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6
這是童年的水墨畫教學目標設計,是優(yōu)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fā)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chuàng)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fā)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導語: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jié)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 概括主要內(nèi)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yōu)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jié)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并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jié)。
4、交流,師引導點撥,并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fā)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布置作業(yè)
1、補充采蜜本。
2、繼續(xù)閱讀兒童詩。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課后整理思路,回憶課堂,反思總結,這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學的《童年的水墨畫》第一課時反思如下: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之前,根據(jù)學生完成的預習單,了解到學生產(chǎn)生疑問最多的詞,根據(jù)詞而展開。全部設計共分兩個部分:
一是整體感知,解決難懂的詞,讀好長句子;
二是細讀溪邊,細品溪邊水墨畫的美。課上較為滿意地方是寫字設計針對性強。重視朗讀。對于難懂的句子,先理解詞再進而理解句子,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處有三點:
一是朗讀的針對性做得不夠,例如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學生在想象什么樣的垂柳時,沒有打開思路,歸根結底是朗讀的不夠深入。
二是朗讀指導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讀好景物?是課上處理不到的地方,學生在讀前兩句時只是泛泛而讀,沒有全身心感悟。
三是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沒有做好引導。課中還出現(xiàn)了兩處瑕疵,一是當讀得不對,剝讀得不對,在此也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希望能將這些問題整理再重新設計,磨合提高自己專業(yè)水平。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墨、染”等5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板書:童年的水墨畫)
2.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3. 讓我們走入詩歌,感受“我”童年的快樂吧!
二、初讀全文,認識生字
1. 初讀課文。
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
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②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 檢查讀書情況。
(1)生字,讀生字。
mò rǎn ɡān téng suì bō lànɡ hú shuǎnɡ mó ɡū
墨 染 竿 騰 碎 撥 浪 葫 爽 蘑 菇
自己練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碎”翹舌音“染 爽 ”,前鼻音“竿”,后鼻音“騰 浪”等。“蘑菇”在一起時,“菇”讀輕聲。
(2)詞語,讀詞語。
水墨畫 染綠 浪花 濺起 打碎
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
注意讀準:前鼻音“濺”。
(開火車讀,齊讀)
3.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幾首兒童詩(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4.組長匯報,全班交流,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并解決疑問。(相機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指導)
5.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并做好筆記。(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①請同學們分篇讀課文,看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
②抽查對詞語的理解,要求同學們不但能談出字典上的釋義,而且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用水墨或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的繪畫。
斗笠: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用竹篾夾油紙或箬竹的葉子等制成。
梳妝:梳洗打扮。
玉帶:古代官員所用的玉飾腰帶。
③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水墨畫、斗笠、梳妝、玉帶”這幾個詞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輕聲朗讀課文,說說各首兒童詩的主要內(nèi)容。
試著在每節(jié)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nèi)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2.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3.朗讀課文,質(zhì)疑,解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四、識記生字,寫字指導。
1.會寫字:
墨 染 竿 騰 碎 撥 浪 葫 爽 蘑 菇
指名讀,齊讀,指名領讀。
2.識記生字
看看這些字,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形聲字識字:竿 浪 葫 蘑 菇 碎 騰
(2)熟字比較。如:黑一墨 醉一碎
(3)猜謎語:“飛刀投向人靶子:奪奪奪奪!”謎底是“爽”
“八點九點十點”謎底是“染”。
3. 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怎樣寫好會寫的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記住每個字的字形。
①這幾個字怎樣寫才能做到規(guī)范、美觀?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對照例字認真觀察讀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寫哪個字的時候注意什么?
“墨、染、竿、葫、蘑、菇”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除了“墨”是上寬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寬的字。
“碎、浪 ”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
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范寫強調(diào)“爽、蘑”:
“爽” 的筆順是:先寫“大”,再寫左邊兩個“×”,最后寫右邊的兩個“×”。
“蘑”注意字要寫扁一些,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
④學生再次練寫。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寫,教師評價。
4.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 實物投影寫得優(yōu)秀的學生習字,由寫字的學生說說寫好字的做法。
五、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jié)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nèi)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采蘑菇”)。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賞析詩句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1)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2)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么?
預設: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預設: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預設: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里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板書: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3)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不知這些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1: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們都在等待水里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后,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2:這是一幅色彩艷麗的畫。這里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并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3:這是一幅快樂的戲水畫。水中鴨子拍著翅膀玩耍,孩子們也用雙手撥動著浪花,快樂地在水中嬉戲。
(板書:鴨子、孩子戲水)
生4:這是一幅快樂的《采蘑菇》圖,山林中,蘑菇點點,人影綽綽。(板書: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小結: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六、鑒賞寫法,仿寫詩歌
1.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性。
2.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3.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七、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溪邊釣魚: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江上戲水:鴨子、孩子戲水 童年的水墨畫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重視朗讀訓練。2.最后指導學生借鑒詩歌寫法,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不足之處: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nèi)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三】練習題
課后作業(yè)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看拼音,寫漢字。
hú lu qīnɡ shuǎnɡ sōnɡ zhēn mó ɡu fēi jiàn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浪( ) 碎( ) 濺( ) 墨( )
狼( ) 醉( ) 賤( ) 黑( )
三、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浪”字是( )結構,部首是( ),第五畫是( )。
2.“染“字是( )結構,部首是( ),第五畫是( )。
閱讀能力大提升
四、閱讀重點段落。
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
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人影給溪水染綠了,
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
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
1.這個自然段共有( )句話?本段寫的是( )。
2.說說詩句“人影給溪水染綠了”的意思。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
五、巧猜字謎
1.黯然無聲等待中。
2.四方齊心安天下。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它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xiàn)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情景,特別是《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著愛美的柳樹,映著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立著紅蜻蜓,我們仿佛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xiàn)代垂釣兒童的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讓孩子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這首詩必須細讀才能品出味道,我擔心學生們抓不住重點,品不出味道。課堂上,見學生似乎摸不著頭腦,我心里急了,幾乎要把答案公布了。關鍵時刻,我忍住了,因為我看到后排的幾個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趕緊提問,哎呀,真好,他們不僅回答正確,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來是《溪邊》,當我詢問:“為什么人影會碎了?”的時候,有個孩子居然會回答:“因為魚兒上鉤了,歡蹦亂跳的魚兒打破了孩子的影子”我一聽這話,心里高興極了,我沒想到他能這樣機敏。這首詩里,并沒有直接說到“魚兒上鉤”的語句,能這樣回答,說明他思考了,理解了。
最后一首是《林中》。一開始,學生們還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讓他們小組自由討論發(fā)言后,再統(tǒng)一匯總上報。這樣的程序以后,學生們的問題少了,原先很多的問題他們都已經(jīng)解決且非常明了。剩余的問題,我依然讓學生自主探討解答,效果依然不錯。在他們顯得特別有阻礙的地方,我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悅感,師生均受益匪淺。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