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8
這是小毛蟲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毛蟲教學目標第 1 篇
教學目的:小毛蟲的優秀教案
1、認識生字11個。積累“歡歌曼舞、笨拙、盡心竭力”等13個詞語。積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6小節。
3、鞏固復習用的方法并學習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4、使學生初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將按其自己的規律發展,從小學習用哲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鞏固理解詞語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將按其自己的規律發展。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春天到了,很多小動物都回到了我們的身邊,你能不能告訴大家最喜歡什么小動物?你為什么喜歡它呢?
(通過列舉各種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緒,并與不起眼的小毛蟲形成鮮明的對比。)
2、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認識一條小毛蟲。板書課題。你喜歡小毛蟲嗎?為什么?
(在列舉了大量可愛的小動物之后,出現大多數人不喜歡的小毛蟲,使學生的情緒從剛才的喜歡一下子轉變到不喜歡,甚至是厭惡,這種轉變使學生得到了最強烈的情緒體驗,這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引發學生對小毛蟲的厭惡情緒并不是教者的最后目的,而是為實現下一個情緒上的轉變,即對小毛蟲的喜歡作好鋪墊。)
3、是呀,胡老師一開始也很不喜歡小毛蟲,可不是因為它長得難看。想知道老師為什么不喜歡小毛蟲嗎?
(學生對小毛蟲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外形上,這個問題的拋出,自然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產生了對后面的學習內容的強烈期待。)
二、學習一、二兩節。“笨拙”理解,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4、投影出示這兩個小節,范讀,學生思考:老師為什么不喜歡小毛蟲?
5、交流。剛才小朋友講的這些都是圍繞哪個詞語來說的? 板書:笨拙 先理解“拙”的意思,再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
6、是啊,這么笨拙的小毛蟲,真讓人討厭,你能讀出這樣的語氣來嗎?自由讀這兩個小節。
A 指名朗讀(隨機進行指導) B 男女生比賽讀 C 齊讀
7、出示小練習。
小毛蟲( )在一片葉子上,用( )的目光( )著周圍的一切:各種昆蟲( ),飛的飛,跑的跑,又是( ),又是( )……到處( )。只有它,( )的小毛蟲,被( )在旁,既不會( ),也不會( )。
A 指名口頭填空 B 同桌交流 C 你能背下來嗎
4、試背這一節。
(通過這兩小節的學習,復習理解詞語的'方法,完成部分詞句的理解與積累,并使學生對小毛蟲“丑”的一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不喜歡它甚至開始可憐它了。當然這還是為下一次的情緒轉變作鋪墊,即“欲揚先抑”。)
三、學習第六小節。
過渡:可是,胡老師現在卻非常喜歡小毛蟲,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呢?那是因為老師已經讀完了這篇文章,等小朋友們認真地讀完課文以后,也會很喜歡小毛蟲的。想讀嗎?
(先說老師現在卻非常喜歡小毛蟲,這可是一塊能在學生中激起“千層巨浪”的石頭,可能使學生難以接受,目的是使學生始終處于好奇之中,再告訴他們是因為老師讀完了全文,自然引起了學生學習下文的強烈欲望。好奇心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1、自讀課文后半部分。
有點喜歡嗎?如果還沒有喜歡就再讀一遍。如果開始喜歡了,請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投影出示第六節)指名說說喜歡小毛蟲的原因。隨機板書:靈巧
A 誰能給靈巧找個近義詞?(機靈、靈活) 反義詞是什么?
B 從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蟲很靈巧?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C 這一節有幾個詞語很難理解,我們可以用剛才的辦法來解決,看誰的動作快!
時辰( )( ) 霧藹( )( )
3、(出示小練習)
時辰到了,它( )過來,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條( )的小毛蟲。它( )地從繭子里( )出來,( )的發現自己身上生出一對( )的翅膀,上面布滿( )的花紋。它高興地( )了一下雙翅,竟像一團( ),從葉子上( )。它飛啊飛,漸漸地消失在藍色的( )之中。
(操作步驟同第一小節)
(這一步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了,通過反復誦讀第六小節,完成對這節內容的理解與積累,了解了小毛蟲居然變得那么靈巧輕盈,自然就慢慢地喜歡它了。)
四、那么笨拙的小毛蟲怎么會變得這么靈巧呢?學習三、四、五小節。
1、自由讀這三個小節,找出寫變化原因的詞句。
2、交流。“不悲觀失望,不羨慕別人” “每個人都有各自該做的事情。”
“一刻也沒有遲疑,盡心竭力地做著工作”“一切都將按自己的規律發展。”
A 讀有關句子。 解決詞語:盡心竭力() 與世隔絕
B 小毛蟲知道要這樣做,那我們人呢?(舉舉生活中的例子)
C 讀相關小節。完成板書:一切事物都將按自己的規律發展
(這部分學習內容中的有關詞句意思比較深奧,對于它們的理解不必強求“透徹”,能到多深就到多深,看學生各自的天賦與基礎,并不同程度地加深對小毛蟲的喜愛之情,甚至是佩服。)
五、齊讀課文。拓展。總結。
原來那條笨拙的小毛蟲我們都不喜歡,但是因為它不悲觀失望,認真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所以最后變得那么輕盈、漂亮,現在你是不是更喜歡小毛蟲了呢?
1、齊讀全文
2、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A 指名說 B 同桌說
3、總結課文。
(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不必強求學生說到“一切事物都將按自己的規律發展”、“用哲學的眼光看待事物”,如“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要悲觀”、“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要看不起外貌不起眼的東西”,引導學生相信自己的將來會十分美好,讓他們從小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教師總結時稍作提煉即可。)
六、鞏固,完成練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齊讀詞語。
3、形近字組詞:
棄( ) 挪( ) 繭( ) 辰( ) 竭( ) 曼( )
充( ) 哪( ) 獨( ) 晨( ) 渴( ) 慢( )
歇( ) 漫( )
4、完成其他練習(機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孔子又曰:學以致用。組詞練習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較強的針對性。)
板書設計:
笨拙
小毛蟲 一切事物都將按自己的規律發展
靈巧
小毛蟲教學目標第 2 篇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昆蟲國王看一看。
2、這只孤零零的小毛蟲多么羨慕那些能飛能跳的昆蟲啊,它的命運會發生變化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毛蟲》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要知道小毛蟲的命運會怎樣,請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
2、檢查生字。
3、自選片斷輪讀。
4、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質疑問難,探究學習
1、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2、梳理、歸納質疑,安排自學。
(1)找出文中寫小毛蟲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句子,畫上橫線,讀一讀。
(2)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找出來,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3)作者是怎樣描寫小毛蟲的?你有什么收獲?
3、學生匯報交流。
(1)小毛蟲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2)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交流。
重點指導下列句子
①“小毛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動一點點。當它笨拙地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時,自己覺得,就像周游了整個世界。”
(引導學生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動一點點”理解小毛蟲的“笨拙”,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擬人的寫法)
②“盡管如此,它并不悲觀失望,它懂得誰都有各自該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蟲,應該學會吐纖細的銀絲,為自己編織一間牢固的繭房。”
(引導學生從體會小毛蟲的積極心態,并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4、小毛蟲從“笨拙”到“靈巧”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呢?它做了哪些努力?你想對它說什么呢?
5、配樂朗讀。
四、拓展延伸
1、作者為什么能把一只勤勞、自信的小毛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呢?
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1)從小毛蟲身上受到的啟發。
(2)作者細致的觀察。
(3)生動形象的觀察。
3、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觀察日記。
小毛蟲教學目標第 3 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二年級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實踐中感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我課前思考的問題,也是力求在本堂課上達到的目標。通過課堂實踐,我感到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首先,組織學生研讀文本時,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而是獨具匠心地把學生置身于故事之中,設身處地讓學生站在作品人物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抓住作品的空白處設問并循循善誘:1、假如小毛蟲的同類們飛過、爬過、走過小毛蟲的身邊,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2、小毛蟲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這時的他怎么想?3、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話?三個問題的拋出巧妙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啟迪。正因為如此,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多元的、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小毛蟲的笨拙是一個重點,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首先,通過讀,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如:小毛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動了一點點。當它笨拙地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時,覺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個世界。通過對小毛蟲句子的反復朗讀,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動了一點點”、“周游了整個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同時,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器官去感受小毛蟲的破繭而出,便于學生去理解“靈巧地從繭子里掙脫出來”。最后,教師著力在朗讀上加以指導,讓學生讀出語氣。這樣,學生能讀出語感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
語文學科是注重語言文字,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本課教學中,由于我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機智不夠靈活,失去了一次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在學習有“輕歌曼舞”一詞的句子時,我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理解省略號。問:動物們還在干什么?這時,一個個學生起來說道:它們在彈琴,它們在敲鼓,它們在吹喇叭……,我就這樣結束了。如果當時,我能運用課文中的語言,讓學生完整的說一說:它們彈的彈,拉的拉,又是敲,又是吹。我想:這樣的訓練,才會使學生的語言更規范,教學更有效。
小毛蟲教學目標第 4 篇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中反復的情節結構,學會簡單的復述故事內容。
2、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認識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3、培養幼兒對小昆蟲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大蝴蝶,小毛蟲》,音樂《毛毛蟲》,故事ppt
2、幾張幼兒小時候的照片,故事中出現的蘋果、梨、李子、草莓、橘子、毛毛蟲、蝴蝶等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朋友,猜猜他是誰?誰想來學學毛毛蟲走路啊?
教師拿出毛毛蟲圖片,請幼兒來扮演毛毛蟲。
那誰知道毛毛蟲從哪里來?每天都喜歡干什么呢?讓我們來聽一個關于毛毛蟲的故事吧?
2、播放故事ppt《大蝴蝶,小毛蟲》。
3、邊出示圖片,邊進行問題討論:
——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的毛毛蟲從哪里來?從星期一到星期六它吃了什么東西?
——毛毛蟲為什么會覺得肚子痛?
——毛毛蟲肚子痛了怎么辦?他發生了什么變化?
——變成大毛蟲以后,他又干什么了?
——毛毛蟲從繭里跑出來變成什么?
過程中可以再聽一遍故事。
4、看完整的故事圖片,師幼一起完整地復述故事。
師:毛毛蟲吃了很多東西就會長大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毛毛蟲是怎么變成蝴蝶的呢?
5、毛毛蟲的變化過程進行排序
卵——小毛毛蟲——大毛毛蟲——繭——蝴蝶
還有誰會慢慢長大,發生變化呢?(小動物,人)
6、游戲:《猜猜我是誰》
師:毛毛蟲長大了變成了蝴蝶,還有誰會慢慢長大,發生變化呢?(小動物,人)
展示幼兒小時候的圖片,請幼兒猜猜他是誰。比較討論幼兒小時候和長大后的樣子。
7、律動《毛毛蟲》
幼兒模仿毛毛蟲爬行、團緊身體變成蛹,聽音樂變成蝴蝶飛舞。
活動結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