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這是書戴嵩畫牛教案優秀,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中 “嵩”“軸”“曝”“謬”等字易混難讀,可通過詞語教學進行正音。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為主,有些字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導學生結合課后注釋,或者查閱古漢語詞典理解單音節詞的意思。老師也可以把字義通俗化。
2.閱讀理解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因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本課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處,支持學生展開想象,學習《書戴嵩畫牛》這篇文章,通過抓住關鍵詞,理解人物的情感態度。抓住描寫人物的細節,了解人物形象,從而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
3.表達運用
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表達訓練。《書戴嵩畫牛》一課則要求學生變換角色,講出故事的趣味性。
教學目標:
1.讀準“軸”“曝” “矣”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借助注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抓住描寫人物形象的詞句,想象故事細節,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 與同學交流對文中人物的看法,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細節,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法:朗讀法、創設情境法、組塊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想象法
教學準備
(1)通過借助注釋、結合注釋等方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查閱蘇軾的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組塊一 談話激趣,建立聯系
1.話唐詩宋詞,認識蘇軾,板書課題。
(1)同學們,喜歡唐詩宋詞的同學請舉手,(很好),從牙牙學語開始,詩詞歌賦的藝術就伴隨我們成長。老師考一考大家,有沒有信心,咱們來玩最強大腦游戲,請聽題:1.詩仙,詩圣、詩魔、詩鬼、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她是婉約詞派代表,擅長書畫,尤精詩詞,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3)請看圖、默讀文字,看看他是誰?出示圖片:瀏覽圖片和文字,他是誰?
他是豪放派詞人的杰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書畫,還是著名的美食家,難得的全才。(蘇軾)
(4)請看圖、默讀文字,看看他又是誰?出示圖片:瀏覽圖片和文字,他是誰?
此人生活在唐代,著名畫家,擅長畫牛,特別是斗牛。栩栩如生。
過渡語:戴嵩和蘇軾是兩個朝代的人,相隔幾百年,可歷史就那么巧合,戴嵩其中有一幅《斗牛圖》傳至宋代時,還引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蘇軾據此寫下一篇小文章,記錄下這個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言文《書戴嵩畫牛》。
(5)板書:書戴嵩畫牛,指導書寫“戴”(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寫課題,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書空。)
邊寫邊強調:“戴”兩字筆畫比較多,左下方要注意寫緊湊一點,這樣好看美觀。
2.讀課題,理解課題,質疑課題。
(1)誰來把課題讀一遍?讀的正確,齊讀課題。
評價預設:字正腔圓,字字準確,
書/戴嵩畫牛(若回答正確,就過),齊讀。
(2)智慧的眼睛會說話,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1:我們剛學過一首古詩,和這個題目類似。是什么?《書胡陰先生壁》,
預設2:這是一篇古文、文言文等。題目的意思是,題目是什么意思?書,是什么意思(書寫在戴嵩斗牛圖上的故事)。書寫,書寫在《戴嵩畫牛》圖上的話,這種話文人墨客有一個叫法,叫題跋,課件出示。
組塊二 讀通課文,讀準節奏
1. 初讀文言文,整體感知,讀通讀順。
蘇軾寫了一篇關于戴嵩畫牛的文章,這篇課文究竟寫了是什么,我們去讀讀課文,請看閱讀小貼士:
(1)讀書小貼士(要求):自由讀課文,根據課本上的注音和注釋,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 軸 錦 曝 矣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在書寫時要除了把它寫正確,你有什么竅門寫美觀?(曝,在生字表傍邊寫一遍。筆畫規范,安排好偏旁,寫正確)
(4)誰敢第一個讀給大家聽?聲音響亮。字音讀準確了,多音字讀對了,多音字的讀音應該根據文章句子意思確定。(處、好、數、曝)若讀不好,糾正后再讀一遍。若讀得好,評價后齊讀。讀好一遍就過。
【誰來試著讀一讀。評價:(預設:關注三個多音字)(預設:關注“曝”的讀音和意思)】
2.指導讀準節奏。
(1)師:文言文在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和節奏,讀出來才有韻味,誰來把全文讀一遍。
課件出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指名朗誦。(課堂上要抓住機會練習),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節奏和韻律,其實古人的韻律和我們稍有區別,他們誦讀是有腔調的。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古代去讀一讀。
(4)在古代,節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的,去掉標點,誰還會讀?課件出示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誦讀課文,通過反復誦讀培養文言語感。
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合理利用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3、品味文中對人物情態的刻畫,體會作者對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
4、理解體現作者觀點的“古語”,梳理作者的觀點,并形成自己的見解,理解藝術與真實生活的關系,提升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品味。
二、教學重點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通過反復誦讀培養文言語感。
2、結合作者的觀點,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故事反映的道理。
3、感受藝術之美,理解藝術與真實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表演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初探文本。
根據課本注音注釋及預習成果,自讀課文。
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用“/”劃出長句間的停頓。自己通讀3-4遍,做到準確且流利。
2、初步疏通文意。
(二)預習檢測,理解文意。
1、讀懂課題
1)“嵩”音、義
2)斷句:書/戴嵩畫牛
2、朗讀課文
1)關注加點字讀音:處,好,軸,曝,拊,斗,搐,謬,矣,婢
2)斷句
所寶以百數。
此畫斗牛也。
3、釋疑
a、哪些詞的意思和你平時的理解不一樣?
“寶”、“曝”、“股”、“掉”、“然”
b、哪些詞你查過字典還不理解?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讀準“曝”“囊”“搐”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借助注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了解古文特點,學會誦讀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學習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重點: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學習方法,通過注釋、已有文言基礎,讀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抓住關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一、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1.師: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學習第22課《書戴嵩畫牛》。(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上課前,老師要考考大家:題目中的“書”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師板書:書寫、記錄。)“戴嵩”是誰?(學生介紹。)你對題目是怎樣理解的?(指名回答。)
2.簡介作者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師:蘇軾不僅能詩善文,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這篇短文就是關于唐代畫家戴嵩所畫的《牛》的。猜一猜,他會說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二、多樣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正音。
師:(出示容易讀錯的字詞。)文言文朗讀有一定難度,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蜀 軸 囊 曝 搐 婢拊掌
指名讀,全班齊讀。
3.師范讀全文。
4.指導課文朗讀。
師: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呢?
師出示課件展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學生試讀,集體評議。
5.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6. 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7.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課文的敘述部分,同學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后,交換朗讀內容。
三.小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合作對照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
(3)小組內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字詞句的含義。
3.呈現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預設1:“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中“好”的意思。
師:“好”這里讀hào,是喜愛的意思。
預設2:“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中的“尤所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尤所愛”是“尤其珍愛”的意思。通過這個詞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聯系上下文。
預設3:“一日曝書畫”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曬太陽。
4.師:現在請同學們借助課文注釋,小組內合作,試著翻譯全文。
小組成員匯報,師適時出示: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四、練講故事,言語實踐。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指名說,教師隨時補充。
2.小組內練講故事。
3.班內展示。請兩名同學上臺講,提出要求,盡量變成自己的話說出來,加上動作和表情。
五、精讀課文,感受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言。
師出示課件呈現戴嵩《牛》圖,并適時呈現: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言。
師適時出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敢于應戰、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六、再讀課文,領悟主題。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4.師:課文學到這里,誰能試著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
這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牛》畫得有錯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因事求人,不要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 的語言特點。
3. 學習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講講《書 戴嵩畫牛》的故事。
4.領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內行人請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意
1.課前談話,激趣導入。
2.板書課題,指導朗讀課題。
二、讀通———知文意
出示學習提示:
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正音。相機指導
“處、好、數、曝”四個多音字的讀音。
(3)齊讀全文。
2.自學質疑,理解文意。
出示學習提示:
(1)借助注釋及聯系上下文 說說文章的意思。
(2)用“?”標出不理解的詞句。
預設一:有戴嵩《牛》一軸 ,尤 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理解“軸”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指導讀出停頓。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理解“尾搐入兩股間”
的意思, 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三: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相機理解“奴”“婢”的意思。
3. 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相機指導會寫字“曝”的書寫。
三、趣讀———入情境
1.面對同一幅《斗牛圖》,杜處士和小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請結合文章說一說。
出示學習提示:
自由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小牧童的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寫他們的表現。
2.學生匯報,交流分享。
預設一: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 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 讀出杜處士對《斗牛圖》的珍愛。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 斗,謬矣。 抓住牧童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
預設三:處士笑而然之。
①對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兩處描寫“笑”的句子,感受人 物的不同表現。
②再現情景,想象杜處士的神 態、動作、語言。
3. 朗讀描寫杜處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讀出趣味。
四、想象———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 故事。
(1)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2)指名展示,評價交流。
2.講講“我”的故事。
出示學習提示:
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讀了不少書,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
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還沒出村子,我看見
……
我是蘇軾,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士,尤愛書畫
……
(1)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講“我”的故事。
(2)指名講故事,評價交流。
五、總結———明事理
這篇文章以《斗牛圖》為線索, 寫了杜處士和牧童之間發生的故 事,最后闡明“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教學反思:
本課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我在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在“通讀———知文意”和“趣 讀———入情境”這兩個環節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即時反饋學習疑惑,有針對性地指導點撥,使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讓課堂教學更高效。同時我還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做課堂筆記:記錄老師講的重要內容;有疑問需要繼續思考的地方做標記;把聽課中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
二、“層次感”和“情境感”誦讀,拉近學生與古文的距離。我通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節奏和讀出趣味幾個環節逐層深入引導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哲理,課堂上誦讀聲不斷。在“趣讀———入情境”這個環節中通過抓重點詞句,創設情境 轉換角色,讀中想象,把語言文字變成鮮活的畫面,通過男女生接讀、師生對讀、教師范讀等方式讓學生走近一位“好書畫”的杜處士和一個天真直言的小牧童,激發學生閱讀小古文的興趣。
三、入文本強化文學意識,處理好“言”和“文”的關系。本課“趣讀———入情境”這個教學活動,在解決“言”的基礎上進入文本,品味語言,理解形象。我從人物形象角度提出問題:“面對同一幅 《斗牛圖》,杜處士和小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請結合文章說一 說。”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從語 言、動作、神態描寫品讀杜處士和 小牧童的性格,體會文言詞語的 準確生動,并指導學生趣讀,進一 步加深對藝術形象的理解。
四、轉換角色講“我”的故事,增加學習文言文的趣味。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明白一事一理的寫法, 感受文章的趣味,本課根據課后練習題設計了由文言到白話講故事和 進入角色講故事兩個學習活動。學生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選擇喜歡的人物從不同角度講故事,深入人物內心,實現了對文本內容的再創造,增加了文言故事的新鮮感,深刻理解了故事所傳達的道理,汲取了人生智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