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8
這是我和昆蟲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發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知道要愛護益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于5-6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記錄表、記錄筆5-6套。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教師分別說出蟋蟀、螳螂的謎面,請幼兒猜猜是什么,猜對后出示裝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2)請幼兒自由觀察蟋蟀、螳螂,滿足好奇心。
2.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異同
(1)教師交代觀察要求:4-5名幼兒分為一組,一起觀察蟋蟀和螳螂??匆豢此鼈兩砩隙奸L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請一位幼兒把大家的發現在記錄表里圈記出來。
(2)幼兒分組進行自由觀察和交流。教師加入幼兒的觀察,一起交流發現,解答幼兒的疑問,重點指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兩只昆蟲的異同。
(3)展示觀察記錄,分享觀察收獲。請幼兒根據觀察記錄,說一說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發現。教師對幼兒的介紹進行提升總結,提出昆蟲的概念和特征。
提問: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小結: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習性
小結: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閱讀幼兒學習資源,拓展幼兒關于昆蟲的經驗
活動延伸
1.將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帶領幼兒飼養并繼續觀察,一段時間后帶領幼兒進行放生活動。
2.結合有關昆蟲的視頻,或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螞蟻、蟋蟀等昆蟲,觀察它們的活動,了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知。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活動目標:
1、在與同伴的分享交流中,鞏固對常見昆蟲名稱和主要特征的認識。
2、培養觀察辨別細節的能力,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各種工具在校園里捕捉過昆蟲,和爸爸媽媽參觀過昆蟲館。
2、材料準備: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喚起回憶。
最近你們和爸爸媽媽參觀了昆蟲館,請給大家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亮眼睛二: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四:從以下圖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為自己當上昆蟲小博士而高興。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現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活動目標:
1、觀察昆蟲身上顏色與大自然的關系。
2、大膽地用顏料表現自己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準備:
自制昆蟲滾筒、各色顏料、排筆、掛歷紙、報紙、圍裙、袖套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
昆蟲是什么顏色的?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為什么?
2、讓幼兒找一找活動室內放置的和環境顏色相仿的物品和圖片,感知相近色的視覺效果。
3、和幼兒討論保護色對昆蟲的作用。
4、將滾筒放在區域中,讓幼兒自由,根據自己對昆蟲的認識大膽選擇顏色進行涂染,要求幼兒涂抹時均勻,并在掛歷上滾印出昆蟲形象。
5、引導幼兒圍繞“怎樣才能使昆蟲身上的色彩艷麗多彩?”“怎樣才能滾印出一只美麗的昆蟲?”讓幼兒做進一步探討。
6、活動延伸:待顏料干后,幼兒用剪刀剪下昆蟲輪廓,展示在昆蟲欄中。
活動目標
1、了解蟋蟀、蝗蟲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話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昆蟲嗎?
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誰想說一說。
2、小朋友已經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蟲嗎?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蟋蟀
?。?)圖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長的什么樣?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蟋蟀?
?。?)蟋蟀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
?。?)蟋蟀都會叫嗎?為什么?
2、蜻蜓
(1)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數一數有幾對翅膀?幾對腳?
?。?)蜻蜓的頭上有什么?
重點讓幼兒了解蜻蜓的眼睛。
?。?)什么時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飛的很低?
(下雨前)
3、螳螂
(1)請幼兒觀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讓幼兒根據圖片,互相講一講。
?。?)螳螂有幾對翅膀,幾對足?最前面的一對大足長的像什么?
?。?)螳螂喜歡捉什么吃?
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 。
4、蝗蟲
?。?)認識蝗蟲的外形特征
?。?)蝗蟲在什么地方生活?
?。?)蝗蟲吃什么?(農作物)
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一節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三、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
要注意環境衛生,給益蟲創造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