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電壓教案第一課時,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電壓教案第一課時第 1 篇
教學目標初三物理《電壓》教案
目標
1、知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的裝置;
2、知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
目標
培養、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有高低、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值,是學生感覺到“”就在我們身邊.
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議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 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因此可知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的裝置.
注意:講授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常說的“電路上的”,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為3 初中物理.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不同.
(3)介紹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1.5V,家庭電路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值的家庭作業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提供需要電源.
電壓教案第一課時第 2 篇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初步認識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知道電壓的單位:伏、千伏、毫伏。
會連接電壓表,會讀電壓表。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小燈泡亮度的變化,獲得電路中電流的強弱的信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學生正確使用電壓表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會閱讀說明書,并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重、難點:
會使用電壓表,會讀數。
能正確知道電壓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小燈泡、開關、電源、導線、電壓表
教學課時:2時(1復習電路及學電壓表的使用,2讀數及實驗)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復習電流、電路知識,為新課做準備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電荷的運動是靠什么做動力的呢?……電壓
進行新課:
1、電壓:電壓的作用就是使電荷做定向運動。
產生電流的兩個因素是:有電源 電路必須閉合
其中電源的作用就是提供電壓:導體要產生電流,它的兩端就要有電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1)、符號:U
(2)、單位:伏特,符號V,
還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2、電壓的測量:用電壓表,符號V
(1)、電壓表的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2)、電壓表的使用:
1電壓表必須和用電器并聯(等于一斷開的開關)。
2電壓必須紅接線柱接正極,黑接線柱接負極。
3選擇合適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應該選較大的量程,并進行試觸。)。
邊講邊演示一遍
(3)、讀數:
1確定量程……選擇
2確定分度值……
3讀數,寫上單位
例:投影圖片……讓學生讀數
練:給出圖片……讓學生讀數
3、動手做:
(1)、讓學生連一電路,并連上電壓表測電壓。
(2)、讀出電壓的大小。
4、達標練習:課本后7頁“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電壓教案第一課時第 3 篇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初步掌握電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常見的電壓值;
初步掌握電壓表的連接方法、讀數方法及實驗操作中的技能技巧。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感知燈泡的亮度與電壓有關;
通過閱讀電壓表說明書,搜集電壓表使用方法和讀數的一些信息;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身邊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參與、交流、合作的意識,從而樹立足夠的學好物理的信心。
2學情分析
1.學生整體素質較高,學習能力較強,學科優秀率可達百分之八十左右。
2.學生通過學習“電流和電路”對電路和電流有了初步的認識,能簡單分析電路。
3.學生有一定的連接與識別電路基礎。
3重點難點
1.電壓的認識與理解;
2.電壓表的使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生活中常說:家庭電路電壓220伏, 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于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生活中“電壓”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
學生活動
●.學生踴躍地交流著自己的生活感受。
活動說明
●.創設情景,提高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二、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
1.電壓
●.觀察實驗,讓學生猜想燈泡的亮度是否一樣?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分析討論,得出電壓的作用和電源的作用: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組織學生討論。例題 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B. 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C. 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D. 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問:電壓是一個新的物理量,讓學生類比電流,在教材中找出電壓的符號、單位及其換算。
●.讓學生進行單位換算練習,例:
1kV=__v=__mv;
100 mv=__v
●.問:生活中的很多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是多少?
知道幾個常見電壓:一節干電池電壓1.5v,對人體安全電壓不高于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
●.用視頻演示水果電池。
2、電壓表的使用
(1).連接電壓表
●.問:家用電器電壓有大有小,怎樣知道電壓的大小?引導測量電壓的工具是電壓表。
●.問:學生閱讀教材電壓表的說明書再比較自己臺面的電壓實物,想想電壓表連接時要注意哪些事項?●.簡要介紹電壓表的外表結構,結合學生回答歸納出電壓表使用注意事項:電壓表和被測用電器并聯;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被測電壓不要超出電壓表量程;
●.教師演示電壓表連接鞏固以上注意事項。
●.問:通過,要學生比較和電流表連接方法上有什么異同?
(2).電壓表讀數
●.觀察電壓表實物,并和電流表的讀數作比較,歸納電壓表的讀數方法:先確定量程,再確定分度值。
●.演示課件練習電壓表讀數。
(3).用電壓表測串聯電路個用電器兩端電壓與總電壓并記錄。
學生活動
●.兩人一組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
●.思考討論并分析,認真完成練習。
●.閱讀教材,尋找問題的答案。
●.進行練習
●.閱讀教材的小數據里的常見電壓,回答問題。
●.學生積極參與可能的話要學生回家做水果電池和自制電池實驗。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電壓表說明書,并畫下關鍵句。
●.熱烈討論,積極回答。
●.熱烈討論,積極回答。
●.熱烈討論,歸納電壓表有0-3v和0-15v兩個量程,分度值分別是0.1v,0.5v。
●.積極回答
●.分組活動,動手實驗,協作交流。
活動說明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加深對電壓和電流關系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掌握電壓單位的換算。
●.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生活常識。
●.雖然不是教學重點,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習效果會好很多。
●.培養學生自覺能力,提取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
●.熱烈討論,積極回答。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鞏固電壓表的讀數方法。
●.把下一節的一部分內容整合到本節,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活動3【練習】三、學生練習
●.練習電壓表的使用。
●.測量串聯電路各部分電壓及總電壓。
●.完成教材59頁動手動腦學物理部分。
●.完成學案課堂檢測部分。
活動4【測試】四、課堂小結與測試
●.通過學習本章內容,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知識想知道的?
●.完成學案課堂檢測部分。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知道的歸納總結能力。
活動5【作業】五、布置作業
基礎訓練相關課后鞏固練習和中考鏈接。
第1節 電壓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1節 電壓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生活中常說:家庭電路電壓220伏, 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于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生活中“電壓”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
學生活動
●.學生踴躍地交流著自己的生活感受。
活動說明
●.創設情景,提高學習興趣。
電壓教案第一課時第 4 篇[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了解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以及電壓的國際單位是伏特。
(三)[教學重點]
電壓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用對比法講解電壓。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膠管相連的玻璃瓶a、b,伏打電池,小電珠,開關,導線。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電燈為什么會亮?電動機為什么會轉動?
因為有電流通過。
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
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怎樣才能使自由電荷在電路中作持續不斷地定向移動呢?
必須有電壓。
(二)新課教學
1.為了使學生易于理解電壓,先了解水壓的作用。
取兩個底部用乳膠管相連的玻璃瓶a、b,內裝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并啟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在原圖上根據需要逐步添畫,最后完成的圖如圖1所示。
這套裝置的名稱是什么?
連通器。
若把閥門k打開會有什么現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為兩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壓強pa>pb,在壓強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動,所以整個裝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處裝一架小水輪機,則水流對水輪機做功使它轉動。但水流無法持久工作下去。當a、b兩液面高度相同時,水流停止,水輪機也停止轉動。這是因為壓強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為了保持它的壓強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辦?
可以在a、b間裝置一架小水泵p,不斷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間的水位差。這樣小水輪機f就可連續轉動。它們之間的水壓形成持續不斷的水流。
由式可見:水壓使水產生定向移動,形成水流,而流動的水可以做功。
2.電壓形成了電流
演示:取一個伏打電池,把它的兩個極板分別與小燈泡相連,當開關閉合,小電珠發光。表明有電流通過。
演示后,教師邊講、邊畫。最后板書。
伏打電池的.正極a板(銅板)聚集有大量的正電荷,它是高電位。負極b板(鋅板)聚有大量負電荷,它是低電位,a、b兩板間存在有電位差,即電壓。這個電壓使得正電荷由正極向負極移動,負電荷由負極向正極移動(金屬導體則屬于后一種情況)。這樣電路中的自由電荷由b向a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小燈泡發光(電流做了功)。如果負極鋅板上的多余的自由電子全部移到了正極銅板上和正電荷中和完畢,電路中就不再有電流了,小燈泡也停止發光。但是電池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使正極、負極各自始終保持有大量的正電荷及負電荷,使電路兩端始終有一定的電壓,電路中就有了持續電流存在。所以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電源保持(提供)了電壓,電壓形成了電流。
由此可知,電壓是使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則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電壓的單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兩端產生不同的水壓,不同的電源在電路兩端產生的電壓也不相同。
電壓用u表示
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簡稱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單位,它們的關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