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2
這是香菱學詩教學設計優質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學詩給學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分析香菱學詩的過程,從香菱身上找到學習語文的啟示。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云: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大家知道這首判詞說的是誰嗎?
二、簡介香菱身世。
小說中出場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幾歲時被呆霸王薛蟠強買為妾;后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學詩的情節。
1、概括香菱學詩的過程。
香菱學詩可分三個步驟: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的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成功。
2、讓學生找出文中表現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
如“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她數次睡覺,她也不睡。”“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至三更以后上床臥,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學詩的過程表現了一種什么精神。
提示:專心致志,廢寢忘食。
4、比較分析香菱寫的三首詩。第三首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簡析:她仿佛對月低吟,顧影自憐,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結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聲,卻推給處境同樣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說離愁,思緒這種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膚泛的,在第二首是游離的,到第三首就變成實在的,意趣真切,余韻悠長。
四、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特別是寫作上的啟示。
做有心人,提高興趣。轉益多師,不恥下問。勤于實踐,不怕失敗。
五、總結。
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就大事業者所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境“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
六、欣賞《嘆香菱》。
課后可試著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
一、憶一憶:
1、在《紅樓夢》里,大觀園成立了一個詩社,詩社是誰倡議成立的?在大觀園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詩社的名字叫什么?他們第一次詩賽在大觀園的什么地方舉行的?詩賽的題目是什么?誰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觀園成立的這個詩社有幾名成員,分別是誰?
☆參考答案:
1、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院夜擬菊花題(37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衡蕪諷和螃蟹詠(38回)
2、海棠社成員名單:
稻香老農(李紈)、蕉下客(探春)、 瀟湘妃子(黛玉)、蘅蕪君(寶釵)、怡紅公子(寶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7人]
二、說一說:
1、黛玉給香菱講了哪些詩詞知識?
2、香菱原來懂得哪些詩詞理論?香菱聽了黛玉的講解后,又悟得了哪一點?
3、聽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給她進一步講解了哪些知識?
4、黛玉認為學詩應該從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論詩”
1、黛玉認為讀詩之人怎樣做才能長進?
v “講究討論,方能長進。”(黛玉名言)
2、香菱認為好詩的好處在哪里?
v “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樣鑒賞品味這些詩句的?
v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v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v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四、議一議:
1、齊讀香菱做的第一首詩。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2、女生齊讀香菱做的第二首詩。大家認為怎么樣,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吟月》之三 閱讀題
1、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應是曹雪芹,他名( ),字(
),號(
),又號(
)、(
)。
2、據說《紅樓夢》“批閱十載,_____”,其開頭有一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的頷聯用了什么手法?尾聯用了什么手法?
4、《紅樓夢》里當時在場看到這首詩的人都說這首詩“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認為這首詩好在什么地方?
參考答案
v 新巧:除首聯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有關。用詞典雅含蓄。對仗工整。
v 有意趣:立意新穎別致,言淺意深,精妙。
情景交融。詩意曲折,連綿深遠,緊扣詠月詩題。
v 最大的特點: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詠懷,流露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才華雖難埋沒,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嘆!)。
五、思一思:
曹雪芹為什么要寫“香菱學詩”這個片段?
★引導:
1、回顧紅樓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詞:
根并荷花一徑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3、脂硯齋精辟的分析:
“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劃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后方可。”
★明確:曹雪芹寫香菱學詩的目的↓↓
v 在《紅樓夢》所描繪的諸位女子當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釵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
v 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
v 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她的悲劇性更為強烈了。
六、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紅樓夢》的有關章節,淺析黛玉性格的復雜性。
2、香菱與寶釵是姑嫂關系,同住一室,香菱為什么不跟寶釵學詩?
3、寫一篇讀后感:香菱學詩的啟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學會作者以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及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要點與方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加深對《紅樓夢》藝術成就的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教學重點、難點】
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香菱學詩》選自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文、王熙鳳、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藝術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個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學詩終于取得成功,文中著重描寫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對此,我們應結合她學詩的全過程,作廣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從中獲取有益的啟迪。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1、關于香菱、教師介紹:
香菱是個苦命女子,原籍姑蘇,出身鄉宦家庭。她三歲被拐,長大后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受盡折磨。后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這使得香菱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后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更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一至兩遍,整體感知課文。
香菱學詩
黛玉教詩
香菱求教
理論講解
香菱談詩
欣賞指導
香菱做詩
創作扶持
三、合作探究,精讀悟情
香菱是一個怎樣的女子?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選代表交流。
交流情況:香菱是一個精敏靈秀、悟性極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極富文學氣質,她早就想學詩了,但苦于沒有機會,只好偷空看幾首舊詩。進入大觀園后,香菱深藏內心的饑渴一下子激發出來,“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甚至到了“呆”“瘋”“魔”的程度。她對王維詩的品讀,足見她的領悟力極高。
1、學生篩選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并作簡短點評。
學生自由發言:
例: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后,于是按要求借書吟讀。“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其苦心、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贊嘆。
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后,“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或坐臥不定”終得一首,因措辭不雅要求重寫,“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說明浮想聯翩;“摳土”說明反復斟酌;“皺眉”說明用字不妥:“含笑”說明有了奇句,感到滿意、欣慰。
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系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值得我們借鑒。
2、聚焦側面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的豐滿、生動。
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寶釵:“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
寶玉:“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這些都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側面烘托會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更具體感人。
明確: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資質、較高的領悟力;其次是有較好的老師指點,特別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與大觀園這個優雅、美好、潔凈的環境分不開的,環境造就人,香菱在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才得以顯露出來。
四、延伸拓展、深刻感悟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香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面對著我們的實際情況,中考在即,你打算怎樣做呢?從中你有沒有新的感悟。
學生各抒己見。
生:香菱學詩給我的啟示有五點:①要有自信,樹立學習的信心。語文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有打一場長期仗的心理準備,要自信;②做學習的有心人,提高學習興趣,讓自己學習的每一分鐘都有所獲;③要重誦讀、理解、感悟,多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④不恥下問;⑤勤于實踐,不怕失敗。香菱三易其稿,終成精品。我們平時寫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
教師鼓勵學生聯系自身閱讀和寫作實踐總結一點經驗和教訓,言之有理即可。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結合板書,人物形象,描寫人物的方法。其中,我們僅僅看到的是《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400多個人物被曹雪芹描繪的栩栩如生,你想了解更多的人物嗎?請大家課后閱讀《紅樓夢》。
六、作業
閱讀名著《紅樓夢》。
【板書】
天資
執著專一
聰明靈秀
名師
香菱
苦志
悟性極高
心性撥俗
靈地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了解《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
能力目標
1.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2.通過鑒賞三首詠月詩,掌握辨別好詩的的標準并嘗試模仿創作.
德育目標
學習香菱虛心好學、刻苦勤勉的求學精神,要好學、樂學,更要善學、苦學。
2學情分析
學生對經典名著《紅樓夢》有一定了解,但對于香菱這個人物知之甚少。應該適當補充資料。
3重點難點
1.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掌握辨別好詩的標準并創作。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學習過程
一、導語設計(1分鐘)
播放《紅樓夢》中的歌曲:《嘆香菱》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今天,讓我們借助文學的力量共同關注紅樓夢中的一個經典片段----《香菱學詩》。
二、資料助讀(課件顯示)(2分鐘)
關于香菱
《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云: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大家知道這首詞說的是誰嗎?(香菱)
香菱,本名甄英蓮(諧音“真應憐”),生在富庶之地揚州,母親封氏深明禮義,父親甄士隱淡泊功名,每日以種竹吟詩為樂。香菱自己則是生得極為聰明可愛。但自從三歲那年元宵在看花燈時被騙子拐走之后,命運從此發生巨變。長大后,僥幸遇到富家公子馮淵(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買她,不料又碰到了粗俗鄙陋的呆霸王薛蟠。薛蟠打死了馮淵,生拖死拽地搶走香菱。
香菱被薛蟠強買為妾后,被改名為香菱。后來薛蟠正妻夏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為不堪,備受夏金桂的折磨,不僅名字被改為秋菱,還險遭謀害。薛蟠出獄后,香菱被扶了正,后難產而死。(剛才我們看到的那首判詞正是對她一生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自從兩地生孤木”一句用拆字法,指的是薛蟠正妻夏金桂)
“香菱學詩”節選自《紅樓夢》第48回:“濫情人情誤思游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香菱被人販子賣與呆霸王薛蟠為妾后,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國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環境的變化激發了香菱學寫詩的愿望,寶釵笑她是“得隴望蜀”,勸她“且緩一緩”,可她非常急切,于是去找黛玉。課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輕聲播放《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5分鐘)
雖然這只是《紅樓夢》一篇選段,但仍然有不短的篇幅。下面,請同學們速讀一下課文。然后 1 簡要概括香菱學詩的過程。同學們注意圍繞問題篩選重要信息。
學生讀(3分鐘) 指名發言、 明確:讀詩----談詩----寫詩(多媒體)(2分鐘)
四、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一).從文末我們知道,香菱學詩最后取得了成功。那么,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本中去尋找答案。思考后可以和旁邊的同學進行討論。(4分鐘)
指名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
主觀:1. 樂學
2.善學
3.苦學(主要原因)
客觀:1.良師
2.環境
(二)看來,香菱寫詩最終能成功絕不是偶然,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大家認為這兩方面哪個是更主要的因素?(主觀)對,在這三個主觀因素里邊,作者曹雪芹著重刻畫的:又是其苦志學詩的形象。那么: 首先,請同學們在文中勾畫出香菱學詩如醉如癡的句子,并且在旁邊作上批注.(10分鐘)
(學生勾畫過程中)曹雪芹是一個橫絕千古的天才,《紅樓夢》中的人物入場出場、一顰一笑、來龍去脈、口角眉梢甚至是舌尖牙縫、歌哭笑罵、正經胡調等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的。請大家找出來后仔細品味。
明確:
1、正面描寫:
(1)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后,于是按要求借書吟讀。“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其苦心、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贊嘆。
(2)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后,“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或坐臥不定”終得一首,因措辭不雅要求重寫,“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說明浮想聯翩;“摳土”說明反復斟酌;“皺眉”說明用字不妥:“含笑”說明有了奇句,感到滿意、欣慰。
(3)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2 .側面描寫。
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寶釵:“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
寶玉:“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教師引導:側面描寫的作用----這些都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側面烘托會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更具體感人。)
小結: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系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值得我們借鑒。
(四)對于香菱的三首詠月詩,毫無疑問,一首比一首寫得好。她的老師林黛玉對此的評價非常簡短。我想知道,對于這三首詩,你會有何評價?
多媒體顯示三首詩,學生齊讀或指名讀。(12分鐘)
明確:
第一首只說月兒美麗又明亮,可供觀賞。詩意淺顯,了無韻味;用詞陳腐,堆砌前人詠月辭藻;無真情實感,無新意。
她的第二首詩有所進步,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于穿鑿了”。(穿鑿∶非常牽強地解釋,把沒有這種意思的硬說成有這種意思)
第三首就耐人尋味了:首句“精華欲掩料應難”,從字面上理解是說云霧想要遮住明月的光華想來一定很難,實際上是含蓄地傳出自己學詩必能成功的自信心。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又哪里是在寫月亮自身的美好和高潔清寒,香菱的出身在本課開頭給大家有所介紹,她的出身并不下賤,不僅容貌美好而且品質高潔,但精神上卻極端地寂寞。所以這分明是她自己身世的寫照,實在令人不由得掩卷遐思!真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啊!
頷聯“一片砧(音“真”)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用修辭上的特殊句式,描寫月光在一陣陣搗衣聲中普照千里,而在五更天雄雞報曉之時只剩下了半輪殘月。由身邊想到千里之外,由此時想到彼時,意境開闊;而頸聯“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更是拓展了全詩的境界,無論是江邊披著蓑衣思念家鄉的離人,還是在樓頭倚著欄桿想念丈夫的女子,都無不透露出作者的孤單之情;“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希望團圓的感嘆本來是香菱自己的思想感情,卻偏偏推給處境同樣寂寞的嫦娥,特別是“團圓”二字,既詠月,又詠人,自然雙關,余韻悠長,真是“詩貴含蓄”,難怪那些“雅女”們也要贊她“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多媒體)了”。
教師小結:從這三首詩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出曹雪芹對好詩歌的評判標準——在他看來,一首好詩,首先是要有“情”,“詩言志”,這也是前人對詩歌本質的概括和總結。什么是志?所謂的“志”,就是詩人內心感情的抒發。其次,要“新”,不能被前人的作品所束縛,要放開手腳,展開想象,言他人所未言。(多媒體:情 新 )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應該感謝曹雪芹,他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好詩,也讓我們從他細膩準確的語言中,看到了香菱這樣一個執著追求、苦志學詩的藝術形象。其實,像香菱這樣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還有許許多多,《紅樓夢》中4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問:大家都知道哪些人物?)是啊,無論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林黛玉,還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晴雯,“氣質如蘭,才華比仙”的妙玉等等,都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不僅如此,它還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的廣闊的現實生活圖景,廣泛地涉及我國古代的文化常識,比如官制、禮儀、建筑學、醫學、音樂、繪畫等,歷史容量非常豐富,所以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現實主義的高峰。所以,希望同學們能更多地關注《紅樓夢》,研究《紅樓夢》,你一定會受益匪淺,并從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閱讀樂趣。
六、學以致用(6分鐘)
根據本文對好詩的評判標準(多媒體顯示:情 新),模仿創作一首詠月詩,古詩、現代詩均可。
展示創作成果,評價。
下課鈴聲已響,但我們的語文學習還遠未結束。愿〈紅樓夢〉使你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20 *香菱學詩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20 *香菱學詩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學習過程
一、導語設計(1分鐘)
播放《紅樓夢》中的歌曲:《嘆香菱》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今天,讓我們借助文學的力量共同關注紅樓夢中的一個經典片段----《香菱學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