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6
這是王蒙善良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與內涵,做一個善良的人。
3.理解對比論證的作用。
教學過程
【預習】
1.閱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閱讀時,要想一想作者的話對不對,有沒有道理。
做批注
2.朗讀課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內容),然后劃分段落,寫大意。
第1段:第一句。
第2段:“善良即愚蠢”
第3段:“以對付毒蛇和惡狼的法則為自己的圭臬”是錯誤的。
第4段:“面對并非毒蛇或惡狼的人卻堅決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度對待之”也是錯誤的。
第5段:第一句。
第6段:第一句。
第7段:第一句。
第8段:兇惡與善良的對比。
第9段:善良的內涵。
第10段:第一句。
第11段:兇惡與善良的對比。
第12段:第一句。
第一部分(1-4):駁斥人們對有關善良的錯誤看法:“善良早就過時了”;“善良即愚蠢”。(針對社會生活中善良似乎過時、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強調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二)本文論證的特色:有破有立,破立結合
二、理解善良的內涵
1.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闡述了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你最認同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說說你的理解和體會。
2.作者認為善良有哪些作用?你認為善良還有哪些作用?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處,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擺脫沒玩沒了的惡斗與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實現健康的起碼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6段:善良對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屬于人,她屬于歷史屬于文明屬于理性屬于科學。她屬于更文明更高尚更發展得良好的人。她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展更富強的社會。”(第7段:善良對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
3.第6、7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議論文中運用排比來說理,列舉事例,能夠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
4.作者認為善良有哪些內涵?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善良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樂觀。”(第9段)
三、理解對比論證的寫法
文章將“善良”與“兇惡”進行了對比。找出文中運用對比論證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的,有什么表達效果。
第5段,從力量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第8段,從結果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第11段,從心態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對比論證的方法:使“善良”與“兇惡”的對立統一關系更集中、更鮮明,論證更深刻、更有說服力。
設計意圖:
善良是指心地純潔、溫厚、和善。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質,更是一個人快樂的源泉。善良,會讓人學會寬容;善良,會讓人得到一分收獲;善良,會讓人體悟到人性中的美。善待別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會讓人生活得更充實、更自如,也更快樂。《我很善良》是兒童情緒管理系列繪本中的一本,它借助小兔子的形象不僅生動地表達了善待別人的情境和做法,同時也表達了怎樣用合適的方式善待自己。書中溫馨精致的畫面,具有感染性的色彩,撫慰人心的語言,能很好地幫助幼兒理解善良的含義和做法。因此,我設計、組織了"我很善良"這一教學活動。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四個環節,引導幼兒在對繪本畫面的觀察和感知中,慢慢理解善良的含義,學習善待他人和自己的方法,從而實現活動目標。
第一環節,幼兒觀察繪本封面,自主交流關于善良的.含義,初步感知善良的內涵,萌發繼續閱讀的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的重點環節,幼兒在對畫面的觀察中思考、發現小兔子所說的善良的含義,體驗善良帶來的快樂。在幼兒觀察小兔子是如何善待自己的畫面時,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發現善待自己就是讓自己更加健康快樂。
第三環節,幼兒完整欣賞繪本,鞏固對善良含義尤其是對善待自己的理解。幼兒在此環節中以講述為主,體驗擁有善良之心的愉悅感受。
第四環節,幼兒進行情感遷移,在生活中尋找善待自己的好寶寶,體悟"善良之事"并非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生活中的區區小事恰恰是善良的本色。
目標:
1.了解善良的含義,學習善待別人和自己。
2.體驗擁有善良之心的愉悅感受。
準備:
繪本故事的PPT課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照片。
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本很好的書想跟你們分享。看,這是書的封面。上面有誰?
幼:小兔子。
師:小兔子在說什么?
幼:它在說:"我很善良。"
師:誰來說說善良是什么意思呢?
幼:善良就是不打架/善良就是幫助別人/善良就是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來……
師:有的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善良,有的小朋友還不太理解。我們來聽聽小兔子是怎么說的吧!
二、走進繪本,了解善良的含義
1.出示圖1。
師:想想小兔子為什么說自己很善良呢?
幼:因為它在幫助兔奶奶擦玻璃。
師:小兔子認為善良就是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它去幫助兔奶奶擦玻璃了。那么,小兔子又是怎么幫助其他的親人、朋友的呢?2.出不圖2。
師:小兔子在干什么?看到小兔子這樣做,你們認為善良是什么?
幼:小兔子在跟它的朋友抱抱,可能是它的朋友怕黑。善良就是告訴朋友不要怕黑……
師:嗯,你們有很多猜想。善良也是當好朋友傷心的時候,給他一個大大的、暖暖的擁抱。
3.出示圖3。
師:小兔子在干什么?你們認為善良是什么?
幼:善良就是幫助媽媽掃地。
師:對,幫助媽媽掃地、打掃房間也是善良。
4.出示圖4。
師:猜猜小兔子在干什么?
幼:它們好像在說悄悄話。
師:小兔子的朋友遇到了困難,很想把困難的事情講出來,小兔子在安靜地聽。你們認為善良是什么?
幼:善良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師:很好,善良也是當別人遇到困難不開心時,安靜地聽一聽別人訴說困難是什么。
5.出示圖5。
師:看到小兔子了碼?它在干什么?
幼:它的好朋友受傷了,它在問疼不疼,告訴它不要哭。
師:它在把受傷的朋友扶起來,還安慰朋友不要傷心、難過。看到小兔子這樣做,你們認為善良是什么?
幼:善良就是在朋友受傷的時候去幫助它、安慰它,告訴它不要難過。
師(小結):對啊,有了小兔子的幫助,媽媽打掃衛生不累了,朋友不難過了,小兔子覺得好開心啊!它真是一只善良的兔子!你們是善良的孩子嗎?你們幫助過別人嗎?怎么幫助的?幫助了別人,你們心里感覺怎么樣?
幼:畫畫時,看到小朋友忘記帶油畫棒了,我就把自己的油畫棒借給他用,幫助他我也很開心。
6.出示圖6。
師:我們不但要用善良的心對待別人,也要用善良的心對待自己!要為自己的能干而驕傲,自己不能干也不要苦惱!這張圖上小兔子怎么了?
幼:小兔子在彈琴,彈得不太好,吵到別人了,別人覺得難聽。
師:那怎么辦呢?
幼:讓小兔子好好練習-下就好了。
師:好主意。
7.出示圖7。
師:小兔子還告訴了我們一些善待自己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小兔子告訴我們要怎樣善待自己呢?(吃健康干凈的食物;做運動,運動時累了、出汗了就休息一下;要早睡早起,中午要午睡,下午就有精神做游戲了。)你們這樣善待自己了嗎?你還想怎樣善待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呢?
幼:我不吃壞掉的食物,吃壞掉的食物會生病的/我早起鍛煉,不睡懶覺/我每天早上都會刷牙,牙齒就不會生蟲子了……
8.出示圖8。
師:小兔子在需要的時候說"請"和"謝謝",你們認為它是一只什么樣的小兔子呢?
幼:很有禮貌。
師:對,善良也是有禮貌。"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是什么意思呢?
幼:是說玫瑰花很香。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把手上的玫瑰送給別人的時候,手上還會有玫瑰的香味,就像幫助了別人,我們自己心里也會覺得很快樂一樣。
三、情感遷移,學習善待自己的方法
1.師幼一起完整講述繪本,進一步理解善良的含義。
2.幼兒分組觀察一組小朋友在幼兒園生活的照片,找出善待自己及不善待自己的行為。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朋友在幼兒園生活和學習的照片,照片上的行為有的是善待自己的行為,有的不是。請你們看看哪些是善待自己的行為,哪些不是,將照片貼在相應的表情娃娃的下面。
3.請各組推一個代表說出自己組選出的結果,并說明為什么。
幼:這個小朋友在睡午覺,這是善待自己的行為,旁邊的小朋友在吃玩具,這不是善待自己的行為。
師:是的,午睡可以讓小朋友們休息好,下午就有精神做游戲。玩具是給小朋友玩的,上面有細菌,吃了容易生病,這不是善待自己的行為。
師(小結):善良能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受到溫暖。我們要關愛身邊的人,還要用善良的心對待自己,好好照顧自己。這樣,我們就會更加快樂!
延伸活動:
將幼兒在園生活的更多照片貼在班級區角,請幼兒繼續觀察討論。
附繪本文字(略有改動):
我很善良
我好乖哦,因為我有一顆善良的心。
我對一切都很友好,我的心又溫暖又明亮。
我是善良的小乖乖,我愿意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我愿意在好朋友傷心的時候,給他一個大大的、暖暖的擁抱。
我愿意去做點什么,我愿意幫助媽媽打掃房間。
我愿意傾聽好朋友訴說他們的困惑和難題。
我愿意去安慰他們,我愿意去理解別人的心。
我也愿意用同樣善良的心對待自己。
善待自己就是--為自己的能干而驕傲。
當然啦,即使自己不能干,也不必苦惱。
善待自己,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吃健康和干凈的食品,每天做一些運動,還要早睡早起。
做個善良的小乖乖真好!
我彬彬有禮,溫文爾雅,
詢問前我先說一聲--請,要是感激,我就說--謝謝!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才是人見人愛的、善良的小乖乖!
教學目標:
1、知識、品德
理清本文的論證結構,培養嚴密的思維習慣。把握善良的含義,做一位善良的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2、能力:反復閱讀,揣摩作者的思維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善良過時了嗎?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教師:“‘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人人都堅守善良,幸福之花將處處開放。’當代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在強調斗爭的年代,被劃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幾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可是他在一場場的政治的運動中劫后余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貴,升華了對善良的認識。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紹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閱讀課文,揣摩作者的思維流程。
2、字詞積累:
①字音:不足恃(shì)濫(làn)惡圭(guī)臬(niè)稚(zhì)弱
②字形:恃才傲物對峙凄厲勵精圖治弘揚一泓深潭
參透滲透迷彩服興高采烈負隅抵抗喁喁私語
3、理清文章思路:(請學生歸納,教師點撥)
第一部分(1—4)針對社會生活中善良似乎過時,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并把善良與兇惡作對比,強調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總結強調自己喜歡善良,并且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四、重點探究,分析理解(學生思考,舉手發言)
1、本文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兩個寓言故事?
明確:作者從兩個有關善良的傳統故事切入話題,這樣不僅能獲得讀者情感上的共鳴,而且這樣切入,使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突兀,有說服力,這也恰恰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從逆向的角度使人們認識到施與善良的必要性,為下文的論述做了準備。
2、第6自然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排比喜歡—歡迎—向往表現迫切之情。“……才(有)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條件,強調了善良對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兇惡”作對比的段落。
①第5自然段:
兇惡善良
強大稚弱
毫不猶豫不設防
無所不為有所不為
武器多武器少
作用:取材于生活,讓人產生共鳴。
②第8自然段
闡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善良每敗于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見解獨到,醒人耳目。這是作者根據自己坎坷的生活經歷悟出的哲理,它能幫助人們解開心中的郁結,更堅信善良,堅守善良。
4、小結主旨:本文圍繞善良這一話題,通過對比論證,闡明了善良的重要意義、作用、屬性和本質,暗示了新形勢下人們應該學會善良的道理,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時代感。
五、聯系現實,發散思維
1、說說課文中你最有感觸的一句話。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聯系生活,討論交流:
①請說說在你周圍發生過有關善良的故事。
②你曾經有過“好心沒好報”的經歷嗎?你是怎么對待的?
(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言,教師適時加以情感上的引導)
3、思維的詩意拓展:善良是什么顏色?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朗讀有關善良的名言。
六、教師提出希望:從今天起堅持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王蒙及其善良哲學,引發學生有意識地對善良進行思考。
2 、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結構,理清本文寫作思路,把握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中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欣賞課文中的精彩語句。
二、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結構,培養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學習步驟:
(一)導入:廣州街頭一個乞丐為四川災民捐款的故事
(二)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和意義經歷了十年動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似乎變得復雜。在過分強調斗爭的年代,善良的倫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教案《《善良》教案》。王蒙在一場場政治的運動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善良,而是更感到善良的可貴,升華了對善良的認識。
(三)文本分析
1 、梳理文章脈絡:導入善良話題批駁對善良的錯誤理解善良的力量與兇惡對比善良的本質呼喚善良
2 、重點分析
(1)分析第三、四段寫作技巧。作者重在批駁那些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以及由此產生的錯誤看法。作者為了達到目的,不斷提出疑問,層層展開進行反駁,充分揭露了持錯誤觀點者想法的荒謬,特別是反問句的使用,使文章更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分析作者在第三、四段連用五個問句的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找出課文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課文中“善良”與“兇惡”的對比并談一談對比在論證中的作用。
四、課后拓展:
談談有沒有因為善良而被欺騙的時候,請大家說說對善良的看法。
五、推薦閱讀:
王蒙《我的處世哲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