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教案植物篇
日期:2021-06-3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科學活教案植物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小班主題活動教案:植物的生長教案
活動目標: 1、關心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 2、關注新技術在常見蔬菜培植中的運用。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活動準備: 幼兒種植實物、照片、記錄表、錄像 活動過程: 一、交流種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時間我們在自然角里種了大蒜和洋蔥,小朋友們都非常關心這些植物,為植物做了許多的事情,誰愿意來說說你是怎么種這些植物的? 2、幼兒自由交流介紹 預設: (1)容器的情況:大蒜和洋蔥需要適宜的容器(實物和照片結合) a、 (幼)可以用可樂瓶種洋蔥,把洋蔥架起來再放入水,這樣洋蔥的根就能往下生長了。(可能追問:問什么要架起來,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養料了(動腦筋) 追問:洋蔥除了可以種在水里,還可能種在哪里呢? b、種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個洞,這樣澆水太多可以從洞里流出來,大蒜不會爛掉。 小結:原來植物可以種在水里,也可以種在泥土里。你們是用什么工具來種的呢? (2)使用工具情況,各種工具的名稱和不同用途(照片) a、(幼)我是用釘耙把土耙松種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澆水現在大蒜都長高了。釘耙是用來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方便我們種植植物。 b、(幼)我是用鏟子扒土種下大蒜的。(合作)追問:你是用大鏟子還是小鏟子,它們用起來有什么不一樣?(根據幼兒回答情況) (幼)大鏟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鏟子只能挖一點點的土。 追問:你們覺得用大鏟子方便還是用小鏟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鏟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鏟子方便。) 小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幫助讓我們種植更方便。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長的情況: 1、小朋友們這么關心我們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長,還做了記錄呢。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2、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幼兒介紹、問小朋友等)(照片、觀察記錄、實物) a、(幼)我發現洋蔥先長根然后再長葉子。(觀察的真仔細)(圖畫式記錄)(也可請別的幼兒解讀)追問:還有什么植物也是這樣呢? b、(幼)我發現洋蔥的根比大蒜的根長。(照片式記錄、幼兒的比較)洋蔥的根有 長、大蒜的根有 長。(多種記錄方法)(小棒、尺) 師:是嗎?我來比比看,真的,5厘米比2厘米長,有3厘米呢。(根據具體情況)c、(幼)我發現種在土里的大蒜,澆水的長的很好,不澆水的就死掉了。(幼兒繪畫做品)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水。 d、放在水里的洋蔥生長比較快,但是沒有營養很快就會長得不好了。 師:那有什么辦法呢?(加營養液、怎么加的)(會用量杯,學會看刻度了%26#8226;%26#8226;%26#8226;)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 e、沒有陽光照射,洋蔥發芽后葉子是黃黃的。 提升:光合作用。(找資料)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營養,這樣這些植物才能生長的好。那么除了這些,你們發現植物的生長還有什么秘密? f、(幼)我發現放在暖棚里的洋蔥和大蒜比放在陽臺上的長得快。 師:這是為什么呢? (師):暖棚的溫度比外面高,我們天天都測量溫度,水里都結冰了很冷-1度,暖棚里溫度也能保持5度,這樣就能保持植物生長的溫度了,那你們在哪里還看到過暖棚? (照片和觀察記錄)(堅持性)(合作搭暖棚?) 三、觀看錄像: (1)花匠伯伯是怎樣搭建暖棚的?(無聲、背景音樂錄像)師和幼兒邊看邊交流怎么搭的。 師;為什么要搭雙層暖棚? 師: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花匠伯伯是怎么說的? (2)花匠介紹。 (3)師:我有個問題,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了,天氣很冷,暖棚里的溫度就下降了。你想設計怎樣的暖棚可以一直保持暖棚里的溫度? 小朋友相互討論,簡單交流(搭雙層、放小電珠、加熱等) (4)師: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在材料箱中投放了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在冬天也能生長得很好。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第2篇、小班安全活動教案:有的植物不能摸教案
活動目標: 1. 觀察植物的外形,知道很多植物不能隨便觸摸。 2. 了解一些帶刺的、有硬枝的、會引起過敏的植物存在安全隱患,玩耍時要遠離。 3.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或幼兒用書第44—45頁:家中各種常見植物圖片。 2、幼兒用書第46頁《花兒好看不能摸》。 活動過程: 1.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各種植物圖片,請幼兒選擇感覺安全的植物。 (1)你認識這些植物嗎?這里有那些植物可以和我們做朋友,是安全的?有哪些植物不能隨便觸摸,是危險的? (2)提出問題,引出故事內容:有的植物沒有刺,好像很安全,但是真的安全嗎? 2.教師用情境性語言講述,讓幼兒了解有些植物看起來很安全,但有可能引起過敏或中毒。 (1)教師講述:有一天,佳佳看到媽媽買來一盆花,看著很美,她就伸手摸了摸,她手上有個小傷口,摸了之后,覺得傷口周圍的皮膚很癢,變得更紅了,過了一會兒,她覺得頭暈,快要暈倒了! (2)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佳佳怎么了?為什么會頭暈? 小結:原來有些花雖然沒有刺,但碰觸后我們的皮膚會過敏,起小疙瘩,很癢。用帶有傷口的手去觸摸植物,有的會引起過敏及感染。 (3)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不能隨便觸摸? 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師介紹:有些花徑和葉里含有汁液,不能隨便用手去觸摸,更不能用舌頭舔嘗,有種植物叫萬年青,它的汁液會引發過敏,吞食后很可能會引起聲帶麻痹,說不出話來。 3、提升幼兒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在家中玩耍時,不能扯拽植物。 引發幼兒討論:現在我們知道了,植物雖然看上去沒有危險,如果我們不好好和他們相處,它們也有可能會傷害我們。在家中玩耍時,你要怎么注意危險的植物呢?
第3篇、小班社會活動給植物澆水(植樹節)教案反思
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對幼兒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簡單的環保知識并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長大以后成為具有牢固的環保觀念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隨著幼兒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進一步結合勞動教育,組織幼兒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他們把初步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并在活動中鞏固這種意識。于是我們在植樹節這天,為美化、凈化環境,組織幼兒給種路旁的植物澆水,宣傳綠色植物的好處,教育小朋友要愛護樹木。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環境的意識。 3、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耐心、愛心,體驗同伴間相互勞動的喜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介紹植樹節的相關活動。 2、 已學會用水壺給植物澆水的技能。 3、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知道要保護好植物,不能隨便折斷樹枝。 活動過程 1、交代具體要求,告訴幼兒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將為路邊的植物澆水,為環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兒提著水壺出發到路邊。 3、師提出要求,要按順序給路邊的植物澆水并注意不碰斷小樹苗不踩壞小花蕊。 4、幼兒開始給植物澆水,教師巡回觀摩并給予指導,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 5、教師對幼兒的勞動給予肯定并進行評價。 6、幼兒收好小水壺回園。 7、互相交流體會,師總結活動。 活動反思 從活動的結果來看,我們對幼兒進行的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們不是通過說理、說教的方法對幼兒灌輸環保知識,而是重視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讓他們從有趣的活動中去體驗、去認識。幼兒的這些情感及知識是來自于他們的自身經驗的,其中的因果關系也基于思維可及的范圍,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獲得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反應,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和習慣。 雖然很累,但是他們很開心,一張張小臉干的紅彤彤的,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好看。因為他們知道植樹能美化環境,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生活中的教育無處不在,生活中的美麗點點滴滴,讓我們的心更溫暖,真正生活在“藍天、綠地、紅積木;健康、快樂、我最棒”的教育藍圖下!
第4篇、小班科學植物的生長教案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集中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4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9—30頁。 2、在幼兒園附近事先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植物為什么會有彎繞。 ——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這些植物長得怎樣? ——爬山虎長得怎樣?為什么會爬得這么高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須及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西瓜長在地里時有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根“辮子”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2、找找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 ——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讓我們去找找看吧。 ——幼兒結伴尋找攀緣植物,并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第5篇、小班主題活動教案:《口渴的植物》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這節課開展的主題是《口渴的植物》,讓孩子了解植物怎樣喝水和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長的道理,由于孩子的年齡段比較特殊,本堂課的開展需要老師更多的引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小容器澆水。 2、激發幼兒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使用灑水壺給小花小草澆水。 活動準備 1、若干只大、小可樂瓶做的灑水壺(在瓶蓋上戳幾個小洞) 2、太陽公公圖片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對老師說:“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寶寶和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澆水嘗試 1、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么東西呀? 師:現在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么呀?(灑水壺)這灑水壺是什么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么形狀的呀?(圓圓的) 師: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灑水壺呀?幼:藍色的 師: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灑水壺呀?幼:黃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灑水壺? 幼:1、2、3,3只灑水壺 師:對了,是3只灑水壺 師:哎呀,這3只灑水壺還不夠呢,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灑水壺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只灑水壺吧。 2、教師拿起一個大的灑水壺,然后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別著急。”“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別著急。” 3、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 活動結束: 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的初衷是想調動孩子的想象能力,在提出活動目標的時候也是圍繞設計思路來的。在經過教學實踐以后發現孩子離目標還是有一點距離,孩子可以說出自己想象的哪些植物要喝水,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動手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想到應該為孩子做示范要先有實在的東西呈現給孩子,再讓幼兒動手做。孩子先有了模仿再有自己的東西就容易多了,所以要注重課堂上對孩子的引導。
第6篇、小班主題有用的植物教案反思
一、建議開展的時期:三月份二、主題來源: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么問題,于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并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三、主題的內容與要求:1、關心周圍與我們一起生活的花草樹木,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要愛護植物。2、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了解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3、了解一些種植蔬菜的新方法,關注技術在蔬菜培植中的運用。4、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四、環境創設:1、利用季節的特征,將活動中室的一面板用各種田野里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愿望。2、活動室內懸掛幼兒自己制作的樹,將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樹林。3、開辟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并作些記錄。4、布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墻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5、開設一個“小藥鋪”展示各種有保健作用的植物。五、資源整合:1、請家長帶幼兒參觀菜場,了解蔬菜的種類及食用方法等知識.2、培養孩子愛吃蔬菜的習慣.3、請家長收集有關植物的知識,并讓孩子認識周圍常見的花和樹。4、帶孩子去參觀溫室技術,了解無土栽培。5、收集一些保健茶和里面的成分組成的材料。活動反思:1、在進行“溫室里的蔬菜”這一活動時,有許多孩子問:什么是溫室?它是什么樣的?由于我們的周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溫室,我只能告訴孩子們:爺爺奶奶在田里搭的那種半圓形的,(幼兒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龍棚),我就告訴孩子們,爺爺奶奶搭的尼龍棚就是科學種田的一種,尼龍棚里很暖和,冬天可以種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蠶豆等,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對于我的這個講解,孩子都能理解,雖然“溫室”離我們很遠,但尼龍棚卻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我還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他們回家到尼龍棚里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龍棚里和尼龍棚外的不同,回幼兒園后講給小伙伴聽,有尼龍棚的孩子高興的答應了。2、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對蔬菜有季節性有所了解,也體會到科學種田的好處,對無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對農民伯伯也產生了一種敬仰之情;對溫室種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帶孩子們真正參觀一下正規的溫室,看一下里面各種各樣的蔬菜,包括無土栽培的,那該有多好!主題總結:對于“有用的植物”這個主題,由于比較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而且隨處能捕捉到,開展起來就相對比較順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較積極,通過帶孩子到野外去親自感受、通過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孩子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推動了幼兒探索的主動性,包括語言的表達、思維的碰撞、以及各種問題的產生,所以,離開了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是枯燥乏味的。
第7篇、小班科學植物過冬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活動過程: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氣候有什么變化?2、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象。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范圍內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三、回活動室后組織交流。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樹根)2、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芽。)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活動反思:《幼兒園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孩子們在了解了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后,發現植物也在冬天有了很多變化,有的植物落葉了,有的植物還是綠色的,還有的植物居然開花了,這些都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活動前,我先讓孩子們分組去了解幼兒園內有哪些植物,冬天有什么變化,大膽猜測到底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并通過繪畫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在科學探索之后,作為教師應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感受和發現,不僅能加深幼兒對科學的理解,也能使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分享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活動中,孩子結合自己的探索、調查,大膽分享自己的發現。然后,我再根據孩子的結論,通過PPT生動形象地演示,進行了知識歸納總結與提升;孩子們了解了幾種植物的過冬方式,有落葉過冬、幼苗過冬、人類幫助、種子過冬等。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很想馬上去驗證一番。這時分類表展示出來,請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這些植物屬于哪種過冬方式,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提升已有的知識經驗。當每個孩子把手中的植物都送過去后,孩子們不禁興奮地討論著。也許他們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確,但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想法,這會讓他們更喜歡探索,樂于觀察,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大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供各位幼兒園教師參考學習,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音樂活動教案40篇,歡迎收藏學習!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3篇》:第1篇、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鏡子教案反思設計意圖: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么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于發現,樂于探索。一次,在區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科學區中關于鏡子方面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在擺弄各
《有趣的科學教案大班100篇》:第1篇、大班科學恐龍喜歡吃什么教案反思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的特征。 2學習按恐龍的食性給恐龍分類嘗試根據恐龍的外形來判斷恐龍的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