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電阻教案蘇科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電阻教案蘇科版第 1 篇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并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質疑,敢于創新。
2、不足之處
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整個教學環節上顯的“頭重腳輕”。在猜想與假設的環節中,有很多學生提出的都是錯誤的猜想,當時我真的有點暈,其實猜想的對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即使是錯誤的猜想,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驗探究來排除。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我卻直到有正確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問。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3、學生創新
在探究的過程中,有一組學生的電流表壞了,我靈機一動,便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探究課題,只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結果他們真的成功了,雖然誤差大了些,但培養的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饋練習改動了一下。讓學生們設計只用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電阻,這樣把本節可的教學內容給加深了。
4、 教材設計
地位和作用:
“伏安法測電阻”是學習并理解歐姆定律之后的一節探究課,是對歐姆定律知識的升華,也是對電壓表和電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層次的.練習。為以后的電學探究左打好堅實的操作基礎。
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分教材開門見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應用,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本課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導探究法。精心構筑體驗的平臺,把握“開”、“引”、“放”三個環節。“開”即開放情境、提供資源,提出課題、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引”即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放”即“放開來讓學生學活”,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鼓勵“標新立異”。
本課采用體驗探究的學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突出“做中學”,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去分析,從而得到結論。最后,由于本人年輕,工作經驗不足,在本節課的設計和教授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評。
電阻教案蘇科版第 2 篇知識目標
情景導入
演示如圖的實驗,當用鎳鉻合金線替換電路中的銅導線后,燈泡亮度明顯變暗。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象,概括出: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大小還與導體自身有關。從而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電阻
活動1:讓學生根據實驗器材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線、鐵線和鎳鉻合金線的導電情況。自己設計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活動2:再讓學生探究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絲、碳鋼絲、康銅絲及鎳鉻合金絲的導電情況。同時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燈泡亮,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燈泡亮;接入銅線比接入鐵線時電流大,接入鐵線時比接入鎳鉻合金線時電流大。小燈泡亮時電流大,小燈泡暗時電流小。
歸納總結: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活動3:讓學生自學課本63頁到64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電阻的符號和元件符號如何表示?
(2)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3)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見的電阻器呢?
組織學生進行解答問題、質疑。教師到各個小組當中,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討論。
歸納總結:(1)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2)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
(4)電阻單位有:歐姆(Ω),千歐(kΩ),兆歐(MΩ);換算關系:1 kΩ=103 Ω,1 M Ω=106 Ω。
(5)生活中常見的電阻器:電視機、收音機和耳麥的調音旋鈕,各種家用電器的電路板上有各種各樣電阻器。
探究點二 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活動1:對于電阻這一物理量?你還有哪些質疑?還想知道有關電阻的哪些問題?讓學生討論、發言。
學生質疑:由課本上“幾種長1 m、橫截面積1 mm2的金屬導線在20 ℃時的電阻值”可發現“導體電阻除與材料有關外,還可能還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有關。
活動2:由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地提出,那么電阻的大小是否與這些因素有關?如何來驗證?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實驗。
根據每個小組的發言和交流,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出示課件,展示內容:
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電路圖:
活動3:自主探究,搜集證據
學生分組實驗器具:1.5 V電池(1節);電流表(1只);導線若干;待研究導體4根,規格如下:
學生按照自己的假設,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自主擬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活動4:得出結論,分析交流
實驗結束后,學生上講臺,將實驗報告投影出來,并重點就結論、電路圖、實驗步驟、實驗設計思想進行交流,生生、師生互問、互辯。
歸納總結:導線的電阻與導線的長度和導線的橫截面積有關系:導線越長,電阻越大;導線越細,電阻越大。大量實驗表明,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活動5:學生根據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一下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描述出實驗現象,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歸納總結:導體的電阻受溫度影響,一般來說,當導體的溫度升高時,電阻會變大
電阻教案蘇科版第 3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電阻及其單位。
2. 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會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來改變電流。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半導體及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電阻概念的建立,變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學難點:根據要求正確連接與使用變阻器。
教學準備:接線板、演示用電流表、干電池組、開關、導線若干、小燈泡、長短粗細相同的鐵絲及銅絲各一段、滑動變阻器、電阻箱、調光臺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預先準備的各式各樣的電線,導線、電纜線、電話線、閉路線…提問 : 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或播放動畫:電阻情境體驗
請大家從導線的截面觀察。電線芯是用容易導電的金屬來做的,是導體。電線芯的外面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繼續播放動畫:電阻情境體驗
現在請同學們 剝開導線 的絕緣外皮,看一下導線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銅、 鋁做的 。大家見過用鋼、鐵做芯的導線嗎?常用的導線通常是用銅 或鋁做的 ,特別重要的用電設備的導線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我們已經知道,鋼、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那么為什么不用鋼鐵來做導線呢?這節課我們就動手做實驗找找原因。
二、新課學習
(一)電阻
1.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我們可以把鐵絲和銅絲分別接入電路 , 觀察一下有什么現象發生。請同學按照電路圖連接電路。
先將鐵絲接入電路,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將鐵絲換成長短、粗細相同的銅絲,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現象:接入銅絲比接入鐵絲時燈泡亮。
將電流表串入電路,重復上述的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接鐵絲時的電流比接銅絲時的電流小。比較兩次電流的示數,實驗中用的是相同的電池,也就是說電壓相同,為什么兩條導線中的電流不同呢?
原來,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板書: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符號: R ,單位 歐姆,簡稱歐,符號Ω。
比較實驗現象:相同電壓下,接入銅絲的電流大,說明了什么問題?銅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也就是銅絲的電阻小。相同電壓下,接入等長、 等粗的 鐵絲電流小,說明了等長、 等粗的 鐵絲比銅絲的電阻大。
請同學們看書中“幾種長 1 m ,橫截面積 1 mm 2 的金屬導線在 20 ℃ 時的電阻值”比較幾種材料導線的電阻值,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并說一說為什么不用鐵做導線。
導線的電阻值和導線的材料有關。不同材料的導線其電阻值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幾種材料中銀的電阻最小,除鎳鉻合金外,鐵的電阻最大,銅的電阻和銀差不多,但銅比銀便宜。所以不用鐵做導線,而常用鋁或銅。有學生會注意到鎳鉻合金的電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問題可留在變阻器中再來說明。
2. 電阻的單位換算。
常用單位:千歐( k Ω)、兆歐( M Ω), 1 k Ω =10 3 Ω、 1 M Ω =10 6 Ω。
同學們對于電阻這個物理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電子技術中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注意:這些電阻器,無論它們是否被連入電路,通過它們電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變的,即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電阻器也叫定值電阻,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
在電工材料中,除了同學們已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導體。半導體及超導的相關內容(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內容)。通過介紹這方面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變阻器
前面實驗中,鐵絲和銅絲電阻不同,接入電路中,使電路中電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學們考慮電阻的作用是什么呢?電阻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不同材料的銅絲、鐵絲接入電路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那么同一種材料的一根導線能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呢?
想想做做
用刀將鉛筆剖開,仔細取出鉛筆芯,注意不要折斷。用鉛筆芯代替前面實驗中鐵絲(銅絲)。
鉛筆芯是導體 還是絕緣體?鉛筆芯接入電路,電燈能發光,所以 鉛筆芯是導體 。如果想要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鉛筆芯的長度,誰有辦法,請來操作一下。將連接鉛筆芯的導線一端打開,并使其在鉛筆芯上滑動。滑動過程中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燈泡的亮度發生了變化。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長, 燈越暗 ;連入電路的鉛筆芯越短, 燈越亮 。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電源沒動,是同一個電源,燈的亮、暗又說明了什么問題?燈泡的亮暗,說明通過燈泡中的電流大小不同,燈亮時電流大,燈暗時電流小。相同電壓下,電流大、電阻小;電流小、電阻大。鉛筆芯越長,電阻越大;鉛筆芯越短,電阻越小。
如果我們換用鐵絲做實驗會怎樣呢?(重復上述實驗)鐵絲越長 , 電阻越大;鐵絲越短,電阻越小。鐵絲和鉛筆 芯都是 導體 , 根據實驗現象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有關。在相同粗細的條件下,導體越長,電阻越大;導體越短,電阻越小。可以通過改變導體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這就是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師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助,在前面觀察“幾種金屬導線的電阻”時,哪種金屬電阻最大呢?鎳鉻合金。長 1 m ,橫截面積是 1 mm 2 的鎳鉻合金的電阻是 0.1 Ω。如果老師需要電阻在 0 ~ 10 Ω范圍內變化,使用電阻最大的鎳鉻合金絲,需要多長 ? 需 100 m 。也就是說,老師要想將接入電路的電阻從 0 變化到 10 Ω,就必須進行一次百米跑,這樣做可行嗎?
將 100 m 長的鎳鉻線繞成像彈簧那樣的圈,就能減小長度。(教師可預先將變阻器拆開,取出繞著線圈的瓷管)請同學們看,是不是 這樣繞就可以 呢?(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后,教師繼續引導)怎樣使用它呢?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個地方抽出 一 個頭。就像剛才實驗中在鉛筆芯上滑動一樣,用 一 個頭在線圈上滑動就可以。(教師將滑動變阻器的金屬桿及滑片再裝上)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呢?(同學們肯定)利用滑片在線圈上滑動就可以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動變阻器”。同學們面前的就是實驗室常用的滑動變阻器。
電阻教案蘇科版第 4 篇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2.知道電阻的大小的影響因素。
3.了解半導體和超導體以及它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阻及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探究活動,研究電阻大小與材料種類、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滲透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半導體及超導在現代科技中的應用,開闊視野,激發學生求知欲。
2.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
電阻概念的建立。
難點
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出示預先準備的各式各樣的電線:這是什么東西?
生:電線、導線、電纜線、電話線、閉路線。
師:請大家從導線的截面觀察,這些導線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生:電線芯是金屬,外面都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
師:電線芯是用容易導電的金屬來做的,容易導電,是導體,電線芯的外面包了一層橡膠或塑料,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師:現在剝開導線的絕緣外皮,看一下導線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是用銅做的。
師:大家見過用鋼、鐵做芯的導線嗎?
生:好像沒有。
師:常用的導線通常是用銅或鋁做的,特別重要的用電設備的導線還要用昂貴的銀來做。我們已經知道,鋼、鐵也是導體,又多又便宜,那么為什么不用鋼鐵來做導線呢?
二、新課教學
1.電阻
師:我們可以把鎳鉻合金絲和銅絲分別接入電路,觀察一下有什么現象發生。
[想想做做]請同學按下圖連接電路。
[演示]
(1)先將銅絲接入電路,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2)將銅絲換成長短、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合上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度。
生:接入銅絲比接入鎳鉻合金絲時燈泡亮。
(3)將電流表串聯接入電路,重復上述的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
生:接鎳鉻合金絲時的電流比接銅絲時的電流小。
師:比較兩次電流的示數,實驗中用的是相同的電池,也就是說電壓相同,為什么兩條導線中的電流不同呢?
原來,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板書]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師:比較實驗現象:相同電壓下,接入銅絲的電流大。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銅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即電阻小。
師:相同電壓下,接入等長、等粗的鎳鉻合金絲電流小,又說明了什么?
生:等長、等粗的鎳鉻合金絲比銅絲的電阻大。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3、64頁,了解下述內容:
[板書]電阻的符號:R
電阻的單位:歐姆(Ohm)簡稱歐符號Ω
常用單位:千歐(kΩ)兆歐(MΩ)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師:同學們對于電阻這個物理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電子技術中經常用到具有一定電阻值的元件——電阻器。
(教師出示書圖16.3-2所示各種電阻器實物)
注意:這些電阻器,無論它們是否被連入電路通過它們電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變的,即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電阻器也叫定值電阻,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2.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問題:導體的電阻一般不同,它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猜想:……
(教師以“道路”類比引導,根據電流電阻的定義引導學生猜測)在學生提出猜想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對提出的影響因素進行判斷歸納。
師生一起得出:電阻可能跟導線的材料、長度粗細有關。
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
請同學們設計幾組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確。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電路、數據記錄表格。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長度、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和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2)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粗細相同、長度不同的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3)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它的橫截面積是否有關
方案:如圖,分別接入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銅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或者接入電流表測量電流的大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