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憲法教案1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在參加活動中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在家庭環境中活動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根據已有經驗,在木偶表演中,發現他人活動的危險,并積極為他們提出安全建議。
活動準備:
1、事先與住在幼兒園附近的幼兒家長聯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參加真實的家庭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一個小朋友家做客,你們想去嗎?
2、幼兒觀察客廳,了解在客廳的安全注意點。
(1)觀察客廳,熟悉客廳中的擺放。
教師:我們先來到他們家的客廳,發現客廳中存在的危險。
(2)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發現客廳存在的危險。
①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干什么?
②教師才做玩偶表演:小女孩被小椅子絆倒,小男孩的腳踢到電視柜下面的尖角上。
③教師:小妹妹被絆倒疼不疼呀?怎樣走路才不會被絆倒呢?小弟弟的腳踢到了哪里?他的腳會感覺怎么樣?
3、引導幼兒觀察餐廳,知道在餐廳中的安全注意點。
(1)引導幼兒觀察餐廳,了解餐廳中的物品擺放
(2)引導幼兒觀看玩偶表演,發現餐廳中存在的危險。
4、引導幼兒觀察臥室,知道在臥室中的安全注意點。
(1)引導幼兒觀察臥室,了解臥室中的物品擺放。
(2)引導幼兒觀看玩偶表演,發現臥室中存在的危險。
5、觀看教學掛圖引導幼兒總結,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去做客,發現了小弟弟和小妹妹的危險,我們還幫助了他們。那我們在家的時候呀注意些什么呢?
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剛入園,自我意識較強,隨意性也很大,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容易拿別人的東西,還有個別幼兒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為此設計本課教育幼兒,想要別人的東西時要經過別人的允許,并且通過學習,知道如何借東西。
活動目標
1、知道未經別人的允許不能拿走別人的東西。
2、學習如何向別人借東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教學難點:
看到喜歡的東西,能夠使用文明語言向別人借。
活動準備
1、玩具“機器貓”一個。
2、故事圖片《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3、幼兒自帶一件喜歡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以玩具“機器貓“導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
(出示玩具“機器貓”)師:“它是誰呀?聽!它怎么了?”
“嗚……,機器貓哭了?為什么會哭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回答:“生病了,遲到了……”
師:“也許小朋友們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機器貓為什么會哭呢?小朋友們知道嗎?”“原來呀,機器貓被丁丁偷偷的帶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機器貓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要找媽媽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唉!有小朋友也許要問老師,機器貓為什么會被丁丁偷偷的帶回家了呢?原來呀……”
二、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
1、教師引導幼兒看圖了解故事情節。
(教師一邊出示教學圖片,一邊和小朋友講述故事內容)
2、提問:
(1)現在小朋友明白了沒有,機器貓為什么會哭呢?
(2)丁丁把機器貓還給毛毛了嗎?丁丁是怎么對毛毛說的?
(3)如果你是毛毛,你會對丁丁怎么說?
3、討論:
小朋友,剛才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丁丁是因為太喜歡機器貓了,才會把它帶回家,可是他這樣做對不對呀?那如果是你的話,你非常喜歡別人的玩具或者東西的話,你會怎么辦?
幼兒回答:“不能搶,要借……”
師:“借的時候怎么說?”“那好,咱們現在就來做個游戲,它的名字叫借玩具。好了,現在小朋友們都把玩具請出來吧!”
三、出示幼兒自帶的玩具,學習向別人借玩具。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和玩法。
師:“哇!這么多漂亮的玩具呀!老師都想玩一玩呢?可是,你們帶來這么多的玩具,有些老師認識,有些老師還不認識呢?也許有的玩具還很能干呢?可是老師都不知道他們的本領,誰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紹給大家認識,讓更多的小朋友也喜歡它,好不好?”
(引導幼兒大聲介紹自己的玩具)。
過渡語:呀!小朋友的玩具都很漂亮,老師也想玩呢?你們愿意借給老師嗎?好,那我就來試試看。
2、教師示范向小朋友借玩具:xxx,你的玩具真好玩,我也想試一試,你能借給我玩玩嗎?
3、幼兒互相向同伴借玩具。
過渡語:你們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嗎?那你們也去試試看,能不能像老師一樣借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千萬要記住,要有禮貌,聲音要響亮,這樣別人小朋友才會喜歡你,才會把玩具借給你。好,那我們就行動吧!想借誰的,就走到誰跟前去,快點,小心你喜歡的玩具被別人借走了。
(引導教幼兒借玩具,可以叫借到玩具的小朋友上臺來說說,他是怎么借到的)
四、玩玩具,結束課堂
師:“今天,這節課小朋友開心嗎?小朋友不僅知道了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還借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呀!你們是在太棒了,又學到了一個本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好,你們現在盡情的玩玩具吧!”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玩具。
活動延伸
1、討論:幼兒園的玩具能不能帶回家?
2、定期讓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圖書與同伴分享。
活動內容:預防陌生人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準備
1.圖片1幅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㈠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㈡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㈢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㈠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
㈡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 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為了加強對中班幼兒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幼兒的法制觀念,進—步鞏固幼兒自我保護意識。我們中班結合12月4號法制宣傳日扎實有效地開展了“12.4”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并且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節法制教育的課程。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著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動物頭飾 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讓幼兒了解小貓丟了東西著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后高興的心情。
提問:1、小貓丟了什么?心里怎么樣?(著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說了什么?)
4、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教師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著見小貓這么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二)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么?心里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里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樣?
(三)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小動物們為什么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里怎么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么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里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里怎樣?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里玩的?)我們到走廊里、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么辦?
(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后怎么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么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么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么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著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么辦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里非常高興,以后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后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給予鼓勵表揚。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小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供各位幼兒園教師參考學習,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歡迎收藏學習!
《幼兒園語言活動課教案3篇》:第1篇、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兒歌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會說兒歌。 2.能運用手偶大膽表演兒歌。 3.體驗說兒歌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
《大班美術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美術可愛的大熊貓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能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大熊貓圖片,簡單的畫出大熊貓的體態。 2、增強幼兒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