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這是質量與密度學情分析,是優(yōu)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密度優(yōu)秀教案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單位.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師用:相同的燒杯兩只、分別盛同體積的水和酒精.體積相同的鐵塊、鋁塊、質量相同的木塊和橡皮泥、直徑相同的銅絲、鋁絲和鐵絲各一根、托盤天平.
學生用:托盤天平.體積為10厘米3的長方體(鐵塊、鉛塊、木塊各一塊).體積為5厘米3的長方體木塊,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質量?質量有哪幾個單位?用什么儀器測定物體的質量?
2.怎樣用刻度尺測定長方體的體積?指出兩三個常用的體積單位?
3.單位換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問:1.這里有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jù)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然而,利用物質特有的顏色、氣味和軟硬等特性,來區(qū)別物質,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有些物質,它們的顏色、軟硬非常相近,無法直接用人體的感覺器官來發(fā)現(xiàn)它們有何不同.要將這些物質分辨出來,就需要知道物質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們將研究物質的一種特性,即密度.
板書:三、密度
(三)講授新課
演示:1.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放在已調(diào)好的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看到它們的質量不相等.且鐵塊質量較大.
2.把盛有同體積水和酒精的燒杯,放到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質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質量較大.
3.把橡皮泥、木塊放到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它們的質量相等,但體積不相等.木塊體積較大.
小結:盡管鋁塊與鐵塊的顏色和軟硬程度差不多,水與酒精顏色相同.但當它們的體積相同時,質量卻不同.橡皮泥和木塊的質量雖然相同,但體積卻不同.可見,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質,質量相等,體積不同.這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下面通過分組實驗,進一步研究物質的這種特性.
學生看書P81前面幾行中〈實驗〉內(nèi)容.
教師說明:
(1)增加實驗內(nèi)容.測小長方體木塊的質量、體積.并計算1厘米3的質量.
(2)不填寫“密度”一欄。
出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本.(小黑板)
學生分組實驗.并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填入書中P81的表格中.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學生實驗完畢,請一兩位同學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小黑板的表內(nèi).
(四)學生討論
(1)從前三次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中,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2)從后兩次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結論?
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1)不同物質(鐵、鋁、木塊),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當然1厘米3(也稱單位體積)的質量就不同.(2)同一種物質(如大、小木塊),體積不伺時,質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質量卻相同.實驗使我們更加形象具體地認識了物質的這一特性.物質的這一特性,在物理學里用密度表示.
板書:1.密度.
板書: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這里的單位體積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單位體積.
練習;用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鐵的密度,鋁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計算出一種物質的密度,要追問它的意義.)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
提問:已知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怎么計算出密度?(學生回答)
板書: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可寫成
板書:3.密度的單位
問:若質量單位是千克,體積單位是米3,密度單位是什么?質量單位是克,體積單位是厘米3.密度單位又是什么?(學生回答)
板書:密度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銅=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銅的質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關系:
顯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見:克/厘米3這個單位較大.
板書:4.密度表.
第一步:看書P84密度表
(1)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不同物質的密度不同.再次強調(diào)密度是物質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問:金、鋼、鋁、蠟的密度值.(會讀、會講意義)
提問:水銀、水的密度值.(會讀、會講意義)
提問:表中密度最小的氣體是哪種?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師做進一步的說明;
(1)從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體密度比液體密度大;而固體、液體的密度比氣體密度大約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經(jīng)常用,因此要記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條件下的密度值(如:氣體的密度是0℃,標準大氣壓下的密度),這是我們認識物質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鞏固知識
練習:一塊冰的質量是36克,體積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體積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為什么?
板書: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時冰=?
(2)當冰的體積是20厘米3時,冰的質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單位體積冰的質量沒有變化,即冰的密皮不變,仍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為0.9克/厘米3.
強調(diào):(1)計算時,、V、指同一物質的質量、體積和密度.
(2)同一物質,盡管體積不同,但密度相同.
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P83,6,7.
補充兩題:
1.有一塊金屬,質量是6750千克,體積是2.5米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這是什么金屬?
2.有一滿瓶油,油和瓶的總質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質量是0.5千克,瓶的容積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評析】
這個教案很全面,重點也突出,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合理,講解清楚,達到了教學目的.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聯(lián)系實際,實驗和講解有機的結合,注意了啟發(fā)性,思路比較開闊,是一個比較好的教案.這里需要指出兩點:第一,在提問后的講解中,談到區(qū)別是什么物質除了特有的顏色、氣味、軟硬外,還需要另一種特性,即密度,最好要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否則感到說服力不強.第二,在講解單位時,談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說“克/厘米3”這個單位較大”.這句話最好不講,一則并不重要;二則學生不好理解.這句話實際上教師自己設立了一個不必要的難點.
設計理念:
本節(jié)是概念教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jīng)驗,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輸和強加給學生,應通過形象化的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密度概念,教師僅僅是學生概念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會進行不同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3)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進一步體會
比值定義法在密度概念建立過程的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概念建立過程中,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唯物法思想,通過了解密度知識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利用“比值”定義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本身一種性質”。
教學方法:本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并配合講授、討論、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木塊、鐵塊、鋁塊、銅塊、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觀察桌上的木塊、鐵塊、鋁塊、銅塊,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區(qū)分它們?
學生回答出顏色。(還有其他答案)
繼續(xù)引導兩杯透明液體,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學生回答出味道。
繼續(xù)提問:除了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分辨物質的方法?
教材分析
質量和密度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內(nèi)容選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一節(jié)《質量》,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認識質量及其測量儀器,特別是學習使用學校實驗室常用的天平是為后續(xù)各節(jié)的學習所準備的。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極其重要,與今后授課的內(nèi)容相關密切,是基礎性的一節(jié),也是階段性的關鍵點。所以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在第一章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對于天平這個工具的使用只要講明白應該問題不大。學生的問題主要是生活經(jīng)驗不足,對于常見的物體的質量他們沒有辦法想象和了解,還有一些物質的尺度比較小或者比較大的話用基本單位來表示可能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分析一些實例了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 通過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tài)、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通過對天平使用方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使用天平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使用方法,然后讓學生去摸索,假如不這樣做會產(chǎn)生怎么樣的后果。
教學難點
質量的概念,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為突破難點,通過圖片分析物體和物質的區(qū)別,然后引入質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組實驗法,并用探究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jié)難點。
教法學法
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法、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
給上面的物體分類,并說出你分類的理由?
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教學
課堂總結
課堂練習
一、質量的概念
由學生的分類,得出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從而得出:我們身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提問:鐵釘、鐵錘都是同種物質組成的,但是物質的多少一樣嗎?
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學生繼續(xù)思考幾個問題:
1、一塊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質的多少改變嗎?(不考慮蒸發(fā))
2、一個易拉罐被壓扁之后,形狀變了,所含的物質多少(質量)變了嗎?
3、在宇宙飛船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體帶到月球上,帶到宇宙飛船中,這個物體的質量會改變嗎?
討論得出結論:
冰塊熔化成水, 狀態(tài)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
易拉罐壓扁了,形狀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物塊送入太空,位置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總結: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變化而變化。
二、質量的單位
1、國際單位
2、生活中常用單位3、
3、換算關系。
質量單位符號: 噸(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質量單位換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對常見物體質量進行估算
三、質量的測量
1、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托盤天平
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
觀察托盤天平的結構,并且對照書本的圖記住各部位的名稱。
2、常見的測量工具
四、課堂小結
五、練習
1.關于質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結成冰后,質量變大了
B.鐵塊加熱后,再打成鐵片,質量變小了
C.物理課本在南京和在南極時, 質量不 一樣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宇航員若將一瓶密封的純凈水帶到月球上,你認為這瓶純凈水的質量是增加了、減少,還是不變?說出你的判斷根據(jù)。
練習冊68頁知識導航
布置作業(yè)
這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觀察、比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在觀察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過學生的討論思考,并結合前面的內(nèi)容,這個難點很容易解決,并且學生都能理解,特別是對于到宇宙里質量也不變這種情況。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些比較簡單的規(guī)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單位換算是學生覺得很困難的一部分內(nèi)容,可以先找?guī)讉€簡單的練習做一做,太難的.話會打擊學生的信心。
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既提高了他們的常識,又為之后引入天平是準確測量的工具埋下伏筆。
讓學生了解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實驗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測量工具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圖片學生能了解到多種多樣的測量質量的先進的儀器。能感受到科學的神奇。
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有個總體的印象。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要說的密度一節(jié)屬于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內(nèi)容,它們形成了經(jīng)典力學的初步知識。眾所周知,經(jīng)典力學包括了質量、時間、空間三大基石。初二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基本具備了絕對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因而第七章第一節(jié)開始就進行絕對質量觀的教學,第三節(jié)的密度是對質量認識的進一步延伸,是對物質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探索。
再從本節(jié)的編排看,課本首先從第二節(jié)的實驗入手,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如何鑒別不同的物質?接著用實驗分析、歸納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識的簡單應用。這種方法,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學習一點研究問題和定義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現(xiàn),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教學重點 根據(jù)大綱及學生實際,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是本節(jié)的重點。
教學難點 由于初二學生邏輯思維正處于發(fā)展初期,如何處理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法 本節(jié)有關密度的知識都是從實驗中分析歸納出來的,因而本節(jié)課著重采用實驗探究法。
學法 學生要想正確的從實驗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們必須掌握數(shù)學法、分析法、比較法和歸納法
教具準備 每兩人一天平,砝碼,體積不等的兩個木塊和兩個鐵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我還制作了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1、激趣引學
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是新大綱規(guī)定的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課前我設計了一個來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實驗,如何鑒別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讓他們總結辨認的依據(jù),當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顏色、味道等特性鑒別物質時,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我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著手,拿出上節(jié)課測量過的體積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顏色的銅、鐵、鋁讓學生辨認,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2、密度的概念
新大綱要求:實驗不僅是物理教學的手段,它還是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了每兩人一組的分組實驗。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驗中,當學生測出了質量與體積之后,我改變了教材中直接要求學生計算m/v的編排方法,鼓勵學生自己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我提出了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根據(jù)測出的質量和體積,仍然能得出什么結論?面對這樣的問題,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根據(jù)認識心理學,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到直接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去尋求某種規(guī)律,有的甚至能得出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這樣的結論,還有部分學生,他們可能想到要對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運算。當學生討論得出利用m和v可以計算它們的比值時,我用課件出示鼓勵性的評語,并播放一段音樂,以松緩剛才緊張的思維。然后引導學生應用數(shù)學法分析m/v的含義,利用比較法、歸納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并告訴學生: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初中階段的一種重要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我還要引導學生欣賞天平平衡時的對稱美,領會物理學方法的和諧美,感受物理概念的簡潔美。促使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對物理學的熱愛。
3、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屬于本節(jié)的重點,它要求學生能弄清公式的來源,并能記住公式。要記住公式,除了了解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量,還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并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在這一部分,我利用知識的遷移理論,設計了一些跳一跳能摸到的問題:①怎樣計算單位體積某物質的質量?計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②如何用字母表示這個公式?怎樣計算密度的單位?③一木塊,體積為 10cm3,質量為6克,它的密度多大?若切掉它的3/4,剩下的密度多大?④根據(jù)密度的公式,我們能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嗎?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索,教師適度點撥,然后讓學生自己總結。通過這樣的辦法,加深學生對密度公式的理解、記憶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解題格式和嚴謹?shù)倪壿嬎季S。這里通過對公式物理意義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現(xiàn),形成基本的、樸素的、唯物物理學思想
物理學史 在學生緊張的勞動之后,課件出示“王冠”圖,告訴學生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王冠的故事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不怕困難,積極探索,服務人類的科學思想。
小結
一堂成功的物理課,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物理學知識,還要學生學到一定的物理學方法,甚至要形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學思想。小結中,我準備先讓同桌的學生相互回憶本節(jié)學過的主要內(nèi)容,讓這些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
知識體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老師再從物理學方法和物理學思想兩個方面著手,總結學生在這堂課中的表現(xiàn),肯定他們的成績,指明他們努力的方向。體現(xiàn)成功教學的激勵機制。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