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7
這是天下第一樓教學反思簡短,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天下第一樓教學反思簡短第 1 篇
上課素材
素材積累
話劇《天下第一樓》于1988年首演,主要劇情是:名噪京師的烤鴨老字號“福聚德”創業于清同治年間。傳至民國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邁多病而退居內室,店業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協助兩位少掌柜慘淡經營。店鋪入不敷出,王子西推薦他的換帖兄弟盧孟實來操持店業。盧孟實使“福聚德”東山再起,“福聚德”名噪京師。然而,事違人愿,就在福聚德發展正盛時,卻又遭到了東家、官府等內外逼壓,最終走向沒落。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主要情節,把握文本戲劇沖突。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內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章主題,體會劇本的語言韻味和生活氣息;明白和諧的含義,培養團結他人、熱愛和諧的處事習慣。
教學重難:感悟語言美。
教學方法:激趣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同學們,如果我們想創辦文明班級,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試作弊,那么,我們還能創辦文明班級嗎?(不能)這里說明了一個道理,即當一個集體想要有所成就時,要是處處有人拖后腿,便會導致這個集體的失敗。今天,我們將走進“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這個道理,請同學們翻開課文《天下第一樓》。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何冀平,中國劇作家。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畢業后從事專職戲劇創作,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1988年,何冀平創作的《天下第一樓》演出后轟動京城,演出場次
僅次于《茶館》,被譽為當代現實主義經典。
2.生難字詞
(1)字音
偵緝怯懦忌諱打镲(chǎ)撂桿(liào)搗蛋(dǎo)幌子(huǎng)雕梁畫棟
(2)詞義
【偵緝】偵查緝捕。
【怯懦】膽小怕事。
【忌諱】因風俗習慣或個人原因等,對某些言語或舉動有所顧忌,積久成為禁忌。
【拾掇】懲治。
【凄慘】凄涼悲慘。
【另請高明】另外請一個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請。
【搗蛋】借端生事,無理取鬧。
【雕梁畫棟】指房屋的華麗的彩繪裝飾,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富麗堂皇。
【幌子】比喻進行某種活動時所假借的名義。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讀評結合起來感悟語言特色和人物性格。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情節一:唐茂昌強行要錢,王子西勉強應對。
情節二:克五以羅大頭藏煙土為要挾騙吃喝,遭盧孟實趕出。
情節三:盧孟實處罰不成器小伙計,厚賞成順。
情節四:羅大頭自恃烤鴨技藝高超,侮辱盧孟實并撂挑子離開。
情節五:唐茂盛借機要錢,挖走堂頭常貴。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上述情節(見步驟二—2)也正是本文的戲劇沖突,說說本文戲劇沖突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交流點撥】本文戲劇沖突是圍繞“福聚德”的即將衰落展開的。
2.簡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1)克五:煙太多我就聞不出來了。(嬉笑)得了,給倆鴨脖子還不行?
【交流點撥】“煙太多我就聞不出來了”,煙多為什么會聞不出來呢?這明顯是個反諷的句子。作者看似在這里只是說克五一人,事實上是諷刺了一大批欺軟怕硬的人,他們仗著自己有一丁點地位就欺壓樸實善良的民眾,而面對惡勢力,卻又諂媚地賠著笑臉。
(2)盧孟實:披紅掛綠,騎馬坐轎子,怎么紅火怎么辦。讓那些不開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計也是體面的。
【交流點撥】讓成順將喜事辦得有面子,也是為了維護尊嚴,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傲骨。
3.分析盧孟實形象。
【交流點撥】務實勤勞、精明能干、自尊自強、關心伙計、拒絕陳腐不變通、剛直卻又不得不學著屈服于社會環境。
4.分析其他幾人形象。
【交流點撥】羅大頭:恃才自傲,迂腐固執,心胸狹窄,容不得人,脾氣火爆,同時又一身正氣,直率,不屑與小人為伍。常貴:同情他人,老實厚道。福子:仗勢欺人,諂媚姿態。
唐茂盛:勢利。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文章中哪句話最能概括上述情節(見步驟二第2點)?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福聚德衰落的原因的認識。
【交流點撥】修鼎新的一句話“一個人干,八個人拆”是對上述情節最好的概括。從全文來看,唐茂昌與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錢揮霍,且二少爺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嚴重。羅大頭是烤鴨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著煙土,這無疑是羅大頭將要出事的信號;且羅大頭自恃烤鴨技藝離去,這對于“福聚德”無疑是有打擊力的。此外,連小伙計都不成器。種種跡象,幾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將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說,這是勤勞務實的人與東家少爺、克五這樣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與欺壓平民的官僚之間的矛盾。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發言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結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進行朗讀。
3.布置作業
(1)組織話劇表演活動。
(2)完成《名師測控》本節內容。
4、板書
天下第一樓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梳理情節入手,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本文內容背后所揭示的社會主題,從而完成了對文章的整體性理解與把握。同時引導學生分析話劇的重要特征,如體味京味語言,把握話劇語言的真實性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話劇刻畫人物的方法。教學過程符合話劇教學。本文人物眾多,學生很容易弄糊涂,此方面的引導梳理明顯不足,此外,本文為節選話劇,人物形象雖能從本文中見出,但未必見得深刻,這都需要在課前課后做大量的補充閱讀工作。
天下第一樓教學反思簡短第 2 篇【目標預設】
1.識讀本課6個生字和一個只識不寫的字,學寫“欲、樓”兩個生字。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初步理解詩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吟誦全詩。
3.讓學生感悟古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一、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詩句變成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畫面,通過圖、文、聲、畫,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進入情境感知、體驗,然后引發他們思維、想像,為理意、體情奠定基礎,突破教學難點。
二、采用自問自探的方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通過探究獲取知識,發展學生個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學古詩。
【設計思路】
這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首古詩,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教學時,要以讀為主,通過圖、文、聲、畫,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問中讀詩,在自探中品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在想像中發展語言。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詩,簡介詩題
1.小朋友,在我們浩瀚的中國文化中,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來把你喜歡的吟誦給大家聽?
2.生吟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師板貼詩題,并指導朗讀)
4.(課件展示一組鸛雀樓圖片,生欣賞)師述:你們看,這就是鸛雀樓,它一共有三層,面臨黃河,傳說古時候許多鸛雀喜歡停歇在這里,因此人們把這座樓叫做“鸛雀樓”。鸛雀樓初建時不怎么有名氣的。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他有一次登上這座樓時,作了一首詩,從此以后,這座樓就名揚四海了。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呢?想不想學?
二、自主學習,感知詩句
1.(課件展示課文插圖及《登鸛雀樓》一詩)師配上古箏樂吟誦。
2.師述:小朋友喜歡這首詩嗎?(喜歡)想不想也來讀一讀?(想)請同學們自己打開課本,讀一讀這首詩
3.檢查生字
課件示沒有拼音的詩,且閃爍生字“雀、樓、依、入、欲、窮、目、更”
看,古詩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們招手了,我們來和他們打打招呼吧。你認識誰就和誰打招呼,不會的可以請小朋友幫忙!
4.檢查讀詩生字都認得了,那讀好詩句就不成問題了,誰來讀?開小火車讀每句詩,注意引導讀出詩的節奏。(課件可畫停頓線)
5.那誰能把這首詩連起來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三、自問自探,理解詩意
1指導質疑。請小朋友自己再輕輕地讀讀詩,想想哪里你不懂?交流疑問。
古詩跟我們平常的課文比起來,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難度。但小朋友別著急,我們還是有解決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嗎?
2.交流總結讀詩方法并出示
?。?)借助課文里的插圖理解詩句。
?。?)反復讀,讀中理解。
(3)發揮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詩的一大好幫手)
3.再讀古詩,探究詩意。
4.交流探究學習的收獲。
(1)理解第一行詩
我們先來看看文中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感覺怎樣?)
?。?).我們再來仔細地讀詩,先讀詩的第一句話。示“白日依山盡”,指名讀。
問:a白日指什么?(必要時解釋為何稱“白日:可能是因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陽區分開來,所以稱為白日;可能是因為當時山谷里的云霧很重,遮擋了太陽的光線,使得太陽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
b太陽怎樣呢?看圖,讀句,想。
c依山是說太陽下沉時是怎樣的?(緊挨著西山)依山盡是說太陽—
d指名再說說這句詩描繪的情景。
e我們來把這個壯觀的情景畫下來吧?怎樣畫呢?
簡筆畫:連綿起伏的山讓生添畫“白日”,再次感受“依山盡”。
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這句話誰能讀好?
f指名讀,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讀出了什么樣的情景?)再指名讀,齊讀。
?。?)理解第二行詩
a、讀“黃河入海流”
這句詩向我們描述了怎樣的情景?指說。
從這句詩的哪里知道黃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
b、黃河水流是什么樣的呀?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示圖,交流。示詞,認讀。誰再來說說這句話描繪的情景,爭取用上我們說過的詞語。
c、黃河入海的源頭在鸛雀樓上是看不見的,因為離得很遠很遠,作者這樣寫是他在發揮——想象我們也來發揮想象,把黃河奔騰入海的情景畫出來。指名板畫。(必要時師幫助)
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
d、那我們能用我們的朗讀表現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嗎?指名,評,男女比賽,讀出氣勢。
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這氣象是多么雄渾啊!我們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美美的欣賞一下這種壯麗的景觀。
f、真有氣魄呀!此時的詩人他在鸛雀樓的哪里呀?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讀。
5.出示三,四行詩句。
他在想什么?引:千里目指想怎樣?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
哪個字表示還要登樓?示“更”。(只要再登一層就足夠了嗎?一層并不是真的一層,而是還要往上的意思。)
引導說:詩人想:要想……,就必須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話,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
這是因為——?讓生試說。
6.詩人王之渙面對眼前如此壯美的景象,心胸特別舒暢,目光特別遠大,他不由得感嘆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句詩不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而且也激勵自己和別人向更高的新的目標努力。小朋友,你曾經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或聽到過這兩句詩?
7.學生交流。
8.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勉勵自己更上一層樓吧!
9.學到這里,小朋友,你想不想也來做一回小詩人?(指名吟誦)
10.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登上鸛雀樓,面對眼前如此壯美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吟誦道(全班學生吟誦)
11.一首詩是一幅優美的畫,一首詩也是一首動聽的歌,你們聽(生欣賞歌曲)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吟唱吧?。◣熒鞒?/p>
四、欣賞作品,學習生字
1.小朋友,這首詩不僅成為千古絕唱,而且還被許多書法家寫成了書法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你們看,(課件展示一組不同字體和風格的書法作品,師簡介,生欣賞)
2.這些書法作品真讓人賞心悅目,小朋友,你想不想也來當一回小小書法家?(想)那老師覺得我們應該先把這首詩中的生字學會了,是不是?(是)下面我們就跟著電腦爺爺來學兩個比較難的字。(課件展示“樓”“欲”兩字的筆順,學生跟電腦爺爺書空)
3.在寫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交流)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課后請每個小朋友也寫一幅漂亮的書法作品,在班里舉行一個書法作品展覽會,好嗎?
天下第一樓教學反思簡短第 3 篇一、走進真實的閱讀狀態
這是《天下第一樓》(節選)的一個教學實錄片段:
師:你們預習時是怎樣讀這個戲劇的?
生1:先看第一個注釋,講的是《天下第一樓》的故事梗概。
師:誰都是這樣讀的?(四五個人舉手。)老師也是這樣讀的,讀節選的作品,應該先讀故事梗概,如有可能要讀一下全文。(指生1)然后怎么讀的?
生1:看有關人物的注釋,看看他們是福聚德烤鴨店的什么人。
師:誰都這樣讀?(大部分部舉手,可見學生的從眾、從師心理很嚴重。)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2:我是邊讀課文,遇到一個人物,邊再看注釋的。
師:結合注釋讀,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讀呢?
生齊:像生2那樣讀。
反思:1.《天下第一樓》是統編新課文,頭緒繁多,人物眾多。我應該教學生怎樣讀?我的做法、讀法,或許適合學生,我所遇到的問題困難,學生也許會遇到。以自己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閱讀,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應該更接近真實的閱讀狀態。
2.不急于去灌輸,而是討論,明確學法。不強迫學生認可哪種讀法,擺出來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做到“以生為本”。
二、 步步為營,馬到成功
復述“唐茂昌強行要錢,王子西勉強應對”這個故事。
生1:唐茂昌前一天沒要到錢,這天強迫王子西拿走了錢。
師:能不能添上時間、地點,詳細點。
生2:大年初六,福聚德烤鴨,唐茂昌前一天沒要到錢,這天強迫王子西拿走了錢。
師:還不清楚!加上唐茂昌身份,要錢的原因!
生3:大年初六,福聚德烤鴨,老東家的大兒子唐茂昌因前一天沒要到錢,這天強迫王子西拿錢置場面買行頭,拿走了錢。
師:他這樣強行要錢還有個理由,加進去!
生4:大年初六,福聚德烤鴨,老東家的大兒子唐茂昌因前一天沒要到錢,這天強迫王子西拿錢置場面買行頭,還以盧孟實在老家置辦產業為要挾拿走了錢。
1.開始學生的復述非常“詳實”,簡直就是把故事講了一遍。于是修正,不要“某某說”這樣的字眼,復述的時候要轉述、要概括。去掉口頭禪“然后”,語言干凈洗練。
2.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教師要有耐心,這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故事的答案,而是要學會如何復述。每一個環節,教師一定要明確目標。要有耐心,溫火才燉好肉。
天下第一樓教學反思簡短第 4 篇今天帶領娃兒們學習新課《天下第一樓(節選)》?!短煜碌谝粯恰肥侵麆∽骷液误K平創作的話劇,課文節選的是其中的第三幕。
本課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1.梳理主要情節,把握文本戲劇沖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內心;
3.品味語言,揣摩具有深刻意義的臺詞,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臺詞;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題。
課文講完后,考慮到學生們平時接觸到的大多是電視劇電影之類的,對于話劇,知之甚少。由此,我從電腦上下載了與課文配套的話劇《天下第一樓》第三幕的視頻(在此感謝同事阿連哥的幫忙),讓學生從話劇演出中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服飾等方面,借此更好地來分析人物形象,也讓學生明白話劇主要以人物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演出要在舞臺上進行,戲劇的時間、空間和人物高度集中等主要特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