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5
這是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公開課,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2學情分析 3重點難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 導入新課
一、 導入新課: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進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文,讓我們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文的樂趣。
學習文言文老師推薦五字法:讀、譯、背、悟、寫。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按這五字法進行學習。
活動2【講授】二、初讀感知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好,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 是通假字。聯系以前學過的通假字:“項為之強”中“強”通“僵”,“誨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
3、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詞語要勾畫出來。如重點詞語: “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個中心發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課件展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
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代漢語的意思。
2、課件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以搶答的形式作答。
重點詞句:
期:約定 至:到 去:離開 行:走 舍:放棄 乃:才
委:丟下 舍棄 則:就,便,那么 引:拉 顧:回頭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交流,敢于提問。)
4、再次朗讀。讀出語氣,重音,節奏。可以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按組來讀。別的同學讀的時候,自己可以想象課文中的情境,為背誦作準備。
5、找一名學生復述課文,看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過程,為背誦作準備。)
四、背誦課文。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于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
活動3【活動】五、品悟探究
五、品悟探究。
1、讀了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不求意見一致,只要能說明理由。
六、讀后思辨:聯系當今談談你對“信”的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守信的名言。
活動4【作業】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
繼續背誦全文。讀讀《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陳太丘與友期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 導入新課
一、 導入新課: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為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為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進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文,讓我們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文的樂趣。
學習文言文老師推薦五字法:讀、譯、背、悟、寫。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按這五字法進行學習。
活動2【講授】二、初讀感知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好,該怎么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 是通假字。聯系以前學過的通假字:“項為之強”中“強”通“僵”,“誨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
3、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譯后再讀。合作學習。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詞語要勾畫出來。如重點詞語: “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個中心發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課件展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
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代漢語的意思。
2、課件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以搶答的形式作答。
重點詞句:
期:約定 至:到 去:離開 行:走 舍:放棄 乃:才
委:丟下 舍棄 則:就,便,那么 引:拉 顧:回頭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交流,敢于提問。)
4、再次朗讀。讀出語氣,重音,節奏。可以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按組來讀。別的同學讀的時候,自己可以想象課文中的情境,為背誦作準備。
5、找一名學生復述課文,看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過程,為背誦作準備。)
四、背誦課文。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于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成長!
活動3【活動】五、品悟探究
五、品悟探究。
1、讀了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不求意見一致,只要能說明理由。
六、讀后思辨:聯系當今談談你對“信”的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守信的名言。
活動4【作業】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
繼續背誦全文。讀讀《世說新語》。
陳玉嬌評論
優點:
簡單、實用的課
缺點:
可以在細化點
【教學目標】
《陳太丘與友期》的教案
1. 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2. 積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文中主要贊頌的人物是誰?(東晉才女謝道韞)贊美了她什么呢?(聰明有才學。)我們現在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然后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后讓學生評論正誤優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并討論。(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1.讀懂課文并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容。
3.學生提問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3在《世說新語》中《詠雪》列入“言語”,《陳太丘與友期》列入“方正”,這是為什么?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訂正。(或留作課外作業。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下課!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無奕(yì)⑤友人慚(cán)
⑥雪驟(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風起(乘著,趁著)
○3過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丟下)
○5講論文義(講解)(討論)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
○9與友期行(約定)(同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兒當“子侄輩”講)
○11下車引之(牽,拉)○12入門不顧(回頭看)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翻譯:不如(比作)柳絮乘著大風飄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譯:真不叫人哪!和別人約
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翻譯:(父親的朋友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家門。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劉義慶(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義”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無奕()⑤友人慚()⑥雪驟()⑦非人哉()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
○3過中不至()○4相委而去()○5講論文義()()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驟()()
○8太丘舍去()()○9與友期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11下車引之()○12入門不顧()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教學目標]1、 背誦全文;2、掌握重點文言詞匯;3、 評價人物。
[教學重點]1、評價人物。2、掌握重點詞匯。3、 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1、評價人物。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陳太丘與友期》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七年級語文上冊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為:知識與能力:積累重要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評價人物,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傳承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傳統。
[教學方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學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合作法:交流自己對人物做法的.理解。
[教學過程要點]
導入新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疏通文意(學生質疑、教師和學生共同解答,注意:期、舍、去、不、委、引、顧及“君”“尊君”、“家君”的古代稱謂)評價人物(陳太丘、陳元方、友人)主題探究。
教學內容: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新課導課
教師請學生說自己的品行優點。
學生發言。
激發興趣
引入課文
二
誦讀課文
1、范讀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3、引導學生背誦
4、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自讀、齊讀、背誦
感知課文內容,文言積累
三
積累文言詞語
1、重點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顧)
2、教師補充
3、掌握古代一些稱謂詞語。《贈送令尊》故事講起。古代表敬稱:令、惠、高、請、賜、華、賢;謙稱:家、舍、小、老、拙、鄙、敝、犬
1、 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詞。
2、 舉手提出問題。請學生解答。
3、 明確:期:約定;舍:放棄;去:離開;不:通“否”;委:放棄;引:牽,拉;顧:回頭看
尊君:敬稱對方父親、君:敬稱對方,您;
家君:稱自己父親。
掌握積累文言詞語(古今異義、通假字)
四
研討課文(評價人物)
1、你同意文中三個人,你同意誰的做法嗎?
2、教師歸納(結合作品知識解答)本文選自《世說新語》“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
1、學生思考并寫好看法。
2、學生發言。
3、評價人物。
評價人物,獲取情感體悟。
五
探究活動
從人物姓名設計問題:
陳太丘——陳實(誠實)
陳元方——(原來方正)
學生給自取一個名、號表現自己的性格志趣。
請學生發言。
傳承民族優秀傳統。
六
討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莊子·盜跖》)
學生發表看法。
拓展
附課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期:約會,約定時間。 期行:相約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 日中:正午時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離開了。 舍:放棄. 去:離開 乃:才,就。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尊君: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家君:家父。 尊君在不: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委:放棄,拋棄。 相委:丟下別人。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里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至:到。 不:通假字,同“否”。 君:您。 行:出行。
附作品介紹:《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時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魯迅說《世說新語》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附故事《贈送令尊》:一天,一位農民,向一位專愛咬文嚼字的秀才請教:先生這令尊二字是什么意思?因為農民不懂,秀才就騙他說:這令尊二字么,就是稱呼別人的兒子.農民:哦,原來是這樣,那么,敢問先生有幾位令尊,秀才聽了大怒,又不好發作.只好說:我沒有令尊.不料農民是個熱心腸,說:我倒有四個不成器的孩子,如先生不嫌棄,隨便哪個,都可以送與先生做令尊。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字詞:期、舍、去、不、委、引、顧
敬稱與謙稱:對別人——敬:令、惠、高、請、賜、華、賢
說自己——謙:家、舍、小、老、拙、鄙、犬
人物:陳太丘:(守信)
友人:(急躁、率直、知錯能改)
陳元方:(知禮守信、方正)
教學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一、導入
由2001年高考作文題導入: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舍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里。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么呢?
二、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三、課文學習
1.你讀我念: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你翻我譯:
自學課文,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3.搶答題:
(1)解釋加點文言詞語:
①與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門外戲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⑧下車引之
⑨元方入門不顧
(2)翻譯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與朋友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還不見朋友來。
②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與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③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友人聽了很慚愧,走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門連頭也不回。
(3)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你)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