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1
這是對稱的美教材分析,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對稱的美教材分析第 1 篇
目標:
感受美術作品中對稱的美的教案
1、初步理解對稱的概念,感受美術作品中對稱的美。
2、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對對稱的理解。
準備:
1、每人一份圖形操作材料、一張圖畫紙、一個膠棒。
2、對稱的畫
過程:
一、老師出示有關對稱的`畫,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發現其規律。
鼓勵小朋友勇敢的發言
(小結:左右兩邊的花紋和顏色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們把這種形式叫作對稱。)
二、引導幼兒觀察班里環境有沒有對稱的事物。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對稱的事物?和身邊的小朋友、老師說一說。
三、請幼兒分組進行“找對稱”游戲
1、故事導入:快快和樂樂來到了對稱王國,本來以為能看到特別美麗的地方,可是沒想到對稱王國里亂七八糟,好多圖形都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了,他們好傷心啊,快快和樂樂請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愿意)
2、游戲規則:幼兒分三組進行操作,每個老師負責一組,小朋友人手一份各種圖形的操作材料,把找到的對稱的圖形粘到圖畫紙上,看看哪個小朋友找的又快有多。粘完后請小朋友和本組老師說說為什么把這兩個圖形粘在一起。粘到一起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幼兒感受對稱的美。
四、請個別幼兒給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是如何幫助快快和樂樂的。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對稱的事物,如蜻蜓和蜜蜂的翅膀、蠶豆花等,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引導幼兒繼續發現生活中的對稱美。
2、在環境創設中充分體現對稱的美,在活動區中鞏固對對稱的認識,如:建筑區在搭建的建筑物上出現對稱的裝飾;將找對稱的材料投放入美工區,供幼兒繼續找對稱。
對稱的美教材分析第 2 篇《對稱的美》是四年級的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課,是在培養學生了解對稱形,感受對稱的美,并能用對稱形裝飾我們的生活。用剪刀剪出對稱的圖案來難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用這種技巧美化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術修養。如何巧用對稱形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開始,做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根據手中的圖形找到另一半,并說說為什么能找到。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紛紛說出了對稱形的特點。接著讓學生看一看在生活當中什么地方是用對稱形裝飾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為表明了本課的重點,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最后教師利用分組分配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剪對稱形的方式去裝飾美化教室和老師給準備好的物品。但通過實際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自我反思。
一是由于對折剪是低年級學過的知識,所以在本節課,我沒有放在重點教學上,只是把對折剪的方法粗略復習了一遍,當然這樣就讓少部分同學在作業過程中剪起來比較吃力,導致作業在一節課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師給予的知識也是限于一些圖片,沒有給予過多的文化內涵。
二是由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所以教師作品的制作上沒有降低難度,讓部分基礎好的同學跟上了老師的速度,而部分基礎弱點的同學在本節課上卻甩在了后面,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領會到一節成功的好課一定要讓學生“異步運行”,既給“腿長”的學生放行,使他們能在班級的“方陣”中超前領跑,又給“腿短”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設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本課教學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學生能認真觀察這些信息資源,感受、感悟對稱的美。在這個基礎上應該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多談自己的想法,多聽別人的想法,讓學生達到交流的目的,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幫助,從而更深刻的感悟。
對稱的美教材分析第 3 篇[教學目標]
對稱的美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圖片的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自然界中存在的對稱,并且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欣賞中感受對稱的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藝術欣賞的氛圍,在音樂及圖片的展示中展開聯想,感受其中的美。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重點]
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難點]
感受對稱的美。并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發現了嗎?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具有對稱的形式美感,你知道什么叫對稱么?
對,數學里剛剛學過的對稱軸,和本節課有直接的關系。 而這種方式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對稱)
2、那到底什么是對稱呢?誰來說說你的理解?
一起讀讀,對稱的定義:物體或圖象沿著對稱軸折疊,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完全重合,就叫對稱。(板書)。
3、今天我們就走進對稱的世界,一起來看看《對稱的美》。
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對稱的現象,你能想到哪些?門、蝴蝶、眼睛、......
4、原來生活中這么多的東西都是對稱的,為什么人們愛把這么多的生活用品,建筑、之類設計成對稱的?
5、 那如果不對稱,跟對稱相比,又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一起讀讀:對稱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基本的造型特征,因為它整齊、平衡、和諧,給人以莊重穩定的美感。
二、了解剪紙,感受美麗:
1、歷史及作用
對稱整齊、平衡、和諧的美感在剪紙藝術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歷史悠久!1959年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發現了1500多年前的“對猴”團花剪紙,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剪紙。同學們猜猜為什么他要剪成一對的?
就是因為對稱的寓意是成雙成對,好事成雙。
三、小結嘗試
1、如果創作對稱的作品,你想運用哪些形式? 你覺得哪種最有難度?那咱們就來做一做。誰想上來試試第一步?
2、第一步是什么?我請同學上來折折,還可以怎么折?甚至可以對折兩次、三次來剪,剪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剪紙的折法其實有好多種,
3、剪法探究:我請同學上來剪一剪?你想先剪哪里?他說的對么?其實剪紙要先小后大,先里后外,這樣線才不容易斷。
4、貼法探究:完成了之后,要找個背景貼一下。我這兩幅搭配的底色哪一幅更好?為什么?背景要能夠突出主體。
四、作業評價
展示下同學的作品,沒做完的同學也停下,課后可以繼續完成.
拓展
今天同學們用了剪紙和繪畫的方式表現對稱的美,其實還有很多表現對稱的方式,比如、對印畫、貼畫、橡皮泥等等,同學們課后可以試試!
其實生活中美的無處不在,無論對不對稱都有自己獨到的美,只要用心觀察,細心體會,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對稱的美教材分析第 4 篇教學目標 :
1、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自然界中存在著對稱,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欣賞中感受對稱。
2、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蝴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制用的意識。
3、創設藝術欣賞的氛圍。在《化蝶》的音樂及圖片的展示中讓學生展開聯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體會對稱的美。
運用對稱制作蝴蝶。
教學難點 :
體會對稱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創造性的表現蝴蝶。
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課本、作品、彩紙、剪刀、其它材料
學具:課本、彩紙、剪刀、膠水、彩筆、其它材料
課時安排:
本課共兩課時,本節是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手段
引導
階段
1.展示課件引出蝴蝶
調動學生的情緒.
2.設問:蝴蝶美嗎?美在哪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
在欣賞中體會蝴蝶的美
課件
新知
教授
階段
1.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提問:蝴蝶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進一步分析,提問:誰能說說蝴蝶的特點?
3.展示蝴蝶翅膀翻動的課件,說明對稱土星及其特點。
4.通過課件介紹動物、植物、昆蟲的對稱,了解自然界中的對稱,從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藝品、圖案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對稱及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
5.組織學生以“說說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對稱”和“誰知道對稱在生活和藝術中的運用?”為題展開討論。
6.提問“你覺得對稱的事物美嗎?美在哪里?”引導學生體會對稱的美。
1.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大小兩對翅膀,雙須……
2.學生思考討論,總結蝴蝶的特點:對稱
3.看課件分析了解對稱和對稱圖形。
4.欣賞圖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對稱及對稱在生活藝術中的運用。拓展思路。
5.在討論中積極思考,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經驗進一步了解對稱。
6.學生談論對稱給自己的感受,總結對稱美的特點
課件
實踐
探索
階段
1.引入蝴蝶聽《梁祝-化蝶》講《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簡介蝴蝶的制作,重點在形狀和花紋、色彩的對稱。
3.倡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
4.學生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播放課件,在音樂中創設情境,提供大量圖片、資料,以供參考。
1.學生感受音樂中的美并體會故事的情節展開聯想創作作品。
2.小組共同制作。
課件
作品
各種材料
總結
評價
階段
1.組織學生展示作品。注意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想法。
以“你今天學到了什么?”為題,組織學生自我總結。
1.學生展示作品,并簡單的介紹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內涵。
2.說說自己學到了什么,作自我總結。
作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