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9
這是流動教學,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流動教學第 1 篇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愿意參加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初步了解水與人類生活關系,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沙。
每組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里裝著水,一個缸里裝著米。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米米蘿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么?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3、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5、請幼兒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6、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沙不會被水溶解)
7、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里。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會變得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我們知道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則不會,剛才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過實驗的水倒到金魚缸里,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說水被污染了。以后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里,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再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總結水的性質。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嘗一嘗、看一看、抓一抓,去觀察、發現、思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沒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現有知識,給幼兒創設應有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提高創造性思維。這樣孩子們就會有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流動教學第 2 篇活動目標:
1,利用已有量具——針筒,觀察針筒上的數字,并比較兩針筒里水的多少或一樣多。
2,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針筒若干、水盆
活動過程:
一、出示針筒揭示數字
1,小朋友這是什么?幼:針筒
2,針筒是用來干什么的?幼:打針的
3,小朋友非常棒!可是針筒上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你們發現了嗎?現在老師把針筒給小朋友再看一下,看誰能發現針筒上面有什么?(幼依次看)幼:針筒上面有字
師:幼1小朋友觀察很仔細,他發現了針筒上的數字。棒棒棒幼1真棒!
4,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上面的數字嗎?幼:認識
師:我們一起數一數:1、2、3、4、5,小朋友都很棒!有了這些數字呀,醫生就可以準確的給病人用藥了,病情重的就多打一點藥水;病情輕的少用點藥水。
二、比較針筒里水的多少
1,現在老師拿出兩個針筒,請小朋友看一看,哪個針筒里水多哪個針筒里水少?(上下兩次)
2,請小朋友試試(師說抽多的少的,幼操作)
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想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喝水、小便后再到操場上去比較。
活動延伸:比較水的多少
流動教學第 3 篇水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觸的,幼兒通過觀察水流從高往低處流的這一自然現象開始學會探索,觀察日常生活,通過實驗讓幼兒觀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開發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再次感受水的流動性,觀察水在自然狀態下從高往低流的狀態
2、發展探索、操作能力
活動難點
探索水在流動狀態
難點剖析
5-6歲的幼兒處于直覺思維階段,思維具體依靠表象而進行,他們能觀察出水流在兩個事物間是從高到低的流動,但是當第三個事物出現改變水的流動狀態時,幼兒通過表現的理解會對水流方向產生錯誤的認知,而也是因為5歲后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教師提供多種材料,讓有幼兒通過自己動手,通過多種材料,多次實驗,親身體驗觀察,通過自我判斷從而理解。
活動準備
1、各種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盤、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
2、各種連通管道:塑料軟管、彎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
3、活動場地靠近水源。
活動過程
教學策略創意說明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講述故事,提出問題
2、聯系生活經驗,談談水的流動
二、通過實驗觀察水是怎樣流動的
1、介紹實驗材料,提出實驗要求
2、每組幼兒依次完成三個小實驗,教師巡回觀察引導
3、交流實驗結果,講述實驗中的發現
三、設計實驗,證明水的流動
教師提供多種材料,拋出問題:用什么什么辦法讓別人看出水是流動的
四、游戲“小小管道工”
科學活動中幼兒實驗的操作形式可以讓幼兒主動去研究科學的.奧秘。了解科學的現象。
后續反思與調整策略
活動是在幼兒已經認識了水的性質的基礎上,再來認識流動的水。活動的實驗設計主要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在活動中,老師往往照顧不到每一個幼兒,而小組探究給每個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機會,在小組的交流和表達中,大部分幼兒的想法可以被老師捕捉到,老師能比較好的介入到幼兒的學習基礎中,給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幫助。可是以往的合作學習教師只是布置下去之后,就由組長分配任務,然后幼兒自由完成,在合作的過程中,往往有部分幼兒沒事干,實驗只是由組長或個別生完成。這種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沒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活動的合作探究中,我十分注意這一點,合作前將幼兒的分工明確到每一個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然后再讓幼兒進行試驗。通過巡視,我發現幼兒參與實驗的人數達到了95%以上,而且合作的較好,得出了自己的實驗結論。
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個實驗:做讓小水輪轉起來的實驗用時過長,導致后面再做實驗時,時間較緊,幼兒沒能充分的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整節課下來,就顯得前緊后松。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安排好各個環節的時間。
流動教學第 4 篇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干凈,出示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A 幼兒討論:
B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C 說一說,為什么實驗結果不一樣。
D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教學反思
優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散思維創新想象,操作實驗、創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于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