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這是登革熱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登革熱的害處。
2、 教會學生如何預防登革熱疾病。
3、 教會學生如何防控蚊蟲。
4、 教會學生愛護好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從觀看視頻導入。
1、 給學生觀看關于登革熱的錄像。
2、 看完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 了解什么是登革熱
1、 認識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登革熱是當今人類中流行最廣的蟲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到1億登革熱病例發生,這其中有50萬例進展成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
2、患上登革熱會有什么樣的癥狀呢?
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
三痛:主要為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
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皮疹。
所以當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現發熱的現象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3、登革熱的傳染源是來自誰?
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低等靈長類動物均是本病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
4、登革熱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雌蚊吸入傳染源的血液,在適宜的溫度(一般為16℃),溫度條件下,經8~10天的外潛伏期即可將病毒傳給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傳染源時受到干擾更換宿主,也可立即傳播登革熱病毒。登革熱病毒在蚊體內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終生具有傳染力。蚊子是罪魁禍手。
5、誰是易感人群?
人對登革熱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對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維持1~4年,但對異型病毒的免疫力則短暫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發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導致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三、如何預防登革熱
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重點,對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積水處、垃圾堆。
(1)在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藥物;
(2)如果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并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養植植物,堅持每三天更換一次清水,同時沖洗植物根部;
(7)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四、《登革熱知識-你知多少》知識問答
附:知識問答
1、登革熱是由什么傳播的?(C)
A老鼠B蒼蠅C蚊子
2、家中什么地方孳生蚊子?(B)
A衛生間B花瓶中的積水C廚房
4、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是3——15天
5、白蚊伊蚊俗稱“ 花斑蚊”。
6、任何蚊子都可以傳播登革熱( X )
7、登革熱病媒蚊其雌、雄蚊皆會吸血。( X )
8、典型登革熱癥狀有發熱、頭痛、皮疹、出血。(√ )
9、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的病毒性的傳染病。(√ )
10、為了預防“登革熱”你都做了哪些事?說說看。(答兩點即可)
如:經常清理家中積水;不到陰暗潮濕的地方玩耍逗留;注意個人衛生等。
11、戶外活動是應注意些什么( ABCD )
A、穿淺色的'長袖衣服 B、噴灑防蚊蟲的藥劑
C、回家后有不舒服馬上就診 D、盡量避免到陰暗潮濕角落逗留
教學內容:
1、關于登革熱的知識。
2、如何預防登革熱。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登革熱的害處。
2、教會學生預防登革熱。
教學過程:
一、給學生觀看關于登革熱的錄像。
二、看完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了解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由伊蚊傳播的急性的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突起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骨骼和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傾向。 病源學:
登革病毒歸于黃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不耐熱,5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滅活。
可分為4個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間有交叉反應。
與其它黃病毒屬有交叉免疫
流行病學:
主要發生于市鎮人口集中地區,發 病與布雷指數有關。
雨季為發病高峰季節。
廣州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傳播媒介:
在東南亞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
在廣東、廣西,白紋伊蚊是主要媒介。
白紋伊蚊孳生于房屋內外的淺水及積水中。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我區疫情:
全區登革熱病例1198例(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疑似病例98例。 鎮街分布:人和鎮22例,鐘落潭鎮10例,太和鎮13例,江高鎮60例,三元里街50例,黃石街36例,新市街88例,棠景街135例,嘉禾街24例,均禾街17例,石井街94例,松洲街163例,金沙街93例,同德街87例,同和街9例,永平街88例,京溪街12例,景泰街97例,死亡病例1例(新市)。
四行動方針
一、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
二、全民動員,清除孳生地
三、有效監控,控制擴散
四、追蹤溯源,管理傳染源
五、提高能力,科學防控
五 小結:
教師詳細給學生講解登革熱的源頭、癥狀以及如何預防登革熱。教會學生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讓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有滋生的機會
——人人講衛生,預防登革熱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登革熱的害處。
2、 教會學生如何預防登革熱疾病。
3、 教會學生如何防控蚊蟲。
4、 教會學生愛護好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從觀看視頻導入。
1、 給學生觀看關于登革熱的錄像。
2、 看完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什么是登革熱。
1、 認識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登革熱是當今人類中流行最廣的蟲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到1億登革熱病
例發生,這其中有50萬例進展成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
2、患上登革熱會有什么樣的癥狀呢?
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
三痛:主要為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
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皮疹。
所以當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現發熱的現象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3、登革熱的傳染源是來自誰?
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低等靈長類動物均是本病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
4、登革熱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雌蚊吸入傳染源的血液,在適宜的溫度(一般為16℃),溫度條件下,經8~10天的外潛伏期即可將病毒傳給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傳染源時受到干擾更換宿主,也可立即傳播登革熱病毒。登革熱病毒在蚊體內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終生具有傳染力。蚊子是罪魁禍手。
5、誰是易感人群?
人對登革熱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對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維持1~4
年,但對異型病毒的免疫力則短暫
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發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導致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三、如何預防登革熱?
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重點,對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積水處、垃圾堆。
(1)在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藥物;
(2)如果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并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養植植物,堅持每三天更換一次清水,同時沖洗植物根部;
(7)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四、《登革熱知識-你知多少》知識問答:
附:知識問答
1、登革熱是由什么傳播的?(C)
A老鼠B蒼蠅C蚊子
2、家中什么地方孳生蚊子?(B)
A衛生間B花瓶中的積水C廚房
4、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是3——15天
5、白蚊伊蚊俗稱“ 花斑蚊”。
6、任何蚊子都可以傳播登革熱( X )
7、登革熱病媒蚊其雌、雄蚊皆會吸血。( X )
8、典型登革熱癥狀有發熱、頭痛、皮疹、出血。(√ )
9、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 )
10、為了預防“登革熱”你都做了哪些事?說說看。(答兩點即可)
如:經常清理家中積水;不到陰暗潮濕的地方玩耍逗留;注意個人衛生等。
11、戶外活動是應注意些什么( ABCD )
A、穿淺色的長袖衣服 B、噴灑防蚊蟲的藥劑
C、回家后有不舒服馬上就診 D、盡量避免到陰暗潮濕角落逗留
教學內容:
1、了解登革熱疾病的由來。
2、了解白紋伊蚊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以及對人類的害處。
3、了解人類感染登革熱疾病的癥狀。
4、如何預防登革熱疾病。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登革熱的害處。
2、 教會學生如何預防登革熱疾病。
3、 教會學生如何防控蚊蟲。
4、 教會學生愛護好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從觀看視頻繁導入。
1、 給學生觀看關于登革熱的錄像。
2、 看完后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 了解什么事登革熱。
1、 認識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登革熱是當今人類中流行最廣的蟲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到1億登革熱病例發生,這其中有50萬例進展成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
2、患上登革熱會有什么樣的癥狀呢?
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
三痛:主要為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
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皮疹。
所以當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現發熱的現象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3、登革熱的傳染源是來自誰?
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低等靈長類動物均是本病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
4、登革熱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雌蚊吸入傳染源的血液,在適宜的溫度(一般為16℃),溫度條件下,經8~10天的外潛伏期即可將病毒傳給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傳染源時受到干擾更換宿主,也可立即傳播登革熱病毒。登革熱病毒在蚊體內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終生具有傳染力。蚊子是罪魁禍手。
5、誰是易感人群?
人對登革熱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對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維持1~4年,但對異型病毒的免疫力則短暫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發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導致更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三、如何預防登革熱?
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重點,對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積水處、垃圾堆。
(1)在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藥物;
(2)如果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并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養植植物,堅持每三天更換一次清水,同時沖洗植物根部;
(7)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四、總結。
布置學生回家和家長聊聊關于登革熱的預防,把老師今天說的話告訴爸爸媽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