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3
這是商山早行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及本詩的創作背景。
2. 整體感知詩作內容。
3.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他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作《商山早行》。
二、作者和背景
1. 了解作者
溫庭筠(約801---866),本名岐,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晚唐詩人、詞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才不羈,又好諷刺權貴,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2. 了解背景
溫庭筠本是太原祁縣人,但由于在長安南郊安了個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詩歌里,是把長安南郊說成他的故鄉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離開長安,出外宦游。當他在商洛一帶的山區里跋涉的時候,他念念不忘“故鄉”;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著“杜陵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掃除讀音障礙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請讀準以下字的音:
鐸(duó) 槲(h?) 枳(zh?) 驛(y?)
3. 再讀,讀懂詩意
四、文本解讀,問題探究
問題一:題目中“早行”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提醒:4處)
答:(1)直接表現:
晨起動征鐸(清晨起床,車馬鈴聲叮叮當當,旅客套馬、駕車活動已暗含其中)
(2)間接表現:
雞聲茅店月(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人跡板橋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驛墻(“明”反襯天暗,說明“早”)
問題二:首聯“悲”可否換成“思”?為什么?
答:(1)因思鄉念親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蘊深沉,它所表現的情感遠遠超越了“思”,更為厚重,更為濃烈。
(2)悲旅途不便,山險路陡,人情澆薄。
(3)悲生不逢時,仕途失意,前途未卜。
(4)奠定全詩感情基調,點明詩歌主旨。
問題三:賞析“雞聲茅店月,人際板橋霜”
點撥:這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巧妙地排列組合,構成生動可感的畫面,用以表達情感。這種“意象疊加”的寫法,我們還學過《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問題三:(1)這首詩展現了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幅是異鄉的畫面,一幅是故鄉的畫面,找出相應的詩句。
(3)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點撥:虛實結合,實寫異鄉,虛寫故鄉,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五、主題歸納
這首詩選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意象,運用意象疊加、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寂寞,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懷。
六、板書設計
早行思鄉→早行圖景→路上圖景→昨夜夢鄉
七、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收集四、五句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名句并背誦下來。
八、教學反思
在公開課上這首詩覺得有一點難度,課上學生的表現很讓我失望,可能是我沒有調動好,問題設計也有些難的原因吧。今后要在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方面多下些功夫。
作者簡介:
宋海秋,麗江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熱愛生活,熱愛文學,愿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們一起成長。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教學目標:
1、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2、了解羈旅思鄉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研討法、練習法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而悲,歸心似箭。雄雞已經發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 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里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想。短詞成句,節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書后練習)
(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 “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六、背誦、作業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教學目標:
1、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2、了解羈旅思鄉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研討法、練習法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2.培養朗誦能力。
3.積累羈旅詩相關知識。
4.掌握羈旅詩相應的賞析方法,并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體會感情。
2.學會羈旅詩相應的詩歌賞析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羈旅詩相應的賞析方法,并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誦讀-翻譯-賞析-總結-運用
教學鋪墊
詩歌是文學殿堂里的一顆明珠,歷史上的佳作更是燦若星河。在座的同學們一定也掌握了不少詩詞名篇,那么,我們來一場溫故知新的詩詞大搶答,同學們敢迎戰嗎?通過四首學過的詩詞的回顧引出——羈旅詩。下面就以《商山早行》為例來了解一下羈旅詩。
展示羈旅詩的概念:羈旅詩又稱為記行詩、行旅詩,是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詩歌。
明確學習目標
1、知人論詩,整體感知,讀懂詩意。
2、深入理解,賞析詩歌,領會情感,學習方法。
一、猶抱琵琶半遮面——了解作者
溫庭筠, 代 、 。本名 ,字 , 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其他方面由同學補充)
寫作背景
詩人本來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長安南郊安了個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詩歌里,是把長安南郊說成他的故鄉的。
唐宣宗末年,他離開長安,出外宦游。當他在商洛一帶的山區里跋涉的時候,還念念不忘“故鄉”;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著“杜陵夢”。
明確兩點:1.作者認為杜陵是故鄉
2.宦游表明作者仕途之路不順
二、與君山中初相逢——讀一讀、譯一譯
1、初讀,教師范讀,指導讀準字音, 讀準節奏。
2、學生自由讀,注意字音、節奏
3、指名讀,其他同學評價。
4、全班齊讀。
5、結合注解翻譯詩歌。
三、淡妝濃抹總相宜——賞你之妙
賞
1.題目中“早行”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2.本詩描寫的景色是哪個季節?
(補充)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檞樹很多。檞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
3.首聯“悲”換成“思”好不好?為什么?
4.這首詩展現了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幅是異鄉的畫面,一幅是故鄉的畫面,找出相應的詩句。
繪
找出兩幅畫面相應的意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兩幅畫面,并概括兩幅畫面的意境的特點。
凄清冷寂 、溫馨美好
感
這兩幅不同的畫面有何關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小結
這首羈旅詩選取了 等典型意象,運用 等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 ,對家鄉的 以及 的落寞情懷。
四、萬紫千紅總是春——曉你之法
羈旅詩
選取典型意象
運用表現手法
表達思想感情
五、它山之石以攻玉——學以致用
1、運用羈旅詩的解讀方法去解讀課前背誦的詩。
2、解讀新詩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教師寄語
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愿同學們都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板書設計
商
山 羈 選取典型意象
早 旅 運用表現手法
行 詩 表達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