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6
這是內能教案設計,是優(yōu)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分子無規(guī)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2、知道什么是內能,物體的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3、知道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隨之改變。
(二)教具
燒杯,墨汁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復習機械能的知識、通過事例說明物體怎樣才能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要特別強調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體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2、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著、那么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3、進行新課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同于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是否被舉高,這只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并不是能改變鋼球內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么物體的內能跟什么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么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jié)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溫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加劇、科學的論斷,必須要有證據(jù),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證實論斷的、今天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只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然后分別向三只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只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表明: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說明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激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溫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于內能跟溫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著、熾熱的鐵水,溫度很高,分子運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溫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4)內能和機械能
通過機械能和內能的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內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棗統(tǒng)稱為機械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4、小結
(1)內能不是單個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內能所指的動能是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動能的總和、這種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著物體整體一起所做的運動、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動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3)內能所指的分子勢能是分子間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勢能、作為物體整體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勢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所以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四)說明
物體的內能較之物體的機械能更為抽象,不能用“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的內能,比較容易為學生接受,但也容易造成與機械能的混淆,講課中要強調內能是“所有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分子間的勢能”,突出內能是跟熱運動有關的能量。
教學目標
高二物理《內能》教案
(一)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使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內能改變。
3、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改變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能改變的關系。
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
教學準備
壓燃演示器、鐵絲(多根)、酒精燈(多只)、燒瓶、皮塞、氣筒、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裝著開水的開水瓶的塞子有時會被彈出去,塞子的動能從何而來?引入課題:“內能
一、內能
通過前面學習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分子具有動能。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間還有勢能。對此,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嗎?
提問:分子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什么情況下有分子勢能?等等。
物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分子的動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間都存在分子勢能。5、歸納: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5、體會:內能是一種不同于物體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二、物體內能的改變
探究活動:怎樣能夠使鐵絲變熱?讓學生動手試試。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演示:用酒精燈加熱;來回彎折;在其他物體上摩擦等。 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現(xiàn)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對鐵絲傳熱,也可以對鐵絲施力。)
演示:壓燃演示器。空氣推動皮塞時內能改變。提問:觀察到的“白霧”說明了什么?(觀察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白霧”說明:內能減少,溫度降低,水蒸氣發(fā)生了液化。
三、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著和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那么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著。無論是高溫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溫度②質量③材料④存在狀態(tài)
4、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5、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溫度越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越大。
四、內能的改變:
1、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xiàn):
物體溫度升高(降低)——物體內能增大(減小)。
物體存在狀態(tài)改變(熔化、汽化、升華)——內能改變。
反過來,不能說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溫度變化。(因為內能的變化有多種因素決定)
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的現(xiàn)象。
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溫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④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qū)別:由于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說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后者能的形式不變。
五、作業(yè)布置:
書本p32.p36練習題
教材分析
《內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是熱學基礎知識。本節(jié)內容是在分子動理論和機械能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內能概念的。在熱現(xiàn)象、熱傳遞、做功的基礎上,研究物體內能的變化,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并從效果、能的形式變化與否上區(qū)別改變物體內能兩種方式的異同。本節(jié)內容是后續(xù)學習熱機的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過機械能和分子動理論的內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動畫,回憶起分子動理論的內容,運用類比的方法概括出物體內能的概念,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本節(jié)課的宗旨是通過類比的方法學習微觀的科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分析、歸納、學習新知識,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時要求學生具備初步運用類比法學習科學知識、分析科學現(xiàn)象、歸納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內能的含義。
2、知道物體的內能與溫度等因素有關。
3、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與實驗,關注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感受比較、歸類、綜合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組實驗,增強團結協(xié)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難點:對內能的理解。
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每四人一套):鐵絲、酒精燈、火柴、冰、鑷子、錘、砂紙等。
2、演示實驗器材:未開啟的可樂、鐵架臺、大試管、軟木塞、水、火柴、帶活塞的厚壁玻璃圓筒、浸過乙醚的棉花、氣球、充氣筒、DIS實驗裝置等。
3、自制模擬演示PPT幻燈片、Flash課件。
【教學反思】
第四節(jié)熱機效率和環(huán)境保護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注重學生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本節(jié)闡述了有關燃料的熱值,熱機效率等物理概念,還涉及了科技發(fā)展史(熱機的發(fā)展),生物,化學知識(酸雨的形成和生物的影響),環(huán)境保護(大氣污染)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具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利用燃料內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內能轉化和轉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并與機械效率作聯(lián)系和類比。使學生了解內燃機的發(fā)展對人類進步起到的作用,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它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問題。
【教學目標】
1、建立熱值概念。知道熱值是燃料燃燒放熱的特性,了解熱值的表示法和常見燃料的熱值,能利用熱值表進行有關燃燒放熱的簡單計算。
2、了解熱機效率。知道熱機工作時燃料釋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樣提高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意義所在。
3、了解熱機的利用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并能簡述熱機的使用產生的排放物對環(huán)境不良影響,培養(yǎng)自覺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知道在利用熱機形成的環(huán)保問題。
【教學難點】
熱機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熱機效率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要生存,離不開能量,機器要運轉,也離不開能量,而內能又是人類和各種動力機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燒正是這一的主要途徑。下面我們先來討論燃料及與燃料有關的問題。
(1)燃料的特點:能夠燃燒,并放出熱量;燃料燃燒的過程是化學能變?yōu)閮饶艿倪^程。
(2)介紹燃料種類(固體、液體、氣體),
(3)舉例說明不同的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不同。
新課教學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符號:q
(1)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2)熱值的物理意義:干木柴的燃燒值是1、2×l07焦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題:計算4g柴油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
析:從熱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熱值是q=3、3×107/g,則Q=q=4g×3、3×107/g=1、32×108
二、熱機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1)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學生分析圖的熱機燃料燃燒能量走向示意圖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的效率?讓燃料盡可能充分燃燒,減小內能損失,運動部件潤滑良好。
三、環(huán)境保護。
1、內能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廢氣污染(CO、SO、酸雨),
(2)噪聲污染。
2、保護環(huán)境,減小污染措施。
(1)改進燃燒設備,采取集中供熱,加裝消煙除塵裝置。
(2)提高內能的綜合利用率。把直接燒煤、燃油改為燒其工業(yè)副產品;把內能的一次利用變?yōu)槎啻卫茫ㄈ缬糜酂峁┡龋?/p>
(3)充分開發(fā)、利用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
小結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環(huán)境問題,把發(fā)展經濟與保護環(huán)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環(huán)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難題也就變得不難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藍、水更清。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熱機效率和環(huán)境保護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1)符號:q
(2)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3)熱值的物理意義:
(4)公式:Q=q或q=Q/
二、熱機效率。
三、環(huán)境保護。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