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0
這是四年級對稱的美教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四年級對稱的美教案第 1 篇
目標:
感受美術作品中對稱的美的教案
1、初步理解對稱的概念,感受美術作品中對稱的美。
2、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對對稱的理解。
準備:
1、每人一份圖形操作材料、一張圖畫紙、一個膠棒。
2、對稱的畫
過程:
一、老師出示有關對稱的`畫,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發現其規律。
鼓勵小朋友勇敢的發言
(小結:左右兩邊的花紋和顏色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們把這種形式叫作對稱。)
二、引導幼兒觀察班里環境有沒有對稱的事物。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對稱的事物?和身邊的小朋友、老師說一說。
三、請幼兒分組進行“找對稱”游戲
1、故事導入:快快和樂樂來到了對稱王國,本來以為能看到特別美麗的地方,可是沒想到對稱王國里亂七八糟,好多圖形都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了,他們好傷心啊,快快和樂樂請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愿意)
2、游戲規則:幼兒分三組進行操作,每個老師負責一組,小朋友人手一份各種圖形的操作材料,把找到的對稱的圖形粘到圖畫紙上,看看哪個小朋友找的又快有多。粘完后請小朋友和本組老師說說為什么把這兩個圖形粘在一起。粘到一起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幼兒感受對稱的美。
四、請個別幼兒給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是如何幫助快快和樂樂的。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對稱的事物,如蜻蜓和蜜蜂的翅膀、蠶豆花等,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引導幼兒繼續發現生活中的對稱美。
2、在環境創設中充分體現對稱的美,在活動區中鞏固對對稱的認識,如:建筑區在搭建的建筑物上出現對稱的裝飾;將找對稱的材料投放入美工區,供幼兒繼續找對稱。
四年級對稱的美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準備:
圖片、紙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師生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些美麗的圖案吧。
2、出示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
學生欣賞各種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關于對稱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組合作,探究對稱
1、引導觀察圖形
剛才小朋友看到的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么這些圖形中你發現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交流。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
誰愿意來把你們組的發現說聽聽。(學生在匯報的時候教師盡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一些不準確的表達無須過分強求,不必刻意糾正。)
3、教學“對稱”
小朋友剛才觀察得非常仔細,發現了這些各式各樣的圖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他們的左右兩邊都是完全一樣的。這種現象在數學上稱為——對稱,這些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教師揭示課題。
4、組織活動——剪一剪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對稱圖形,老師這里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一些紙張,大家能夠用剪刀試著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嗎?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樣剪才能剪出對稱的圖形,然后動手試一試。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組織學生將自己小組剪出的對稱圖形進行展示并匯報各自的剪法。
6、引導學生明確剪對稱圖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可以先把紙張進行對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對折的地方打開,這就形成了一個對稱圖形。
7、引導學生認識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請學生用鉛筆畫出你們剪出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認識對稱軸,畫出對稱軸。
8、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軸。
學生找、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設計意圖]:學生從大量的對稱圖形中尋找其共同點,以把握對稱的本質特點。并通過動手實踐操作進一步加深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對稱圖形的認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學習。(補充練習)
四、課堂。
五、隨堂練習。
四年級對稱的美教案第 3 篇[教學目標]
對稱的美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圖片的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自然界中存在的對稱,并且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欣賞中感受對稱的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藝術欣賞的氛圍,在音樂及圖片的展示中展開聯想,感受其中的美。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重點]
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難點]
感受對稱的美。并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發現了嗎?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具有對稱的形式美感,你知道什么叫對稱么?
對,數學里剛剛學過的對稱軸,和本節課有直接的關系。 而這種方式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對稱)
2、那到底什么是對稱呢?誰來說說你的理解?
一起讀讀,對稱的定義:物體或圖象沿著對稱軸折疊,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完全重合,就叫對稱。(板書)。
3、今天我們就走進對稱的世界,一起來看看《對稱的美》。
在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對稱的現象,你能想到哪些?門、蝴蝶、眼睛、......
4、原來生活中這么多的東西都是對稱的,為什么人們愛把這么多的生活用品,建筑、之類設計成對稱的?
5、 那如果不對稱,跟對稱相比,又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一起讀讀:對稱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基本的造型特征,因為它整齊、平衡、和諧,給人以莊重穩定的美感。
二、了解剪紙,感受美麗:
1、歷史及作用
對稱整齊、平衡、和諧的美感在剪紙藝術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歷史悠久!1959年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發現了1500多年前的“對猴”團花剪紙,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剪紙。同學們猜猜為什么他要剪成一對的?
就是因為對稱的寓意是成雙成對,好事成雙。
三、小結嘗試
1、如果創作對稱的作品,你想運用哪些形式? 你覺得哪種最有難度?那咱們就來做一做。誰想上來試試第一步?
2、第一步是什么?我請同學上來折折,還可以怎么折?甚至可以對折兩次、三次來剪,剪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剪紙的折法其實有好多種,
3、剪法探究:我請同學上來剪一剪?你想先剪哪里?他說的對么?其實剪紙要先小后大,先里后外,這樣線才不容易斷。
4、貼法探究:完成了之后,要找個背景貼一下。我這兩幅搭配的底色哪一幅更好?為什么?背景要能夠突出主體。
四、作業評價
展示下同學的作品,沒做完的同學也停下,課后可以繼續完成.
拓展
今天同學們用了剪紙和繪畫的方式表現對稱的美,其實還有很多表現對稱的方式,比如、對印畫、貼畫、橡皮泥等等,同學們課后可以試試!
其實生活中美的無處不在,無論對不對稱都有自己獨到的美,只要用心觀察,細心體會,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四年級對稱的美教案第 4 篇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