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0
這是瓢蟲的花衣裳優質課,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瓢蟲的花衣裳優質課第 1 篇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繪畫形式表達表現。
2、樂意大膽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瓢蟲圖片
2、紙、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感受瓢蟲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是什么?
謎面:圓圓的身體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是七星瓢蟲)
2、幫助幼兒梳理謎面。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可以從七星瓢蟲的形狀和花紋猜出來。
二、瓢蟲作品欣賞——初步了解七星瓢蟲的特點
1、七星瓢蟲長得怎么樣的?
小結:七星瓢蟲有一個圓圓的身體,頭上有一對觸角,背上有7個圓圓的斑點,還有六條腿。
2、那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
小結:瓢蟲專門吃蚜蟲保護莊稼,所以是益蟲。
三、幼兒學畫——用繪畫形式表現瓢蟲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蟲一家要去旅行,我們先來畫畫瓢蟲爸爸,自己來畫畫家里的媽媽和孩子。
七星瓢蟲是什么樣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七星瓢蟲。
添畫:他們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園里、大樹上)
3、幼兒集體繪畫。
要求:把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畫出來。
觀察要點:能否星瓢蟲的外形特征畫出來。
是否能添畫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結:七星瓢蟲的一家可真可愛,你們都畫對了它們的背上有7個小圓點,頭上的一對觸角,六條腿是對稱的,畫好左邊畫右邊。
四、活動延伸——知道哪些蟲是害蟲
瓢蟲的花衣裳優質課第 2 篇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會用肢體語言大膽模仿瓢蟲的動態,愿意關注瓢蟲等小昆蟲。
2.嘗試創編詩歌,體驗創編的樂趣。
3.領會詩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讓幼兒嘗試敘述詩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大膽模仿瓢蟲動態,嘗試創編,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制瓢蟲指偶人手一個。
2.兒歌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念謎語,請幼兒猜猜今天誰到了我們班級里:身體圓圓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
2.教師出示指偶:今天老師要教給小朋友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嘍。
設計意圖:通過與幼兒交談,直接進入主題。
二、教師模仿瓢蟲動態,邊動作邊念詩歌第一部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背景圖)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的第一部分:瓢蟲,瓢蟲,老是腳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著玫瑰小路,去誰家串門?來來來,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動也不動。變成一枚閃閃的鉆戒把!
2.根據詩歌內容提問:(1)小瓢蟲沿著什么小路去別人家呢?(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句子)(2)停在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句子)
3. 教師小結:老師把這首好聽的詩歌畫成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把,出示圖譜。(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繪制圖譜)
4.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部分。教師引導幼兒邊模仿瓢蟲動態(如:腳步匆匆、沿著小路飛、鉆進草叢等肢體動作),邊完整的朗誦兒歌。
設計意圖:分段講述,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進行創編
1.教師出示第二部分圖譜,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仿編。
(1)今天老師也編了一段詩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圖譜)
(2)誰能知道老師編的是怎么樣的,誰來念念看。師幼一同朗誦。
2.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記憶詩歌內容。
(1)小瓢蟲停在了XX,變成XX。小瓢蟲停在了XX,變成了XX,你覺得小瓢蟲還會停在哪里呢?變成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引導)
(2)那我們把剛才創編的詩歌一起來看圖念一遍。
(3)現在你和自己身邊的好朋友一起把自己創編的兒歌念給對方聽。
3.我們把剛才學習的兒歌一起來念一遍。
4.這首詩歌那么好聽,我們來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把。
5.加上我們給兒歌取的名字,再把我們自己創編的兒歌念一遍。(幼兒操作指偶)
設計意圖:借用教具背景圖,讓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創編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
活動延伸:
上課前老師已經讓小朋友們做了漂亮的瓢蟲指偶,現在把它拿出來,套在手指上,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今天學的詩歌吧!
瓢蟲的花衣裳優質課第 3 篇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通過繪畫形式表達表現。
2、樂意大膽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瓢蟲圖片
2、紙、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感受瓢蟲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是什么?
謎面:圓圓的身體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是七星瓢蟲)
2、幫助幼兒梳理謎面。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可以從七星瓢蟲的形狀和花紋猜出來。
二、瓢蟲作品欣賞——初步了解七星瓢蟲的特點
1、七星瓢蟲長得怎么樣的?
小結:七星瓢蟲有一個圓圓的身體,頭上有一對觸角,背上有7個圓圓的斑點,還有六條腿。
2、那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
小結:瓢蟲專門吃蚜蟲保護莊稼,所以是益蟲。
三、幼兒學畫——用繪畫形式表現瓢蟲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蟲一家要去旅行,我們先來畫畫瓢蟲爸爸,自己來畫畫家里的媽媽和孩子。
七星瓢蟲是什么樣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七星瓢蟲。
添畫:他們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園里、大樹上)
3、幼兒集體繪畫。
要求:把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畫出來。
觀察要點:能否星瓢蟲的外形特征畫出來。
是否能添畫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結:七星瓢蟲的一家可真可愛,你們都畫對了它們的背上有7個小圓點,頭上的一對觸角,六條腿是對稱的,畫好左邊畫右邊。
四、活動延伸——知道哪些蟲是害蟲
你們還知道哪些蟲是益蟲呢?
瓢蟲的花衣裳優質課第 4 篇活動目標:幼兒園中班《瓢蟲》教案
1.理解詩歌的內容,會用肢體語言大膽模仿瓢蟲的動態,愿意關注瓢蟲等小昆蟲。
2.嘗試創編詩歌,體驗創編的樂趣。
3.領會詩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讓幼兒嘗試敘述詩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大膽模仿瓢蟲動態,嘗試創編,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制瓢蟲指偶人手一個。
2.兒歌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念謎語,請幼兒猜猜今天誰到了我們班級里:身體圓圓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飛會爬真靈巧。
2.教師出示指偶:今天老師要教給小朋友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嘍。
設計意圖:通過與幼兒交談,直接進入主題。
二、教師模仿瓢蟲動態,邊動作邊念詩歌第一部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背景圖)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的第一部分:瓢蟲,瓢蟲,老是腳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著玫瑰小路,去誰家串門?來來來,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動也不動。變成一枚閃閃的鉆戒把!
2.根據詩歌內容提問:(1)小瓢蟲沿著什么小路去別人家呢?(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句子)(2)停在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句子)
3. 教師小結:老師把這首好聽的詩歌畫成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把,出示圖譜。(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繪制圖譜)
4.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部分。教師引導幼兒邊模仿瓢蟲動態(如:腳步匆匆、沿著小路飛、鉆進草叢等肢體動作),邊完整的朗誦兒歌。
設計意圖:分段講述,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進行創編
1.教師出示第二部分圖譜,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仿編。
(1)今天老師也編了一段詩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圖譜)
(2)誰能知道老師編的是怎么樣的,誰來念念看。師幼一同朗誦。
2.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記憶詩歌內容。
(1)小瓢蟲停在了XX,變成XX。小瓢蟲停在了XX,變成了XX,你覺得小瓢蟲還會停在哪里呢?變成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引導)
(2)那我們把剛才創編的詩歌一起來看圖念一遍。
(3)現在你和自己身邊的好朋友一起把自己創編的兒歌念給對方聽。
3.我們把剛才學習的兒歌一起來念一遍。
4.這首詩歌那么好聽,我們來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把。
5.加上我們給兒歌取的名字,再把我們自己創編的兒歌念一遍。(幼兒操作指偶)
設計意圖:借用教具背景圖,讓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創編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
活動延伸:
上課前老師已經讓小朋友們做了漂亮的瓢蟲指偶,現在把它拿出來,套在手指上,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今天學的詩歌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