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高中物理重力學情分析,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高中物理重力學情分析第 1 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關的過程。(2)嘗試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科學的猜想。
(3)體會用圖像處理實驗數據、根據圖像研究實驗結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重力的存在及應用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關重力的現象。
(2)通過對用重垂線校準的操作產生提高自己能力和應用知識的愿望。
(3)培養學生樂于參與科學實踐的情感,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重點:重力的方向及重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難點:重力方向
●教具:砝碼一盒、彈簧測力計、重垂線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瀑布下落,蘋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課。
演示:橡皮做圓周運動,橡皮不會跑掉,感到手用一個力拉住橡皮,同樣,月亮繞地球轉動。由于地球與月亮之間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與地球吸引蘋果,使蘋果下落的力是一樣的。
二.新課教學
科學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兩個物體(大:天體,小:灰塵)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萬有引力”。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舉例:吊燈把吊繩拉緊;臺燈壓著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問: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演示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有關。理由是用手提起質量大的物體,所用的力大,根據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實驗過程:分別測出一組質量(鉤碼)及重力的數值,并描點繪圖。由實驗結果可知:重力跟質量成正比,比值是一個常數約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地球上質量1㎏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質量(㎏),g是9.8N/㎏,粗略計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應用:重垂線
(四)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
高中物理重力學情分析第 2 篇教學目標
1、能通過分析生活及實驗現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2、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會根據G-m圖象分析處理實驗結果。能正確書寫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式G=mg,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確認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能夠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能找到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會畫重力的示意圖。
4、了解重力的由來。
2學情分析
學生對因為重力引起的物體下落現象比較熟悉,說明學生對重力有一定的認識基礎。
3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難點:重力的方向及重心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引入新課
看圖片,內容為不同物體的下落,提問學生:他們為什么落到了地面?引出本節課題:重力
活動2【講授】重力的概念、符號
重力的符號:G;
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
活動3【活動】沒有重力,我們生活會是什么樣?
先讓學生自己說說,然后播放我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做的兩個實驗。眼見為實,加深學生的記憶。
活動4【活動】感知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讓同學們拿起手邊不同的物體,如筆、課本、書包等,感受不同物體重力的大小,教師引導:由于物體質量不同導致重力不同,而這句話只是猜想,需要用實驗驗證。
活動5【活動】探究實驗: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記錄數據,教師引導得出實驗結論。
活動6【練習】G=mg的應用
看課本例題,做一道題,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方法:一名學生板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7【講授】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重力方向的應用:鉛垂線、水平儀等。
活動8【講授】重心位置的確定及畫重力示意圖
.首先學生通過看課本12頁的內容可以知道形狀規則、質量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其次告訴學生并不是所有物體的重心都在物體上;
最后教學生重力示意圖的畫圖步驟:(1)確定重心即力的作用點(2)方向:豎直向下(3)大小
活動9【練習】學以致用
畫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活動10【導入】重力的由來
一名學生演示“想想做做”,教師通過提問逐步引出萬有引力。
活動11【作業】練一練
課后習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5題。
第3節 重力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3節 重力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引入新課
看圖片,內容為不同物體的下落,提問學生:他們為什么落到了地面?引出本節課題:重力
活動2【講授】重力的概念、符號
重力的符號:G;
重力的施力物體------地球
活動3【活動】沒有重力,我們生活會是什么樣?
先讓學生自己說說,然后播放我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做的兩個實驗。眼見為實,加深學生的記憶。
活動4【活動】感知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讓同學們拿起手邊不同的物體,如筆、課本、書包等,感受不同物體重力的大小,教師引導:由于物體質量不同導致重力不同,而這句話只是猜想,需要用實驗驗證。
活動5【活動】探究實驗: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記錄數據,教師引導得出實驗結論。
活動6【練習】G=mg的應用
看課本例題,做一道題,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方法:一名學生板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7【講授】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重力方向的應用:鉛垂線、水平儀等。
活動8【講授】重心位置的確定及畫重力示意圖
.首先學生通過看課本12頁的內容可以知道形狀規則、質量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其次告訴學生并不是所有物體的重心都在物體上;
最后教學生重力示意圖的畫圖步驟:(1)確定重心即力的作用點(2)方向:豎直向下(3)大小
活動9【練習】學以致用
畫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活動10【導入】重力的由來
一名學生演示“想想做做”,教師通過提問逐步引出萬有引力。
活動11【作業】練一練
課后習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5題。
都小娟評論
優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樣,課堂調理清晰。
高中物理重力學情分析第 3 篇一、教學內容:《重力》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粵教版)P68-P70《重力》
二、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2)通過學習有關牛頓的資料,了解前人對重力的研究。
2.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
三、重點與難點:
認識什么是重力和重力的方向。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分小組進行“拋球”比賽。(拍成視頻用來上課用)
比賽要求:不管你用哪一種方式拋球(不可以使用任何工具),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可以,只要你的球不落地就為贏。
比賽地點:籃球場(拋球時必須要注意安全,離人群足夠遠才可以拋。)
(二)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玩了一個“拋球”游戲(視頻回放過程)。
師:好玩嗎?(生:好玩。)
師:有沒有人贏呀?(生:沒有)
師:為什么沒人贏呢?是不是球有問題?
生1:不是。可是……
生2:我知道原因,因為這籃球有重量的嘛。我們把球拋出去之后,沒有東西托著籃球,所以它最終會掉到地上。
師:掌聲表揚這個同學,這個同學在玩游戲的時候非常認真觀察,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確,籃球有重量,那到底誰使到它有重量了呢?有沒有力作用在它身上了呢?
①(課件演示)思考:為什么不管我們把球拋得多高、多遠,結果球還是落回到地面?
師:我們繼續觀看視屏:黃果樹瀑布(課件播放)
師:黃果樹的瀑布非常漂亮,氣勢磅礴。但是在欣賞這瀑布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水總是向低處流的呢?
(學生紛紛私底下在討論)
②(課件演示)思考:“水往低處流”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為什么水總是向低處流呢?
師: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任務——重力。(揭題)
(三)小球受力情況研究
師: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現在來做一個“小球受力情況研究”的實驗。
實驗用具:鐵架臺、細繩、小鐵球、剪刀、墊布;
實驗要求:①用繩子綁著小鐵球,并把它掛在支架上;
②等小鐵球靜止后將繩子剪斷;
③在小鐵球下方墊上墊布。
研究問題:如果將繩子剪斷,小鐵球將怎樣運動?這時小鐵球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
師:同學們,在沒有做這個實驗之前你們猜測一下:如果把繩子剪斷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球會掉下來。
師:的確,我們可以預想到鐵球會掉到地面上。那請同學們等一下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注意觀察小鐵球掉下來的路徑是怎樣的?這時小鐵球是會什么力的作用呢?
(1)學生操作實驗。
(2)匯報結果。
生1:繩子剪斷后,小鐵球就掉到地上了。
生2:我們的也是的。
……
師:小鐵球掉下來的路徑是怎樣的?
生1:直著向下。
師:為什么?
生2:因為它有重量。
師:是誰使到它有重量的呢?你們知道嗎?
(這時候舉手的學生比較少)
生3:我在書上看過,那是因為地球對鐵球有引力,所以鐵球就會掉到地上了。
師:說得真好,掌聲表揚這個同學。的確,鐵球會掉到地面上去是因為地球對鐵球有引力,那地球對其它物體有沒有引力?
生:有。
師:對,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就譬如我們站在地上,無論我們怎么跳,我們最終還是會掉到地上的。這都是因為收到了地球對我們的吸引力。我們把地球吸引物體的力,叫做物體的重力。(邊說邊課件演示)
師:那你們知道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生:向下。
師:
從剛才的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不但向下,而且是豎直向下的。它的`單位是牛頓。(課件演示)
(3)解決課前問題:①為什么不管我們把球拋得多高、多遠,結果球還是落回到地面?②為什么水總是向低處流呢?
生:這是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無論籃球怎么拋,最終還是掉到地上。水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水總是向下流的。
(4)討論:生活當中重力有哪些應用?
生1:人們在建房子時用重錘來檢測屋子的墻是不是豎直的。
生2:杠桿秤在稱東西的時候那個秤砣。
生3:……
(四)拓展:地球上的“上”和“下”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地球上一切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那站在不同的地方,地球對我們的引力,也就是重力,方向是不是都是一樣的呢?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指出這些地方的重力方向。(點名讓學生上來演示)
師:同學們,細心觀察我們剛才指出這些地方的重力方向,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指向地球里面的。
師:指向地球里面那里?
生2:圓心。
師:對了。不過,地球并不完全是一個球體,更準確的說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
小結: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都受到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所以能安安穩穩地生活在大地上,而且都把正對頭頂上方的天空叫做“上方”,把朝向地球中心(地心)的方向叫做“下方”。重力的方向就是豎直指向地心的。
(五)牛頓與地球引力
師:原來不管我們站在什么地方,重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那你們知道發現了地球有引力的是誰嗎?
生:牛頓。
師:對了,就是牛頓。其實牛頓是一個英國物理學家的名字,因為牛頓發現了地球引力的存在,所以重力的單位就以牛頓的名字命名了。現在我們就來聽聽“牛頓與萬有引力”的故事,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過程。
(課件播放“牛頓與萬有引力”的視頻)
師: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生1:覺得牛頓很偉大,發現了萬有引力。
生2:牛頓很細心,蘋果掉下來不是吃掉,而是拿來研究。
生3:原來我們是斗不過地球的,地球對我們有引力,所以我們拋的球全部掉到地上了。
……
(六)奇思妙想
如果沒有了重力的存在,這個世界將會怎樣?下節課我們再進行交流。
高中物理重力學情分析第 4 篇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影響重力的因素;
通過“實驗分析”強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培養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物理規律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力方向。
2.2 教學難點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用直尺、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6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今天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要再一次將給大家,那就是牛頓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頓是因為被樹上一顆蘋果掉下來給砸了,然后就發現了力,這個力,跟今天我們學習的——重力,就是息息相關的了。
【生】那我也要被蘋果砸一下。
6.2 新知介紹
一、重力
【師】老師將小球放在手中,松開手,請同學們觀察松開手以后小球如何運動?【生】會掉下來呀。
【師】它的運動狀態變了沒有?為什么會發生這些現象?
【生】改變了。下落的速度變快了。是因為有重力。
【總結】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來越快,它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由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見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師】那么這個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生】“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師】為什么小球在拋出以后運動的速度越來越慢,為什么小球會改變運動方向?
【生】也是因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師】以上現象都說明小球受到了一個向下的力,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拋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運動,速度越來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變運動方向,向下運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這個力我們叫它重力。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二、重力的大小
【師】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重力是有大小的,這里有兩個金屬球,一個大一個小,我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把這兩個金屬球放在手心感覺一下。
【師】這兩個金屬球哪個質量大?
【生】大金屬球.
【師】金屬球的重力和它的質量是什么關系?
【生】質量越大的金屬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師】回答的很對,但這只是一個定性的結論,下面我們定量的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
大金屬球彈簧秤示數大,掛小金屬球的彈簧秤示數小,彈簧秤的讀數就等于物體的重力。我們每個同學的課桌上有一個彈簧秤和3個100g的鉤碼,請同學們分別測出100g、200g、300g的鉤碼所受的重力,并計算出重力跟質量的比值,下面開始實驗。
將實驗所得數據填入下表。
【實驗結論】
大量的實驗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增大幾倍、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它們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寫成如下表達式:
重力公式:G=mg
【師】請同學考慮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質量是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利用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已知質量計算出物體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體的質量.但計算中要注意質量的單位用千克,計算出重力的單位是牛,下面請同學們計算一下,質量是450g的物體重力是多少?
【例題】質量是450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分析】利用重力公式,G=mg=0.45kg*9.8N/kg=4.41N
物體受到的重力是4.41N.
三、重心
【師】重心
請同學們把直尺、鋼筆、鉛筆放在手指上并且讓它們能靜止不動.
【師】是不是隨便怎么放,直尺、鋼筆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靜止不動.
【生】不是,對每一樣東西總是有一個固定的位置.
【師】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如果這個點正好在手指中間的位置,物體就可以不掉下來,這點是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我們叫它重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