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7
這是物質的密度優質課,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物質的密度優質課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通過對量筒的實際操作,掌握利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領悟物理中的轉化思想。
3.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量筒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難點】
如何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回顧上一節講解的密度的概念和相關的知識,隨后展示教師在外隨機拾到的小塊,提出問題:怎樣測量小石塊的密度?根據學生回答,發現小石塊形狀不規則,無法計算它的體積,教師進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測量物質的密度(板書)。
物質的密度優質課第 2 篇一、教學目標
《物質的密度》集體備課教案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2.熟悉常見的固體、液體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礎上,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4.通過對密度知識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變形
2.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熟悉單位換算(1×103kg/m=1 g/cm)
三、實驗器材
天平(砝碼)、質量不同的兩個銅塊、質量不同的兩個鋁塊、橡皮、木塊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一杯酒精.
師:1.這里有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3.我們桌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銅塊,一個是木塊,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較質量大小的方法來區分,質量大的一定是銅
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設計實驗:
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銅塊和木塊(銅塊和木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較。
C、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銅的質量與體積;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木頭的質量與體積;
分別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教師演示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的表格中.
d、實驗結論: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質量有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
[板書1] 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
[板書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3] 密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 kg/m3 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 克/厘米3,符號為g/cm3 (1×103kg/m=1 g/cm)
6、介紹密度表中各類物體的密度數據,并進行比較,看看結果有什么特點。
[板書3] 密度的應用
師:密度公式有什么用處呢? 生甲:可以測量密度,從而用來鑒別物質
生乙: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v =m/r; m = rv
鞏固練習:
1.教材上的例題
2.請你想想,怎樣鑒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儀器?
物質的密度優質課第 3 篇學習目標:物質的密度教學教案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體驗科學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
3、了解密度的單位,會查密度表,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預習導學:
1、物體中 叫質量。物體的質量不隨 而改變
2、物體所含___________叫質量,在SI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_______.密度的計算公式: ,國際單位是 。2.氯原子的質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質量約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課堂導入:
1、體積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顏色的鐵塊和塑料塊,你可以有什么辦法區分它們嗎?
2、根據生活經驗填空:
①10個回形針比1個的體積大,所以10個回形針比1個的質量也大,猜想:其質量與體積成
②相同體積的鐵塊質量是 ,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相同其質量也
③相同體積的鐵塊與木塊質量是 。猜想:不同種物質的物體,體積相同一般其質量 .
試驗探究:
(一)、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
測量對象質量m/g體積V/cm3(質量)/(體積) /g.cm-3
結論:
1、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2、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可見構成物體的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______,物理學中用______表示物質的這種______.
(二)、物質的密度
1、定義: 符號:
2、計算公式:密度= 符號:
3、國際單位: 符號: 。常用單位: ,符號: 。
單位換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單位換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閱讀密度表
(1)記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況下,固 液 氣
(3)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 ,物質的密度與物質的 、 、 等有關。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密度 。
物質的密度優質課第 4 篇教學目標:
物質的密度教案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一種特性。
(2)知道密度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會進行不同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3)了解常見物體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運用密度公式進行物質密度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和比較方法,認識到某中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進一步體會比值定義法在密度概念建立過程的應用。
情感態度:
用實驗探究引起學生對密度知識的直覺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密度是物質本身特性的討論,對生活中有關密度的知識或現象產生關注。
新授過程: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教師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塊銅,一塊鋁,一塊肥皂、一塊泡沫、要求學生鑒別。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發,通過生活中的常識,通過觀察和學生親自的體驗,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物理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再拿出兩塊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顏色的金屬塊,問學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斷定它們是同種物質?
教師可以指出:單憑氣味和顏色這些明顯的特性來鑒別物質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研究物質的一種隱蔽的特性。
設計意圖:使學生長生困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用紙包著一塊肥皂和一塊泡沫的長、寬、厚度一樣,也就是什么一樣?
那么怎樣知道哪個是肥皂、哪個是泡沫呢?它們的質量、體積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相等
2、探究實驗
①提出問題
將同種物質構成的物體(如橡皮泥)分割成兩半,其中體積被分割成了兩半,物質的質量也被分割成了兩半,通過以上的體驗和實驗感知到什么?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示,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會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設置疑問,進一步激發探究欲望。
②猜想與假設
嘗試根據經驗和以有知識對問題提出猜想:想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兩倍,質量也是原來的兩倍。
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分析實驗,要測質量和體積應選什么器材?討論得出:天平、刻度尺、物體。
設計實驗表格:
質量(g)
體積(cm3)
1cm3物質的質量m/v
鋁塊1
鋁塊2
鋁塊3
木塊1
木塊2
木塊3
進行實驗:(1)用提供天平鋁塊1的質量,用刻度值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并計算出體積,并求出質量和體積的比值;重復對鋁塊2、鋁塊3重復實驗,將數據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塊1的質量,用刻度值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并計算出體積,并求出質量和體積的比值;重復對木塊2、木塊3重復實驗,將數據填入表格。
④匯報實驗數據,小組討論交流,歸納推理得出結論:
由以上的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什么?點名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結論。師總結:同種物質的質量隨體積的增大而增大,切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從哪方面看數據,怎樣得出結論,對同種物質的測量數據討論時,提醒學生既要豎著比較也要橫著比較。讓學生知道每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都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每種物質都遵守共同的規律,滲透"異中求同"的比較方法。然后比較不同物質在遵守共同規律的前提下是否有不同之處,滲透"同中求異"比較方法。
⑤引入密度的概念
由實驗結論可見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能反映物質的種類的這樣的特性,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為ρ。進而引出公式:展示密度計算公式:公式:ρ=m/v,單位符號以及關系。
⑥應用:觀察課本,了解密度的意義;固體、液體、氣體密度的關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