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0
這是分別概括靜女三章各自的內容,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 積累字詞,熟記通假字
3、 理解詩歌含意,并熟練背誦
4、 理解《靜女》重章復唱的藝術手法。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鍛煉學生的口譯能力。
思維發展與提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初步學會鑒賞古體詩,領悟古體詩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培養學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再創作的能力。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比興、重章疊句的藝術特色和頂針、雙關的修辭方法。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感受男女主人公純真的初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1.《靜女》蘊含的感情,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2.《詩經》的藝術特色。
本篇內容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古代詩歌有初步理解和鑒賞的基礎,但基礎相對薄弱,課前做好誦讀,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靜女》
一、[導入新課]
愛情名句背誦接力賽(5分鐘)
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愛情名句背誦接力賽,每組每次派一位同學輪流背出一句描寫愛情的名句,限時3分鐘(預留30秒的準備時間,每組思考時間不得超過10秒,可以有一次的提示機會)。
參考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活動結束,教師總結,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的接力賽很精彩)我們剛剛所舉的耳熟能詳的例子中,有的就出自《詩經》,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詩經》這一部著作(同學們一起回答):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誰編定(孔子)?共多少篇(305)?最初稱(《詩》、《詩三百》、《三百篇》)?分為三個部分,是哪三個部分(風、雅、頌)?
(備注:賦、比、興是《詩經》常用的表現手法。
賦,就是直接的鋪敘陳述,如實地把事情說出來。
比,就是比喻,有明喻,如“首如飛蓬”(××像××),有隱喻,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以碩鼠喻貪官污吏(××是××)。
興,又叫起興,從別的事物寫起,引到所要表達的意思上來,帶有引起聯想的意味。)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永恒的主題。《詩經》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源頭,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靜女》,也是《詩經》中一首描寫愛情的詩篇,它給我們展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怎樣的愛情故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90頁。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檢測個別字詞發音,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提問學生)。
姝(shū)俟(sì)見(xiàn)蜘躕(chíchú)孌(luán)貽(yí)
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2.全班朗讀
三、課文講解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1.疏通字詞
俟(si):等待
愛:通“薆”,隱藏、遮掩;
見:通“現”,出現;
踟躕(chíchú):亦作“踟躇”心理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2.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靜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墻上的角樓)
3.“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頂真),說懌女美。
1.疏通字詞
孌(luán):美好;
貽:贈送;
說懌(yuèyì):喜愛,說通“悅”,和“懌”一樣,都是“喜愛”的意思。
女(rǔ):通“汝”,你,指代“彤管”;
2.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提示學生:是見面前還是見面后的情景?)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
3.“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1.疏通字詞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歸荑(kuìtí):贈送荑草。歸,通“饋”,贈送。荑,初生的茅草。
洵:的確、確實;
匪:通“非”,不是
2.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板書:“彤管”“荑”的雙關作用
(備注: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上一篇:沒有了下一篇:沒有了
最新推薦2019-202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2018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雙雙出爐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2018-201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及..最受點贊的網紅少年,12分鐘4次讓座..2018年高考作文題凸顯時代主題2021學年統編版高一必修下冊《變形..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促織》課..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六國論..《與王介甫三書》原文及譯文(《答..談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看法2021高三合肥二模作文:建什么樣的..2021屆高三材料作文審題五則曹禺《雷雨》劇本第二幕完整版閱讀曹禺《雷雨》劇本第一幕完整版閱讀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相關文學常識。
2.掌握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
3.體味詩中主人公熱烈而純樸的戀情。
4.了解詩歌新穎的表現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體會詩歌重章疊唱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掌握朗誦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感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 品讀鑒賞詩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會》,這首來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講述了一個小伙子在十五月圓之時,翹首盼望美麗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會的情景。類似的場景在《詩經》中也曾經出現過,那么詩中的那個小伙子盼來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邶風·靜女》去尋找答案吧。
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 錄音范讀,掌握下列生字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chí chú) 孌(luán) 貽(yí)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2. 學生自讀,并完成下列任務
①勾畫出詩歌中的通假字和不會解釋的詞語,與鄰桌相互提問。
②提問: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參考:描述了一對戀人的約會經過。男子按照約定趕到城墻下,卻沒有看見心愛的女子,焦急萬分之時,女子出現了,并且贈送給男子兩件禮物。
3. 學生齊讀,讀準停頓。
三、師生問答,理解內容
提問:詩歌第一章寫了什么?這一對戀人的性格各有何特點,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明確:交代了一對戀人相約在城墻下,男子如約而至,但女子卻故意躲著不肯出來,男子著急得抓耳又撓腮。“姝”、“愛而不見”表現了女子美麗、調皮、可愛,“搔首踟躕”表現了男子老實、憨厚、癡情。
提問:相會之時,靜女給男子贈送了什么?男子為什么對這些禮物要大加贊賞?
明確:贈送了彤管與荑草。表面上是贊美彤管與荑草,實際是贊美贈送禮物給他的人。原來并不是這些禮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為它是美人所贈,所以愛屋及烏,紅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變得美不勝收了。正如朱熹《詩集傳》:“言靜女又贈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異,然非此荑之為美也,特以美人所贈,故其物亦美耳”。
提問:男子對自己接受的兩件禮物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明確:按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因為荑草是“靜女”跋涉郊野親手所采,物雖賤而情卻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異”的珍品。
四、結合內容,掌握誦讀方法
討論:本詩在朗讀時應該怎樣讀?
參考:首章開篇兩句要讀出赴約時的興奮得意之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應讀出男子苦等不來的焦急苦惱之情。次章前面兩句要讀出收到女子贈物的高興之情,后兩句則應表達出對心愛之人的贊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異”要表現出對“荑草”的喜愛之情,此時之喜悅尤甚于彼時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貽”則應當讀出得意興奮之情。
五、誦讀體會,探究藝術特色
提問:反復誦讀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你有什么發現?詩歌為什么要反復地吟唱?
講解:這兩首詩的部分內容反復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也很相似,這種藝術手法叫“重章疊句”。通過反復的吟詠,能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有助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詩歌的思想感情。重章疊句為《詩經》所首創,正因為它在傳情達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廣為后世詩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問:下面請聽一首流行歌曲,辨別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疊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談談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話》)
明確:歌曲借反復詠唱“我愿(要)變成童話里你愛的那個天使……”傾訴了對甜蜜愛情的無限憧憬和對心中“童話”的執著追求。
六、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③,在城闕④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 ②嗣——傳送,給予。
③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1.齊聲朗讀。
2.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①角度不同:《靜女》是從男子角度描寫愛情生活;《子衿》是從女子角度抒發相思之情。
②情節不同:《靜女》寫青年男女的約會;《子衿》寫女子在城樓上盼望戀人。
③基調不同:《靜女》調皮可愛,充滿歡樂;《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傷感。
④寫法不同:《靜女》主要通過表情神態刻畫人物;《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
共同點:①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直率。
②感情真摯熱烈。
③風格樸實、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復唱的手法。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查找資料,看看《詩經》中還有哪些詩歌大家比較熟悉,把其中的經典詩句摘抄下來,并把它介紹給自己的同學。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分析、再現藝術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靜女》蘊含的感情,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靜女》的朗讀技巧。
教學難點:
《詩經》的藝術特色。
《靜女》人物藝術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回顧第一單元所學內容,導入新單元,介紹《詩經》。
二、《詩經》概況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離騷》,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一)《詩經》的編纂者
孔子刪詩說、王者采詩說、周朝太師編定
(二)《詩經》的分類:
1、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2、從內容上劃分: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 怨刺詩、 戰爭徭役詩、 婚姻
愛情詩(老師關鍵字詞板書)
(二)《詩經》的藝術特點
1、賦比興(表現手法)
2、《詩經》的句式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 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史上永恒的母題。我們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子衿》) 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 以及“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邶風?靜女》(板書)
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強調個別字詞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躇(chí chú)孌(luán) 貽(yí) 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讀(強調節奏、感情基調的把握)
四、老師范讀。
五、全班再齊讀一次,用3~5分鐘背誦全詩。
六、具體講解(采用提問教法):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板書:見面前,約會的場景)
1、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墻上的角樓)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頂真: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的那種首尾相“頂”的格式,又叫“連珠”、“蟬聯”。
表達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板書)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板書:“彤管”“荑”的雙關作用,
總結:
1、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
2、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
3、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紹新詩:
著名學者余冠英先生對此詩曾作了極為達情傳神的今譯,現抄錄如下供你參考:幽靜的姑娘撩人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暗里躲著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撓腮。
幽靜的姑娘長得俏,送我一把紅管草。我愛你紅草顏色鮮,我愛你紅草顏色好。牧場嫩草為我采,我愛草兒美得怪。不是你草兒美得怪,打從美人手里來。
虛詞積累:
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其:①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作定語。相當于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左傳?莊公十年》
②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那。例: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莊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③句中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論語?憲問》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詞詞頭。例: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詩經?邶風?北風》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詞用法。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名詞(這個名詞是地名)則此時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輔”、“舍于其址”;如果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表示人名的名詞,此時句中的“于”是“向”、“對”的用法。“言于孫權”,“趙氏求救于齊”;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詞,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臨國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詞時,還可以作為被動句的形態標志,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如:
郄克傷于矢,流血及屨。——《左傳?成公二年》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八、實踐活動:表演
具體要求:一人旁白,兩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據詩歌內容,認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態及心理活動。
九、布置作業:
1、 回答課后問題
2、 背誦課文
3、預習《氓》
附:課堂擴展(第一課時)
※ 《詩經?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詩經》中賦、比、興的解釋,從來就有很多說法,這里,我們只引用朱熹的話加以說明: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鋪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用今天的話說:“賦”就是直接敘事、刻畫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賦、比、興都是詩人用以構筑詩的藝術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說來,雖某些詩側重用賦、或比、或興,而多數則是交互運用。
德國藝術大家溫克爾曼曾經贊嘆古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 “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 。馬克思也說,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而童年一去不復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詩經·國風·周南·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國風·鄭風·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詩經·國風·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6)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總結,請同學齊讀。
《詩經》中的這類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里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這種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是漢以后愛情詩的矯揉造作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浪漫與明媚的愛情,如山野中不敗的鮮花,雖然充滿野性,但卻像營養著生命的空氣一樣,培育著生活和情愫,塑造著生命的精神。
《詩經》中描寫的愛情,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的考慮,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詩經》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俗氣的情愛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詩經》愛情詩昭示后人,要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就必須贏得主體精神的自由,而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我主要采取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實現的,通過調查,我了解到學生對這節課的反應很好,所以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采用的是逐層深入的教學法,同時非常注意前后知識的勾連,讓同學們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對知識進行徹底、有效的掌握。回顧我的這節課,優點主要是:
1、板書設計精當。2、教學環節緊湊、完整。3、師生互動好,課堂氣氛活躍。4、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比較。但同時我也反思自己的缺點,主要是沒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和分析,急于敢教學進度。以后一定要克服這樣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講好每一堂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