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1
這是色彩面積對比,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色彩面積對比第 1 篇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認識、運用色彩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過程,提高對色彩的理解,掌握從不同角度分析、運用的方法,能運用一定的色彩知識合理地安排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與鑒賞,提高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美的熱情,促進審美修養進一步提升。
【學習重難點】
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進行大膽的表現。
【課堂導入】
欣賞兩幅內容一樣色調不同的圖片,感受色彩給我們的心理聯想。
【自主學習】
1、大自然中什么讓我們感覺溫暖,什么讓我們感覺寒冷?這些是什么顏色的?
2、欣賞圖片,分一分,哪些是冷色調的,哪些是暖色調的。
3、顏色還能描繪出味覺感受,在你印象中酸、甜、苦、辣分別是什么顏色的?(觀察課件中的圖片進一步分析顏色的“味道”)
4、季節的變化是不是也能用色彩體現?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大自然中的顏色分別是什么?
【分組探究】
1、不同的顏色能描繪不同的心情和氛圍,象征不同的主題和意義,分4個小組討論紅、黃、藍、綠、橙、紫、黑、白這些顏色,思考這些顏色首先讓你想到自然中的什么東西,這些顏色象征什么?
分小組回答,其他小組有不同觀點可作補充。
2、根據所學知識,針對課本12頁中表現活力、壓抑、修養、遙遠、寒冷、溫暖的六福畫,分6個小組進行探究討論合作學習,為什么畫面的色彩給人這樣的心理感受?
教師引導:畫面中有什么顏色、以什么色調為主、什么色調為輔、色調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結合所學色彩常識從這幾個方面分析。
學生分組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來講解(其他同學可作補充)。
3、在春夏秋冬四幅圖中找出互為類似色調、互為對比色調、互為冷暖色調的兩幅圖,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引導:首先看圖中有什么樣的顏色,根據所學色彩常識定義。
【教師精講】
1、色彩給人的聯想和象征:
紅色:讓人想到玫瑰、太陽、喜宴、紅旗;象征喜慶、熱情、危險、革命。
黃色:讓人想到燈火、向日葵;象征光明、快樂、希望。
藍色:讓人想到天空、海洋、冰川;象征冷靜、理智、永恒、深遠。
綠色:讓人想到樹木、草原、農田;象征和平、生機、希望、安全。
紫色:讓人想到葡萄、茄子、夜空、丁香花;象征高貴、典雅、莊重、神秘。橙色:讓人想到陽光、燈籠;象征明亮、溫暖、歡樂、輝煌。
黑色:讓人想到夜晚、煤炭、頭發、墨水;象征嚴肅、剛健、恐懼、死亡。
白色:讓人想到雪山、白鴿、面粉、天使;象征神圣、飄逸、純潔、空虛。
【達標檢測】
學習了色彩知識與分析感受了不同顏色色彩效果,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自己創作一幅表現情感的色彩圖片呢?
練習:根據色彩嘗試結合自己對色彩的分析感受,嘗試創作一幅表達自己思想情感或心理感受的圖片,如歡快、沉靜、熱烈、神秘等。
【展示評價】
學生展示,講解自己的作品,談創作思路。自評、互評,教師總結評價。
【總結反饋】
色彩面積對比第 2 篇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從色彩知識運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美的創造愿望,增強藝術修養。
知識目標:
A.理解色彩知識的基本術語
B.掌握運用色彩的調色方法
C.學習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運用色彩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色彩運用的重要性,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色彩調色的方法;色彩在美術創作中重要的意義,把難點定為運用色彩表達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鳳凰古城》把學生帶到“色彩”這個話題上來
二、講述新課:色彩基礎知識
1、色彩的形成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體上產生的一種視覺效應。當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由于物體本身的材質關系,決定了其對光線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來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視覺,便產生了某種色彩感覺。
2、色彩的物理性
3、色彩三要素(重點):
色彩的 明度 純度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謂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區別各種不同色彩的名稱,也就是辯別色彩的差異,指不同波長的光給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純度(飽和度)―――所謂純度就是色彩鮮濁、飽和和純凈的程度。同一種顏色,當加入其它的顏色調和后,其純度就會較原來的顏色低。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對光源來說可以稱為光度,對物體色來說
色相又分為:原色 間色 復色
明度、純度、色相三要素的關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純度最高時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變了,純度就會下降。
高純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時也提高或降低了該色相的明度。
高純度的色相加與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時使明度向該灰色的明度靠近;
高純度的色相如果與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構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純度的系列。
4、色彩的調配 (根據色彩顏色調和的次數不同可分為一、二、三次色)
原色:是混合產生各種色彩的最基本的色顏,是任何色彩無法調制出來的。色的三原色是紅黃藍,而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也叫一次色.
間色:兩種顏色相混合產生的色彩,如橙,綠,紫,稱為間色.也稱二次色.
復色:三種以上的顏色相混合,稱為復色,也叫三次色.
互補色: 在色相的色環上.任何相隔180度的兩種相對的色彩稱為互補色.常見的候互補色為,黃與紫,紅與綠,藍與橙.
5、色彩調色的基本規律
欣賞圖片 分析一些基本的概念(光源色 固有色 環境色 條件色)
1、光源色, 指光源的光色,(早黃,晚紅,中午白)
2、固有色; 物體在光照下所呈現的色彩.
3、條件色; 所描繪的物體在特定的光源與特定環境下所呈現的色彩面貌.叫條件色.
4、環境色; 在光照下,所描繪的物體的暗部受周圍環境的反射光的影響,在色彩上影響.
根據范畫講解色彩調色的基本規律
1、物體亮面的色彩;物體亮面的色彩主要與光源色與物體固有色之間的混合.既光源色加物體的固有色
2、物體暗面的色彩; 物體暗面的色彩冷暖主要是與環境色與固有色之間的混合.室內暗部的色彩呈暖色,亮部的色彩因受室外光源的影響偏冷色.而室外的暗部色彩呈冷色的傾向.亮部與暗部的色彩是呈相反的傾向的.
3、中間調子的色彩(或半調子的色彩); 中間調子的色彩一般以固有色為主,將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三部分的色彩比較均勻的混合,這是半調子的色彩組成.
4、高光部分的色彩;以光源色為主,或有少許的固有色.以物體的質感而定.
5、明暗交界線的色彩;明暗交界線的色彩是固有色與環境色相混,明度上更暗,
6、反光部分的色彩;受周圍環境色的影響較強,一般是以固有色加環境色.
7、投影部分的色彩;投影部分的色彩是以固有色加環境色,室外部分的投影部分的色彩外加天光的色彩.基本上是以固有色加環境色.
8、明暗部分的色彩是呈互補傾向的色彩,
三、課堂小結
色彩面積對比第 3 篇【教學內容與目標】:通過教學,使同學們掌握掌握色彩視覺規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分析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現象,培養學生的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學習色彩的對比,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
(2)難點:藝術實踐中對比色的選擇與搭配。
【教學方法】:啟式法、觀察法、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圖片、教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互動游戲《正反義詞》
同學們,在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互動,《正反義詞》大家都會吧?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位同學反應最快。長——、高——、胖——、黑——、同學們表現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們的反義詞,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今天的課題《色彩的對比》
同學們,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對比現象嗎?
明確概念: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響顯示出差別的現象叫對比。色彩的對比是指兩個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確的色差時,他們的相互關系就稱為色彩的對比關系,即色彩對比(結合圖片)
二、同時對比與連續對比
1、同時對比
兩種色彩同時并置在一起,對方都會把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紅和綠并置,紅得更紅,綠得更綠;黑和白并置,黑顯得更黑,白顯得更白。這就是色彩的同時對比。
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色相對比等,都是在同時對比作用下產生對比效果的。
2、連續對比
連續對比和同時對比都是由視覺生理因素作用發生的視覺色彩現象。同時對比是指在同一時間下顏色的對比效果;連續對比是指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或者說在時間運動過程中,在不同顏色刺激之下的對比。
例如,我們在陽光下長久凝視一張大紅色的海報,當你轉動眼睛看周圍的人時會覺得他們的臉色很綠;當我們在暗室洗印黑白照片,突然來到正常光線下時,會覺得正常光線變得很冷。視覺殘像也屬于色彩的連續對比現象。
掌握連續對比的規律,減輕緊張工作條件下所造成的視覺疲勞,設計師利用它來加強視覺傳達的印象。
二、明度對比
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飽和的紫色和黃色,一個暗,一個亮,當它們放在一起對比時,視覺上不僅能分辨出它們的色相不同,還會明顯地感覺到它們之間有明暗的差異,這就是色彩的明度對比。
三、純度對比
鮮艷的紅色與含灰的紅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較出它們在鮮濁度上的差異,色彩的這種鮮濁上的性質的比較,稱為純度對比。純度對比既可以體現在單一色相中不同純度色的對比中,也可以體現在不同色相的對比中。純紅和純綠相比,紅色的鮮艷度更高;純黃和純黃綠相比,黃色的鮮艷度更高。當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時,視覺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它們之間的純度差。黑
色、白色與一種飽和色項對比,既包含明度對比,亦包含純度對比。
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降低飽和色相的純度。
(1)混入無彩色——黑、白、灰色。
(2)混入該色的`補色。
四、色相對比
不同顏色并置,在比較中呈現色相的差異,稱為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可以發生在飽和色與非飽和色之間。用美麗的、未經摻和的色環純色相比,可以得到最鮮明的色相對比效果。鮮明的顏色對比能夠給人們視覺和心理帶來滿足。
1、原色對比
在色料中,紅、黃、藍三原色是色相環上最極端的色,它們不能由別的顏色混合而產生,卻可以混合出環上所有其他的色。紅、黃、藍表現了最強烈的色彩氣質,它們之間的對比屬最強的色相對比。如果一組色僅是兩個原色或三個原色的搭配,就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極強烈的色彩沖突,這樣的色彩對比很難在自然界的色調中出現,它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選用原色作為國旗的色彩。
2、間色對比
橙色、綠色、紫色為原色相混所得的間色,其色相對比略
顯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間色為多,像橙、綠、紫這樣的
對比都是活潑、鮮明又具有天然美的配色,許多果實都為橙色或
者黃橙色,我們還可以經常見到紫色的花朵
3、補色對比
在色環兩端的色互為補色。確定兩種顏色是否為互補關系,最好的辦法是將它們相混,看看能否產生中性灰色,如果達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對色相成份進行調整,才能尋找到準確的補色。
補色的概念出自視覺生理現象——視覺色彩補償。與其把它們看作對立的色,不如看作姻緣之色,因為補色的出現總是符合眼睛的需要。
一對補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對方的色彩
更加鮮明,如紅與綠搭配,紅變得更紅,綠變得更綠。
在最簡單的6色相環中,每一個原色都與一個間色構成補色對,這一間色包含著另兩個原色。因此,一對補色總是包含三原色,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
紅與綠=紅+(黃+藍)
藍與橙=藍+(黃+紅)
黃與紫=黃+(紅+藍)
補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將產生中性灰。
通常,在我們的概念中,最典型的補色對是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
4、鄰近色相對比
在色環上順序相鄰的基礎色相,如紅與橙、黃與綠、橙與黃這樣的色并置關系,稱為鄰近色相對比。臨近色對比屬色相弱對比范疇,這是因為在紅橙色對中,橙已帶有紅味,在黃綠對比中,綠已帶有黃味,它們在色相因素上已有相互滲透之處;但像紅與橙這樣的色在可見光譜中具有明顯的相貌特征,都為單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對比關系。
鄰近色對比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顯的統一調性,。或為暖色調,或為中性調,或為冷色調,同時在統一中仍不失對比的變化
5、冷暖對比
人們對一部分色彩產生暖和的感覺,對另一部分色彩產生寒冷的感覺,這種感覺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不特色相特征上。從色環上看,明顯的寒冷印象的色彩是藍綠至藍紫的色,其中藍色為最冷的色,明顯有暖和感覺的色是紅紫至黃的色,其中紅橙色為最暖的色。
色彩的冷暖性質在色彩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視覺上,冷暖對比產生美妙、生動、活潑的色彩
感覺。冷色有后退感和收縮感。在藝術表現中,冷色與暖色都有極豐富的精神內涵
五、面積、形狀、位置與色彩的對比感覺
1、面積與色彩對比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共存于同一視覺范圍內,相互間存在面積比例關系。不同面積的比例,顯示色彩不同量的關系,因此產生不同的色彩對比效果。
當兩種顏色以相等的面積比例出現時,這兩種色的沖突就達到了高峰,雙方勢均力敵,色彩對比自然強烈。如果將比例變換為2:1,一方的力量削弱,整體的色彩對比也就相應的減弱了。當一方的力量擴大到足以控制畫面的整個色調時,另一方就能成為一色調的點綴或陪襯,此時,色彩對比效果很弱,并轉化為統一的色調。
2、形狀與色彩對比
色彩的形狀往往是同時出現的,不同的形能使色彩對比產生強烈與柔和、緊張與放松地感覺。
形狀對色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形的聚散方面。形狀越集中,色彩對比效果越強;形狀越分散,對比效果越弱。這是因為分散的形狀分割了畫面的底色,雙方的面積都縮小并且分布均勻了,使對比向融合方面轉化;若分割得很碎,則發生空間混合的效果。因此形的聚散是影響色彩對比的重要因素
3、位置與色彩對比
兩種不同的顏色,由于它們之間遠近不同,對比效果也不同。在灰底上放一塊橙色圓盤和藍色圓盤,當兩色遠離時,對比最弱,隨著距離推近,對比開始加強,當兩色相接或其中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同時對比總會是雙方都相對立的方向強調,因而對比效果最強。
【課堂總結】:色彩的對比是指兩個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確的色差時,他們的相互關系就稱為色彩的對比關系,即色彩對比。色彩的對比范圍廣泛:同時對比、連續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色相對比以及面積、形狀、位置的不同與色彩的對比感覺。只要充分掌握色彩視覺規律,用心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分析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現象,這樣我們的感知美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色彩面積對比第 4 篇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從色彩知識運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美的創造愿望,增強藝術修養。
A.理解色彩知識的基本術語
B.掌握運用色彩的調色方法
C.學習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色彩運用的重要性,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色彩調色的方法;色彩在美術創作中重要的意義,把難點定為運用色彩表達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學過程
根據色彩課的特點,本節課由導入、授課、巡回輔導、小結四個環節組成
一、導入:利用自然界美麗的色彩、實用性的美術色彩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絢麗多彩的領域中
1、講授新課
(1) 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物理性
(2) 色彩的三要素
(3) 色彩的調配
(4) 色的基本規律
(5) 課堂作業
二、作業要求
1. 熟記基本的概念
2. 臨摹水粉靜物一張 8K
三、教師作巡回輔導
由于學生理解及掌握色彩知識層次的不同和素質參差不齊,在巡回輔導時可以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再進行其它的色彩練習;根據學生在色彩實際運用當中會出現的情況及時輔導
四、課堂小結
總結課堂所學的內容,并對學生作業做簡單的評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