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8
這是1古詩三首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時目標
1.會認“鴛、鴦、惠、崇、豚”5個生字,會寫“融、燕、鴛、鴦、惠、崇、蘆、芽”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畫面美,領悟詩人的情感。背誦古詩。
3.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復習導入,揭示詩題
1.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宋代詩人曾某某的《三衢道中》,現在一起來背一背。
(2)鞏固方法:(師)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總結的學習寫景詩的方法?
2.板書詩題。
(1)師:我們將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一起來學習新的兩首詩。(板書:絕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導書寫“惠、崇”二字。
惠:“日”扁寬,橫畫等距,橫上一點不要忘記。崇:上面是山字頭。
(3)讀懂詩題: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題。
板塊二 感受節奏,感知詩意
1.初讀古詩,讀正確,讀出節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詩,學生評價朗讀效果,教師點撥易讀錯的字。
(3)教師范讀,讀出節奏。
(4)全班齊某某。
2.再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詞圈畫出來。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哪里有疑惑。學生通過注釋、插圖等方式先行解決容易懂的內容,難點由教師點撥。重點理解“遲某某”“泥融”“鴛鴦”“欲”等字詞。通過偏旁猜認“蔞蒿”“蘆某某”兩種植物。
板塊三 自主合作,想象畫面
1.小組合作,完成學習清單。(課件出示學習清單)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清單。
(1)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解說學習清單。
(2)教師總結。
板塊四 品讀詩句,悟意明情
1.品味《絕句》中的色與味。
(1)師:同學們的展示,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日風景圖。這首詩,不僅有美麗的景,還有好聞的氣味呢!你發現了嗎?(春風花草香)誰想來讀讀這花香撲鼻而來的句子?(指名讀)
(2)師:看到優美的風景,聞著撲鼻的花香,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全班齊某某)
(3)補充新燕銜泥筑巢的知識。(教師補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時,鴛鴦在做什么呢?為什么它們睡得這樣香?
(4)想象體驗。
師:看著這樣的春景,詩人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試背古詩。
師:是的,這樣又香又美又溫暖的春天,怎能讓人不愛呢?讓我們帶著對春天的熱愛,結合你們的學習清單,一起來試著背一背這首詩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靈動鮮活。
(1)師:剛剛我們領略了杜甫筆下的春日美景,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蘇軾筆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詩中寫了哪幾種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蔞蒿、蘆某某)
②師:引導學生體會“滿地”“短”的含義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機勃勃。
③師:這樣生機勃勃的春天,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
(2)師:動物們也閑不住了,你看課文的插圖,鴨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課件出示句式“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還有的XXXXXXXXXX”)
指名學生根據課本插圖造句。
(3)師:老師有個問題,這四句詩寫的景都是詩人看到的嗎?(結合“欲”字的解釋,明確第四句詩是詩人的想象之景)
(4)師: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植物和活潑快樂的小動物們,詩人會想些什么呢?(請學生說一說)
(5)師: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
板塊五 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課件出示生字:融、燕、鴛、鴦、惠、崇、蘆、芽)
(1)形聲字識記:央、鳥—鴦。
(2)圖片識記:燕子、鴛鴦、蘆某某。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討論。
3.教師示范重點字的筆順及筆畫。提醒學生注意:“燕”是上中下結構,上面部分是“廿”;“鴛、鴦”是上下結構,“鴛”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隨機指導。
5.寫字展評。
欣賞三衢山風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為下面學習古詩做鋪墊,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完成自學,結合教師范讀,學生可以從讀正確變為讀出節奏,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多次與生字見面,在讀中反復識字。
從詩中找出游玩的時間并畫出游玩的路線,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的意思,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落實語言文字運用,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詩人游玩之景的美,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
對于寫字教學,三年級依然要高度重視,本課中“梅”“溪”是難寫的字,所以要重點指導。
復習、鞏固學法對于后面的學習很重要,“惠、崇”二字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板書詩題,隨機指導寫字,為后面的寫字做鋪墊。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反復地讀也有利于學生背誦。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利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學習清單。學習清單意在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幾個基本要素說清詩意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清單的使用也能大大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在學習清單中完成對古詩的普遍性學習后,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個性化學習。感受不同古詩的韻味。通過多次引讀,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
學
反
思
本課是三首古詩,教學中始終把握“以生為本”的主導思想,但三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概括能力弱,理解古詩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以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一步步展開學習,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復誦讀中把古詩讀通讀懂,理解、感悟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意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盡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本著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讀的過程中注重讀的層次:先讀正確,再讀出節奏,然后讀出意境,讀出韻味。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感受詩句所描繪的美景,在靜態畫面中抓住“動”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不斷受到熏陶,培養他們的語感。
1.理解詞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留連、自在、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及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以前讀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指名背一兩首。)今天我們再學習三首古詩。這三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景物,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1)板書課題。
(2)誰能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理解“江畔”的意思。
(江畔:江邊。題目意思: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介紹作者。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以前讀過他寫的詩嗎?(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讀過他寫的《絕句》。板書:杜甫。)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師范讀。
(2)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并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學習第一、二句。
①理解“蹊”、“花滿蹊”的意思?(蹊:小路。花滿蹊:繁花盛開,把小路都遮住了。)
②“壓”字說明了什么?(說明了花很多,很旺盛。)
③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黃四娘家的花開得十分茂盛,一叢叢鮮花把小路都遮住了。千萬朵鮮花壓得花枝彎下了腰。)
④師小結:前兩句詩是說花很多,開得很旺盛。
(2)學習第三、四句。
①理解“留連”、“戲蝶”、“時時”什么意思?并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留連:舍不得離去。戲蝶:游戲的蝴蝶。時時:不停地。詩句的意思:快樂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②“自在、恰恰、嬌鶯”什么意思?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嬌鶯:美麗可愛的黃鶯。恰恰:黃鶯的叫聲。詩句的意思:美麗可愛的黃鶯自由自在地唱著動聽的歌。)
③請大家想想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情景是怎樣的?
④師小結:這兩句寫出了蝴蝶和黃鶯各得其樂的情態,為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
5.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6.師小結全詩:全詩詩人只寫了一家的花,從一家的花反映出了天邊的春色。
7.誰能說說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地再現了春天里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
8.有感情地讀,讀出讀的情趣。
(1)師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感情。
(3)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9.練習背誦。
三、總結學法。
解題知作者-學習明詩意-品詩明感情-練讀并背誦。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復習字詞。
2.預習后兩首詩。
教學目標
1.會認“鴛、鴦”等6個生字,會寫“融、燕”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絕句》。
3.能借助課文注釋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能借助課文注釋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初步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板塊一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認識三衢山,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三衢山風光圖片。
宋代詩人曾某某在游覽三衢山后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三衢道中》。
(2)板書詩題,讀好詩題。
2.初讀古詩,讀出節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詩,學生評價朗讀效果,教師點撥易讀錯的生字。
(3)教師范讀,讀出節奏。
(4)全班齊某某。
板塊二 走進古詩,尋“三衢”美景
1.課件出示思考提示。
課件出示:
?詩人是什么時候游某某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課本上用“”畫出來。
?請畫出詩人游玩的路線。
?詩人游某某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2.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1)游玩的時間。
①詩人是什么時候游某某山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②“梅子黃時”是指什么時候?拓展詩句,理解“梅子黃時”。
課件出示:
?三旬已過黃某某,萬里初來舶崰風。——蘇軾《舶崰風》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某某《約客》
師:“梅子黃時”本是多雨的季節,可是詩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線。
①展示學生畫的游玩的路線。
②結合詩句“小溪泛盡卻山行”判斷路線是否正確。
師:“泛”和“盡”分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課文注釋,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板塊三 再讀古詩,品“游某某”之情
1.借助插圖,想象畫面。
(1)圖文結合,想象美景。
①邊讀古詩邊看插圖,說說詩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理解“綠陰不減來某某,添得黃鸝四五聲”)
②補白想象畫面。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詩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景。
(2)運用關聯詞說話。
你能用一組關聯詞把這兩句詩連成一句話,展示詩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嗎?(課件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
(不但)綠陰不減來某某,(而且)添得黃鸝四五聲。
2.想美景,品詩情。
(1)感受詩人的心情。
師:如果你是詩人,欣賞了這樣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師:整首詩表現出了詩人喜悅的心情,我們應該怎樣讀出這種心情呢?
(3)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板塊四 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梅、溪、泛、減”4個字。
(1)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記:梅、溪、泛、減。
(2)熟字比較法識記:梅—每;泛—眨;減—喊。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討論。
3.教師示范重點字的書寫筆順及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筆順;“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紅色標注。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隨機指導。
5.寫字展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二、按上節的學習方法學習《游園不值》。
1.解題。
板書詩題:
游園不值
誰能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值”、“不值”、“園”是什么意思?
(值:遭遇、碰到。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園:指私人花園。題目意思: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里去。)
2.介紹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板書:葉紹翁,南京詩人,他的七言絕句寫得很好。)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讓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理解,著重理解以下詞語。
應:大概、可能的意思。
憐:愛惜。
屐齒:木屐鞋下的橫梁。
印:踏印上。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春色:春景。出墻來:伸出墻外來。
(2)詩中作者愛惜什么?前兩行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久扣柴門未開,說明游園心切)
(3)作者未能進園賞花,并不掃興,從哪可以看出來?
(“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中可以看出。)
5.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蒼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園里的花開得正好,這些花所代表地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出了墻外。
6.小結:作者游園看花進不了門,本是件掃興的事,但他從露出墻頭的一枝紅杏想象出滿園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掃興轉為欣慰。
7.誰能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8.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
(1)生讀劃出重音和節奏,教師加以指導。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3)練習感情朗讀。
9.練習背誦。
三、按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1)板書詩題,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2)理解“之”“廣陵”等詞語意思及詩題意思?
(之:去,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2.介紹作者。
(1)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板書:李白)
(2)李白和孟浩然關系怎樣,你怎么知道的?
(倆人是好朋友,從題目和詩中可以看出來。告訴學生,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詩人。)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子意思,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著重理解以下詞語:
故人:好朋友,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因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說“西辭”。
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煙花三月:指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三月。
下:順流直下。
孤帆:單獨地一條船。
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
唯:只
天際:天的盡頭,天邊。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帆”在這里指什么?為什么只見“帆”而不見“船”呢?(“帆”指船)5.找生說說全詩的意思。
(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6.小結: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7.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8.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歌表達了思想感情。
(1)朗讀并畫出重音和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三、齊背《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復習字詞。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本課的三首古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指名讀。
(2)指名口述練筆要求:寫家鄉的景物──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等,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寫出片段。
2.選擇內容:
(1)教師啟發學生圍繞愛家鄉、贊家鄉這個中心,拓寬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
內容:家鄉里值得留戀、回憶的地方;自然風光,名特產品、名勝古跡等內容。
中心: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同學之間交流。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容,師生評議。
3.練寫片斷,相機指導。
(1)全班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2)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斷,相機進行寫法指導。如: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寫,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繼續練寫。寫完后的同學進行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作業
設計:
一、默寫《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填空:
1、《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__代詩人__,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
2、“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是一句千古佳句,是__代詩人___寫的________的詩中的句子。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_____。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之廣陵”,就是____,這首詩前兩句______,后兩句_____,這首詩表達了______。
三、先理解帶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留連:_______
時時:________
恰恰: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
2、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憐:________
小: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________
盡:________
唯:_________
天際: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