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6
這是時間位移教案2,是優(yōu)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時間》大班社會教案
1.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懂得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學習制訂作息時間計劃,并能按計劃執(zhí)行,養(yǎng)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習慣。
4.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故事《一分鐘》課件。
2.一分鐘能干什么預測表人手一張、筆人手一支。
3.作息時間計劃表7張。
活動過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時間。
1.故事《一分鐘》導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
教師: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后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因為元元太懶了! 因為元元碰到了紅燈! 因為元元沒有擠上公共汽車。)
3.出示了圖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鐘導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鐘——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上課遲到20分鐘。
二、在操作和實驗中真正體會了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
1.猜測一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師:你們猜猜一分鐘的時間能做什么?
2.認識記錄表。
教師:把猜測的結果用記錄表記錄下來。
3.驗證一分鐘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師:你們說的事情一分鐘的時間完成呢?老師幫助你們計時,你們來試驗一下,好嗎?
(2)教師:如果能夠完成的請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鉤,如果不能完成請打叉。
(3)幼兒驗證并且記錄。
(4)幼兒交流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
4.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原來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三、制定作息時間計劃表,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1.激發(fā)幼兒制定作息時間表的興趣。
教師:怎樣幫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鐘,不再遲到呢?
教師:我們可以幫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時間表,只要元元認真執(zhí)行時間表上的時間就可以不浪費一分鐘時間,也就不再遲到了。
2.討論如何制定作息時間表。
(1)小組討論: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個別幼兒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教師:你們討論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3.幼兒分組制定作息時間表。
4.交流幼兒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分析哪組最合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鼓勵幼兒把作息時間計劃貼到家里,每天早晨嚴格按照計劃做事,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附:故事《一分鐘》
丁鈴鈴,鬧鐘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過了一分鐘,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到了學校,已經(jīng)上課了。元紅著臉、低著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著手表,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 元元非常后悔。
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經(jīng)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數(shù)學教案-認識時間。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 教學準備:
鐘面、課件
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電腦展示畫面,你認識它嗎?它能幫助我們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說說家里的小鬧鐘像什么嗎?
(二)畫鐘面
1、 我們家里的小鬧鐘真可愛,今天我們自己動手也來做一個。
2、 四人小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組內(nèi)同學互相說一說,你畫了些什么?
老師要求:①畫好后說一說,畫了些什么?
②哪個小組畫好了就把鐘面貼到黑板上來。
放輕松的音樂《玩具兵進行曲》
3、 交流展示
選擇4個鐘面大家來說說,鐘面上分別有些什么?
4、 落實概念
時針:鐘面上哪根針是時針?誰能說更準確一些?(又粗又短)
分針:哪根針是分針? (又細又長)
12個大格: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格子?
12個數(shù)字:①你怎么記這12個數(shù)字的位置?(學生自由說)
②教師點撥,弄清位置。
請你閉上眼睛,記一記這12個數(shù)字的位置。
用手勢指一指。12在哪里?6在哪里?9在哪里?你是怎么記的?
那么,7在哪里?你能很快找到嗎?
(三)認識整時
1、 指第一個鐘面,這是幾時?你能讀出這是幾時嗎?
2、 你是怎么看的?
3、 小結:要看幾時,我們應該怎么看?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認識時間》。)
4、(再指另一個)那這個怎么看?
分針指12,時針指著4,就是4時。
(四)鞏固整時,并認識半時
1、 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吧!
①鞏固認整時。看著圖你想說什么?
②并抽1個說說怎樣看時間?
③你認為他這樣安排合理嗎?
④滲透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
2、 認識半時。
剛才小朋友們特別聰明,都知道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時間老人他說還想請小朋友來幫一個忙,小朋友們你看:(出示一個半時的.鐘面)
①你看這是幾時?
②這時分針,時針在哪里?
③如果2時半,分針、時針在哪里?
④8時半呢?
⑤小結:看半時它的分針都指著6,時針呢,指著幾和幾的中間。
3、 你們想知道老師一天的時間安排嗎?
出示老師一天的安排:
你喜歡說哪個就說哪個?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課中操
學了這么長時間,小朋友們大該都累了吧,時間老人說讓我們小朋友到它家去輕松一下,跟著他一起去跳舞。
放輕松的音樂《在鐘表店里》跟著音樂做動作。
(六)電子鐘的認識
1、小朋友們學得可真認真,時間公公直夸我們呢,他還想考考我們呢?
出示:7:00 10:30
2、你在哪里也看到過這樣的時間?
3、落實寫法
看老師寫一個,學生寫。
抽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寫。
重點講7:30
(七)總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qū)別。
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shù)軸或一維直線坐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6.初步了解矢量與標量不同的運算法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問題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坐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zhì)點的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運動的研究方法與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作圖與圖像分析
教學難點:圖像與物理過程的比較分析
課前準備:
時間和位移——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提問一個走讀生,上學的時候是什么時間離開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走的?什么時間到校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體運動情況,僅僅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課內(nèi)容
一、時間和時間間隔
在一開始學生的回答中,學生離家和到校所對應的是時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時間就是時間間隔,它等于兩個時刻之差。
如果建立一個表示時間的一維直線系,則在這個坐標系中,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是兩個時刻之差,用線段表示。
學生討論
如圖所示,物體沿直線從O點開始運動,如果各點之間的時間間隔都是一秒,則下列各說法中分別表示哪一點或線段。
前3s內(nèi):
第2s內(nèi):
(第)2s末:
第3s初:
第二個2s內(nèi):
二、路程和位移
重新討論提問學生的問題,問學生為什么不從另外一條路走?學生會很快回答另外一條路遠,那么從不同的路徑走就沒有相同之處嗎?當然有,那就是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是相同的,所以為了準確描述這兩種運動,就需要引入兩個不同的概念。
1、位移
位移表示質(zhì)點的位置變動,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質(zhì)點在這次運動中發(fā)生的位移,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如:物體從A點沿曲線運動到B點,這次運動對應的位移用有向線段AB表示.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是矢量,通常用字母s表示位移.
2、路程:路程是指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上面的例子中曲線AB的長度表示路程.
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討論: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是什么?
小結
1.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用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即物體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決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問題:物體的位移大小有沒有等于路程的情況?
答: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三、矢量和標量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
定義: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
位移是矢量,只與始末位置有關而與路徑無關,而路程與路徑有關.
討論:一輛汽車從A 點出發(fā),向東行駛了40km,到達C點后,又向南行駛了30km到達B點,此過程中它通過的路多大?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通過計算,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在同一直線中如何利用坐標表示出物體的位移,如何進行計算?
從上面圖中我們看出,物體沿直線運動由B運動到A時其位移即為XA-XB=4m,由A運動到O點時的位移即為XO-XA=-2m。
五、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位置、路程與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質(zhì)點在某時刻時所在的空間的一點,其位置可由坐標確定,如圖所示為質(zhì)點在不同時刻的位置A、B.
(2)路程:質(zhì)點位置發(fā)生變化時的徑跡長度叫路程,其單位通常用米(m),另外還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標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用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間的直線距離;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與物體具體運動的路徑無關。其單位與路程的單位相同。在直線坐標系中,常用表示。求位移時必須回答方向。
注意:①位移與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兩者大小不會相等。②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位移只與初末位置有關,與路徑無關,而路程與路徑有關。
六、課堂例題
例1 請在如圖1-9所示的時間軸上指出下列時刻或時間(填相應的字母):
(1)第1s末,第3s初,第2個兩秒的中間時刻;
(2)第2s內(nèi),第5s內(nèi),第8s內(nèi);
(3)2s內(nèi),頭5s內(nèi),前9s內(nèi);
提示 在時間軸上,時刻用一個點表示,時間用一段線段表示。
解析 與題中相對應的時刻或時間分別是:
(1)A,B,C;
(2)AB,DE,GH;
(3)OB,OE,OI。
點悟 在物理學中,時刻與時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平時說的“時間”,有時指的是時刻,有時指的是時間間隔,要根據(jù)上下文認清它的含義。
例2 物體沿半徑分別為r和R的半圓弧由A點經(jīng)B點到達C點,如圖1-10所示,則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別是( )
A. 2 (R + r) , π(R + r)
B. 2 (R + r) 向東,2πR向東
C. 2π(R + r) 向東,2π(R + r)
D. 2 (R + r) 向東,π(R + r)
提示 從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出發(fā)進行分析。
解析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其大小等于A、C間的距離,即s=2r + 2R = 2 (R + r);方向由A指向B,即向東。路程是標量,其大小等于兩半圓弧長度之和,即 s′=πr+πR=π(R + r),沒有方向。選項D正確。
點悟 弄清位移和路程的含義以及它們的區(qū)別,是正確做出判斷的關鍵。物理概念是研究物理規(guī)律、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要正確理解,切不可掉以輕心。
例3 一個皮球從5m高的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彈起1m高,則皮球通過的路程是多少?皮球的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經(jīng)過一系列碰撞后,最終停在地面上,則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
提示 計算位移時,只需關注物體的初、末兩位置;而計算路程時必須關注物體的運動過程。
解析 如圖1-11所示,皮球從5m高的地方落下,碰到地面后又反彈起1m高,則皮球通過的路程是5m+1m=6m;皮球運動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m-1m=4m處,故皮球位移的大小等于4m,方向豎直向下。若皮球經(jīng)過一系列碰撞后,最終停在地面上,則皮球運動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m處,故皮球位移的大小等于5m,方向仍是豎直向下。
點悟 分析物理問題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必要時可畫草圖幫助思考。
例4 一質(zhì)點在x軸上運動,各個時刻的位置坐標如下表:
t/s0 1 234 5
x/m 0 5 -4 -1 -7 1
則此質(zhì)點開始運動后,
(1)幾秒內(nèi)位移最大?
(2)幾秒內(nèi)路程最大?
提示 注意初始時刻質(zhì)點位于坐標原點,質(zhì)點位移的起點在坐標原點。
解析 位移最大時,質(zhì)點距離原點的距離最大。由表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知,此質(zhì)點開始運動后4s內(nèi)位移最大,是7m。質(zhì)點的位置坐標在不斷變化,說明它在不斷運動,所以此質(zhì)點開始運動后5s內(nèi)路程最大。
點悟 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該質(zhì)點在開始運動后1s內(nèi)位移最大,而7s內(nèi)位移卻是最小,因為1s內(nèi)位移為5m,4s內(nèi)位移為-7m,5>-7。其實,位移的大小要看其絕對值,正負號只能表示它的方向。-7m表示位移大小為7m,負號表示位移方向沿x軸的負方向。
七、課堂訓練:
1.下列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
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
C.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都相同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2.關于質(zhì)點作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線代表質(zhì)點運動的軌跡。
B.圖線的長度代表質(zhì)點的路程。
C.圖象是一條直線,其長度表示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每一點代表質(zhì)點的位置
D.利用s-t圖象可知質(zhì)點任意時間內(nèi)的位移,發(fā)生任意位移所用的時間。
3.如圖示,是A、B兩質(zhì)點沿同一條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由圖可知( )
A.質(zhì)點A前2s內(nèi)的位移是1m 。
B.質(zhì)點B第1s內(nèi)的位移是2m。
C.質(zhì)點A、B在8s內(nèi)的位移大小相等。
D.質(zhì)點A、B在4s末相遇。
八、課后作業(yè):
1.下列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
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
C.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都相同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2.如圖所示為甲、乙兩質(zhì)點作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 )
A.甲、乙兩質(zhì)點在1s末時相遇。
B.甲、乙兩質(zhì)點在1s末時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兩質(zhì)點在第1s內(nèi)反方向運動。
D.在第1s內(nèi)甲質(zhì)點的速率比乙質(zhì)點的速率要大。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qū)別.
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shù)軸或一維直線坐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lián)系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坐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zhì)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zhì)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nèi)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3.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yǎng)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描述運動的幾個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幾個概念?
生:質(zhì)點、參考系、坐標系.
師:大家想一下,如果僅用這幾個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生:不能.
師:那么要準確、全面地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還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學生可能預習過教材,大聲回答,一部分學生可能忙著翻書去找.
師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第一段,并粗看這節(jié)課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要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本節(jié)課還將從哪幾個方面去描述?
生通過閱讀、思考,對本節(jié)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進一步描述物體的運動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的運動還要學好這些基本概念.
引言: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課、下課、用餐、休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經(jīng)歷一年又一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里成長.對于時間這個名詞,我們并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物體的任何機械運動都伴隨著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改變,你們用什么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1.2 時間和位移.
[新課教學]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討論與交...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