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0
這是小學美術會動的小紙人教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學美術會動的小紙人教案第 1 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魚的基本結構,嘗試畫出自己看到的魚。
2、在寫生過程中,能細致觀察,大膽下筆。
活動準備
1、魚的圖片及視頻。
2、魚缸每組一個(內置幾條金魚或鯽魚)。
3、記號筆、彩色打印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欣賞有關魚的圖片和視頻,初步了解魚的外形結構。
(1)教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到的這些魚都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
(2)教師小結:魚由魚頭、魚身、魚鰭和魚尾組成,魚鰭長在身體的兩側。
2、幼兒觀察魚缸中的魚,并分組寫生。
(1)教師:魚缸中的魚的頭、身體、魚鰭和魚尾各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分組觀察,嘗試寫生。
教師:如果讓你選擇一條魚給它畫張像,你會先畫什么?然后呢?試一試吧!
3、師幼共同分享經驗,學習邊觀察邊寫生。
(1)教師將幼兒作品分類展示于黑板上,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你觀察的是哪種魚?你是怎么畫的?在寫生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困難嗎?
(3)師幼共同討論、解決幼兒在寫生中遇到的困難。
(4)教師小結:我們要盡可能保持安靜,這樣魚就不會被嚇得快快地游來游去。在寫生時,一定要好好觀察,看清楚了再畫,看到什么就畫什么。
4、幼兒更換小組,再次寫生。
5、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和鼓勵。
教師:今天我們寫生的不是靜止的物體,而是會游來游去的魚,很了不起哦!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的作品吧!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在寫生活動之后,教師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不同造型的魚,發揮幼兒的想象,開拓幼兒的思路。
區角活動:美術區:提供各種圖形和色彩的紙張,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拼貼出不同造型的魚。
環境創設:教師將幼兒繪畫的魚剪貼在畫有大海的背景中,呈現出海底世界的場景。
小學美術會動的小紙人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聽賞等藝術的手段,學生初步了解《寶蓮燈》的劇情和歌曲,感悟母子情深,理解幸福的含義,激發其創作《寶蓮燈》的興趣。
2、通過演、評、繪、制等藝術的手段,學生初步學會評價、戲劇表演,學會利用身邊廢品制作,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策略:
藝術是一門以人文為主線、知識技能為隱線的綜合課程。從它誕生起,一線的藝術教師為如何教好藝術課在進行著苦苦的摸索和激烈的思想斗爭:已有經驗與新思維的碰撞;音樂、美術單科教師如何進行藝術教學;已有知識的單一、不全和藝術教學綜合涉及面廣、要求高的沖突如何解決;在藝術課堂中如何讓知識技能有效的落實等等。在以上的諸多問題中,最為突出的、核心的矛盾就是藝術課堂中情景、游戲的創設和知識技能的有效落實的沖突。因此,我從美術教師的角度思考并嘗試解決:美術知識技能在藝術教學中的巧妙融入和有效落實。
本課取自教科版的《藝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神奇的寶蓮燈》。在本課的“創設平臺,鼓勵參與”環節里,我嘗試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在活動中逐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發其創意思維。在“活用教法,落實雙基”環節里,我嘗試通過對話、欣賞的方式,把知識技能滲透在活動中,讓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
案例描述
(一)引發共鳴,巧妙導入
我播放一段動畫片集錦(由各種經典動畫片剪輯拼接而成的視頻),精彩的畫面打動了小朋友們的心。當“寶蓮燈”這三個閃著金光的大字出現在畫面時,很多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喊道:“寶蓮燈,我看過,我看過!”瞧著他們這股興奮勁,我笑著說:“今天我們來了解《寶蓮燈》,《寶蓮燈》里有沒有最讓你難忘的故事片段呢?”
話音剛落,一位小朋友馬上舉手回答:“《寶蓮燈》最讓我難忘的是媽媽為救沉香,自己被壓在五行山下,我覺得沉香的媽媽很好!”
另一位小朋友說:“我最難忘的故事片斷是沉香救媽媽的那一段,很精彩。”
還有一位小朋友說:“我最難忘的那一段是沉香劈山救母和大戰二郎神的時候。”
為了讓更多的小朋友回憶起這部動畫片的劇情,我播放了寶蓮燈中歌曲《愛就一個字》帶領小朋友們一塊跟唱著,讓愛隨著歌聲越唱越濃。
(二)創設平臺,鼓勵參與
歌曲《愛就一個字》歌詞里蘊含著深深的人文關懷。于是我以打分的形式鼓勵孩子們嘗試對這首歌進行評價。
一位小朋友說:“我打100分。因為它好聽、動人,所以我打100分。”
另一位小女孩說:“我也覺得要打100分,因為它除了動人之外,而且還讓人很激動,聽了這首歌后就知道沉香是怎樣救母親,母親又是怎樣愛她!”這位小朋友說得精彩極了,我情不自禁的拍起了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用掌聲給予了她熱烈地表揚,課堂的'氣氛逐漸變得熱烈起來了。
我緊接著展示了小沉香、大沉香、沉母、二郎神、孫悟空、土地爺等諸多角色的圖片,并模仿沉香的口氣:“瞧,這上面的每個人都擺了不同的表情和姿勢,誰能模仿他們的動作,給他們配上聲音呢?“
一位喜歡大沉香的小朋友邊模仿邊配音:”哼!二郎神!我要跟你決一死戰,我要救我的母親。”
另一位選擇小沉香的小朋友的配音說得更有意思:”啊!媽媽的寶貝(寶蓮燈)我終于找到了,好險啊!”這是一段很有創意的創編臺詞,看來小朋友們的創新思維已開始活躍并發散了;但不足的是小朋友們都選擇正面的角色來演,而反面的角色沒人演。對此,我及時的引導他們:“你們看,這里面除了沉香,還有其它非常有特點的人物,誰能模仿他們的動作,給他們配上聲音呢?“
我剛說完話,就有一個很細小的聲音飄了出來:我想給沉香的媽媽配音。我尋聲看去,原來是班里一位平時很害羞的小女孩。我笑了笑,用眼神鼓勵她:“好的,你來試試吧。”
這位害羞的小女孩一語驚人,為沉香的媽媽配了一個經典的臺詞:“沉香,我愛你!”短短的一句話,卻道出了母子情深的內涵。一個簡單的角色表演能換來這般深刻的理解,是我始料不及的。過去很多教師總感覺戲劇表演難以在教學中實施,其實學生的表演往往就是由一句話、一個動作培養出來的,關鍵是教師應該多為學生創設展示的平臺,鼓勵他們多參與。
(三)資源巧用,以情促教
表演活動讓課堂又增添了許多生氣。我接著播放了視頻《寶蓮燈》中沉香與媽媽的對話,優美的劇情把小朋友們帶進了另一個情境,他們端正的坐著,目不轉睛的欣賞著:媽媽帶著小沉香在一片盛開著荷花的湖中劃著船,小沉香對靜靜放在船頭上的寶蓮燈格外感興趣。沉香伏在船頭,閃爍著大眼睛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寶蓮燈是一盞神燈呢?媽媽微笑的看著他說:因為壞人都怕它,它能帶給人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小沉香天真地追問。
“對啊,什么是幸福呢?”我疑惑地看著小朋友們,他們也在深深的思考著。沉寂只持續了片刻,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說:“幸福就是媽媽與沉香在一起過日子。”
另一位小朋友說:“幸福就是擁有快樂,擁有財富,擁有一切的人就有幸福。”
還有的小朋友說:“幸福還要擁有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也不行。”
小朋友對幸福的理解特別到位,我微笑著表揚他們并加以歸納:“是啊,幸福不僅僅是和媽媽在一起,除了親情,還會有友情;給予別人快樂,這就是幸福。”
(四)活用教法,落實雙基
我出示一張有很多生活廢棄物的圖片,故作神秘說:“這是孫悟空送給我一個制作法寶。當我打開的時候,大吃一驚,這是什么法寶啊?全是生活垃圾!”
看到我滑稽的樣子,小朋友們都笑了,還有些小朋友在下面悄悄地議論:“老師真笨,連這都想不到。”
抓住這一機會,我將計就計:“那你們說,孫悟空送我這這個法寶有何用?”
一位小朋友自信地站起來說:“孫悟空是讓我們在里面找些東西來做寶蓮燈;可以用手電筒當燈柱,桔子皮做燈的燈瓣。”
“還可以用水瓶把手電筒套上或用自行車手柄套住小手電筒也可做寶蓮燈,再用彩紙裝飾一下就很美了。”另一位小朋友也站起來做補充說明。
生活中還有很多種廢棄物品可以利用起來。為讓小朋友的思路更廣闊些,我提醒說:“你們再仔細看看,圖片上面還有很多物品呢,那些光盤、紙盒、酸奶瓶都沒用上啊!”
經過我這一提示,小朋友們一下就醒悟了,高高舉起的小手更多了:
“我想用各色彩紙做寶蓮燈發出的光。”
“我想用光碟做底座。”
“我想用酸奶瓶做寶蓮燈的主體部分……”
除了他們所說的以外,為了讓他們更清楚地了解生活中能用來做寶蓮燈的物品還有很多,同時從制作方法、材料選擇以及色彩的搭配方面對他們有一個啟示,我展示了各種由不同材料制作成的寶蓮燈圖片給小朋友觀賞并要求說出喜歡它的理由。一個小朋友搶著說:“我喜歡第二排第一個,因為樣子獨特,花辨做得很精致,上面還挖了一些小洞,很美麗。”
“你觀察得很仔細,從寶蓮燈的造型方面說出了它的美麗,”我肯定了他并引導說:“除了造型方面,誰還能從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等其它方面說說你喜歡的寶蓮燈好在哪?”
經過我的提醒,一個小朋友從選材方面說:“我喜歡第一排第三個,因為它很漂亮,用了一些絲絨,很像寶蓮燈發光的時候。”
另一個小朋友則從色彩搭配上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喜歡那幅繪畫的寶蓮燈,因為它的花瓣用了好幾種顏色,有綠色、紅色、紫色、藍色、橙色排在一起,很鮮艷。而且藍色的手柄上還配有紫色的花紋,很協調。”
還有的小朋友從創意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我喜歡第一排第一個,因為這個不僅獨特、漂亮、色彩豐富,而且很有想像力,像一座燈塔。”“我喜歡第三排第三個,因為這個寶蓮燈是用整個柚子皮做的,里面還放有蠟燭,我都沒想到能用它做出這樣好的效果。”
經過這一環節的實施,小朋友們不僅從視覺上得到了滿足,思想上也得到了提高;對本課涉及到的美術知識技能中材料選擇、造型設計、色彩搭配等的運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希望剛才這些寶蓮燈能給你們帶來更多的創意,更希望你們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更好更美的寶蓮燈。”
(五)展示
孩子們的作品做得很精彩,在這環節里,我還讓學生說出自己制作的思路也假借寶蓮燈的魔力,許下了自己心中的愿望。這堂課,在希望中溫馨地結束了……
小學美術會動的小紙人教案第 3 篇活動目標
1、通過看照片、物品、談話,了解自己長大了,發現自身各個方面的變化。
2、在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生長樹”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我的成長過程
2、集幼兒現在和以前的照片、物品。
3、畫紙、畫筆、剪刀人手一把、短線、膠水,硬紙殼,各種有顏色的海報掛歷。
活動過程
一、我的成長過程
1、通過觀賞課件、對比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
2、請幼兒談一談:
我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學會的本領?
(可以啟發幼兒從外部的變化身高、體重和學習、自理等方面比較。)
3、試用自己小時候的物品,使幼兒發現自己與小時侯的變化,感受自己長大了。這里有一些東西,是誰的呢?請你們來試試,穿一穿,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二、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激發幼兒制作“生長樹”的熱情。
教師:你們現在長高了、變重了……,更重要的是你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比如:畫畫、數數、穿衣服,是很棒的哥哥姐姐了,我們今天來做一棵‘生長樹’,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改變和進步。“
三、制作“生長樹”,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裝扮“生長樹”,記錄自己的成長。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生長樹”,用紙殼做樹干,撕貼掛歷紙做成樹葉。
2、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裝扮“生長樹”。
如:將自己現在和以前的照片貼在樹上,剪下自己喜歡的圖片和將自己的愿望畫出來裝飾在樹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掛在樹上……
四、幼兒欣賞“生長樹”,分享成長的快樂。
小學美術會動的小紙人教案第 4 篇【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娃娃都各有不同的服飾特點;2、能妙用材料和剪、撕紙方法粘貼成“民族娃娃”。
過程與方法:1、在資料交流中感知各民族的不同服飾和風土人情民族娃娃;2、在對比欣賞中,學會找不同服飾特點,體驗不同審美情趣;3、在嘗試中了解撕紙方法和粘貼方法民族娃娃;
情感、態度、價值觀: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2、欣賞各民族的審美趣味;3、能與同學合作。
【教學重點】
能用紙材和剪、民族娃娃撕紙貼畫的方法,創作有民族特點的民族娃娃。
【教學難點】
妙用紙材和抓住不同民族特色,表現色彩對比鮮明、動態生動的民族娃娃。
【教學時間】
第12周
【教學準備】
范作
【教學內容】
民族娃娃
【教學過程】
一、探究活動1:為什么課文中“56個民族,56朵花”?交流:
1、自己收集的資料中,你最喜歡哪個民族的服飾?為什么?
2、你認為服飾美在哪里?(造型獨特、色彩強烈、裝飾性強)
二、探究活動2:撕紙的方法和拼貼的方法。
游戲:1、看誰“直線撕、弧線撕和變線撕”撕得最美?2、嘗試用力撕,輕柔地撕,感受不同力度撕出的效果。3、試一試對稱撕。
游戲:把撕出來的形狀組合拼成一個可愛的娃娃。1、把剛才大家嘗試“直線撕、弧線撕和變線撕”時撕出來的“點、線、面”的紙材形狀,組合拼成一個可愛的娃娃。2、先貼什么,后貼什么?是“進行塊面剪貼”還是“進行撕點粘貼”?3、試一試,把點拼成娃娃的形狀。4、說一說有什么困難。
三、探究活動3:創作有特色的民族娃娃。
動腦:1、在圖片中選一個服飾風格明顯的少數民族圖片作參考。2、思考什么動作才生動、有趣?3、選擇色彩底板紙。(冷暖對比、明暗對比)4、選擇塊面紙粘貼,還是撕點拼貼?
動手:1、小組分工,如分工負責撕“點”、“撕線“、撕“形”,并按形狀色彩分類放好。2、合作或個人進行拼圖與粘貼。
四、探究活動4:哪個撕紙拼貼的民族娃娃最美?評價點:1、色彩妙用;2、形象生動;3、有民族特色。
【板書設計】民族娃娃,范作
【布置作業】用撕紙的辦法做民族娃娃的服飾。
【教學后記】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擁有不同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風格。本課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頭飾,體會了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增強了民族團結的意識,同時也掌握了一些撕紙的方法和提高妙用紙材的能力,體驗了造型的樂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