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7
這是初中物理望遠鏡與顯微鏡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顯微鏡、電腦平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 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后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后復習本章知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過程與方法: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點難點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策略方法自學
課前準備課前預習預習本課。
教學媒體投影設備,掛圖。
課后記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般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有限,要想看清楚動植物的細胞等非常小的物體,就要使用顯微鏡。
§3-5顯微鏡和望遠鏡
一、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二、望遠鏡
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物體距離物鏡很院,它的像卻離物鏡很近,根據前面探究的結果,這樣所成的像是縮小的!
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時會感到物體被放大了?
原來,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望遠鏡物鏡的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代天文望遠鏡都力求把物鏡的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作物鏡。
反饋練習
小結
鞏固練習
布置作業用鑷子夾起一小塊玻璃屑在酒精燈上燒。待玻璃熔化后張開鑷子再燒一會兒,玻璃就會成為一個小珠。把它嵌在紙板的小孔中,安在架子上,可以作成玻璃珠放大鏡。
取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一只手握住一個,通過兩個透鏡看前面的物體。調整兩個放大鏡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物體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把兩個放大鏡是位置前后對調,你有什么新的發現?為什么要用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
學生總結本節課在知識上的收獲。
(1)課前調查。
《望遠鏡與顯微鏡》教學設計
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望遠鏡、顯微鏡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2)課堂猜想,實驗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如何制作望遠鏡、顯微鏡。而且還有多種途徑,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目標]
1.知道望遠鏡,顯微鏡的有關常識。
2.會利用透鏡自制望遠鏡,顯微鏡。
3.對透鏡的應用產生強烈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操作愿望,體會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具、學具、實驗器材]
1.學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鏡一只,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透明的'塑料架一個。
2.教師演示用:望遠鏡,顯微鏡(實物)。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透鏡自制望遠鏡,顯微鏡。
[課前研究課題]
1.調查望遠鏡、顯微鏡的發展史。
2.調查望遠鏡、顯微鏡的應用。
[教學過程]
共同探索過程 教師導航 學生活動 說明
一、投石問路
師問:我們前面學習透鏡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 (1)可以用凸透鏡制作照相機,它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的實像制成的。(2) 用凸透鏡可以將物體放大。(3)用凹透鏡來矯正人的視力。(為本節課作鋪墊。)
師說: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設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他有一樣的本領呢?
生答:想!
師: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望遠鏡!(板書)-----故事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望遠鏡(telescope)引出與望遠鏡相關的物理名稱
這是大家平時見到的雙筒望遠鏡(展示實物)。我們注意觀察它有幾個透鏡構成的?什么樣的透鏡呢?(展示望遠鏡的框架圖)這兩個透鏡有特定的名稱,靠近眼睛的透鏡,我們叫它目鏡;另一個叫物鏡,因為靠近被觀察物體。
生:有兩個,都是凸透鏡。
實物給學生一個立體的印象,再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
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小箭頭,用兩個火柴盒壓住,在它上面放一塊無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從燒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個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觀察到什么現象?
[教師巡回指導,讓學生們調整水滴跟桌面的距離,或滴管改變水滴的直徑]
[生甲]觀察到一個正立、放大的箭頭。
[生乙]觀察到一個倒立、放大的箭頭。
[生丙]從實驗中可得出小水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生丁]改變水滴跟桌面的距離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頭和倒立放大的箭頭。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說明大家觀察很認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學生們再一次調整或借用其他儀器嘗試。
[生甲]從水滴看到一個和原來方向相反放大的箭頭。再用一只放大鏡來觀察水滴。當放大鏡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個清晰的和原來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頭。
[學生們對這個結果很迷惘]
[師]看投影,在膠片上我畫了個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經過投影儀,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現在通過放大鏡,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來三角形大好幾倍的三角形。
[學生們走出困惑,情緒高漲]
[師]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構,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二、新課教學
[生甲]顯微鏡的構造?
[生乙]顯微鏡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顯微鏡?
結合課本圖3.5-1投影。讓學生講解。
[生甲]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
[生丙]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生丁]反光鏡可旋轉,能使反射光線從下方照射到被觀察的物體上,增大物體的亮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