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1
這是滑輪教學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滑輪教學反思第 1 篇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 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滑輪教學反思第 2 篇(一)教學目的
初中物理滑輪優秀教案設計
1.知道使用滑輪的好處。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會根據滑輪組的掛線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二)教具:學生分組實驗。單個定滑輪和動滑輪、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的滑輪組、鉤碼、彈簧秤、細線繩、剪鐵用剪刀、鑷子、鐵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杠桿有哪三種?各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教師出示實物并進行演示。出示畫有這兩個杠桿的示意圖的黑板。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杠桿示意圖如圖4所示。
二、進行新課
引言:看課本圖13-12。提問,我們用力向下拉繩子,國旗上升,你知道旗桿的頂部有什么裝置嗎?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的輪子。觀看實物,引出本節內容并板書:“三、滑輪”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
(1)觀察定滑輪,指出旗桿頂端裝有一個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看課本圖13#0;9,分辨哪個是定滑輪。教師邊講邊演示。
(2)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么好處?
(3)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本節實驗1要求進行。參照課本圖13-10裝置進行。
說明:重物用2個鉤碼表示,用彈簧秤測得的數值有兩個,一是鉤碼重,另一個是通過定滑輪拉鉤碼時彈簧秤的示數。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總結: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數值,得出并板書:“1.定滑輪: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解釋動力方向的改變。
2.動滑輪:
(1)看課本圖13-9,分析乙圖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甲圖中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教師在學生討論后小結:乙圖中提起重物的滑輪是動滑輪。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圖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圖中的動滑輪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2)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么好處?
(3)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課文實驗2參照圖13-11進行實驗。
說明:重物用3個鉤碼表示。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用彈簧秤通過動滑輪來拉鉤碼,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總結:由學生根據實驗測得的數值分析得出,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教師指出: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當鉤碼重遠大于動滑輪重時,動滑輪才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板書:“2.動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
說明此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
3.滑輪組
(1)提問:看課本圖13-15,小女孩為什么能吊起一頭牛犢?
教師指出:小女孩要拉住比她體重大得多的牛犢,使用了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的滑輪組。這樣既節省了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板書:“3.滑輪組:
①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2)提問:使用滑輪組的優點是什么?
(3)學生實驗:按圖5所示(出示小黑板或掛圖)組裝由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重物用4個鉤碼表示。先用彈簧秤直接掛鉤碼,稱出物重。再用彈簧秤通過滑輪組拉鉤碼勻速上升,并讀出彈簧秤的示數,即動力f的大小。研究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所用拉力大小(即動力)與物重之間的關系,并說明拉力的方向和重物移動方向。
滑輪教學反思第 3 篇教學目標:
1. 知道使用滑輪的好處,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 會根據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會根據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2.會根據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會根據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滑輪、鐵架臺、繩子、彈簧秤、長尺、砝碼、投影儀
教學步驟:
1. 復習引入
問:什么叫杠桿?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問:杠桿一定是直的嗎?
不一定.杠桿也可以是彎的或其它形狀的。
問:可以是圓的嗎?
可以。這就是滑輪。
(邊說邊演示)滑輪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簡單機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處、滑輪與前面所講的杠桿有什么聯系嗎?
2.新課教學
這個滑輪可以看作杠桿嗎?
它符合杠桿的定義,是杠桿。
請你找出滑輪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畫出定滑輪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
這個滑輪屬于哪種杠桿(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析:因為它的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桿.
剛才我們提到的滑輪始終固定在支架上不動,我們把它叫做定滑輪.
定滑輪在生產、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時就要用到滑輪.目的就是要改變動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國旗升到旗桿頂.(圖9-13)
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板書)
問:看圖9-14,你覺得用哪種方法更省力?為什么?
結論:使用定滑輪不省力。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板書)
【實驗1】裝置如圖9-15,9-16所示:用哪種方法更省力?
圖9-16的方法更省力.
問:為什么呢?(師生一起分析動滑輪的五要素如圖6所示)
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什么杠桿呢?使用動滑輪為什么能省力?
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桿.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
二、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桿.(板書)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由兩根繩子共同承擔重物,因此每根繩子各承擔物重的一半.
定滑輪的好處是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動滑輪的好處是可以省一半力.
問: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變動力的方向,怎么辦呢?
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
我們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稱它們為滑輪組.
【實驗2】實驗裝置如圖9-17所示
(邊做邊說)(剛繞完1個動滑輪時)
問:此時繩子上的拉力與物重G什么關系?(動滑輪重忽略不計) 1/2G。
(又繞完1個定滑輪后)
問:此時拉力的大小發生變化了嗎? 不變,仍然 1/2G。
結論:可見,在使用滑輪組時,承擔動滑輪的繩子有幾根,繩子上的拉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
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能省距離嗎?
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幾分之一,拉力所通過的距離就是物體所通過的距離的幾倍.
【實驗3】實驗裝置如圖8所示(滑輪組旁立著一個直尺).請學生觀察鉤碼上升1個格時,繩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幾個格.以此驗證學生的推論。
三、滑輪組
(其中 —繩子的段數G—物重 —物體移動的距離F—拉力 —拉力移動的距離)
(1) 省力情況: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2)判斷幾段繩子的方法:只有與動滑輪連接的那段繩子才算進去。可用如圖畫虛線的方法:
(3) 連線情況:定→動,箭頭向下。 動→定,箭頭向上。
(三)總結
【小結】請學生填寫下表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定義
實質
特點
滑輪教學反思第 4 篇整體設計
“滑輪”是初中物理力學中一種比較重要的簡單機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杠桿后,對一些變形的杠桿的進一步認識,對生活中現象的進一步觀察和應用。滑輪按使用情況可以分為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它們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滑輪組的繞線及段數的判斷不容易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本節課將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而教師只是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本節課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觀察和實驗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猜測、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與處理數據、表達與交流、解釋問題等過程,歸納得出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通過物理建模的方法從理論上將滑輪抽象為杠桿,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滑輪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對已經測得的實驗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解釋,進一步理解滑輪的工作特點。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去分析動滑輪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時,“支點位置”的分析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
涉及動滑輪使用時支點隨時間變化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協作的實驗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教學中。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使用,對實踐中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3.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
動滑輪、定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及特點。
教學難點
1.定滑輪及動滑輪的實質;
2.滑輪組省力情況的判斷,根據要求組裝滑輪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滑輪、鐵架臺、鉤碼、細線、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多媒體課件。
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杠桿這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請大家一起回憶一下杠桿的種類以及各類杠桿的特點: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了距離。
費力杠桿:費力卻省了距離。
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另一種簡單機械——滑輪。
漫畫導入
讓學生觀察和欣賞下面的三幅漫畫,“胖子”利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瘦子”想幫忙,
卻把自己吊了上去。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笑話?其中蘊含著什么科學道理?學生會帶著“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這一問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情景導入
多媒體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使用滑輪的一些畫面: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使用滑輪從井中提水、窗簾中的滑輪、升旗中的滑輪。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滑輪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使用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和方便呢?滑輪的特點有哪些?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連接滑輪?要想了解這些知識,需要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引出課題:滑輪。
推進新課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
教師活動:生活中,人們常常使用滑輪來提升重物。請你觀察桌上擺放的滑輪,說出它的結構特點,想一想滑輪的這些結構在提升重物時有什么功能嗎?
學生活動:
出示一個滑輪,讓學生觀察其結構,歸納:滑輪就是邊緣有槽、能繞軸心轉動的輪子。情景創設:
工人要裝修三樓的房子,他們需要把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工人甲在底樓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樓。他們都想利用一根繩子和一只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該怎么使用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