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4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筆記,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教學了第四課《列夫·托爾斯泰》,節選自茨威格的傳記作品《三作家》。課前布置了預習,也要求同學們課后看《名人傳》,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
課堂上,我首先檢查預習情況,指名上臺板演生字新詞的注音解釋,我到學生行間檢查其它同學的預習情況。我感覺有的同學在躲避我的眼神,有的同學我一到他的前面,就趕忙把書合上。我知道他們一定是沒有預習好,不好意思讓我檢查。然后我要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句子,并仔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對這么簡單的題,同學們還是耷拉著頭,不回答。教室里的氣氛一點也不活躍。我真想臭罵他們一頓,但我覺得沒用。于是我讓同學們課上進行預習,要求每位同學大聲讀課文,劃記課文對托爾斯泰眉毛、須發、皮膚、鼻子和眼睛進行描寫的語句。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讀完后,我提問,這下有幾位同學舉手了,他們也答得很準確。
后來,我讓同學們討論課后作業第四題,聯系托爾斯泰的生平討論托爾斯泰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這下大多同學又傻眼了,他們還沒有進行課外閱讀,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我也沒有批評他們,我只說我們把這道題留作課后作業吧,你們可以在看完《名人傳》之后把自己的看法寫在隨筆本上吧。同學們欣然接受了。
今天在課堂上,我兩次改變教學步驟,在沒有運用粗暴的教學方式的情況下,完成了教學任務,我慶幸我的修養高了一點。不過,對這一屆的學生,我也感到有些擔憂,他們學習習慣太差勁了,他們很少進行預習,老師布置了他們也不會認真做。我們做老師的,真該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一番功夫,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能夠自覺自主的學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作者運用極其巧妙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把人們帶進無窮的想象空間,似乎在精雕細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名家之作,體裁是回憶錄和傳記,讓學生感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的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學習本文,是要讓學生們受到人文主義的熏陶。
(三)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我確立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作者,明背景,掃清字詞障礙。
2.賞句子,品語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標
1.懂手法,明主旨,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
2.學技巧,會合作,體會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對人物外貌細膩而夸張的刻畫所運用的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的知識面比較窄,對托爾斯泰的了解可以說是空白,所以課前應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托爾斯泰的材料,增加對這位大文豪的認識。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課學習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結合我校十二五市級科研課題“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環節采用我校的“六環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的課堂環節如下:
1.學生借助學習用具設計自學筆記。(學生課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掃障礙
2)賞句子 品語言 悟情感
3)解文題 明主旨 懂結構
2.教師導入并出示自學提綱。(3分鐘) 【創設情境】
3.教師分配各組學習任務。(2分鐘) 【以學定教】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14分鐘) 【質疑探究】
5.學生匯報展示。(教師參與其中)(15分鐘) 【精講點撥】
1)板書提綱,突出重點 2)學生講解,生生互動
3)提出質疑,教師補充 4)學生評價,小組評比
6.學生鞏固反饋。(與上一環節交叉進行)(5分鐘) 【鞏固內化】
7.隨堂測試(5分鐘)
8.布置作業(1分鐘) 【總結作業】
(二)說學法
結合我校“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兩段六環”的構建工作,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把教學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學筆記的內容,進行自我匯報展示。
我設計的自學提綱如下:
(把研討提綱分配給5個小組,組長進行組內任務分配,根據學生層次進行難易組合。)
1.感知課文 讀懂人物:
(1)你想象中貴族出身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是什么樣子?
(2)在課文中你求證到的答案是怎樣的?
(3)茨威格筆下的托爾斯泰是什么樣子?
此3個小題目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想象中進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使他們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這個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任何以教師個人的閱讀體驗為切入點的教學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在雙邊或多邊對話中,話語權不是僅僅掌握在教師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個詞來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寫時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段和什么描寫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7)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此4個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讀人物,學習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更是讓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生動感人。
2.探究課文 讀懂作者
(8)作者為什么要不遺余力、濃墨重彩地描寫托翁的眼睛?
(9)讓我們看到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內心世界?
此2個小題的設計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蘊涵于作品深處的意蘊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華 讀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個人的外在表現還是內在修養?為什么?
(11)你是怎樣努力成為這樣人的?
此2小題設計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學生的視線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目標。
4.知識遷移 讀出問題
(12)作者描寫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這種先丑化后美化的寫法叫什么呢?
此題目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體會文章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寫作手法,這也是本文獨具匠心之處。
《列夫托爾斯泰》反思1
課上完之后,反思了一下,覺得存在以下問題:
在講這節課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了課前準備,回去搜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作品、背景、生平經歷、思想歷程等等,為課上小組討論做好準備。但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若沒有讀個三遍以上是讀不進去的,我沒有讓學生提前預習,本想看看自己的預設教學情景和學生這種臨場回答之間還存在哪些問題,但不預習對這節課來說,就如蓋房子沒打好地基似的,前面一大塊是講一個人物的寫作手法:側面描寫、對比、修辭。本文的修辭最多的是比喻,然后找出比喻的句子,細細琢磨體會在加一個小練習,抓住人物的顯著特征來刻畫,用上這些寫作手法。但我卻怕后面時間不夠,沒敢多耽誤時間,找出幾個比喻句子之后,就立馬進行下一環節。所以在找寫作手法時,問的問題不明確,學生沒有充分去找并去體會,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道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這一大的環節沒有處理好,比較失敗。對學生的臨場回答,我沒有給予恰當準確的評價,尤其在學生說托爾斯泰以前是如何的風流,在最后卻因為讀書變得好了,我只是從作家本身評價,他通過讀書最后變好,是一個丑也可以轉換成美的過程,卻忽略了從中學生的審美觀來看美丑,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此來把這節課給提升出去,一個亮點沒有把握好,最大的一個遺憾,很多聽課的老師都為我著急,可我就是沒有說到點子上去,今后一定多加強這一方面。
結尾的一個是布置作業環節,激動的我(可能太緊張的緣故),大腦竟然一片空白,事先準備好的作業題目:我看托爾斯泰之“丑”,我談托爾斯泰之美,從中學生的審美觀看托爾斯泰,讓學生從這節課學到的東西會去做個練筆,談談體會,我卻一個也想不起來了,仿佛在等著下課一般,從這里我總結一點,承受能力不強,心里素質有待提高。
一、彩圖導入,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列夫·托爾斯泰》一課看不了一半就不喜歡讀下去了,因為全文篇幅很長且只圍繞托爾斯泰的面部來描寫。因此在導入時我運用課本前面的彩頁中的圖片。圖片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張照片,毛發叢生,但也顯出幾分慈祥可敬。我提出問題:“這張臉特點十分突出,如果讓你來進行外貌描寫,你會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寫?”學生一邊想一邊翻開書,開始閱讀,驗證自己的想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分析結構,明確問題“全文從哪些方面刻畫托翁肖像的”后,再逐段分析肖像特征和怎么寫,然后明確1—5段描寫外貌特征,6—9段描寫眼光犀利,條理清晰,學生易接受。
三、教參上要求兩課時教授本課,因為我覺得課文很難,就沒有深入研讀文本,集中在了一課時,研讀“平庸乃至丑陋的外表”時,結合了比喻夸張的修辭;研讀“眼睛的精美絕倫”時,結合課后習題二。這樣安排學生理解膚淺,只知道了一些表面上的知識。如果考試出題范圍細化,本課將是很大隱患。
四、在本課學習時,我聯系到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但自己沒有專門強調本課的作者茨威格,導致一部分學生認為《列夫·托爾斯泰》的作者就是羅曼羅蘭。雖然我在其后也多次重新補充,但月考中依然還有學生出錯。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在課堂40分鐘內盡可能的把準確的要點傳達給學生,切記不加區分的聯系,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知識點。
《列夫·托爾斯泰》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人物傳記。它不同于其他的'人物傳記,寫他的生平、主要事跡等,這篇文章主要是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并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不僅展示了他獨特的外貌特征,而且通過對他犀利的眼光的描寫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也表現了作者對他的崇敬、贊美之情。根據單元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學會描寫人物的外貌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我本著這一要求,進行設計。
整個設計,我都圍繞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和自己的課堂模式。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盡力追求“學生活動充分、語言積累扎實、情感體驗豐富”的教學效果,力求實現語文課堂的詩意棲居,實現語文學習的快樂旅行
《列夫·托爾斯泰》是一篇較難的文章,想理解透徹有很大難度,因為這需要結合當時俄國的現實狀況以及托爾斯泰的生平來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盡量降低了難度,點到為止,盡可能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講解。
當然,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本節課對課文的閱讀還不夠,本文有大量的語言是需要細細評析的,而且要聯系實際來學習,所以我要在第二課時細品語言,尤其是描寫眼睛的傳神語言。還有少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同學肯定沒有學好,需要課下再輔導。課堂氣氛還沒達到預想的效果,還要加強。由于我的經驗不足,還有很多認識膚淺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領導和同仁的批評指正,讓我的課能夠更加的成熟、完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