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05
這是磁場方向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磁場方向教案第 1 篇
一.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磁現象,知道磁性、磁極的概念。
2.知道電流的磁效應、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極和磁極之間、磁極和電流之間、電流和電流之間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類比法、實驗法、比較法使學生通過對磁場的客觀認識去理解磁場的客觀實在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類比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體現磁現象的廣泛性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流的磁效應和磁場概念的形成
難點:磁現象的應用
三、教具:多媒體、條形磁鐵、直導線、小磁針若干、投影儀
四、過程:
(一)引入:介紹生活中的有關磁現象及本所要研究的內容。在本,我們要學習磁現象、磁場的描述、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以及對運動電荷的作用,知識主線十分清晰。本共二個單元。第一、二、三節為第一單元;第四~第六節為第二單元。
復習提問,引入新
[問題]初中學過磁體有幾個磁極?[學生答]磁體有兩個磁極:南極、北極.
[問題]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什么?[學生答]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問題]兩個不直接接觸的磁極之間是通過什么發生相互作用的?[學生答]磁場.
[過渡語]磁場我們在初中就有所了解,從今天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學習它。
(二)新講解-----第一節、磁現象和磁場
1.磁現象
(1)通過介紹人們對磁現象的認識過程和我國古代對磁現象的研究、指南針的發明和作用認識磁現象
(2)可以通過演示實驗(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磁鐵對鐵釘的吸引)和生活生產中涉及的磁體(喇叭、磁盤、磁帶、磁卡、門吸、電動機、電流表)形象生動地認識磁現象。
【板書】磁性、磁體、磁極:能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磁體中磁性最強的區域叫磁極。
2.電流的磁效應
(1)介紹人類認識電現象和磁現象的過程。
(2)演示奧斯特實驗:讓學生直觀認識電流的磁效應。做實驗時可以分為四種情形觀察并記錄現象:水平電流在小磁針的正上方時,讓電流分別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電流在小磁針的正下方時,讓電流分別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認識電流的磁效應的同時,也為地磁場和通電直導線的磁場的教學埋下伏筆,也可以留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了解電流的磁效應的發現過程,體現物理思想(電與磁有聯系)和研究方法(奧斯特實
驗),認識到奧斯特實驗在電磁學中的重要意義(打開了電磁學的大門),為后法拉第的研究工作(電能生磁、磁也可以生電)奠定了基礎。
【板書1】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與電荷類比)
【板書2】電流的磁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周圍存在磁場的現象(奧斯特實驗)。
3.磁場
演示: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電流與電流的作用,類比于庫侖力和電場,形成磁場的概念,應說明磁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和電場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我們可以通過磁場對磁體或電流的作用而認識磁場。
【板書1】磁場的概念:磁體周圍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看不見摸不著,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
【板書2】.磁場的基本性質:對處于其中的磁極和電流有力的作用.
【板書3】磁場是媒介物:磁極間、電流間、磁極與電流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4.磁性的地球
明白地理的南北極和地磁的南北極的區別,了解磁偏角,介紹沈括對磁偏角的研究。用一個條形磁鐵模擬地磁場,說明小磁針靜止時為什么會指向地理的南北極。
【板書1】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周圍存在磁場---地磁場。地球的地理兩極與地磁兩極不重合(地磁的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的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其間存在磁偏角。
地磁體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和條形磁鐵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相似。
宇宙中的許多天體都有磁場。月球也有磁場。
(三)對本節知識做簡要的小結
(四)鞏固新:1。讓學生復習本內容。
2。指導學生閱讀STS
3。完成問題與練習(作練習)
磁場方向教案第 2 篇一、教學設計思想
“場”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概念,“磁場”看不見,摸不到,十分抽象,難于理解。初中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場”這個概念,學習的難度較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宗旨是要充分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實踐經驗,采用“類比”的方法,促使學生把生活實際中認識“風”的方法、手段“遷移”到物理課堂上,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找到探究磁場的途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在親身參與探究的過程中,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啟迪。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2)知道磁感線可以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3)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場的存在。
(2)通過親歷“磁場”概念的建立過程,進一步明確“類比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的確立
重點:磁場的概念
難點:磁場和磁感線
四、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風力演示儀(自制)、條形磁體、磁針、鐵屑、實物投影儀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手端著磁針,站在遠離講臺的位置,磁針指向南北。
【問題導引】:在上一節課里,我們已經知道,磁體具有指南北的性質,現在請你們判斷:教室的哪個方向是南?
【實驗演示】:教師把磁針放在講臺上,磁針立即發生了偏轉,不再指南北了,在學生驚詫目光的注視下,教師把講臺上的報紙揭開,發現講臺上有一個大磁鐵。
【問題導引】:磁針在剛才的那個空間里能夠指南北,到了磁鐵周圍的空間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鐵周圍的空間與其它空間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鐵周圍的空間存在著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磁針偏轉,這種物質叫做磁場。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磁場
(二)新課教學
【問題導引】: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磁體周圍的磁場是什么樣子的?
結論:磁場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無法直接觀察
【問題導引】:看不見摸不到的現象怎樣研究呢?
【實驗演示】:拿出風力演示儀,引導學生研究怎樣確定是否有風、各點風的方向。
【問題導引】:你能否把風力演示儀中的風的狀況描述出來?能利用圖表示更好。
結論:我們可以用帶箭頭的曲線來描述風的狀況,每一根曲線的方向都代表風吹動的方向,在一些漫畫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方法啟迪】:如果看不見、摸不到的事物能夠對某些對象施加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對象來認識這個“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采用這種方法。磁場能夠對磁針發生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磁針來認識磁場。
【實驗演示】:把磁針放在磁場中的A點,觀察磁針N極所指的方向;在A點放置不同的磁針,觀察磁針的指向。
【問題導引】:觀察實驗現象,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結論:我們發現:磁場很有“個性”,它把放在A點所有磁針的N極都“吹”向同一方向(見圖1)。
【方法啟迪】:如果風把紙片吹向東方,我們就說風是向東吹的,同樣,放在A點的磁針N極都被磁場“吹”向圖示方向,在物理學中就把這個方向規定為磁場的方向,
【問題導引】:我們利用磁針確定了A點的磁場方向,那么磁體周圍B點、C點的磁場方向又如何呢?
【實驗演示】:在磁場的B、C點都放置磁針,觀察磁針N極所指方向,每個磁針都顯示了該點的磁場方向,
【問題導引】:怎樣讓磁針更小,顯示的點更多呢?
【實驗演示】:鐵屑撒在磁鐵周圍,觀察鐵屑形成的圖案。
【方法啟迪】:鐵屑撒在磁鐵周圍被磁化成一個個細小的磁針,磁場“吹”動每個鐵屑的N極,形成了奇妙的圖案,這和風吹落葉的景象多么相似呀!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把鐵屑排列的圖案用一些帶箭頭的曲線表達出來,這樣的曲線叫磁感線。
【實驗演示】(或圖片展示):各種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條形、碲形、同名、異名)
【問題導引】:觀察各種磁體周圍的磁感線,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結論:從N極出發回到S極等。
【問題導引】:磁針受力轉動是磁場作用的結果,那么磁針在世界各地都能夠指南北又是誰的磁場在施加作用呢?
你能說出地球的南磁極在哪里嗎?
介紹地磁場、磁偏角、沈括的貢獻。
【問題導引】:你認為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
(三)課堂小結
1、知識梳理(略)
2、方法概述(略)
(四)鞏固練習 (略)
(五)作業
思考題:在物理學中,把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方向規定為磁場方向,如果我們把S極所指方向規定為磁場方向,本課中的哪些說法會有所改變?你能否按著新說法把這節課重新講述?
(六)板書設計 (略)
六、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主要是展現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是展現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場景,如對生活中“風”的研究。另一條主線是物理場景的展現,對磁場進行研究。兩條主線并行,前一條主線是后一條主線“遷移”的素材,為后一條主線打基礎,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積極創設課堂情景,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
磁場方向教案第 3 篇【設計理念】
磁場教學設計
構建“人文·物理·社會”三維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入學科教學,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民主性、生成性。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井以“隨堂探究卷”為橋,架師生互動平臺,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質性評價手段。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的磁文明,激發學習熱情;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磁體特性、感知磁場;
3.知道磁感線,初建模型思想;
4.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
【教學器材】
磁體、鐵屑、立體磁感線模型、透明薄玻璃板、多媒體、探究卷等。
【教學過程】
導語:傳承文明,才能發揚文明。
子課題一:“磁”文明(6分鐘)
課題內容:追古撫今,以“羅盤的輝煌”映射我國近代“磁文明的衰落”。
(師語)南宋文天祥在抗元失敗后,曾道“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死不休!”赤子之心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詩中還蘊涵何意?
(生)發表見解,并在教師指導下,閱讀第46頁第一自然段,了解我國的磁文明。
(播放)內容一:戰國時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
內容二:鑒真東渡(動畫),畫面最終定格“鑒真”手中羅盤;
內容三:“鴨片戰爭”電影片段。
(低沉的話外音)中國的磁文明源遠流長,但眾所周知,在近代,“磁”文明與華廈文明一起走向了衰落,西方人利用“羅盤”漂洋過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華夏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同學們,“文明的衰落”是殘酷的,今天的我們應該……
(生)表決心。(師語)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有關“磁”的研究。
(用發“民族情”引“探究激情”,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子課題二:“磁”現象(7分鐘)
課題內容:探究有關的磁現象,并思考產生這些磁現象的本質原因。
所用器材:
(學生)條形磁體兩只、蹄形磁體一只、鐵屑、小磁針、細線、銅片。
(教師)環形磁體、圓柱形磁體、鎳幣、相同的小車兩輛。
(師語)磁體的形狀有很多,如條形、蹄形、針形等,但不同形狀的磁體有著許許多多的共性。請利用你手邊的器材,結合課本第47頁的有關內容探究磁體特性。當然,你還可以就你感興趣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
(生)探究并歸納。(師)補充探究:磁體對鎳幣的吸引;將條形磁體置于小車上,再探磁體間相互作用。
(小結)磁體可以吸引鐵、鎳;磁體兩極磁性最強;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引思)磁體間能發生相互作用的本質原因是什么?
(生)猜想。
(生生、師生合作開展科學探究。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及猜想意識。)
子課題三:“磁”本質(12分鐘)
課題內容:感知磁場及磁場特性。
(生)鑒于元認知的缺陷,真正認識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顯有困難。
(師語)既然問題太難,那我們就將它暫時放一放,讓我們先做一組小游戲。
游戲一:讓小磁針動起來。
(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撥、用嘴吹、用磁體去靠近小磁針。
(引思)用手撥──是(看得見的)手使小磁針動,且手與小磁針接觸。
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氣使小磁針動,且空氣與小磁針接觸。
(小結)1.要有物質(物體)直接接觸小磁針并產生作用時,小磁針才會動起來;
2.磁體靠近小磁針時,能使小磁針動,說明磁體與磁針間存在著某種物質。
(師語)這種物質叫“磁場”,它是由磁體產生。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游戲二:讓小磁針排隊。
1.讓幾只小磁針在“條形磁體”周圍“排隊”。感知磁體周圍的磁場具有方向性(磁場方向的規定讓學生自己從書中尋找)。
2.讓很多的小磁針在條形磁體周圍排隊(投影)。讓學生用曲線畫出小磁針排隊路線。
(師語)同學們,你們在無意之中已經找到了一種形象化地描述磁場的'方法,你所畫的曲線在物理學中叫做“磁感線”。不過,老師要提醒你:磁感線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利用立體磁感線模型板上的小磁針在磁體周圍空間排隊,讓學生了解磁場空間性。
(師)補充探究:將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條形、蹄形磁體之上,在板上均勻撒上鐵屑,輕輕敲擊玻璃板,直至鐵屑形成條紋狀。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磁場特性。
(用游戲打開學生主動探究心向,在探究中領悟磁的本質,并尋找到一種描述磁場的方式,此步很好地體現了本課的設計理念“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化難為易,突破本課重難點。)
子課題四:“磁”模型(9分鐘)
課題內容:再認“磁感線”這一重要的物理模型價值。
(閱讀探究)指導學生閱讀、分析第49頁圖8.1-7,找出磁感線的分布規律。領悟磁感線可形象具體地描述磁場分布特征。
(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利用實驗確定圖8.l-8中同名、異名磁極間磁感線的方向,了解磁感線應從磁體N極出發,回到S極。
(模型探究):地磁場模型(將第49頁圖8.1-9設計成立體動畫)。
(生)利用磁感線分析地磁場的特征,再認“磁感線”模型的價值。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生方式多樣化,滲透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體會物理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價值。)
子課題五:“磁”應用(6分鐘)
1.探究如何磁化鋼針;2.思考磁體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從知識走向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
【小結與延展】(5分鐘)
(生)反思探究中的收獲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評估、交流。
(師生)共同構建多維度課堂小結,并為下一步探究方向作出設想,如地磁產生原因;除磁體外,有無其他方式產生磁場等。
(反思是督查、檢測、調整的重要舉措,感悟是實現知識遷移、能力內化必由之路,通過師生交流設置“課堂留味”,以收“課雖停而思未止之效”。)
結語:沈括遺風應猶在,敢教華夏換新顏!
(導語、結語遙相呼應,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之愛國理念,再激探究激情。)
【板書設計】
(構筑立體知識樹,融“認知、探究、方法”于一體,便于學生進行信息的再加工)
附:探究卷主要欄目及內容簡介
一、磁場
(一)從歷史到今天,內容見子課題一。
(二)從現象到“本質”。內容見子課題二、三。
(三)從抽象到“具體”,內容見子課題四。
(四)從 知識到應用,內容見子課題五。
在課后………
1.完善你的探究卷,繼續“動手動腦”學物理。2.寫一點:“老師,我想對你說……”
評價欄:含“自評”“他評”“師評”。
探究卷編制注意點:注重過程,用語貼近學生,知識體系明朗,輔以適當的激勵語。
(探究卷的作用:課堂上架師生互動平臺,課后提供一種有效的信息再處理方式,并給教師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的質性評價手段。)
磁場方向教案第 4 篇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和大小、單位。
2.能用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進行有關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類比(與電場強度的定義的類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磁感應強度的概念,為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磁感應強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重點(仍至本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與電場強度的定義的類比和演示實驗突破難點
三、教具:蹄形磁鐵,低壓電,多媒體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時知識后引入
要點:磁場的概念。 提問、引入新:
磁場不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強弱,為表征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個物理量.怎樣的物理量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呢? (緊接著教師提問以下問題.)
1.哪個物理量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學生答]用電場強度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2.電場強度是如何定義的?其定義式是什么?
[學生答]電場強度是通過將一檢驗電荷放在電場中分析電荷所受的電場力與檢驗電荷量的比值定義的,其定義式為E=F/q
過渡語:今天我們用相類似的方法學習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應強度.
(二)新講解-----第二節 、 磁感應強度
1.磁感應強度的方向
【演示】讓小磁針處于條形磁鐵產生的磁場和豎直方向通電導線產生的磁場中的各個點時,小磁針的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認識磁場具有方向性,明確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的規定。
【板書】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
過渡語:能不能用很小一段通電導體檢驗磁場的強弱呢?
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
【演示1】用不同的條形磁鐵所能吸起的鐵釘的個數是不同的,說明磁場有強弱。
【演示2】探究影響通電導線受力的因素(如圖)
先介紹勻強磁場:如果磁場的某一區域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處處相同,這個區域的磁場叫勻強磁場。
后定性演示(控制變量法)①保持通電導線的長度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②保持電流不變,改變通電導線的長度。讓學生觀察導線受力情況。
【板書1】精確實驗表明,通電導線和磁場方向垂直時,通電導線受力(磁場力)大小
寫成等式為:F = BIL ①
式中B為比例系數。
注意:①B與導線的長度和電流的大小無關②在不同的磁場中B的值不同(即使同樣的電流導線的受力也不樣)
再用類比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法,從而得出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
【板書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表征磁場強弱的物理量)
(1)定義: 在磁場中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導線,所受的力(安培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IL的比值叫磁感應強度。符號:B
說明:如果導線很短很短,B就是導線所在處的磁感應強度。其中,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IL稱電流元。
(2)定義式: ②
(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特斯特,簡稱特,符號T. 1T=N/Am
(4)物理意義:磁感應強度B是表示磁場強弱的物理量.
對B的定義式的理解:
①要使學生了解比值F/IL是磁場中各點的位置函數。換句話說,在非勻強磁場中比值F/IL是因點而異的,也就是在磁場中某一確定位置處,無論怎樣改變I和L,F都與IL的乘積大小成比例地變化,比值F/IL跟IL的乘積大小無關。因此,比值F/IL的大小反映了各不同位置處磁場的強弱程度,所以人們用它定義磁場的磁感應強度。還應說明F是指通電導線電流方向跟所在處磁場方向垂直時的磁場力,此時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最大。
②有的學生往往單純從數學角度出發,曲公式B= F/IL得出磁場中某點的B與F成正比,與IL成反比的錯誤結論。
③應強調說明對于確定的磁場中某一位置說,B并不因探測電流和線段長短(電流元)的改變而改變,而是由磁場自身決定的;比值F/IL不變這一事實正反映了所量度位置的磁場強弱程度是一定的。
【例】磁場中放一根與磁場方向垂直的通電導線,它的電流強度是2.5 A,導線長1 cm,它受到的安培力為5×10-2 N,則這個位置的磁感應強度是多大?
解答:
介紹一些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值。(P89表3。2-1)
(三)小結:可繼續類比磁場與靜電場,小結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電場力與磁場力在方向上是有差異的。電場力的方向總是與電場強度E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而磁場力的方向恒與磁感應強度B的方向垂直。
二是E和B在引入方法上也是有差異的。在電場強度E的引入中,考慮到的是電場中檢驗電荷所受的力F與檢驗電荷所帶電量q之比;而在磁感應強度B的引入中,考慮的是磁場中檢驗電流元所受的力F與乘積IL之比。
(四)鞏固新:(1)指導學生閱讀“科學漫步”。
(2)指導學生完成P90“問題與練習”1-3題
(3)后復習本節內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