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9
這是陳太丘與友期教學板書,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三、教學方法:
朗讀、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討。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情導入:上個星期,我和一個朋友約好早晨8點出發爬山,可時間到了,他還沒來,我該怎么辦呢?誰來幫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個叫陳太丘的人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課題: 陳太丘與友期
二、檢查學生預習
課文到底講了什么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請一生復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等這個同學講完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 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1)聯系前幾篇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借助下面注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為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課堂討論:
1、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們?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1)陳太丘:
“太丘舍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樣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是怎樣做的?
五、學生當堂表演元方與友人的對話。
六、自由朗讀,當堂成誦檢查。
七、課外延展
1、講一個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課堂討論中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寫一段文字,如《談陳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見》
3、習作:《我家來了客人》。
教材分析
1.新課標要求形成學生對親情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這是篇課內閱讀課文,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悟濃濃的父子情,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一單元體現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2.本節課要學生學習元方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 ,感悟親情,知道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1.課文短小精悍卻反映了道理,要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從文言字詞到感悟,再到進一步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過程和方法:讀并體會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誦讀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對誠信與禮貌的感悟。
教學難點:領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課老師想領同學們再次走進精典故事,去認識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時空,沿著中華文化的長河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好不好?[引出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懂它
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2、齊讀
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 對照注釋邊讀邊疏通文意,小組合作
2、 落實重點詞句
3、 學生講故事
4 、引導朗讀,注意停頓與重音,把握感情,師生點評。學生互相挑戰誦讀,熟讀背誦。
品味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你悟到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如果是你怎樣辦?
設題意圖:通過對問題的品味探究,讓學生了解內容,形成自己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對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誠信與禮貌的重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教師點撥: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嘗試用誠信、寬容、理解的方式去與人溝通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教學目標
(一)積累重要文言字詞,掌握淺易文言文翻譯技巧
(二)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三)培養學生守信、重禮、寬容的價值觀
2學情分析
孩子預習較好,上課活躍
3重點難點
1.積累重要文言字詞,掌握淺易文言文翻譯技巧
2.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說新語》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請翻開課本129頁。
(板書課題)
活動2【講授】一讀,讀準字音
1、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剛才大家都朗讀了一次課文。那么你們覺得哪個字的字音需要注意?(“不”,通假字,通哪個字,就讀哪個字的音)
3、字音沒有問題,那節奏了?
4、齊讀課文,看是不是每個同學都把音讀準了,注意讀出節奏。
活動3【講授】二讀,讀通大意
1、老師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利用書下注釋,嘗試翻譯課文。(點撥: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期間讓學生拿出筆圈點勾畫。)
2、不懂的地方,小組內交流學習。
3、(三分鐘后)學生上臺講解落實重點字詞(期、舍、不、委、君、家君、尊君、引、顧),學生做好筆記。提出重點語句(去后乃至)
我們已疏通了文意,在理解的基礎上,我相信大家能讀的更好。請同學們大家放開聲音齊讀課文。
活動4【講授】三讀,讀出情節
1、同學們,我已經疏通了文意,那么你們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情節嗎?復述故事情。
節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抓住記敘的哪些要素?
2、人物有幾個?主要人物?既然陳太丘不是主要人物,第一句是不是該刪去?題目為什么是陳太丘與友期?
3、(屏顯)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填空)
4、把握了故事情節,請同學來表演這個故事。(先在小組內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再抽同學上臺表演。)
活動5【講授】四讀,讀出人物
1、元方和友人是什么樣的人?(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2、你覺得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補充背景材料。
活動6【講授】五讀,讀出感悟
1、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2、我們要學會寬容。
陳太丘與友期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陳太丘與友期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說新語》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請翻開課本129頁。
(板書課題)
活動2【講授】一讀,讀準字音
1、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剛才大家都朗讀了一次課文。那么你們覺得哪個字的字音需要注意?(“不”,通假字,通哪個字,就讀哪個字的音)
3、字音沒有問題,那節奏了?
4、齊讀課文,看是不是每個同學都把音讀準了,注意讀出節奏。
活動3【講授】二讀,讀通大意
1、老師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利用書下注釋,嘗試翻譯課文。(點撥: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期間讓學生拿出筆圈點勾畫。)
2、不懂的地方,小組內交流學習。
3、(三分鐘后)學生上臺講解落實重點字詞(期、舍、不、委、君、家君、尊君、引、顧),學生做好筆記。提出重點語句(去后乃至)
我們已疏通了文意,在理解的基礎上,我相信大家能讀的更好。請同學們大家放開聲音齊讀課文。
活動4【講授】三讀,讀出情節
1、同學們,我已經疏通了文意,那么你們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情節嗎?復述故事情。
節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抓住記敘的哪些要素?
2、人物有幾個?主要人物?既然陳太丘不是主要人物,第一句是不是該刪去?題目為什么是陳太丘與友期?
3、(屏顯)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填空)
4、把握了故事情節,請同學來表演這個故事。(先在小組內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再抽同學上臺表演。)
活動5【講授】四讀,讀出人物
1、元方和友人是什么樣的人?(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2、你覺得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3、補充背景材料。
活動6【講授】五讀,讀出感悟
1、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2、我們要學會寬容。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并爭取能背誦。
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③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隨身擴音小喇叭、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導入
(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沖稱象、曹植作《七步詩》、王冕四歲學畫、王羲之七歲通書法)
2、出示課題
3、出示教學目標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自讀的要求和步驟)
(步驟:1、粗讀,讀準字音。 2、再讀,結合注釋粗通文意。3、反復朗讀,直至能夠背誦。4、品讀,提疑問,寫評注。
要求:1、讀書聲音要洪亮。2、不懂的字詞要翻檢工具書。3、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重點實詞下加點,重點虛詞下畫著重號,疑難句子下畫線,疑難問題寫上評注。)
三、翻譯課文
1、譯讀技巧
Ø 留:人名,地名,物名,職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Ø 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Ø 換:用現代漢語去替換文言詞語
Ø 加: 按現代語言習慣加字 , 把單音節詞語變成雙音節詞語.
2、老師點出重點字、詞、句子(先提問學生,后出示答案)
與友期(約定)行 期日中(中午時分) 太丘舍去 (放棄)
去后乃至(才) 元方時年七歲(當時;年齡) 門外戲(嬉戲)
“尊君在不?”( 尊稱,您的父親;“不”通“否”表示疑問)
待君(待:等待;君:尊稱,“您”) 非人哉(語氣詞,啊)
相委而去(委:丟下、舍棄;去:離開)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父親)
則是無信(信用) 下車引之(拉)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句子: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學生比賽翻譯
(先以座位行或列開火車的.形式翻譯,后出示全篇譯文)
4、譯讀積累
課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尊君: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 君:我的父親(謙詞,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5、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自由組合形式進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
四、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你認為元方和友人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朋友的哪兩點錯誤?你欣賞元方嗎?欣賞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么樣的人?)
元方:聰穎機智、有正義感 、童真無邪
友人:無信無禮、勇于自責、 知錯能改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意見A: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大家對人物有不同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論語》中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關鍵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
3、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陳太丘,遇到文中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元方應該給父親的朋友解釋道歉的機會;友人應該向元方說明不守時的原因,爭取得到同情;陳太丘不等朋友自己先出發應,該囑咐兒子等友人的時候告訴友人他先去的原因,或者等到友人來才出發,不管怎樣都應該有所交待。)
五、共同探究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我們要學會聰明應對他人。
六、比賽背誦 (以學習小組或個人形式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誠信故事《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后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出處《史記·季布來布列傳》
2、誠信名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