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0
這是詠雪教案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詠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級上冊第五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一則。
本文講述了一個寒冷的雪天,東晉赫赫有名的謝氏家族在無法外出之時,與子侄輩談論詩文的雅趣。天上的雪忽然紛紛揚揚,下得越來越大,這使主講者謝安感到很高興,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
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文言文不易讀通,讀懂,特別是時隔境遷的詞語,更增加了難度。因此,我采取誦讀跟復述故事結合,直至成誦。化文言為白話,易于理解字詞,理解文意。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復述故事。欣賞詠雪名句,學習比喻手法的運用和詠物類文章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2、難點: 欣賞詠雪名句,學習比喻手法的運用。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思路: 教學準備:課本,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七年級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誦讀,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文言文還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谶@種要求,設計上述目標和重難點。 五、教學過程:
(課前安排學生預習:查字典,讀準字音,朗讀課文,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完成導學案的預習案)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雪”的謎面,讓學生猜。
一夜北風猛,遍地大籠統,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多媒體展示雪景)
3、讓學生猜猜古代詩禮簪纓之家下雪天可能干些什么事。(引出作者介紹。)
(設置情境,營造氛圍,自然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品析文中詠雪的比喻句做好了準備。)
二、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1、讀準字音,節奏。指導朗讀。?
2、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課文。
( 朗讀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基本了解,文言文的閱讀,強調誦讀。誦讀有助于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豐富的內涵和情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根據注釋口頭翻譯,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2、復述故事情節,要求:
?、庞米约旱脑捴v述故事情節。
?、瓶邶X清楚,聲音響亮。
3、“撒鹽空中”與“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4、你還能說出一兩個飛雪的好比喻嗎?
(合作精神是21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討論中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文明地 進行人際溝通,培養合作精神,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
四、檢查討論結果。
1、 不看書解釋加點字。
一、教學目標
詠雪教學設計范文
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三、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七、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教學目標]語文《詠雪》教學設計
1、培養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的能力。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文言字詞、文言知識,鞏固翻譯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兩個比喻句的比較,對比喻修辭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賞析比喻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4、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文言字詞、文言知識,鞏固翻譯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通過兩個比喻句的比較,對比喻修辭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賞析比喻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難點]
1、積累文言知識,鞏固翻譯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兩個比喻句的比較,對比喻修辭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賞析比喻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準備]
讀通課文,根據書下注釋大致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謎語: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打一種自然現象)
趣味謎語導入,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接觸文言文,要讓他們對文言文產生興趣,體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辭之美,而非產生恐懼回避心理。
二、讀通讀順熟讀成誦
1、學生指名朗讀,教師糾正讀音。
2、出示句子停頓小練習: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總結:可以通過書下注釋和文意劃分停頓。
3、教師示范朗讀(注意句子停頓和情感)。
4、再讀,注意句子停頓。
5、齊讀(熟讀成誦)。
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要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礎方面的落實設計得比較扎實。通過預習自讀、指名讀、示范讀等方式將文章讀通。提醒學生注意讀的停頓和情感,將文章讀出古韻,熟讀成誦。通過出示句子停頓小練習的方式,讓學生發現文言文學習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過書下注釋和文意劃分停頓。
三、把握重點疏通文意
這篇文章雖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在預習時和讀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點?
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請找出并用原文回答。
文言知識點撥:古今異義以及詞義范圍的變化。
1、兒女:今義:兒子和女兒;古義:子侄輩
2、(拓展)妻子:今義:妻子;古義:妻子和孩子
3、找出文中另外一個古今異義詞。
擬:今義:仿照、打算;古義:相比
出示重點理解詞語,考察預習效果。(搶答方式)
俄而雪驟:不一會兒,雪下密了。
公欣然曰:高興的樣子
未若柳絮因風起:比不上不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文言知識點撥:判斷句:即……也。省略主語。
全文翻譯。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詩論文。不一會,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做柳絮被風吹得漫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就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出示參考答案進行比對,及時提出問題并解答。
《詠雪》一文字數不多,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字字珠璣。理解起來并不困難。抓住文中的幾個重要信息點:即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訓練學生用原文回答問題的能力,從而抓住文章線索。適時點撥“兒女”等古今異義的文言現象,抓其中的重點詞語考察預習效果,由此順水推舟,翻譯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譯進行比對,即時提出問題并解答,在課堂上掃清所有翻譯障礙。
四、形神之辯賞析比喻
1、詠雪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提出中心問題問題“白雪紛紛何所似”。
2、你更喜歡“撒鹽”的比喻,還是喜歡“柳絮”呢?說出你的理由。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從形、色、狀等)外形方面比較。
單從外形方面比較行嗎?還能從哪些方面去看一個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還要看“神”,即神韻之美)
3、文中有沒有明確告訴我們哪個比喻更好?你欣賞哪個?為什么?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會比做什么?
?。Z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
拓展思維,脫離書本,展開豐富的想象,為后面鑒賞比喻句做好鋪墊。
5、你學過的詩句中,有哪些描寫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寫雪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樂游春苑望鵝毛。
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
看看這幾句,分別把雪比作了什么?他們寫的美不美?為什么?
6、再回來看看同學們的.比喻,究竟哪個美。(分析學生提出的比喻)
總結: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美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結
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柳絮”之喻,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究竟文中的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呢?圍繞這樣一個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辯論。從顏色,外形,下落形態等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引出“形”“神”之辯。開放性的辯論最后收歸為:一個好的比喻不僅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說神韻之美。初步總結后再出示古代詩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發掘神韻之美。最后通過學生們自己對于雪的比喻,加強深化,達到教學目標。
六、作業布置:
1、以“雪”來造一個比喻句。
2、抄寫并背誦《詠雪》原文及書下注釋。
七、板書設計:
詠雪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樂融融的氛圍。
發揮想象,會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
學習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常見文言字詞,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學習難點
發揮想象,會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劉禹錫的《烏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當時最有名、最顯赫的兩個大家族,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這兩個家族人才輩出。而謝安無疑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淝水之戰,就是時任東晉宰相的謝安指揮的。
本課要學習的就是有關謝安與他子侄輩講論文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詠雪》。
二、作家與作品
1、結合課文注釋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和劉義慶的知識。
《世說新語》,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全書按內容分類記事,共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
三、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節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指導讀音。
(2)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清停頓,注意節奏。
(3)去標點讀,讀出停頓,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再讀課文,讀懂文義:
(1)借助課本注釋,小組合作,共同翻譯。
補充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號、物品名稱、計量單位要保留。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
補:補充省略的詞語和句子成分。
刪:刪掉沒有實在意義的詞語。
(2)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強調重點字詞。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時間:寒雪日
地點:家里
人物:謝太傅、兒女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