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這是磁生電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電磁感應現象發展的曲折歷程
知道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理解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結果、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歷程的學習,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學習磁生電的條件,養成探究物理規律的良好習慣,提高自身的素養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難點:組織學生完成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歸納總結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五、教學方法
本節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作用是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通過實驗形象、生動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學上采用啟發誘導,實驗觀察,發現,分析,推理等教學方法。
六、學情分析
學生對閉合電路的部分導線切割磁感線能產生電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在空間想象、問題本質的`分析等方面還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實驗、產生問題、協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從而解決問題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結論。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利用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手壓式自發電手電筒來引入課題,提出問題:這種手電筒照明時不需要電池,那么它的電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帶著問題學習本節新課。
設計意圖:
1、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以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為切入點,展開對磁生電的探索
二、新課教學
(一)磁生電的探索歷程
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磁效應,說明電能生磁,接著提出磁能否生電的問題,從而自然地引入科學家研究磁生電的探索歷程。通過對物理學史的介紹,進一步強化持之以恒、善于反思、善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科學探究——磁生電的條件
提供器材:靈敏電流計、螺線管(粗細各一個)、條形磁鐵、蹄形磁鐵、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導體、鐵架臺、導線若干。
讓學生開始猜想如何利用這些器材設計出磁生電的實驗方案。
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學生分組討論,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組。學生初中已接觸過電磁感應現象,知道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會產生電流。因此學生可能首先提出這樣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磁生電》教案
聽講
【盤點收獲】利用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的知識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收獲和困惑。
【課堂檢測】教師巡視點評完成檢測題(見附件)
【板書設計】
16-4磁生電
一、什么情況下磁能生電
1.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①閉合電路一部分導體; ②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應線運動。
3.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4.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二、發電機
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2.頻率:交變電流每秒周期性變化次數
3.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周期是0.02S、頻率是50Hz。
4.實際發電機的構造
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大型發電機的電流大,通常采用旋轉磁極的方式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亮點:
本教學設計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教師指導的學習模式,在本節教學中用簡單的事例、形象的'動畫展示、生動的實驗,拓展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又點明主題。 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系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另外,本節課利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突破了這一難點,讓學生列舉了大量的生活實例,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學理念。
需改進之處:
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效而精煉,指向性強,否則后引起學生聽覺疲勞,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附件:課堂檢測
一、基礎練習
1.下列設備工作時,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是( )
A.電磁起重機 B.微波爐 C.發電機 D.電動機
2.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科學家是( )
A.法拉第 B.焦耳 C.奧斯特 D.安培
3.發電機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方向與閉合電路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的方向及 方向有關。
4. 如圖所示為____現象,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機,工作過程中____能轉化為___能.
二、能力提高
5.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同學將一根較長軟電線的兩端與高靈敏電流計兩接線柱連接,拿著電線的兩處,站在東西方向,象跳繩一樣在空中不停地搖動,觀察到靈敏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此現象隱含的物理原理是( )
A.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B.電磁感應原理
C.物質的磁化原理 D.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
6.動圈式話筒的結構如圖,它工作時:①線圈運動能產生隨著聲音的變化而變化的電流;②與膜片相連的線圈隨之一起振動;③人唱歌或說話產生的聲音使膜片振動;④變化的電流經過放大后,由揚聲器還原為聲音。關于它的原理,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7.圖示的四幅圖中能說明發電機工作原理的是( )
8. 小滿同學做了一個如圖所示的裝置。閉合開關,用外力使導體ab水平向右運動,發現導體棒cd也隨之運動起來,則實驗裝置中甲部分應用的物理原理是 ,乙部分產生的現象與 的工件原理相似。
【參考答案】
基礎訓練
1、C 2、A 3、電磁感應 磁場 4、電磁感應 發電 機械 電
能力提高
5、B 6、D 7、A 8、電磁感應 電動機
學習目標: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知道發電機的原理,了解交流電的初步知識,知道發電機發電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3.能區別直流電和交流電,知道我國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頻率
學習重點:
1.電磁感應現象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學習難點:
發電機的原理
知識準備:
1.丹麥物理學家有關。
2.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自主學習: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電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產生電呢?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進行了整整1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于在183l年成功地利用磁場獲得了電流,發現了電磁感應。這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導致了電能的大規模生產和利用,開辟了電氣化時代。
一.探究:什么情況下磁能生電?(按圖組裝儀器并進行實驗)
1.導體靜止。2.導體上.下運動。
3.導體向右運動。4.導體向左運動。
5.改變磁場方向。知識小結:
二.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發電機
1.手搖發電機
(1)檢驗手搖發電機電流方向的變化:
在發電機和小燈泡的電路里串聯一個電流表,慢慢轉動線圈。觀察電流表
指針的擺動。我們發現線圈轉動一圈,電流方向改變兩次。
(2)觀察發電機轉速對小燈泡亮度的影響:
取下電流表,仍然保持小燈泡和發電機連接,用不同速度轉動轉輪,觀察
燈泡亮度的變化,我們發現:轉速越快,燈泡越亮。
(3)手搖發電機的能量轉化:
人吃的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搖動轉子的能,發電機又把能轉化為
能。
2.
發電機的示意圖:
(對照右圖分析發電機的工作過程)
知識小結:
3.交流電與直流電。
(1)交流電(ac):周
期*改變方向的電流。(2)直流電
(dc):方向不變的電流。(3)頻率:電流在每秒內周期*變化的次數。
4.我國的交流電
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周期是0.02s,頻率是50hz(即1s內有50個周期,交流電的方向每周期改變2次,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電流方向1s內改變100次)。
5.電站實景
學習目標描述:1.知識和技能(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2)知道發電機的原理:能說出發電機為什么能發電;知道什么是交流電;知道發電機發電過程是能量轉化的過程。(3)知道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頻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電和直流電區分開來。2.過程和方法(1)探究磁生電的條件,進一步了解電和磁之間的相互聯系。(3)觀察和體驗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進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方法。(2)認識任何創造發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創造發明的意識。
學習內容分析:《 磁生電》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二十章第五節的教學內容,本節是在“電生磁”和 “電動機”后進行的教學,使學生對“電與磁相互作用的內容”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識的自然延續;同時,這一節發電機的內容為以后學習能量的轉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識,具有啟后作用。本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包括電磁感應的現象與條件,發電機的原理與應用等,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究得出電磁感應的條件上,通過實驗歸納概括出規律: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其中包括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至于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將不作為探究的內容。對于發電機的方面,通過演示實驗和視頻介紹,讓學生明白發電機原理是電磁感應,能從實驗中歸納出交流電的特點即可。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實驗,認識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發現磁生電的條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連接電路,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磁生電的條件。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初步知道與磁有關的基本知識,大部分學生具備實驗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本節課引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找出其中的規律。
教學策略設計
電流和磁場是不能夠直接感知,他們之間的規律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本節教材內容更加注重學生的親自體驗與感悟,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尤其電磁感應是本章的一個重點,發電機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所以為突破難點我采用模型并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突破難點的學習,內容要盡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去學、去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