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5
這是花花衣教學反思,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花花衣教學反思第 1 篇
教學目標:
1、 用彩繪、粘帖等方法包飾一個廢棄的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
2、 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多種媒材及方法。
教學重點:
色彩的對比和應用
教學難點:
選材的.使用及色彩的調配
教學準備:
各種廢棄的容器、包裝紙、彩色紙、碎布、緞帶等材料,準備彩泥、顏料、畫筆、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個東西你們見過嗎?(師出示兩個經過加工裝飾的瓶子與盒子)
生:答(略)
師:其實這兩個東西很普通,我想大家一定都看過。只是因為它穿上了一件美麗的花衣裳。現在,老師就把它的花衣裳脫下來,讓你們看看它的真面目。(師動手去掉其衣裳)
生:答(略)
師:對了,我們今天就來學做“花花衣”(電腦出示課題)
2、 賞析教材
引導學生賞析教材,并討論、交流:
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擺放在什么地方?知道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嗎?課本給我們提供了哪幾種方法?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并就手中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說說自己準備選用哪種方法來裝飾?
生匯報
3、 學生動手練習,師巡視指導
4、 作品展示(評出最佳裝飾獎)
5、 收拾與整理
將裝飾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適合單獨放置,哪些適合組合在一起。然后將這些適合組合的作品用繩子等連接起來,稍加修飾后,將桌子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凈。
6、 課后拓展
將穿上花花衣的容器擺放在班級里。
做成漂流瓶,讓江河大海將我們的祝福帶向遠方。
將穿上花花衣的瓶子串成風鈴,掛在教室里,掛在校園的樹上。
在征得學校同意之后,我們甚至可以將校園里用來種盆景、養睡蓮的大缸進行包裝,讓它“美麗一星期”。
花花衣教學反思第 2 篇【教學目標】
1、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并用包裝、彩紙剪貼等方法進行裝飾,使其成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實用性的裝飾品。
2、設計、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媒材及方法。
3、體驗制作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
4、培養學生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掌握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
難點:能根據用途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具準備】
師:課件、范例、彩色紙、皺紋紙條、剪刀、乳膠等。
生:廢舊物品、剪刀、乳膠、彩色紙、紐扣、毛線、彩帶等等可以用于裝飾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導入階段
⑴感受歷史
現代人很重視對物品的裝飾,美的物品能讓人賞心悅目,心情愉悅。(課件1)。不過裝飾、美化物品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你們看:這是陜西省半坡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要把物品裝飾得美美的。這種美化的物品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瓷盤、瓷瓶、家具上的花紋(課件2-5)。
⑵環保意識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制造了越來越多的垃圾,給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如果我們能把原本要丟棄的物品進行改造、再利用,不就能為保護環境盡點力嗎?這些東西就是用不起眼的冰棒棍、螺絲、易拉罐等創造出來的。(課件6-7)
⑶導入課題
這些由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是不是非常有創意,上學期咱們也學習了變廢為寶的方法,用包裝的方式把瓶子進行裝飾,你們看小朋友們都把瓶子裝飾得可美了。今天老師再教同學們用幾種簡單的學過的方法來為廢舊物品穿上漂亮的花衣裳,讓它成為即能裝飾生活又實用的寶貝。(課件8-10)
2、發展階段
⑴老師這里有個空的礦泉水瓶,想把它利用起來裝點東西。于是我把它剪開了,當成一個筆筒。你們說這筆筒好看嗎?老師把它裝飾一下,你們瞧!
老師運用彩紙剪貼的方法,剪出各種點、線、面來裝飾這瓶子。(簡單講解)(課件11-12)
⑵老師要把這鞋盒子做成收納盒,裝美術工具,可外觀一點兒都不好看,裝飾以后,也就成了個藝術品。
示范如何包盒子,怎樣用點、線、面,甚至是畫畫的方法裝飾。(準備:盒子裝飾成品—半成品—未裝飾三種盒子進行較詳講解)(課件13-14)
⑶老師給大家一些時間思考一下,你要對廢舊物品進行怎樣的'改造?你想怎樣裝飾它?(課件15)
生回答,師對好的創意給予表揚。
3、本課練習: (課件16)
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并穿上花花衣,使它成為既美觀又實用的物品。
要求:大膽想象、制作;構圖飽滿,顏色搭配合理。做工要細致。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展示
評價:發揮了廢舊物品的什么用途?是否美觀?是否精致?
6、拓展(課件17-19)
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皺紋紙條。(課件:紙條制作方法)
師根據課件,介紹制作方法,并簡單示范。展示成品。同學們可以課后會去嘗試制作,有完成作品的可以排成照片發送到老師的郵箱。
改造和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還有很多,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樹立起美化生活和環保的意識,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花花衣教學反思第 3 篇教學目標:
1、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并用畫、塑、包裝、彩紙剪貼等方法進行裝飾,使其成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實用性的裝飾品。
2、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運用自己喜歡的多種技法和材料進行創作。
3、通過尋找生活物品,學會觀察、發現美和創造美,并大膽地進行“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的生活態
教學重點:
能合理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材料進行創作,掌握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包裝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教學難點:
能根據用途合理選用裝飾方法和材料進行設計、裝飾生活物品。
教學準備:
課件、畫筆、收集形態各異的廢舊容器、包裝紙、彩色紙、碎布、毛線、緞帶等材料,準備彩泥、顏料、膠水等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幾個裝飾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問:見過老師這兒展示的物品么?有什么用?你想把放在什么地方?請猜猜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師:揭示物品原本面目。用裝飾材料將廢舊容器全部掩蓋起來,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這樣就讓普通的瓶子、盒子等變成了非常獨特漂亮的藝術品了。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一學做“花花衣”。
2、出示課題
二、新授
1、賞析教材。
師:現代人很重視對物品的裝飾,美的物品能讓人賞心悅目,心情愉悅。這是我國陜西民間早期的一種生活用品,是用來喂馬的一種木質器具,叫做馬勺。
問:這是怎么裝飾的?
生:
師:當地民眾將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繪于馬勺之上,形成馬勺臉譜,經過一代代藝術家們得繼承和發展,馬勺臉譜已經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珍品。
問:馬勺藝術可以裝飾在哪兒?還有什么意義?
師:傳統上多懸掛于廳堂、房室,用于鎮宅辟邪、祈福納祥,深受人們的喜愛。
2、尋找可以穿新衣的廢舊物品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可以通過穿上花花衣變得更漂亮,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環境?課下同學們都收集了哪些廢舊物品。
生:
師:喝完飲料的空瓶子、用過的紙杯、餐盤上的花邊紙、用過的蛋糕盤等等,都可以再利用。
3、怎樣給廢舊物品穿上花衣裳
師:欣賞用不同方式裝飾成的漂亮作品,分析交流用到的裝飾材料和方法。
生:
師示范。
歸納小結:畫;塑;剪;貼„„先根據物品形象特征進行聯想,再選擇裝飾材料及裝飾方法。
板書:繪畫、捏塑、剪貼
問:還能想到哪些可用的裝飾方法?想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包裝自己收集到的廢舊物品?
三、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選擇收集到的物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裝飾美化,給它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并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注意:顏色豐富,搭配合理,大膽想象,富有創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環境衛生。
生習作。
師巡視,針對性輔導。
四、作品評講
1、請每一組選出代表將完成裝飾的作業在實物展示臺上給全班同學展示,并說出創作的構思和內容。表揚構思獨特的作品作者。
2、請各組同學相互評述,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欣賞同齡人作品,請學生談感受。
五、總結
同學們,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改造和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同學們多觀察、多想象、多動手,我們就會創造出更多的美。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樹立起美化生活和環保的意識,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六、課后拓展
從今天開始,運用多種材料為多種容器進行包裝,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讓美永遠留在我們身邊吧!
板書設計:
花花衣
裝飾方法:繪畫、捏塑、剪貼
教學反思:
《花花衣》是二年級上冊第六課的內容。能夠合理選用多種媒材及使用多種方法包飾一個廢棄的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通過包裝容器的教學,使兒童不斷地觀察和想象并進行多方構思和嘗試,從而提高“因勢造型”創新形象的能力和立體塑形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審美情趣,感受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觀察實物、圖片,觀察視頻,觀察教師的制作過程,從而發現美、理解美,這樣才會進一步去創造美。二年級的孩子想像力還是非常豐富的,面對各式各樣瓶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簡單的包裹一件容器也容易做到,但是怎樣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從裝扮技法上進行引導。
我在學生制作時注意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輔導:一是材料的合理運用,二是繪畫、拼接、粘貼、固定等細節的處理。使學生不僅能展示自己的創意,而且能在創作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技巧。
通過學生的表現及作業效果不難看出,本課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學生用材和方法過多,因時間關系,一些注意事項我不能在講授新課時拿出時間一一解決,而在具體輔導創作的過程中面對那么多學生,我又忙不過來,所以有些技能技巧的指導還是不夠到位。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如果讓學生少嘗試幾種方法,課堂上是不是會更從容些?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我只注重引導學生在瓶子本身的基礎上進行裝飾,就像給它穿上一件漂亮衣服,最后效果固然好,卻忽略了對瓶子外形的想像與利用。如果能把瓶子改變造型后,讓它變成全新的形象,會給學生更大的想像空間,創作出的作品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花花衣教學反思第 4 篇《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生活是美術創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美術”。生活是創作的基礎,創作的過程就是對生活理解和感受的過程,兒童手工作品的創作過程無疑也是這樣。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觀察實物——藝術品,觀察教師的制作過程,從而發現美、理解美,這樣才會進一步去創造美。
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通過包裝容器的教學,使兒童不斷地觀察和想象并進行多方構思和嘗試,從而提高“因勢造型”創新形象的能力和立體塑形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審美情趣,感受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