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1
這是三年級童年的水墨畫教案,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三年級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第 1 篇
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后讓學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不足之處: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現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選擇歌曲導入課題,請學生匯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接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然后理解詩意,放飛想象。“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讀,慢慢品,聯系實際。
三年級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第 2 篇【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通過自學,認識本課生字。
(2)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
(3)通過朗讀,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兒童詩,學生能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試寫兒童詩。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兒童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師導入: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時都會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吧!(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為學生營造一種交流的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并能夠為學生后面的模仿寫作作了個鋪墊。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師:這兩首詩大概講了什么內容?請大家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文)
2.先小組內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師生交流這兩首詩的大概內容。
三、賞讀詩歌,進入情境
(一)讀詩文,曉詩意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師引導:一小節可以組成一幅畫面,一個故事,你能否讀出來?請邊讀邊想象畫面?
4、師:從詩歌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感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兩首詩,想一想詩人分別要抒發什么感情?
(生配樂朗讀后交流體會,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樂)
〔設計意圖〕
這一設計意在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喚醒學生的情緒、情感,讓他帶著自己的'真切之感對所讀的文本語言進行體驗,加深理解,有所領悟。
(二)品詩歌,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第一首詩歌《我想》,想一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1)說一說: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①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②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
(2)讀一讀:指導學生反復地讀,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進一步融情會意。
師: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3)讀出最喜歡的畫面,師生評一評。
(4)師又問:作者有那么多的夢想,說明了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個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
師板書:豐富的想象)
(5)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鼓勵學生用“我想”接著將詩寫下去。
〔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倡讀寫結合,學完整首詩,我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模仿著也嘗試創作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
(6)學生自由創作,表情達意。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帶著自己的疑問,
牽著自己的夢想。
沖啊,沖——
沖上太空探究奧妙。
我想把耳朵,
裝在風箏上。
聽鳥兒唱歌,聽白云嘮家常。
聽呀,聽——
天空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風箏上。
和風兒一起閑聊,
和小鳥一起歌唱。
晃啊,晃——
嘗嘗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師生共同評一評,讀一讀。
2.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里白條’。”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最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
詩人的創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四、誦讀詩歌,拓展提升
1.伴樂,全班一起有感情誦讀全詩。
三年級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第 3 篇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并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采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并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三年級# 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并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并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布置作業
1、補充采蜜本。
2、繼續閱讀兒童詩。
三年級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第 4 篇本課由三首內容淺顯、行文簡短且有趣味的小詩組成,極富畫面感。
教學本課時,學生對于詩中畫面內容的感知并不是難點,但是,現在的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充拆著電子產品,課余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游戲,日常的談話內容都離不開游戲的角色或動畫片的情節,要想真正感受課文畫面中的景物美、人物歡卻并非易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現畫面,讓學生將圖、文聯系起來進行體會、感悟,自然在腦海中將文字進行了形象的轉化,并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說說自己在讀課文時,腦海中所程現的景象。
同時,還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的過程中適時進行橫向拓展,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中獲得了對畫面中人物情感的準確認知,巧妙實現了與畫面人物的情感共鳴,感受童年的各種樂趣,進而實現了對詩歌情感主旨的深化感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