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7
這是鵲橋仙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感受秦觀婉約的詞風。
2, 鑒賞“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3, 掌握“柔情似水”化無形為有形的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背誦《鵲橋仙》
教學難點:
鑒賞本詞的情致理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授課方式:
講授式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我國的愛情詩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譬如:唐代詩人元縝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又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就來賞析宋代詞人秦觀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
一、知人論世
1, 秦觀:
字少游,北宋詞人,號淮海居士,是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之一。此人少年好俊,胸懷壯志,攻讀兵書,準備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然而世事艱難,他未能如愿以償,后來,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性格變成了多愁善感,憂郁細膩,可以這樣概括:“身為男兒身,心為女兒心 ”
2, 秦觀詞的特點:
情韻兼勝,淡語有味,淺語有致,總之,傷心人寫傷心詞。
二、背景知識
相傳牛郎織女相戀而結合,觸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塵,后夫妻分居在銀河兩側。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會有無數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成一座長橋,便于他們相會,人稱“鵲橋相會”。傳說織女精于紡織,能將天上的云織成錦緞,是織造云錦的巧手,所以,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別好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于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個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
三、整體感知
1, 師讀,學生齊讀,一名學生讀
然后讓學生說出上下闕的內容:
上闕:情侶奔赴鵲橋相會
下闕:情侶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
四、詞句賞析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纖云弄巧”引出會織彩云的織女,“飛星傳恨”引出急切想見到自己心愛的妻子的牛郎。“銀漢迢迢暗度”寫七月七日夜,他們從天帝強劃的迢迢銀河兩邊雙雙暗度。
2,“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會,如果碰上好做艷詞的詞人,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得說他們如何纏綿!如何悱惻!如何多情!本詞作者只寫這么簡單的兩句:一是說相逢的時節(秋天的早晨),二是說這樣的相逢遠勝于人間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鳳玉露”一語,他不但使這秋天的風露,有它的象征意義,秋天的露水晶瑩剔透,象征著他們的愛情純潔和高貴,一年只有一次,這此刻是情侶之間最美好的時刻。
至于,“勝卻人間無數”的深刻內蘊,則無妨作為一個懸念暫且留下,看多下闕,自會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忍顧鵲橋歸路。”
這一句,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從修辭上來講:比喻,對偶)。
“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如情比作銀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蕩漾、綿綿不斷之意。
“佳期入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此所謂:“既見而驚,驚而后喜,喜而反疑是夢。”作者同時代人晏幾道有詩云:“今宵剩把銀剛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后人們的常有心態。
關于“柔情似水,佳期入夢,”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新白娘子傳奇》中“西湖送傘”的故事情節,許先和白素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入夢,”的最好闡釋。
“忍顧鵲橋歸路”是寫不忍心回頭看剛剛相會過的鵲橋和分離時的歸路,這一句則表現他們難舍難分、難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暫的相距卻是此后長久分離的開始,此情此景,讓人如何承受呢?因為來自不易,所以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短暫的相聚比人間夫婦的朝朝暮暮更讓人感動,更讓人留戀。這就是“勝卻人間無數”的所在。
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詞的結句,意思是寫兩個人的愛情若是象織女和牛郎那樣,真摯牢固又長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時時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的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一次永恒的愛與人間有近期的愛相比,這就是作者所言“勝卻人間無數”之所在。這就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到這,詞的主旨就升華到一個哲理高度。這是其一。
只要兩情久長,真心相愛,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卻也勝過朝歡暮聚,這把追求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卿卿我我的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是其二。
五、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默寫這首詞
④比較下列愛情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卓文君《白頭吟》》)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現代歌詞)
與其在自行車上歡笑,不如在寶馬車上哭泣。(網絡語)
(4)重難點分析:如何理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師點撥:兩人的愛情若是堅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這兩句歌頌真摯不渝的愛情,立意新。牛郎織女雖然一年一度相會,畢竟地久天長;人世夫妻雖然朝暮相聚,卻是百年頃刻,于此補充說明“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之意。這一反常人愛情觀的看法,使詞的意境為之一新。
(四)熟讀成誦。
(五)小結:不管是何種愛情觀,只要利己又不損人,我看都行。秦觀的《鵲橋仙》是借牛郎織女的傳說歌頌堅貞愛情的優秀詞作。秦觀此作能于俗套中翻出新意,可謂匠心獨運。秦觀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這就是《鵲橋仙》的新情趣:輕松的筆調纏綿的感情高遠的格調,也是我們這節課的收獲。
(六)作業:1、背誦默寫《鵲橋仙》;
2、選讀一首言情詞,準備參加朗誦會。
四、板書
鵲橋仙
一樣別離另樣情
秦觀
內容上片:相逢;下片:離別
舊題材歡娛嫌短,聚少離多哀婉凄楚
新情趣仙侶之愛心靈契合的地久天長(贊)
凡俗之愛貌合神離的朝朝暮暮(否)
筆調輕松感情纏綿格調高遠
五、教學反思:
一首簡單的詞,一個貌似復雜的教法,一切為了學生有所收獲。從教學設計和學生收獲角度進行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反思
1、系列教學的安排和目標的確立。本節課是選修教材第三單元“漫步宋詞”的“第二步”,承接著“第一步:境界”而言的,由“境界”自然過渡到本節課的“第二步:情趣”。這是宋詞選修教學的系列課中的一課。還有第三步,第四步等等。這是我個人對選修教材的大膽處理和嘗試教學改革。上完課后,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盡管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方向是對的.,方法是可以被借鑒的。
2、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本節課的賞析的依據是王國維的境界說和朱光潛的情趣說。體現教學重點難點,羅列的幾首要比較的詩詞和幾個愛情詩句都是經過本人精挑細選的,在難度上的把握上做到了適中,在重點的把握上做到了突出,整體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下了功夫。
3、還有一個突出點就是學生有關愛情觀的討論。課堂氣氛很活躍,不時發生情感的激蕩和思維的碰撞。
(二)對此課有效性教學的反思
魏書生認為:“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準,只能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緊緊維系著。”從學生的表現可感受到本節課學生樂學,愛學,有自信,大多數學生很快就把《鵲橋仙》熟練地背誦并默寫出來;教師易于施教,使教與學雙方更輕松、更愉快。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節課是有效的。
還有待改進的地方有:
1、朗讀教學環節中,如何進一步強化朗讀效果,還值得探索;
2、詩詞教學的整體性和導學案、高考對詩詞賞析的局部性的矛盾如何解決,還有很大的探討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秦觀和他的創作。
2、賞析《鵲橋仙》詞,認識秦觀反傳統的愛情觀。
3、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賞析《鵲橋仙》的獨特之處。
教學難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朗讀、鑒賞、比較、引導、討論。
二、教學構想:
《鵲橋仙》(秦觀)一詞是一首敘寫牛郎織女神話歌頌永恒愛情的七夕詞。關于本詞教學,首先確定宋詞鑒賞的依據:1、“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2、“詩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結合。”(朱光潛《詩論》)。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因為教授的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在高一學過《迢迢牽牛星》一首七夕詩,教材又是選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秦觀的這首詞的獨特的情趣上。教學過程按照“讀一讀、議一議、比一比”的程序進行。在朗讀中感知全文,醞釀情感,在討論中賞析內容,體味情感,在對比中深化思維,提高品位。
本節課力圖在課堂上呈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狀態,運用材料比較討論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運用文章精要之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設置引讀性的疑問,設置探索性的疑難,促使學生思維深化,引導學生對語言形式進行揣摩、比較、分析、綜合,提煉出語言的要點,由淺入深、層層設問,以訓練思維的深刻性。這樣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思維的啟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學方法上,側重于朗誦教學和比較閱讀。選取幾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詩詞對照,從意象和情感兩方面比較閱讀。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結秦觀在本詞中所體現出來的輕松的筆調、纏綿的感情和高遠的格調等不一樣的情趣。另外,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拓展討論對比古今愛情觀,不僅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牛郎織女這一古老的神話故事,在古詩詞中,早已是寫濫了的套子。多少名家詠七夕,每每感嘆雙星聚少離多。秦觀詞《鵲橋仙》,能于俗套中翻反傳統,出新意。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觀的何種情趣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秦觀,走進鵲橋仙,徜徉在七夕詩詞中,揭開謎底。
(二)知人論世(課前預習):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雖然也寫有少數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從總體看,他堪稱標準的婉約詞人。秦觀十分推崇蘇軾,也頗得蘇軾的賞識,他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當時人稱為“蘇門四學士”。他的詞長于寫景抒情。音律諧美,語言雅淡,委婉含蓄,饒有余味。秦觀詞的內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間的愛情和抒寫個人的愁怨。他的詞風,遠襲溫庭筠,近效柳永。“將身世之感,打并入戀情”,是秦詞的又一顯著特色。
(三)賞析秦觀詞《鵲橋仙》——舊題材新情趣
(1)讀一讀(整體感知):集體讀;分組讀;個人讀;聽讀;誦讀。
板書:上片(相逢)
下片(離別)
(2)議一議(問題賞析):
問題一:意象(云、星、銀漢、風、露等)的修飾語有何作用?
問題二:數字“一”和“無”有何妙用?
問題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有何修辭手法?
問題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3)比一比:比較意象比較情感。
①《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③晏幾道《鷓鴣天·七夕》: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教學目的:
了解宋詞的基礎知識及作家經歷。
領悟詞中深遠而優美的意境,并背誦詩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的意境的領悟和詞的背誦。
教學方法:
講讀與背誦結合
所需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鵲橋仙
秦觀
一、關于宋詞:
詞產生于唐代,興盛于宋代。詞是一種配樂的詩歌。唐代傳入了大量的西域音樂,稱為胡樂。胡樂和民間音樂結合,稱“胡夷里巷之曲”。這種音樂在宴會上演奏,稱“燕(宴)樂”。詞是配合燕樂的歌。這種配合燕樂的歌,字句有長短,故又叫長短句。晚唐時期,中國文學史上詞獨立成為一體,與詩并行發展。
詞從產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風格柔婉,表現細致纏綿的感情,稱為婉約派。到了蘇軾,用詞來抒寫自己的抱負,創造了一種豪邁的風格,稱為豪放派。到了辛棄疾,這種豪邁的詞風進一步宏揚。
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柳永、蘇軾、李清照
南宋:陸游、辛棄疾、陳亮、岳飛等
二、作者簡介: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詞人。元豐進士,曾受學于蘇軾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后被蘇軾薦于朝,歷任太學博士等官職,后被貶,又徙郴州、雷州。以詞著稱于世,其作多寫男女戀情,或感嘆身世,風格輕柔,詞情俱佳,尤能創造性的刻畫人物形象,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鵲橋仙》(纖云弄巧)、《踏沙行》(霧失樓臺)等。
三、詞欣賞
(一)注釋: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二)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三)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嘆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
沈祖《宋詞賞析》: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于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文史知識》(1982.12):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上片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發抒感慨,下片詞人將意思翻進一層,道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真諦。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正是這首詞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的關鍵所在。
[知識拓展]
《鵲橋仙》賞析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