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7
這是讀書目的和前提教學反思,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談讀書》一文是英國作家培根的著名隨筆,本文短小精悍,但論述范圍十分廣,語言極其簡練,幾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來增強文章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把指導學生品析文章語言以及學習文中運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作為教學重難點,并設計以下教學環節:(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2)、再讀課文,品析探究(3)、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在授課過程中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并通過層次清楚的板書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確文章的論證方法,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課堂上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品析語言,總結收獲,通過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學生接觸課外的知識,從中找話題談看法,讓學生學以致用,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紤]初三學生的應試需要,在授課過程適時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如在“ 找話題,談看法”環節,指導學生應先確立鮮明的觀點,再找到有力的論據,并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來完成對話題的論述。這就是議論文考查開放性題型時應注意的應試技巧。在與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不隨意否定學生的看法,致力于創設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在教授本課時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談話導入時準備不充分,未能很好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的開始并不成功,這為后面與學生的交流,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難度。在整體感知環節條理不太清晰,學生還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對本文的論證結構也不理解,議論文的基本知識不能得到鞏固。雖然本文不是嚴格的議論文,但屬于議論性隨筆,有關的知識點應該有所涉及。另外課堂需要有一個點燃激情的臺階,應設計一個問題引起學生討論,可以是有關讀書目的、讀書方法或是讀書作用等方面的探討,來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并化為自己對學習生活的深層次思考。在課堂教學藝術方面,由于未能發揮自身良好狀態,與學生的交流較生硬,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我最遺憾的地方。
在反復思考琢磨后,對本課教學設計做出如下調整。為加強學生對文章理解,可在整體感知環節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提綱圖來理清文章思路與結構,鞏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語言時注意適時指導學生如何朗讀,通過朗讀來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見解。在品析語言進入拓展延伸環節時,設計問題來過渡,如“現在社會上流傳這種說法,讀書根本沒用,還不如來學炒股,學習如何賺錢來得實際,同學們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利用課堂的討論來加深認識,獲得啟迪。
《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篇隨筆,屬于立論文。作者先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與經驗的的關系,用書的智慧;接著闡述讀書的方法,提倡讀書與討論作文結合起來;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這篇文章不僅給人思想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它語言精辟,筆法靈活,給人以美的熏陶。
本堂課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并針對優美句子做點賞析積累。授完本節課,自己的感覺還行,老師們對我這節課的評價也還比較高。但坐下來仔細思考,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在教學創新方面,要步伐邁出的更大一些。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教師先要具有創新的精神,要注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所以,讓自己的課常教常新,永遠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過于追求課堂的完美。本節課45分鐘,我在時間上面把握還比較好,重點安排了對教材的理解與語言的賞析積累,在這個重難點上還是把握較好,但是,沒有注意去生成一些新的東西,把課堂帶活,走向深入。所以,按部就班的多,許多問題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課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師生互動方面,學生雖比較積極,但是對于問題的思考只是停留在表面,沒能深究下去,我的引導也不是很有效,沒有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劉冬梅老師的課就能夠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挖掘出一些新的東西,學生的收獲更大一些。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經歷;
2、了解課文內容及寫作思路;
3、解讀作者的觀點,獲得教養的途徑以及正確的讀書觀;
4、鑒賞文章中重點的語句,賞析文章中娓娓道來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理解研讀經典的重大意義,并努力去做一個閱讀經典作品的人。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閱讀經典作品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識作者及成就: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赫爾曼黑塞
赫爾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國,德國作家、詩人。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
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
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
《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
二、知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戰爭無疑是毀滅人性的。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探討中,他試圖從教育和修養兩個方面來探索人性,通過讀書提高修養,達到心靈和個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寫下了一系列探討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要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 ②黑塞受中國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很大,所以他才會筆隨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學的深度。
三、明文體--隨 筆
本文是有關讀書的一篇隨筆③。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四、讀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教養(jiào)卷帙(zhì)發掘(jué)僧侶(sēnɡ)
狹隘(ài) 遜色(xùn)咖啡(kā)時髦(máo)
寬敞(chɑnɡ) 吟嘯(yín) 愉快(yú) 公爵(jué)
慰藉(jiè) 麻痹(bì) 強迫(qiǎnɡ)給予(jǐ)
2、歸納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寫作思路及主旨。
1)文章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個層次來寫作的。
引論:(1)什么是真正的修養。
本論:(2)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讀書,讀世界文學,可使人生充實、高尚、人生有意義。
結論:(3--8)要憑自己的愛好讀書,要富有個性地、生動熱情地讀書,強調必須讀杰作。
2)、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一文中,作者以自身為例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
【點撥】作者以個人的閱讀體驗為例,說明經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復閱讀,可以不斷地有所感悟,有所發現。
3)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
目的:找到生活的意義。(2段)
前提: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個性或人格。(3、4段)
4)《讀書:目的和前提》--主旨歸納
文章闡述了讀書目的和前提,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
五、解讀作者觀點、說理方式及主旨。
問題1:第1自然段的作用?
明確:
(1)解讀了什么是真正的修養以及其意義所在;
(2)引出后文的觀點做下鋪墊:獲得真正教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研讀世界文學。強調了其意義在于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有意義。
(3)照應了題目,讀書的目的中包括獲取真正的教養。
問題2、為什么赫爾曼黑塞強調閱讀經典作品?(第2自然段)
明確:閱讀經典作品,可以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和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關的生動聯系,與人類保持一致。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充實、高尚,并越來越有意義。
問題3: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真正教養的途徑之一,該如何閱讀經典?
明確(1)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作品中給我們留下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
(2)不在于盡可能地多讀、多知道,而在于我們自由的選擇并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來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與人類保持聯系與想通。
問題4:“讀書絕不是要使我們‘散心消遣’……越來越有意義”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強調了什么?
(1)正反對比論證。
(2)指出了讀書的重大意義,不是為了“消遣散心”而是為了使得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有意義。
六、賞析語句
問題1.《讀書:目的和前提》中,赫爾曼黑塞認為閱讀不在于數量,說“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作者倡導的是怎樣的一種讀書觀?為什么通過讀書獲取教養要和“個性”“人格”聯系在一起?
【明確】作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他倡導的是“愛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這是有效的閱讀。作者認為讀書人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他所說的“教養得有一個可教養的客體作前提”,通俗地說,就是讀書人自己必須是有獲得教養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閱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
問題2. 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又說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在這里“教養”和“修養”的內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問題3:你怎樣理解“不錯,讀得太多可能有害,書籍可能成為生活的競爭對手”這句話?
【明確】} 如果讀書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獲得了僵死的知識,沒有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與讀書的目的背道而馳,成了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讀書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進等。
問題4:最后一句“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真正價值”有什么樣的深刻含義?
【明確】 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杰作的偉大的。
強調了“愛的閱讀”“尊重的知識”“心的教養”
七、總結提升:
黑塞倡導的是一種怎樣的讀書觀?
(1)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財富。
作者認為:要讀杰作, 特別是閱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
(2)讓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吧!……而必須讀杰作。杰作常常不象時髦讀物那么適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真正價值。
作者認為:要有正確的閱讀的態度,要讀杰作,懷著敬重之心、莊重之感,進行愛的閱
讀,要花力氣、下功夫,認真對待。
八、總結全文:研讀杰作是提高素養主要的途徑之一,我認為更是重要的途徑之一,黑塞強調了研讀經典作品的意義所在,不僅僅是為了“散心消遣”,重要的是之于人生的意義,理解并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提升你的閱讀意識,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從研讀經典作品開始吧。
九,作業:摘抄文章中有意義的語句,為寫作積累素材。
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抓住文本重點,這篇課文很有思想價值,特別是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愿意讀書的人不多,能夠讀書的人也基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體會文中有關讀書名言的句子作為重點之一,讓他們通過這一環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課前補充的`一些讀書名言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重點。因為這是一篇議論文,文體知識也應該是一個重點,我側重于論證方法的教學。
當然,本課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活動不夠充分,主要是考慮時間問題,這一直是我教學活動中無法解決的一個矛盾。要么就是課堂容量的問題,也可能是課堂環節的有效性問題。
2、語言不夠精練,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堅持不懈地錘煉語言。即使做不到妙語如珠,也要精練流暢,文采飛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