罪的誘因。網絡成癮癥:焦慮、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 憂郁等,甚至可導致死亡。
(三)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網絡還是有許多的剛才我們講的都是過度沉迷網絡造成的危害,但是,師:“足它使我們獲取更多的信息知識,用途,它為我們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寬廣平臺,不出戶”,“ 盡覽天下風云”;它為我們提供參與社交活動的廣闊空間,它豐我們要學會正確所以,富了我們的生活,擺脫了“兩點一線”讀書生活的單調。
的運用網絡。那么,如何才算正確上網呢?(學生討論) 師總結:
. 、樹立正確上網目的,制訂上網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注意上網安全1
甚至可以邀請父母和自己一起上上網之前先決定好上網時間以及上網目的。不要隨意在網EMAIL時要保持禮貌和良好的態度。網,在網上與朋友交談或發送上透露自己的信息。更不可以隨意約會網友。對于不明的郵件,一律刪除,看到 不良內容和網站,要自覺離開。
,及不良網站。、遠離聊天室、游戲、BBS2下載的時候盡量借助下載工,BBS上網的時候盡量遠離聊天室、、不良網站
具,如網絡快車、網絡螞蟻、網絡傳輸帶等下載軟件,提高下載速度。如果在網二來一來可以保護視力,上閱讀花的時間過多,可以重新嘗試閱讀書本及報刊, 更多精品文檔.
-----好資料學習等有空的時候再可以先把文章下載,可以控制上網時間。如果還改變不了的話, 拿出來看,盡量不要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
、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3盡量逐漸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從自身做起,有針對性地從小事入手,豐富課余生活,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和同學、朋友交流,多參加班級和學校里的 集體活動。
三、總結增網絡給我們平靜如水的生活增添了清新亮麗的色彩,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長了知識,給了我們釋放情感的機會,但沉迷網絡,其危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因 此,我們務必要把握好自己,千萬不要在這虛擬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大聲朗讀《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班會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網絡越來越普遍。一些未成年人因接觸互聯網而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上網成癮,身心受損,引發網絡犯罪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上網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活動目的:
1、使學生明白"沉溺網絡"的危害性,讓學生通過參與,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遠離網絡游戲等不良內容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高中生,處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我們應該利用網絡資源,促進我們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文明上網,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了!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場旋風,“它風行于大江南北,奔走于大地之間,亮相于校園內外,吸引著你我的心”,這是一場由賽先生卷來的網絡旋風。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文明上網的問題,讓文明在網絡信息大道上尋覓啟迪,共同在e時代中健康成長。
二、案例展示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泉州某某中學某學生因沉迷于網絡游戲,為十塊錢的上網費搶劫小學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唉,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這樣斷送了。
(2)浙江溫州某中學學生小強因迷上網絡游戲,常常夜不歸宿,盜竊家里錢財,有一次偷了家里300元正出門上網吧時,被奶奶發現并極力勸阻,小強怒不可遏,喪失理智,順手拿起菜刀兇殘地向奶奶砍去,可憐的奶奶關心照顧小強十幾年,竟死于自己的孫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嘆!
(3)一位13歲少年迷戀電子游戲,整天泡在電子游戲廳里,易怒厭世,對人極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確診患上精神病,這是發生在陜西省漢中市的一個真實故事。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提醒人們,上網成癮已成精神疾病的新誘因,這一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
(4)據法制日報報道,廣西省柳州市某中學學生陳某某,因通宵上網,興奮過度,第二天清晨被網吧管理員發現猝死在電腦桌上。(5)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天津市某中學學生小趙因升級游戲屢次失敗,心灰意冷,感覺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回家跟父親說“爸爸謝謝你,養育了我十一年,你要好好保重身體。再見。”然后,從電梯上到11樓,跳下,留下悲痛欲絕的父母。父親大聲訴說:“救救孩子”。
(6)華西都市報報道,四川武勝縣一農婦因為上小學的兩兒子沉迷游戲,絕望的母親喝下農藥自盡。
三、網癮危害分析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活生生的案例,我們不禁要說:都是網絡游戲惹的禍!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從心靈深處認識到網絡游戲的危害是第一步。(1)網絡游戲摧殘我們的身心健康。有的學生對游戲的癡迷,達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瘋狂地步。他們玩游戲時精神高度集中,伴隨著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熒光屏色彩、圖像的迅速變幻,不絕于耳的噪聲,給沉迷于其間的人的視力、聽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不知饑渴、不分晝夜的上網,對其身體的危害不亞于大麻、白粉等毒物,這并非危言聳聽。另外,學生還會對上網有著很強的心理依賴,輕者影響身體、學習;嚴重者導致心理扭曲。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所以他們以聊天、游戲等方式上網,使自己的心情可以得到暫時放松。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使得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而掉入對方設計的陷阱中,有些學生離家出走投奔網友,不僅僅破壞了家庭的安寧和學校的秩序,而且會斷送本人的前途,甚至生命。(2)網絡游戲刺激不良欲求,誘發違法犯罪行為。
學生都是消費者,大部分學生是在網吧上網,為了能弄到進網吧的錢,有人就想方設法地去騙、偷、詐,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打架斗毆的事件在網吧中時有發生;網吧經營者惟利是圖,向未成年人提供飲食住宿,使得上網的學生夜不歸宿;家長、朋友、老師心急到處找人,也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3)網絡游戲影響學業。
學生一旦對網吧癡迷,導致他們的興趣轉移,學習成績就會日益下降。有的學生雖身在課堂,心卻在網上,一放學就直奔這些場所,學業統統拋到九霄云外;有的發展到整天逃學,不分晝夜泡在網吧,終致學業荒廢。
四、自我診斷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了解自己的網癮程度是必要的,下面提供“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就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反應。
(3)、下述5條內至少符合1條:①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②上網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執的上網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上網的危害仍難以停止;④因上網而減少或放棄了其它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⑤將上網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如果這些答案中你回答“是”,且符合癥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已經導致社交、學習或工作能力下降,那么你已經“網絡成癮”了。
五、戒除網癮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只要你采用以下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
1、厭惡療法:請你將上網的壞處按程度輕重列舉在紙上,并張貼在顯眼的地方,如電腦上、臥室里、門上;每天多時段默念或大聲念上網的壞處10-20次,每次3-5分鐘(尤其是在網癮發作時),以此來戰勝網絡對自己的誘惑。每天想象自己上網成癮后的種.種極端后果,如:成績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別人羞辱、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親人等,想象自己長時間上網后萎靡不振的樣子;讓其厭惡“現實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勵自己。
2、自我暗示法:有了想上網的念頭時反復自我暗示,如“不行,現在應該學習,等周末再說”,“我一定能戒除網癮”;如果抵制住了誘惑,就進行自我鼓勵,如“今天我又贏得了一次勝利,繼續堅持,加油”,這樣不斷強化,形成良性刺激。語言暗示既可通過自言自語,也可將提示語寫在日記本上,或貼在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
3、陽性強化法:自我獎勵、自我懲罰,即視當天的計劃完成情況而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或懲罰,但應注意獎勵或懲罰的內容最好與上網無關。獎勵和懲罰既可以由自己執行,也可以請老師、同學、家長協助執行。如,當目標執行無誤,就獎勵自己吃一樣喜歡的零食或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否則長跑1000米或做清潔等。
4、放松訓練法。為應對戒網癮時出現的緊張、焦慮、不安、氣憤等不良情緒,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穩定情緒,振作精神。
5、系統脫敏法。如果自己一下子戒掉網癮很難,就和家長共同簽訂“戒網契約”,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在家長的監督支持下去一步一步執行計劃。做到每天有記錄、有總結,循序漸進戒除網癮。如將每周上網次數由
七、八次逐漸減為六次、五次、四次、三次……每次上網時間由五小時逐漸減為四小時、三小時、二小時,最后達到盡量在周末上網,每次不超過二小時的目標。
6、習慣代替法。上網游戲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習慣,改變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所以你需要培養自己的其它興趣愛好,比如看書、寫作、運動、聽歌等,或者把原來上網的時間拿出來和家長、朋友一起聊天、郊游。不給自己無所事事的時間和空間,這樣你就一定可以遠離網絡,找回曾經的自己,過上充實而快樂的生活。
六、網絡文明公約
要限制上網時間,每天上網不過三小時。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七、班主任總結: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選擇在我們!網絡世界誘惑無限,上網要文明。讓我們綠色上網,健康成長!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一起宣誓: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