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1
這是安全上網主題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背景:
1、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成為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增強了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但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其中一些不良內容也極易對學生造成傷害。主要表現在:許多孩子上網瀏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沉迷于內容低級、庸俗的網上聊天和網絡游戲等。網絡“無時差、零距離”的特點使得不良內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擴散,網絡不良內容甚至還會造成學生生理上的傷害。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尤為緊迫。
2、據佛山日報3月8日報導:在順德某小學,課間嬉戲時,因為模仿網絡游戲,一小學生刺死同班好友。
班會目的:讓同學們清楚地認識到網絡上存在的各種不安全的隱患,學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保護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對待各種誘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網絡游戲,用血淋淋的事實敲響警鐘。
整體流程:
1、對網絡中遇到的問題,大家發表見解。
2、看案例和資料,談感受。
3、班主任進行總結。
詳盡流程:
甲、乙合:各位同學大家好!這節班會課的主題是《網絡安全教育》。
主持人甲:相信同學們對網絡都比較了解,但對于網絡安全問題又有多少認識呢?不如我們先聽李釗提幾個有關網絡安全的問題吧!
1、暢所欲言
主持人乙:下面的問題都是同學們在上網的過程中遇到的,你們是如何處理,又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1)你上網有節制嗎?時間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沒有保護好自己的上網密碼,個人資料?
(3)你會不會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學校名稱或者電話號碼、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討論區?
(4)你會接收不認識的人發過來的文件等資料嗎?為什么?
(5)對于暗示、挑釁、威脅等不良信息,你會如何處理?
(6)對發布不良信息的網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頁面,你會采取怎樣的態度?
(7)有人以贈送錢物或見面等為理由,提出赴約或登門拜訪時,你會怎樣做?
主持人甲:看來同學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都能理智的控制自己不受不良思想的侵蝕。
據稱,目前__絡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其一、國內外敵對勢力在互聯網上刊載大量反動性、煽動性、黃色、暴力和低級庸俗的內容。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其二、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網站、網吧提供的平臺,針對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的特點,利用上網聊天的機會尋找目標實施詐騙、搶劫、__等犯罪活動,給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脅。
(8)你曾經去過網吧上網嗎?甚至是玩游戲?
(9)你玩網絡游戲嗎?是哪一類型的?會模仿游戲里面的語言和動作嗎?身邊的同學又有沒有模仿甚至經常談論?
(10)如果你的身邊有沉迷網絡游戲的同學或親戚朋友,你能說說他們的表現嗎?
主持人甲:沉迷網絡甚至網絡游戲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和心理健康,還可能會讓我們走進一個歧途。模仿游戲中的語言或動作,造成慘劇。
2、看案例和資料,談感受
主持人甲:3月7日,順德容桂一所小學的學生在課間嬉戲時模仿網絡游戲中的場景進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龔各自飾演一款當下流行的網絡游戲中的敵對角色,“戰斗”進行中,小龔不慎用彈簧刀刺死了小彭。
同學自由發表看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慘劇,你從中想到什么?你會怎樣要求自己?
主持人乙:這起慘劇的發生,當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數量龐大的青少年網絡游戲大軍。根據最新統計的結果,目前中國約有2000萬網游少年中,其中的260萬人是網游成癮者。此前,上海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調查結果顯示,該市青少年網絡成癮總發生率為14.2%。“網絡成癮”已成為導致這批青少年家庭矛盾加劇和參與違法犯罪的誘因。
網絡成癮癥:可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導致死亡。
3、班主任總結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成為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增強了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但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其中一些不良內容也極易對學生造成傷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這節班會課,我們通過從上網的時間安排,到在網上選擇性地瀏覽信息,對虛擬網絡中各種情況采取的自我保護措施,最后到對網絡游戲的正確認識做了交流和討論,目的就是讓同學們清楚地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學會理智的對待各種誘惑,從而更好的利用網絡促進我們學習的進步。
一、 設計背景
計算機與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工作,學習及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上網成癮。我們時常可以看到關于中學生上網成癮而夜不歸宿、因犯網癮而導致犯罪、甚至自殘自殺等這類觸目驚心的新聞。網癮嚴重危害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家庭的幸福,當我們在努力去幫助學生預防網癮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提醒學生在上網的時候要注意言行,注意防止受騙等安全問題呢?“拒絕網癮,安全上網”,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一個WEB教學平臺,并將地點定于學生機房,目的是想論證一個想法,當社會不斷地發展,學生課堂學習的時候,可能會達到人手一機的學習條件,那么到時我們可以怎么樣去開展教學工作呢?我們是否可以將傳統的紙質測試,討論以及作業上交都利用電腦來完成,并且將都師教案共享在網絡上,讓學生在課前課后都能夠學習呢?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成癮自測題,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否有網癮的傾向。
2、通過數據及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網癮及其危害
3、學會健康上網、安全上網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1、 導入:網絡成癮自測題
2、 認識網癮,拒絕網癮
(1)網癮是什么
(2)網癮的危害
3、 安全上網
(1) 網上交友需謹慎
(2) “黑”人電腦是犯罪
(3) 網上交易防陷阱
(4) 網上造謠也違法
4、 小結
(1) 討論投票
(2) 小結
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網絡越來越普遍。一些 未成年人因接觸互聯網而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上網成癮,身心受損,引發網絡犯罪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上網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活動目的:
1、使學生明白"沉溺網絡"的危害性,讓學生通過參與,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遠離網絡游戲等不良內容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高中生,處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我們應該利用網絡資源,促進我們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文明上網,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了!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場旋風,“它風行于大江南北,奔走于大地之間,亮相于校園內外,吸引著你我的心”,這是一場由賽先生卷來的網絡旋風。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文明上網的問題,讓文明在網絡信息大道上尋覓啟迪,共同在e時代中健康成長。
二、案例展示
來訪者A:我是一個中學生,我迷上了網絡游戲,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游戲。現在我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有時候媽媽叫我吃飯,也要三番五次地催促之后我才匆匆忙忙地吃幾口,然后又一頭扎到游戲里面。每次在外面看見網吧,我的心就怦怦直跳,腳就不由自主地往里走,被學校老師批評了好多次。我現在上課根本就聽不進去,下課了也很少和同學說話,總是一個人沉浸在網絡游戲的幻想中。我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但是卻很難控制自己。請問我該怎么辦?
來訪者B:他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所重點中學上學,還有半年就中考了。可這段時間他突然特別厭學了,天天去網吧玩游戲,一天玩掉幾十元錢,還借錢去玩。他媽媽老罵他,可一點也沒用。他以前是個很好的學生,我怎么才能幫助他?
網絡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 ):泉州某某中學某學生因沉迷于網絡游戲,為十塊錢的上網費搶劫小學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唉,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這樣斷送了。
(2)浙江溫州某中學學生小強因迷上網絡游戲,常常夜不歸宿,盜竊家里錢財,有一次偷了家里300元正出門上網吧時,被奶奶發現并極力勸阻,小強怒不可遏,喪失理智,順手拿起菜刀兇殘地向奶奶砍去,可憐的奶奶關心照顧小強十幾年,竟死于自己的孫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嘆!
( 3):一位13歲少年迷戀電子游戲,整天泡在電子游戲廳里,易怒厭世,對人極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確診患上精神病,這是發生在陜西省漢中市的一個真實故事。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提醒人們,上網成癮已成精神疾病的新誘因,這一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
(4):據法制日報報道,廣西省柳州市某中學學生陳某某,因通宵上網,興奮過度,第二天清晨被網吧管理員發現猝死在電腦桌上。
(5):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天津市某中學學生小趙因升級游戲屢次失敗,心灰意冷,感覺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回家跟父親說“爸爸謝謝你,養育了我十一年,你要好好保重身體。再見。”然后,從電梯上到11樓,跳下,留下悲痛欲絕的父母。父親大聲訴說:“救救孩子”。
(6)華西都市報報道,四川武勝縣一農婦因為上小學的兩兒子沉迷游戲,絕望的母親喝下農藥自盡。
三、網癮危害分析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活生生的案例,我們不禁要說:都是網絡游戲惹的禍!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從心靈深處認識到網絡游戲的危害是第一步。
(1)網絡游戲摧殘我們的身心健康。
有的學生對游戲的癡迷,達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瘋狂地步。他們玩游戲時精神高度集中,伴隨著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熒光屏色彩、圖像的迅速變幻,不絕于耳的噪聲,給沉迷于其間的人的視力、聽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不知饑渴、不分晝夜的上網,對其身體的危害不亞于毒品,這并非危言聳聽。另外,學生還會對上網有著很強的心理依賴,輕者影響身體、學習;嚴重者導致心理扭曲。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所以他們以聊天、游戲等方式上網,使自己的心情可以得到暫時放松。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使得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而掉入對方設計的陷阱中,有些學生離家出走投奔網友,不僅僅破壞了家庭的安寧和學校的秩序,而且會斷送本人的前途,甚至生命。
(2)網絡游戲刺激不良欲求,誘發違法犯罪行為。
學生都是消費者,大部分學生是在網吧上網,為了能弄到進網吧的錢,有人就想方設法地去騙、偷、詐,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打架斗毆的事件在網吧中時有發生;網吧經營者惟利是圖,向未成年人提供飲食住宿,使得上網的學生夜不歸宿;家長、朋友、老師心急到處找人,也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3)網絡游戲影響學業。
學生一旦對網吧癡迷,導致他們的興趣轉移,學習成績就會日益下降。有的學生雖身在課堂,心卻在網上,一放學就直奔這些場所,學業統統拋到九霄云外;有的發展到整天逃學,不分晝夜泡在網吧,終致學業荒廢。
四、自我診斷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了解自己的網癮程度是必要的,下面提供“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就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反應。
(3)下述5條內至少符合1條:
①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②上網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固執的上網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上網的危害仍難以停止;
④因上網而減少或放棄了其它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
⑤將上網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如果這些答案中你回答“是”,且符合癥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已經導致社交、學習或工作能力下降,那么你已經“網絡成癮”了。
五、戒除網癮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只要你采用以下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
1、厭惡療法:請你將上網的壞處按程度輕重列舉在紙上,并張貼在顯眼的地方,如電腦上、臥室里、門上;每天多時段默念或大聲念上網的壞處10-20次,每次3-5分鐘(尤其是在網癮發作時),以此來戰勝網絡對自己的誘惑。每天想象自己上網成癮后的.種種極端后果,如:成績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別人羞辱、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親人等,想象自己長時間上網后萎靡不振的樣子;讓其厭惡“現實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勵自己。
2、自我暗示法:有了想上網的念頭時反復自我暗示,如“不行,現在應該學習,等周末再說”,“我一定能戒除網癮”;如果抵制住了誘惑,就進行自我鼓勵,如“今天我又贏得了一次勝利,繼續堅持,加油”,這樣不斷強化,形成良性刺激。語言暗示既可通過自言自語,也可將提示語寫在日記本上,或貼在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
3、陽性強化法:自我獎勵、自我懲罰,即視當天的計劃完成情況而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或懲罰,但應注意獎勵或懲罰的內容最好與上網無關。獎勵和懲罰既可以由自己執行,也可以請老師、同學、家長協助執行。如,當目標執行無誤,就獎勵自己吃一樣喜歡的零食或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否則長跑 1000米或做清潔等。
4、放松訓練法。為應對戒網癮時出現的緊張、焦慮、不安、氣憤等不良情緒,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見本書“學會自我放松”)以穩定情緒,振作精神。
5、系統脫敏法。如果自己一下子戒掉網癮很難,就和家長共同簽訂“戒網契約”,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在家長的監督支持下去一步一步執行計劃。做到每天有記錄、有總結,循序漸進戒除網癮。如將每周上網次數由七、八次逐漸減為六次、五次、四次、三次…… 每次上網時間由五小時逐漸減為四小時、三小時、二小時,最后達到盡量在周末上網,每次不超過二小時的目標。
6、習慣代替法。上網游戲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習慣,改變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所以你需要培養自己的其它興趣愛好,比如看書、寫作、運動、聽歌等,或者把原來上網的時間拿出來和家長、朋友一起聊天、郊游。不給自己無所事事的時間和空間,這樣你就一定可以遠離網絡,找回曾經的自己,過上充實而快樂的生活。
六、網絡文明公約
要限制上網時間,每天上網不過三小時。
要善于網上學習? 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 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 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虛擬時空
七、班主任總結: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選擇在我們!網絡世界誘惑無限,上網要文明。讓我們綠色上網,健康成長!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一起宣誓: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網絡越來越普遍。一些 未成年人因接觸互聯網而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上網成癮,身心受損,引發網絡犯罪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上網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活動目的:
1、使學生明白"沉溺網絡"的危害性,讓學生通過參與,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遠離網絡游戲等不良內容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高中生,處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我們應該利用網絡資源,促進我們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文明上網,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了!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場旋風,“它風行于大江南北,奔走于大地之間,亮相于校園內外,吸引著你我的心”,這是一場由賽先生卷來的網絡旋風。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文明上網的問題,讓文明在網絡信息大道上尋覓啟迪,共同在e時代中健康成長。
二、案例展示
來訪者A:我是一個中學生,我迷上了網絡游戲,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玩游戲。現在我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有時候媽媽叫我吃飯,也要三番五次地催促之后我才匆匆忙忙地吃幾口,然后又一頭扎到游戲里面。每次在外面看見網吧,我的心就怦怦直跳,腳就不由自主地往里走,被學校老師批評了好多次。我現在上課根本就聽不進去,下課了也很少和同學說話,總是一個人沉浸在網絡游戲的幻想中。我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但是卻很難控制自己。請問我該怎么辦?
來訪者B:他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所重點中學上學,還有半年就中考了。可這段時間他突然特別厭學了,天天去網吧玩游戲,一天玩掉幾十元錢,還借錢去玩。他媽媽老罵他,可一點也沒用。他以前是個很好的學生,我怎么才能幫助他?
網絡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 ):泉州某某中學某學生因沉迷于網絡游戲,為十塊錢的上網費搶劫小學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唉,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這樣斷送了。
(2)浙江溫州某中學學生小強因迷上網絡游戲,常常夜不歸宿,盜竊家里錢財,有一次偷了家里300元正出門上網吧時,被奶奶發現并極力勸阻,小強怒不可遏,喪失理智,順手拿起菜刀兇殘地向奶奶砍去,可憐的奶奶關心照顧小強十幾年,竟死于自己的孫子的手里,可悲啊,可嘆!
( 3):一位13歲少年迷戀電子游戲,整天泡在電子游戲廳里,易怒厭世,對人極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確診患上精神病,這是發生在陜西省漢中市的一個真實故事。陜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提醒人們,上網成癮已成精神疾病的新誘因,這一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
(4):據法制日報報道,廣西省柳州市某中學學生陳某某,因通宵上網,興奮過度,第二天清晨被網吧管理員發現猝死在電腦桌上。
(5):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天津市某中學學生小趙因升級游戲屢次失敗,心灰意冷,感覺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回家跟父親說“爸爸謝謝你,養育了我十一年,你要好好保重身體。再見。”然后,從電梯上到11樓,跳下,留下悲痛欲絕的父母。父親大聲訴說:“救救孩子”。
(6)華西都市報報道,四川武勝縣一農婦因為上小學的兩兒子沉迷游戲,絕望的母親喝下農藥自盡。
三、網癮危害分析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活生生的案例,我們不禁要說:都是網絡游戲惹的禍!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從心靈深處認識到網絡游戲的危害是第一步。
(1)網絡游戲摧殘我們的身心健康。
有的學生對游戲的癡迷,達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瘋狂地步。他們玩游戲時精神高度集中,伴隨著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熒光屏色彩、圖像的迅速變幻,不絕于耳的噪聲,給沉迷于其間的人的視力、聽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不知饑渴、不分晝夜的上網,對其身體的危害不亞于毒品,這并非危言聳聽。另外,學生還會對上網有著很強的心理依賴,輕者影響身體、學習;嚴重者導致心理扭曲。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所以他們以聊天、游戲等方式上網,使自己的心情可以得到暫時放松。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使得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而掉入對方設計的陷阱中,有些學生離家出走投奔網友,不僅僅破壞了家庭的安寧和學校的秩序,而且會斷送本人的前途,甚至生命。
(2)網絡游戲刺激不良欲求,誘發違法犯罪行為。
學生都是消費者,大部分學生是在網吧上網,為了能弄到進網吧的錢,有人就想方設法地去騙、偷、詐,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打架斗毆的事件在網吧中時有發生;網吧經營者惟利是圖,向未成年人提供飲食住宿,使得上網的學生夜不歸宿;家長、朋友、老師心急到處找人,也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3)網絡游戲影響學業。
學生一旦對網吧癡迷,導致他們的'興趣轉移,學習成績就會日益下降。有的學生雖身在課堂,心卻在網上,一放學就直奔這些場所,學業統統拋到九霄云外;有的發展到整天逃學,不分晝夜泡在網吧,終致學業荒廢。
四、自我診斷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了解自己的網癮程度是必要的,下面提供“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就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反應。
(3)下述5條內至少符合1條:
①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②上網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固執的上網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上網的危害仍難以停止;
④因上網而減少或放棄了其它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
⑤將上網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如果這些答案中你回答“是”,且符合癥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已經導致社交、學習或工作能力下降,那么你已經“網絡成癮”了。
五、戒除網癮
要使自己戒除網癮,只要你采用以下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
1、厭惡療法:請你將上網的壞處按程度輕重列舉在紙上,并張貼在顯眼的地方,如電腦上、臥室里、門上;每天多時段默念或大聲念上網的壞處10-20次,每次3-5分鐘(尤其是在網癮發作時),以此來戰勝網絡對自己的誘惑。每天想象自己上網成癮后的種種極端后果,如:成績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別人羞辱、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親人等,想象自己長時間上網后萎靡不振的樣子;讓其厭惡“現實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勵自己。
2、自我暗示法:有了想上網的念頭時反復自我暗示,如“不行,現在應該學習,等周末再說”,“我一定能戒除網癮”;如果抵制住了誘惑,就進行自我鼓勵,如“今天我又贏得了一次勝利,繼續堅持,加油”,這樣不斷強化,形成良性刺激。語言暗示既可通過自言自語,也可將提示語寫在日記本上,或貼在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
3、陽性強化法:自我獎勵、自我懲罰,即視當天的計劃完成情況而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或懲罰,但應注意獎勵或懲罰的內容最好與上網無關。獎勵和懲罰既可以由自己執行,也可以請老師、同學、家長協助執行。如,當目標執行無誤,就獎勵自己吃一樣喜歡的零食或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否則長跑 1000米或做清潔等。
4、放松訓練法。為應對戒網癮時出現的緊張、焦慮、不安、氣憤等不良情緒,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見本書“學會自我放松”)以穩定情緒,振作精神。
5、系統脫敏法。如果自己一下子戒掉網癮很難,就和家長共同簽訂“戒網契約”,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在家長的監督支持下去一步一步執行計劃。做到每天有記錄、有總結,循序漸進戒除網癮。如將每周上網次數由七、八次逐漸減為六次、五次、四次、三次…… 每次上網時間由五小時逐漸減為四小時、三小時、二小時,最后達到盡量在周末上網,每次不超過二小時的目標。
6、習慣代替法。上網游戲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習慣,改變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所以你需要培養自己的其它興趣愛好,比如看書、寫作、運動、聽歌等,或者把原來上網的時間拿出來和家長、朋友一起聊天、郊游。不給自己無所事事的時間和空間,這樣你就一定可以遠離網絡,找回曾經的自己,過上充實而快樂的生活。
六、網絡文明公約
要限制上網時間,每天上網不過三小時。
要善于網上學習? 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 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 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虛擬時空
七、班主任總結: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選擇在我們!網絡世界誘惑無限,上網要文明。讓我們綠色上網,健康成長!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一起宣誓:文明上網,健康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