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物理透鏡應用題講解,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實驗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利用*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初中歷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入玻璃時,折*光線靠近法線折*.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這時折*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兩次折*的折*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參照下圖(*),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后仍是發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光束與入*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教材《透鏡》教案模板
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透鏡、薄透鏡,什么是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知道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三)教具
凸透鏡、凹透鏡、光具盤、光源.
(四)教學過程
一、列舉實例,引入課題
教師講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和實驗室中使用的顯微鏡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鏡.這些玻璃元件起什么作用呢?我們今天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凸透鏡、凹透鏡實物,學生觀察.但告訴學生不能用手摸.有條件的學校每一實驗組(2人)發一盒透鏡組,讓學生自己觀察.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透鏡的剖面圖,對照實物講解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什么是薄透鏡.簡要說明它們在生活和科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教師在黑板畫課本上的圖6—8,講解什么是透鏡的主光軸和透鏡的光心.
2.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1)教師用平行光源、光具盤、凸透鏡演示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如課本圖6—10)學生觀察到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一點.
(2)教師畫出會聚光線的光路圖.講述這種現象告訴我們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對照光路圖講解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
向學生說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由于光通過凸透鏡的兩個側面發生兩次折射造成的.凸透鏡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鏡對光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強,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厲害.每個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把一個點光源(如:發光的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是什么樣的?
引導學生分析這時的入射光線是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根據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結果.
教師用光具盤演示課本圖6—11實驗來驗證.
教師小結:放在凸透鏡焦點處的小燈炮發出的光(即通過焦點的入射光),經過凸透鏡變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鏡能產生平行光.
3.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教師用光具盤、平行光源、凹透鏡做課本圖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小結: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畫圖并講解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的`發散光線,不會相交于一點.但它們的反方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也叫凹透鏡的焦點.由于它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因而叫虛焦點.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想想議議”
1.本課主要內容是研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及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2.教師介紹我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時就已經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鏡來取火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議有興趣的學生在嚴寒的冬天里動手制作和實驗.
3.指導學生討論“想想議議”.討論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畫出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得出結論:光通過三棱鏡后向底部(厚的一邊)偏折.討論第二個問題時,先讓學生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可以看做幾個三棱鏡和一個玻璃塊組成的.在黑板上畫出圖(課前用小黑板畫好),讓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論分析.弄清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的道理.
4.學生完成本節課文后練習l~3,并回答訂正.
四、作業
課本章后習題第4、5題.第6題能找到老花鏡的做.
課外安排統一時間發給學生凸透鏡、凹透鏡各一個做課本圖6—9實驗.
(五)說明
1.本課內容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活動.介紹透鏡及其種類時,最好讓學生直接觀察.
2.課本圖6—9的實驗,考慮課堂教學時間及對其他班級上課的影響,沒有安排在課內讓學生做,而是安排在課外的統一時間發給凸透鏡、凹透鏡去做.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3.本課內學生要幾次觀察光路.為了增強觀察效果,應在實驗室上課.實驗時要遮光.
學習目標:
1.會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知道凸透鏡所成虛實、倒正、大小像所滿足的條件。
3.掌握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學習重點: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學習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教具學具:
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屏、刻度尺.
導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探究法、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思維啟動:
實驗:將一支點燃的蠟燭和一張白紙豎直放在凸透鏡的兩側,移動蠟燭和白紙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
(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情況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2.猜想假設:(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提示:成像情況,焦距f;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像距,用v表示)
3.制定計劃
(1)你認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
(2)你認為除了觀察像的、、特點外,還需測量什么?
(提示:凸透鏡焦距已知,不必測量,標簽上已注明)
(3)參考課本97、98兩頁,你認為該實驗應分幾種情況來研究,該怎樣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
注意:實驗前要調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驟做兩次)。
(2)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間,即f
(3)繼續移近蠟燭,使物距u
(4)把蠟燭從距凸透鏡較遠處逐漸移近透鏡,同時移動光屏保*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規律。
5.數據收集
根據計劃進行實驗探究,并把現象和數據填在表格中。
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物距u/c
像的*質
像距v/c
虛實
大小
正倒
6.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像的虛實: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實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虛像.點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像的大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的像是縮小的實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的像是放大的實像.成實像時,點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_____縮小的虛像(填“有”或“沒有”)
(3)像的正倒:凡是實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虛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實像時,像和物在凸透鏡的(填“同側”或“異側”);成虛像時,像和物在凸透鏡的(填“同側”或“異側”)。
(4)當物體逐漸向凸透鏡移近時,物體所成的實像逐漸_____,且像離凸透鏡的距離逐漸_____(填“變大”或“變小”)。
二、鞏固訓練:
1.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時,在離透鏡15c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當物*于透鏡前35c處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可得到()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縮小的虛像
2.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縮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
3.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5.3<5
一、學習目標:
《透鏡》的教學設計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二、使用說明
用15分鐘閱讀課本90-92頁并完成問題導學,AB層全部完成,C層完成探究部分,分層達標。
三、預習指導
1.重點難點分析:本節的重難點是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及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等名詞概念。
2.問題導學:依據啟發性問題的引導,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課前預習: (5分鐘)
1.透鏡通常可以分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鏡,它的符號是 。
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鏡,它的符號是 。
4.生活中常見的眼鏡的鏡片就是透鏡。請你辨別:患有近視眼的學生配戴的近視眼鏡的鏡片是_______透鏡;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鏡片是______透鏡。
5.凸透鏡對光線有 ___ 作用,所以凸透鏡又稱為 ____ 透鏡。
6.凹透鏡對光線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鏡又稱為 ___ 透鏡。
四、探究過程(24分鐘)
1. 活動: 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分別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書上的文字(透鏡距離書本較近)
得到: 通過____透鏡,所看到的物體的像是放大的;
通過____透鏡,所看到的物體的像是縮小的。
2.活動:一束平行光(如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將會發生什么現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陽光)通過凹透鏡,將會發生什么現象?
我們看到:凸透鏡對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鏡對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 凸透鏡又叫____________透鏡,凹透鏡又叫____________透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