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2
這是鵲橋仙教案全,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 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傳說。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纖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振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從詞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體內容以及內涵;
知人論世,感受詞人的“不圓” 與“圓”,獲取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和人生體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典的詩詞一結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課上和同學們產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二、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示范誦讀
學生讀 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 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 飛星 金風玉露; 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三、具體鑒賞
(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
“纖云弄巧” :“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 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飛星傳恨”:飛星可以解為流星,流星劃過夜空,不時閃過長長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纖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襯托了情感:“傳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體現象,詞人賦之以情感,寫出了相會的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銀漢迢迢暗度”:銀河之寬闊,相隔之遙遠,暗襯相思之苦,相見之難
“金風玉露”:即秋風生起,白露為霜時節,以“金”、“玉”相飾
賦寒涼季節以吉祥的喜慶(舉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吉慶,祥和)
寫出了情感的珍貴 真摯純潔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繾綣美好
“忍顧鵲橋歸路”:這真像柳永雨鈴霖中“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
結語:鵲橋上的相逢,我們看到的是溫馨浪漫,流光溢彩,相愛的人情深意長,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著這個古老愛情故事的唯美,難怪秦觀感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板書:唯美)
(感受這樣的唯美,我們一起在上一次鵲橋,感受他們的愛情吧,誦讀。)
(二)鵲橋里的人生——豁達
這首詞作寫于北宋年間,到現在已千年,為什么會流傳這么久,僅僅是它里面有美麗的愛情嗎?
(描繪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確是《鵲橋仙》這首詞流傳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際飛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化腐朽為神奇!”
(將這句話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較歷代三首詠嘆七夕愛情故事的詩作
(屏幕出示或老師口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
“乞橋樓空,影蛾池冷,佳節只供愁嘆。(清 納蘭容若 鵲橋仙(七夕)
設問:同學們是否贊同這句話?是否能從詞中找到依據?“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處?
明確:學生會找到兩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較后得出結論:歷代詩歌詠嘆七夕是悲吟尋恨(腐朽),而秦觀多了豁達之氣(神奇)。
秦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豁達理性?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樣愛情?
(屏幕上打出兩句話) “古之傷心人也”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
(引入秦觀生平資料,事先發給學生)
設問1:同學們看完資料后,有什么認識?
可能有的看法:沒看到他的豁達,就看到他的失意
但看到了他作為文人的多情,癡情。
設問2:正所謂人生不圓,愛情不圓,而以詩歌圓之,那秦觀在這愛情詞作里面是如何去圓的呢?
提示:就詞作中的這個愛情故事而言,我們用現實的角度看,哪些地方是我們現實的愛情中所不希望的情形,請同學們默讀詞作思考。
明確:
“一相逢” “勝無數”:牛郎織女雖然是一年見一次,但卻是金風玉露似的感情,真摯,純潔,忠貞,愛情的質量遠遠高于人間無數朝歡暮樂的庸常夫妻
次數少,但情意深。
“銀漢迢迢”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愛情綿長,不可斷絕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久長
找出來后追問:而秦觀是怎么去看這些不如意的?(抓住剛才找出的不如意一一作解釋)
小結語:,詞人對鵲橋相會中牛郎織女的種種失意予以修復,消解著原本存在牛郎織女心里,也存在蕓蕓
眾生眼里的哀傷。正因為一次次痛徹心肺愛情失意,才有了愛的真諦的透徹領悟;正因為一次次命運弄
人的人生挫敗,才有了人生意義的理性思考,才能從從殘缺中看到圓,從失意中看到美,從少看到多,
從短看到長。所以詞人會感嘆牛郎織女“相逢”“勝卻人間,正所謂“此愛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能看到他的至情至純。
(再讀詞作,感受愛的豁達,感受詞人至情至純的情懷)
(三)鵲橋中的文化——經典
因為有了至真至純的情感交織,《鵲橋仙》里的愛才能如此完美,因為有了至徹至透的人生領悟,愛才能如此豁達,至愛之人,至美之文,至情至理,完美契合,《鵲橋仙》就變成了愛的文化的經典。
這里面有我們民族傳統的東西,大家是否能發現呢?
明確:塑造的藝術形象:傳統的`藝術形象(織女)
“纖云弄巧”這可以是一個勞動的場面,沉浸在愛情中的織女體現中國傳統女性的勤勞巧慧
詠嘆的情感:忠貞
西方“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表達情感的方式:七夕節
(介紹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乞巧、求子、祈福、種生等等
(對比現在的七夕節和我們熱衷于過西方的“情人節”)
小結:這首詞作將繼續流傳,一定是要有我們現在正在丟失但卻有慢慢重塑價值的東西,文化是任
何一部藝術作品生命力恒久的根本。
課堂總結
一對苦苦等待的愛人,讓我們感受了愛的唯美、情的永恒。
一場朝暮期盼的相聚,也讓我們品茗了愛的堅貞、人生的真諦。
而一段蕩氣回腸的傳說,更讓我們涵詠了中國文化的綿延悠長。
一首《鵲橋仙》,讓后人玩味不夠,品味不足,讓一代代的讀者徜徉其中,品味愛情、思考人生、承傳文化,真配得上世人的評價:化腐朽為神奇。最后,我們再一次誦讀詞作,去感受它流傳千年的美,讓我們的唇齒留香!
【板書設計】
鵲橋仙 秦觀
愛情(唯美)
鵲
橋 人生(豁達)
相
會 文化(經典)
【教后反思】
教學思路
立足文本,夯實基礎。
盡管要在這堂課上求突破,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這首詞作常規教學中的內容,首先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找找詞作中“美”的體現,比如人美,景美,情美,讓學生按著鑒賞詩歌的一般思路完成對詞作的理解。如何對一首詩詞進行鑒賞,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是講了很多的,這是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是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并最終掌握的共性的東西。
探究思考,個性解讀。
這首詞作從角度的切入上我認為遵循了語文新課標背景下提倡“個性化閱讀”的理念,我以“美”為切入口,分成三塊:愛情,人生,文化,其中愛情的“美”是常規教學中都會體現的,所以在這個板塊中我沒有花太多時間,而將重點亮點放在了第二個板塊,探究詞作里的人生“美”,作為整堂課程的高潮部分。引導學生結合課外的一些資料,進行探究性閱讀,個性化解讀。這個教學的思路在課堂上基本予以了清晰呈現。我以為,詩歌教學不僅僅是利用掌握的鑒賞知識求得內容的理解,更多的是能調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密吟恬詠,以玩其味”,和詞人進行靈魂的交流,獲得更深層的審美體驗,而這也是讓學生真正感受作品魅力的關鍵所在。
2、教學方法
遵循古典詩詞“美詞美教”的原則,從導語的設計,問題的設置,環節的銜接,課堂的結語,以及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歸納和補充上都盡量讓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
遵循古典詩詞“誦讀教學”的原則,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誦讀詞作,由句到篇,再由篇到句,引導學生進行分層閱讀,在讀當中進行審美體悟。
3、教學實施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真正完美的語文課只能存在于理想的中,在這堂課中,雖然角度的切入,課件的制作,教案的詳盡上已經做足了功夫,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環節的處理上顯得忙亂。
首先,在“鵲橋上的愛情——唯美”這個板塊中,暴露了我的課堂教學的智慧不夠,設計的問題不太清晰,讓學生無法抓住要點,達不到我的預設。甚至出現了被學生帶離軌道的情況,浪費了很多時間。
其次,在“鵲橋中的人生——豁達”這個板塊中,沒能做到精講精析,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體味作者情感方面有趕鴨子上架,急于求成的問題。這個板塊本應該是這首詞作解讀的一個亮點,但因為第一個板塊中浪費了太多時間,生怕時間不夠,為了提高教學的節奏甚至是直接將結果提供給學生,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的過程,致使在這個環節中顯得緊張忙亂,亮點沒能充分呈現,尤其是在知人論世這一個環節上,對詞人的生平匆匆而過,學生沒能有深刻體會,發給學生的補充資料沒有起到很大效果,沒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師生交流顯得生澀。
最后,在“鵲橋里的文化——經典”這個板塊中,問題設置不夠針對性,學生挖掘不到這個深度,所以無話可說,大部分是我講,致使這個環節中的課堂略顯沉悶,而且花的時間過多。
可見,上一堂課,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帶來心態和狀態的極大不穩定,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從時間的安排,問題的設置,過渡語的銜接,主次的處理等等方面都需要精心的籌劃和處理,同時,課堂上會出現備課預設之外的情況,非常需要有豐富的積淀和教學的智慧,才能牢牢地掌控課堂。
教學目標:
1, 感受秦觀婉約的詞風。
2, 鑒賞“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3, 掌握“柔情似水”化無形為有形的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背誦《鵲橋仙》
教學難點:
鑒賞本詞的情致理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授課方式:
講授式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我國的愛情詩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譬如:唐代詩人元縝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又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就來賞析宋代詞人秦觀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
一、知人論世
1, 秦觀:
字少游,北宋詞人,號淮海居士,是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之一。此人少年好俊,胸懷壯志,攻讀兵書,準備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然而世事艱難,他未能如愿以償,后來,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性格變成了多愁善感,憂郁細膩,可以這樣概括:“身為男兒身,心為女兒心 ”
2, 秦觀詞的特點:
情韻兼勝,淡語有味,淺語有致,總之,傷心人寫傷心詞。
二、背景知識
相傳牛郎織女相戀而結合,觸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塵,后夫妻分居在銀河兩側。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會有無數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成一座長橋,便于他們相會,人稱“鵲橋相會”。傳說織女精于紡織,能將天上的云織成錦緞,是織造云錦的巧手,所以,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別好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于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個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
三、整體感知
1, 師讀,學生齊讀,一名學生讀
然后讓學生說出上下闕的內容:
上闕:情侶奔赴鵲橋相會
下闕:情侶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
四、詞句賞析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纖云弄巧”引出會織彩云的織女,“飛星傳恨”引出急切想見到自己心愛的妻子的牛郎。“銀漢迢迢暗度”寫七月七日夜,他們從天帝強劃的迢迢銀河兩邊雙雙暗度。
2,“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會,如果碰上好做艷詞的詞人,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得說他們如何纏綿!如何悱惻!如何多情!本詞作者只寫這么簡單的兩句:一是說相逢的時節(秋天的早晨),二是說這樣的相逢遠勝于人間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鳳玉露”一語,他不但使這秋天的風露,有它的象征意義,秋天的露水晶瑩剔透,象征著他們的愛情純潔和高貴,一年只有一次,這此刻是情侶之間最美好的時刻。
至于,“勝卻人間無數”的深刻內蘊,則無妨作為一個懸念暫且留下,看多下闕,自會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忍顧鵲橋歸路。”
這一句,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從修辭上來講:比喻,對偶)。
“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如情比作銀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蕩漾、綿綿不斷之意。
“佳期入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此所謂:“既見而驚,驚而后喜,喜而反疑是夢。”作者同時代人晏幾道有詩云:“今宵剩把銀剛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后人們的常有心態。
關于“柔情似水,佳期入夢,”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新白娘子傳奇》中“西湖送傘”的故事情節,許先和白素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入夢,”的最好闡釋。
“忍顧鵲橋歸路”是寫不忍心回頭看剛剛相會過的鵲橋和分離時的歸路,這一句則表現他們難舍難分、難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暫的相距卻是此后長久分離的開始,此情此景,讓人如何承受呢?因為來自不易,所以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短暫的相聚比人間夫婦的朝朝暮暮更讓人感動,更讓人留戀。這就是“勝卻人間無數”的所在。
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詞的結句,意思是寫兩個人的愛情若是象織女和牛郎那樣,真摯牢固又長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時時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的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一次永恒的愛與人間有近期的愛相比,這就是作者所言“勝卻人間無數”之所在。這就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到這,詞的主旨就升華到一個哲理高度。這是其一。
只要兩情久長,真心相愛,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卻也勝過朝歡暮聚,這把追求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卿卿我我的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是其二。
五、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詞,默寫這首詞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秦觀和他的創作。
2、賞析《鵲橋仙》詞,認識秦觀反傳統的愛情觀。
3、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賞析《鵲橋仙》的獨特之處。
教學難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朗讀、鑒賞、比較、引導、討論。
二、教學構想:
《鵲橋仙》(秦觀)一詞是一首敘寫牛郎織女神話歌頌永恒愛情的七夕詞。關于本詞教學,首先確定宋詞鑒賞的依據:1、“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2、“詩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結合。”(朱光潛《詩論》)。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因為教授的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在高一學過《迢迢牽牛星》一首七夕詩,教材又是選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賞析秦觀的這首詞的獨特的情趣上。教學過程按照“讀一讀、議一議、比一比”的程序進行。在朗讀中感知全文,醞釀情感,在討論中賞析內容,體味情感,在對比中深化思維,提高品位。
本節課力圖在課堂上呈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狀態,運用材料比較討論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運用文章精要之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設置引讀性的疑問,設置探索性的疑難,促使學生思維深化,引導學生對語言形式進行揣摩、比較、分析、綜合,提煉出語言的要點,由淺入深、層層設問,以訓練思維的深刻性。這樣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思維的啟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學方法上,側重于朗誦教學和比較閱讀。選取幾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詩詞對照,從意象和情感兩方面比較閱讀。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結秦觀在本詞中所體現出來的輕松的筆調、纏綿的感情和高遠的格調等不一樣的情趣。另外,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拓展討論對比古今愛情觀,不僅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牛郎織女這一古老的神話故事,在古詩詞中,早已是寫濫了的套子。多少名家詠七夕,每每感嘆雙星聚少離多。秦觀詞《鵲橋仙》,能于俗套中翻反傳統,出新意。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觀的何種情趣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秦觀,走進鵲橋仙,徜徉在七夕詩詞中,揭開謎底。
(二)知人論世(課前預習):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雖然也寫有少數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從總體看,他堪稱標準的婉約詞人。秦觀十分推崇蘇軾,也頗得蘇軾的賞識,他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當時人稱為“蘇門四學士”。他的詞長于寫景抒情。音律諧美,語言雅淡,委婉含蓄,饒有余味。秦觀詞的內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間的愛情和抒寫個人的愁怨。他的詞風,遠襲溫庭筠,近效柳永。“將身世之感,打并入戀情”,是秦詞的又一顯著特色。
(三)賞析秦觀詞《鵲橋仙》——舊題材新情趣
(1)讀一讀(整體感知):集體讀;分組讀;個人讀;聽讀;誦讀。
板書:上片(相逢)
下片(離別)
(2)議一議(問題賞析):
問題一:意象(云、星、銀漢、風、露等)的修飾語有何作用?
問題二:數字“一”和“無”有何妙用?
問題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有何修辭手法?
問題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表達了怎樣的愛情觀?
(3)比一比:比較意象比較情感。
①《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③晏幾道《鷓鴣天·七夕》: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