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3
這是三峽教案優秀教案,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朗讀并嘗試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激情
教學重點:
1、深入解讀文章內容,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激情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語匯
2、圍繞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直至當堂成誦
教學構思:
充分突出主體性教學,通過讓學生主動去探究、討論、辨析,發表自己的見解,來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求知欲;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點評與小結,使學生完成由掌握知識到發展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過渡。通過朗讀品味,培養學生賞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審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及素質教育的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李白詩《早發白帝城》導入。簡單了解三峽知識。
作者介紹: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
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懂得重點字詞意思,讀通讀順文章。
1、學生自由通讀,選一名同學試讀,其他幫助正音。黑板上補充:
闕(quē) 疊嶂(zhàng) 襄(xiāng)陵
2、選出一名同學,說一說文章意思,其他幫助糾正。黑板上補充:
自非:如果阻絕:斷或:有時雖:即使良:實在肅:寂靜絕:極
久絕:消失
3、學生再次自由通讀,讀通讀順課文,選一名同學試讀,老師和同學一起對關鍵句劃出節奏。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生自由讀,加以鞏固,然后齊讀。
三、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范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凄美之氣。
四、析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山、水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說句子。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說句子。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蕩的、凄寒的……
五、探究閱讀------了解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于寫什么?水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為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征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橫山和姑溪河不同季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課后編一本集子——《家鄉美》
六、背讀——嘗試單堂背誦(可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
七、延伸閱讀——培養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為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生許多變化,那么,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贊美。但愿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
板書設計:
一、教學設想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剛上初一的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可能會有枯燥之感。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本文要達到的課標要求: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四、教學步驟
(一)談話啟發,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游吧?你都到哪兒旅游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設計說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進行引導)大家小小年紀,游覽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歷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免費的旅游,去欣賞一下長江三峽的美麗風光,好嗎?
(二)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師:自古以來,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的詩文呢?
【設計說明】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既擺出困難,又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才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設計說明】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通過剛才的朗讀,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內容,為游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游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游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提問:大家剛才在寫導游詞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寫景有什么特點?哪些句子是你認為寫得最美的?能不能給大家分析一下?
(此環節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后寫水;按照季節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談觀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美景或你所游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教學目標】
《三峽》優秀教案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用簡潔語言描繪景物特征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自修階段)
[1]熟讀課文,讀準字音。
嶂隱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駿茂盛元旦山澗屬引凄涼衣裳巫峽重疊疾風鳴叫朝
[2]查找資料,解釋詞句。
略無闕處疊嶂:重疊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陽光。襄:上。
陵:山丘。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阻隔不通(斷)。哀轉久絕:消失。或:有時。
宣:宣布君主的詔諭。朝zhao:早晨。暮:晚上。雖:即使。奔:代快馬。御:駕。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飛漱:飛流沖刷。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榮;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澗肅:寒靜,
夾在兩山之間的水溝,肅穆。(寒峭:形容冷氣逼人)嘯:拉長聲音叫。屬引:連續不斷。
[3]試直譯全文。
參考譯文: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山,簡直沒有空缺中斷的地方。層層重疊的巖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順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時帝王的命令緊急宣布,早晨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到達江陵,兩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快馬,駕著輕風,也不如這樣快。
春冬季節,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特的柏樹,懸泉和瀑布,飛流沖刷在山巖之間,山高水清,樹木繁茂,確有很多趣味。
每當初晴時分,霜后清晨,林間寒峭,山澗肅穆,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叫,連續不斷,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最長,猿叫三聲使人淚濕衣裳。”
[4]或許你還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譯準確,但相信你一定已經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字詞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峽風光,不妨把你頭腦中的三峽用一段文字描述出來。也可完成課后練習一。
課上導學(自助、自新階段)
[1]簡介作品,導入課文
《三峽》選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國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經》是記述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課文節選的部分著重寫了三峽的山勢及四時的景色,文句簡潔,意境優美,是《水經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學生問答,教師解惑,了解內容。
1、齊聲朗讀,師生問答,檢查有注釋和學過字詞的'掌握情況。
2、逐段朗讀,學生提問,學生答疑,對學生有疑惑之處進行引導明確。
3、指名逐句直譯全文。(看誰譯得正確而且流暢)
4、自選段落,速背比賽,(看誰背得多)
[3]梳理層次,想象情境;
1、 分別用一個詞或短語概括各段所寫的主要內容。A地形地勢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選取了哪一景物寫三峽的地形地勢的?所選景物有什么特點?表現出三峽的雄偉氣勢。明確:山;連,高。
3、 完成下表。說說你想象中的三峽是什么樣的?(可參照課前預習[4]和課后練習一)
季節 所選時間 所選景物 景物特點 給人的____________感覺
夏季 水漲之時 長江行舟 洶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騰壯觀水勢磅礴
春冬季節 風平浪靜之時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巒柏樹泉水瀑布 潔白素湍碧綠綠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極高絕獻奇特怪柏高懸懸泉飛瀉飛漱 水清清澈樹榮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詩如畫清幽宜人明朗閑靜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樹林山澗高猿山谷 寒靜肅穆長嘯凄異空寂傳響 悲涼凄清哀涼氣氛令人感傷三聲淚下
[4]討論交流,概括特點
1、 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討論交流。
2、請概括文章描寫景物的特點,寫成一段話。
[參考]作者構思精心,描寫生動。
本文主要寫的是三峽的形勢和景色。先寫高山重疊,表現山勢雄偉,這是全景;后分寫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時序,先寫夏季,濃墨于江水暴漲時的湍急,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再寫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風平浪靜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畫境,展現三峽清幽閑靜的山光水色;最后寫秋季,落筆于晴初霜旦之時的林寒澗肅、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長嘯、屬引凄異,渲染出峽區寒靜肅穆,哀涼凄清、令人傷感的氣氛。不難看出作者匠心獨運,四時之景,各具特色,循環變幻,奇景迭出,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奇麗多彩的三峽山水圖。
具體描寫手法多樣,形象生動。開頭大筆勾勒全景:山連,高到“略無缺處”;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見曦月”。這是三峽獨有的自然景觀,描寫十分形象。寫夏季江水之奔騰咆哮,放棄直接描寫,而是虛擬一葉扁舟,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寫路遠、時短、行速襯托水流的洶涌與湍急。寫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連排出八個極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榮峻茂的優美境界,讓人應接不暇,如臨其境。寫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澗肅;然后緊緊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嘯”極力加以渲染: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不僅讓人看到三峽凄清的景色,還讓人聽到凄異哀轉的猿叫,勾起人們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漁歌襯托三峽深秋的清幽寂靜。
酈道元地理學家的目光探尋自然,以文學家的心靈感受自然。因此,他筆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帶著幾分靈氣。他筆下的三峽就像一位魁偉的男子,有盛夏的熱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閑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整個形象豐滿而多情。
[5]積累描繪山光水色的詞語
1、 本文語言極為精致洗練,請將下列詞語積累到自己的資料本上。
重巖疊嶂回清倒影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空谷傳響
2、 簡單說說它們的意思和使用環境。(看誰釋得準、好)
課后鞏固(自立、自給)
[1]課后作業:自由寫作訓練,可任選一題來做。
1、 選一個季節描寫三峽風光,整理到作業本上。
2、 近不用上課,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請將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寫出來。
[2]反饋練習:
1、解釋加點詞的意義(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無缺處屬引凄異哀轉久絕絕多生怪柏沿溯阻絕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斷其股
2、翻譯句子(2分)。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問題。(13分)
(1)《三峽》中描寫兩岸懸崖陡峭雄偉險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峽》中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和“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分別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辭方法。
(4)《三峽》一文引用漁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峽》一文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
(6)本文語言精致、洗練,用語俏麗、貼切。請選取文中一處做簡要分析。(3分)
示例:描寫三峽春冬一段中,因為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飾“潭”。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三峽風光片)
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剛才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言)
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過渡:
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里有了一些對三峽的印象了,但還有點兒模糊,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任選一景,用自己的話把它詳細描述下來,好嗎?(四人小組合作,一人執筆,其余三人口頭描述。)
(組內代表發言)
過渡: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么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課時
四、拓展延伸:
過渡: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
三峽大壩工程。
大家有查到關于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展示三峽大壩工程的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世界上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到2009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抬高175米,請對照課文和查找的資料及圖片,展開想象,描繪一下那時酈道元所描寫的景觀會有怎樣的變化?
(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結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作業:
1對三峽工程眾說紛紜,你的看法呢?結合課文和你查找的資料,談談你對建立三峽水利工程的看法。
2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以“三峽”為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山)--奇險
夏湍急
三峽--(美)
(水)--春、冬清幽
秋凄清
第三課時
一、背誦并墨寫課文。
二、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后記: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能理解文意,領略三峽景色之美,并能展開合理想象,體味文章優美意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