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幼兒園中班常規教案7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中班打擊樂小星星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夜晚星空閃爍、柔美的意境.啟發幼兒用跳躍、連貫的唱法演唱歌曲?! ?br />2、用打擊樂器敲出兩種不同的節奏型?! ?br />教學準備:
1、打擊樂器若干
2、小動物頭飾(貓、狗、鴨、羊)
3、節奏卡
4、錄音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1、老師帶幼兒聽音樂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愉快地進活動室。
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扮演各種小動物到森林動物園玩吧!”
音樂起:(放我愛我的小動物)老師隨幼兒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勵幼兒:“看,多漂亮的小雞呀!聰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愛的小貓今天特別精神!哇!小鴨今天跳得可好啦!”
(當音樂停時)
師:“你們真是一群聰明可愛的小動物,現在我們來到了森林動物園,看看我們小動物的家是怎樣的?小動物們又是怎樣學本領的?看看我們誰最能干,誰最認真,誰最聰明?
2、小動物學唱歌
師:“小動物們!看!誰來了?”(師轉身把小雞頭飾戴上)
幼:“小雞來了!”
(1) 幼兒拍出節奏:|嘰嘰 嘰|嘰嘰 嘰|
(2) 用以上方法和幼兒一起練習小貓、小狗、小鴨的叫聲。| 喵 喵 |喵喵| ;
呷— | 呷—| ; 汪—| 汪汪 | 汪—| 汪汪 |
(3)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節奏練習。
(4)師:“樹上的小鳥聽見你們在唱歌,它也想唱一唱。”在老師的指揮下有感情地運用強弱對比的聲音唱歌曲:《兩只小鳥》
3、律動回座位《大鞋與小鞋》
4、學習節奏樂《小星星》
(1)出示掛圖(1)
(活潑調皮的星星)
師:“天黑了,媽媽帶著小朋友出來散步了,你們猜猜這時候什么東西在天空中最調皮,象一只只小眼睛一樣看著我們?
老師引導幼兒說出要用輕快、跳躍的唱法來表現閃爍的星星。
(2) 師:“我們可以用什么節奏型來表現輕快、跳躍的小星星”(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各部位拍出X X | X X|的節奏。
(3) 出示掛圖(2)
(安靜柔美的星星)
師:“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引導幼兒用舒緩、連貫的唱法表現累了的小星星。
師:“現在我們又可以用什么節奏型來表現玩累的小星星?(引導幼兒拍出X—|X—的節奏型)
(4)引導幼兒聽音樂進行節奏練習?! ?br />(5)幼兒分別用跳躍和連貫的唱法演唱歌曲?! ?br />5、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敲出兩種不同的節奏型(提示幼兒不同情緒的樂曲可選用什么樂器呢?)
(1)先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笑星星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br />(2)再請一組小朋友拿樂器敲出睡覺星星的節奏型,另外一組小朋友可做點頭動作。
6、兩組幼兒一起配上樂器,為歌曲《閃爍的星星》伴奏?! ?br />7、音游《小動物回家》
師:剛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齊又動聽,今天我們在森林動物園里渡過了愉快的一天,現在我們聽著音樂,玩小動物回家的游戲吧!
(1)師彈出代表各種小動物的樂曲,幼兒聽音即興做相應的動作,音樂結束時最后一個長音的唱名必須是C大調的135音高?! ?br />(2)當變換代表另一些小動物的樂曲時,游戲重新開始?! ?br />8、結束活動
師:“天黑了,小動物們回家吧!”
課后反思:
小星星這個活動一開始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孩子們很喜歡,接下來節奏練習,以及加上奧爾夫樂器合作表演孩子們都表現的很好,唯一覺得整堂課缺乏的是孩子們自主的東西比較少,好像都是老師想了很多方法讓孩子學,孩子也很認真的學會,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現就少了,所以,覺得以后音樂課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第2篇、中班主題讓我們的環境永遠美教案反思
活動要求:
1、教育幼兒講衛生,懂得環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啟發幼兒做一些環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自覺保護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制作、小小外星人、掛圖一副?;顒又攸c:使幼兒懂得要保護環境?;顒与y點:讓幼兒能主動參與保護環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徐老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他是誰?”外星人“貝貝”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貝貝”我介紹:“hello!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貝貝,來自另外一個星球。我們的星球上什么也沒有,很荒涼,媽媽告訴我,地球是個很美的地方,我就來到這里??煽吹降牟⒉幌駤寢屨f的那么美。我拍了幾幅照片,小朋友你們看。)并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演示課件(1—3幅圖),并提問:“誰來說一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幼兒回答)為什么不對呢?(幼兒回答),幼兒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演示課件。
2:“他們的行為都不對,因為這破壞了我們美麗的環境,那么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幼兒回答)
3:開闊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那些破壞環境的現象。
4:人們在不知不覺的破壞著我們的環境,看地球媽媽都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地球媽媽笑起來?(幼兒回答)
5: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老師把小朋友的辦法編成了《拍手歌》,小朋友想不想聽?老師把《拍手歌》教給幼兒。
《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意扔垃圾;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動物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煙囪別再冒黑煙;你拍四,我拍四,正當綠色小衛士;你拍五,我拍五,植樹種草保水土;你拍六,我拍六,不讓清水變黑臭;你拍七,我拍七,地球媽媽穿花衣;你拍八,我拍八,美麗地球我的家;你拍九,我拍九,保護環境齊動手;你拍十,我拍十,美麗“家園”永保持。
6:教師演示課件,讓幼兒欣賞美麗的地球,教師進行講述。
7:教師幼兒裝扮圖片“幼兒園”。
(三)結束部分:秋天到了,幼兒園落了好多樹時,小朋友和貝貝去院里把落葉撿起來好嗎?還等什么,讓我們快出發吧!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第3篇、中班主題小工具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 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小工具,知道小工具的名稱及用途。
2、 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
3、 使幼兒知道人的本領大,能制造出各種小工具,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準備:
⑴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⑵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家俱若干。
⑶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 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 這是一只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什么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 這張小床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去,我們怎么辦呢?
3、 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為一本小畫書,大家都可以翻著看該有多好呀,怎么做呢?
二、 操作、討論
1、 幼兒分組進行操作,由徒手引發尋找工具幫忙。
2、 幼兒討論,知道小工具名稱與用途,老師操作示范。
⑴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什么幫忙的?這叫什么?剪刀還有什么用?
⑵這張小床釘好了,小娃娃又可以睡覺了,是誰釘的?
⑶這本小畫書用什么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什么用?
⑷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什么?板子還可以做些什么?
⑸這兩只筆可以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什么?(卷筆刀)平時老師用什么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容易劃著手,卷筆刀的刀片藏在盒子里,所以它很安全。
3、 小結:剛才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4、 幼兒再一次操作,嘗試剛才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5、 啟發幼兒想一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制造的?
人們還能動手動腦制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助大家做許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 參觀小工具展覽
延伸: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能力的發展,對于人的本領大的認識,他們首先是從周圍簡單的事物開始的,隨著幼兒認識的提高,知道人能繼續改造、創造,并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制造出了新一代用品,以達到更省時、省力、輕巧、方便、安全的目的。
活動反思:
一節活動,老師應該自己考慮一些問題.例如:當出示鉗子 螺絲刀 扳手時,他們能認識嗎?他們知道小工具的作用嗎?在設計活動時,我沒考慮周全,所以在活動中,我處理得問題不是很恰當,比如:提問扳手的用處時,小朋友回答不上來,我就進一步的引導,可是扳手是上螺絲的,不過螺絲刀在小朋友的意識里也是上螺絲的 ,所以我在此環節中只是用語言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因為這是我沒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所以通過本節課我也意識到自己的一種失誤.課下,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再來探索扳手和螺絲刀的不同用處,以彌補自己的失誤。
第4篇、中班主題撓腳丫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小腳的特征,喜歡自己的小腳。
2、理解兒歌內容,根據兒歌內容作出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兒歌《撓腳丫》、泡沫墊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泡泡糖",導入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泡泡糖"游戲。我們伸出小手來,變顆泡泡糖,一粘粘到頭發上,一粘粘到膝蓋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師說到哪兒,幼兒小手摸到哪兒。)
2、師:泡泡糖粘到小腳丫上,怎么辦呢?
幼:把鞋子脫掉。(引導幼兒脫下鞋子、襪子,露出小腳丫)教師和孩子一起脫襪,邊脫邊說兒歌:縮起長脖子,拉下長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二、認識小腳丫
1、師:現在我們的小腳丫都露出來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腳丫上(教師指導幼兒將小手放在小腳上。
2、師:朋友們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的小腳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腳趾頭師:數一數有幾根腳趾頭。
幼:5根。
師: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5。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你們有幾只小腳丫呀?總共有幾根腳趾頭呢?
幼:有十根腳趾頭。
幼:有兩只小腳丫。
3 .教師小結:兩只小腳丫,十個腳指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兒歌:撓腳丫
1、師:伸出你的小腳丫和朋友打打招呼??匆豢?,比一比,腳趾頭都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
師:大胖子在哪兒,小不點呢?用手指一指。
(指導幼兒用手指出大拇腳指、和小腳趾)師:小腳還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兒,有一首好聽得兒歌專門講了小腳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念兒歌:撓腳丫師:兒歌中,你聽到了什么?
幼:我聽到了十根腳趾。
幼:我聽到了大腳趾。
師:老師聽到兒歌里面說我們的小腳本領很大的,可以腳尖點地、腳跟點地。
你們知道哪里是腳尖、哪里是腳跟嗎?誰來說一說,指一指。
幼:腳尖是腳趾這里。
師:腳尖就是我們小腳最前面的地方,在我們的腳趾這里。我們一起來試試看腳尖點地。(指導幼兒用腳尖點地)(教師提醒幼兒:腳尖師小腳最前面的地方,那腳跟呢?)幼:腳跟是最后面那里。
師小結:小腳的最前面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腳尖。小腳的最后面是我們的腳跟。
我們一起來腳尖點一下地,腳跟點一下地。(指導幼兒感受腳尖、腳跟點地)
3、教師再念一遍兒歌師:老師再念一遍兒歌,請我們的小朋友跟著老師一邊一起念兒歌一邊動動你們的小腳丫。
教師拿出泡沫墊,將腳放在泡沫墊上,在念一遍兒歌。邊念邊根據兒歌做動作。
4、請個別幼兒示范師: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腳好玩的地方了,老師請他們上來表演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示范。
四、延伸活動師:我們的小腳丫還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說一說哪里好玩,為什么。
第5篇、中班打擊樂活動小看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民族音樂的風格,初步學會隨著樂曲拍出整套節奏型。
2、學習根據樂曲風格創編合適的節奏型。
3、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歡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 、《小看戲》音樂
活動重點: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民族音樂的風格,初步學會隨著樂曲拍出整套節奏型。
活動難點:學習根據樂曲的風格創編合適的節奏型。
活動過程:
一、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風格(約4分鐘)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聽一首樂曲(播放音樂)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想說些什么?
幼:這首曲子聽上去很歡快
師:(播放ppt1)這首樂曲叫《小看戲》是一首東北地區的曲子,曲調歡快、熱烈、節奏感強,我們再來聽一聽。(播放音樂)
二、出示圖譜感受節奏型(約8分鐘)
1、(播放ppt2)幼兒看節奏圖譜說節奏
(1) (2)
師:這是《小看戲》這首樂曲的主要節奏型,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打一打。誰想來說一說這兩種節奏型哪里不同。
幼: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你發現了樂曲的節奏有快慢的不同)
我們一起來打一打這兩種不同的節奏型。
師:(播放ppt3)這是小看戲這首樂曲的節奏圖譜,我們一起看著來打一打。(2遍)
幼兒看圖譜隨音樂打節奏。(2遍)
三、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節奏。(約5分鐘)
師:剛才小朋友們跟著音樂打拍子,接下來請小朋友隨音樂自由地用拍手、拍肩或者拍身體的其他部位來為音樂打節奏。(播放音樂)
師:(播放ppt4)剛才老師看到很多的小朋友用拍身體的不同部位來為《小看戲》打節奏。老師這里也有一張身體的節奏圖,請你說說這位小朋友是用什么動作為樂曲打節奏的。
幼:拍手、拍肩、跺腳
請個別小朋友來拍一拍;全體幼兒一起來拍一拍
四、(播放ppt5)讓幼兒隨音樂練習且較熟練地掌握樂曲整套節奏型。(約13分鐘)
(1)跟隨教師看節奏譜練習
(2)在教師語言提示下練習(節奏型變化時教師給予提示)
(3)跟隨音樂獨立練習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因為歡快的音樂對于幼兒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幼兒很是喜歡,而且本次活動又要讓幼兒進行打擊樂器演奏,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器讓從來沒見過的幼兒們目不暇接,興奮不已,恨不得馬上一展身手。
對于所有的打擊樂課,我們大家有個共同的困惑,就是“規則與幼兒自主選擇權該怎樣有效地結合起來。”對于這個困惑,專家和大家的意見是,一開始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規則意識,等規則意識建立起來后,再讓其自主選擇。
第6篇、中班主題開花樹教案反思
一、設計說明: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為了培養幼兒愛護優美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行為習慣,我設計《開花樹》這一教學活動,創設了一個使幼兒感受到“美”避免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并讓幼兒明白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從而激勵幼兒熱愛班級、幼兒園的情感。
二、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樹一棵,樹上開滿鮮花。注:鮮花是活動的,可以任意摘下或貼上,鮮花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教師以快樂的口吻向幼兒介紹開滿鮮花的大樹引導幼兒體會到:開滿鮮花的大樹真美麗。(請幼兒告訴老師:開滿鮮花的大樹美麗嗎?漂亮嗎?)
2.教師用沉重的口吻向幼兒講述:“有一天,大樹前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這么美麗的花就摘了一朵,”教師邊計邊從樹上摘下一朵花,“又有一天,一個小女孩來到大樹下,見到了樹上的花,也摘了一朵”教師又從樹上摘下一朵花。“這一天,大樹前來了一群小朋友,一見樹上開滿了鮮花都去摘,他們你一朵、我一朵不一會,樹上的花就補摘沒了”教師邊講這一朵一朵地把樹上的花摘下來。“花沒了,光禿禿的樹真難看。大樹傷心的哭了”教師把大樹的臉變成哭樣)
3.提問:啟發幼兒回答:大樹為什么哭了?(因為花沒了);就象沒了衣服一樣。你們說摘花的行為對嗎?你們家的周圍有什么花?(幼兒自由回答);如果花園里沒有鮮花我們的環境還美麗嗎?
4.小朋友,你們都說得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打扮大樹,讓它笑起來好嗎?(教師交待粘貼的方法,讓幼兒把鮮花貼到大樹上)
5.完成后,教師用歡快的口吻說:“花朵回來了,大樹變美麗了,你們看大樹笑得多開心。(教師又把大樹的臉變成笑臉)
6.教師引導幼兒明白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你們以后看見美麗的花不能怎樣)
7.你們說讓大樹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呢?還是帶到室外裝飾幼兒園的花園。(根據大部分幼兒的意見辦)
活動反思:
活動與生活相互融會貫通,孩子不但對意思簡明易懂,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該如何做,不過還得有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多引導、教育,否則孩子在實際行動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到。
第7篇、中班打擊樂郊游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通過打擊樂教學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的演奏技能并發展節奏感。通過中班的學習,幼兒初步能學會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這階段我們主要讓幼兒繼續學習有控制地演奏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演奏的樂趣?!督加巍肥侵邪嘤變簩W過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 結構的歌曲,表現了幼兒在郊游中輕松愉快的心情。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節奏型上適當地提高了一些難度。這對剛進入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這也是打擊樂活動的一個新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
2、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
3、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2、引導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師:“剛才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們知道它是什么結構的歌曲嗎?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樂曲是一樣的結構)現在我們請個小朋友說說A段做了什么動作?怎么做的?(師哼唱,請一個幼兒示范)
二、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
1、觀看A段圖譜:我們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腳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腳和拍手)你怎么用這些動作表現節奏 ?(請一幼兒示范)全體幼兒學習A段的節奏型。
2、分析B段節奏型:這是什么符號?(出示波浪線)可以怎么表現?(搖或晃的動作)請一幼兒示范。
3、引導發現結束句不同的地方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個小朋友來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兒練習一次)4、視情況而定:哼唱,幼兒做動作一次或跟著音樂做動作一次。
三、啟發幼兒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1、啟發幼兒說說樂器特點師:“瞧,我請來了三種樂器(出示鈴鼓、雙響筒、圓舞板),你們說說,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鈴鼓:可以拍或搖、晃。比較延長、抒情;雙響筒:高低音,象腳步;圓舞板:聲音短促)
2、為樂曲配器師:“你們覺得A段適合用什么樂器呢?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貼上雙響筒的圖標)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么樂器?(鈴鼓)最后的部分我們要讓歌曲更熱鬧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樂器)
四、幼兒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哼唱,讓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請出小樂器,我們試試把樂曲演奏一遍吧。請認真看圖譜,注意什么時候要輪到那種樂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連貫地演奏一遍。
3、跟著音樂,看圖譜完整地演奏1—2遍師:“我覺得小朋友可以聽音樂來演奏了,我們來試試吧。”
4、幼兒看指揮演奏1—2遍師:“小朋友真棒,現在我有個更難的,請小朋友不看圖譜,眼睛看著老師的指揮把樂曲演奏一遍,行嗎?”
五、結束活動師:“請小朋友帶好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到教室輕輕地放好小樂器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由于整個活動設計的結構設計比較完整,思路清晰,通過引入、讓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引導幼兒看圖譜表現等等循序漸進地遞進,所以活動中相對較為緊湊,幼兒整體地掌握情況比較好?;顒邮浅醪降靥剿?、學習有控制地演奏樂曲,所以活動顯得比較緊湊。而因為是第一課時,在今天的活動中只給了幼兒固定的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不象平時讓幼兒更換不同的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擊樂活動中應放手讓幼兒創造,可以讓幼兒多看圖譜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幼兒成為自主進行打擊樂編奏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