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2
這是夏天里的成長教學目標,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是怎么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2.學習本文運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3.理解文中的諺語,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從文中明白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理解為什么說“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2.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從中受到啟迪。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回憶舊知,進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反復閱讀了課文,在閱讀時,老師要求大家圈畫出不太理解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讀懂課文,讀透課文。首先我們要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有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篇課文是圍繞著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生答)圍繞著這個中心意思,作者寫了許多迅速生長的事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研讀課文,感受“成長”
1.感受植物、動物的迅速“成長”。
(1)學生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教師出示課文中提到的各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植物。
課件出示以下圖片: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苞蕾、鮮花、果實;苔蘚;草坪菜畦。
預設: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文中提到的一些植物很平常,但是城里的孩子不一定見過。盡管文本很簡單,但有些學生不一定有直觀的感受,因為他們缺乏這些方面的常識。所以教師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是很有必要的。
(3)思考與交流: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文中哪句話能說明這個特點?就此進行交流。
①學生交流后明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話,這句話概括了萬物在夏天里的成長的共同特點:“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②這句話中,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好?寫出了夏天里成長的什么特點?
(“飛快”“跳躍”“活生生”,這些描寫很有畫面感和動態感。其實,生物的成長在你觀察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仿佛沒有什么變化,但放到整個夏季的、延續的過程中來看時,就是飛快的了。)
③指導朗讀:“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讀出節奏感,語速稍快。
(4)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夏天里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
①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幾天;個把月。)
②“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對這句話有疑問嗎?
預設:對于這句話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個詞語連用,讓我們進一步體會了夏天里動植物生長迅速的特點。可能確實有些植物從開花到結果就是如此迅速,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植物不會生長得這么快,這里有種虛指的意味,是為了強調生長之快。學生讀到此句時就自己的閱歷提出質疑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昨天……今天……明天……”造個句,大多數學生通過造句能夠體會到很多時候“昨天……今天……明天……”并不是實指。
(5)合作朗讀。
①師生共讀。教師讀第一句中心句,后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長的句子由不同的學生來讀,要讀出生長迅速的感覺。
②分組朗讀。每組朗讀一句話,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2.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長”。
過渡:在夏天里,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成長。那么還有誰在夏天里成長呢?誰愿意把第3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一名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其他學生仔細聽,做標記。
(2)教師板書“因為……所以……”,引導學生用此句式描述該段中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
(3)小組交流、匯報;質疑探討。
?因為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變豐滿。
?因為稻秧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
?因為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因為鐵路的鐵軌也長,所以接茬地方的縫兒幾乎填滿了。
?因為柏油路長,所以路面高起來。
質疑:為什么沒有生命的鐵軌和馬路也會長呢?
明確:這涉及物理知識,如果學生不理解,教師可做簡單的講解。夏天溫度高,鐵軌受熱會膨脹,所以會把縫隙填滿;柏油馬路是由黑色的瀝青鋪成的,瀝青吸熱能力強,如果瀝青層比較厚,到夏天瀝青馬路表面的溫度會高出氣溫十幾度,路面就會發軟,看上去路面好像變高了。
(4)指導學生理解俗語“不熱不長,不熱不大”。
預設:教師出示另一句民間諺語“該冷不冷,五谷不豐;該熱不熱,五谷不結”。農家人在年復一年的播種、收獲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而這些經驗常以樸實易記的俗語記載下來。“不熱不長,不熱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溫度升高,莊稼就長得很快;如果氣溫不夠,節氣不到,莊稼就成熟得較慢。
(5)指名朗讀本段。
朗讀指導:火熱的夏季到處是一片熱鬧的景象,朗讀時語調要歡快,讀出萬物飛快變化的感覺。
3.體悟人也在“成長”,要用力地成長。
過渡:同學們,有生命的植物、動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鐵軌甚至馬路在夏天里都在長大,說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迅速成長的時期,那么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長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長有什么特點呢?請大家讀一讀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學生結對或分組討論。
A.學生們在夏天里是怎樣成長的?
(學生們的身體、年齡都在成長。不管升級或跳班,無論快慢,總是要長。小學生有的成了中學生,中學生有的成了大學生。)
B.讀讀文中的兩句諺語,作者引用它們是為了說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預設:學生缺乏農作物方面的知識,教師可簡單地向學生解釋兩句諺語中蘊含的農作物生長的知識。“六月六,看谷秀。”這里的六月六指的是農歷六月初六,正值炎夏。“看谷秀”就是看著莊稼抽穗。所謂“谷”,和現在的說法“谷物”之“谷”的含義一樣,不單純是指稻谷。這句民諺的意思是莊稼長勢如何,能否獲得豐收,在這一天就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即為“出暑”,處暑節氣意味著夏天結束,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此時黃河以北地區氣溫下降。這句農諺是說到了處暑節氣,地里的莊稼還出不了穗頭的話,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飼料割掉喂牛。
C.理解最后一句話的含義: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質疑:①這里的“熱天”僅僅指的是夏天嗎?
②這里的“長”只是指身體的長、在學校年級的變化嗎?
明確:“熱天”不僅僅指季節,而是指利于學習知識、利于成長的時間和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如果說夏天是植物、動物迅速生長的時間段,那么青少年時期就相當于人生中的夏季,這個時候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還指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成熟,比如對時間的珍惜,懂得堅持對于成長的意義等,更側重于人的精神上的成長。所以,課文最后一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獲取知識、能力,不能錯過獲得知識儲備的最佳時期,否則可能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2)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對“成長”二字的理解,說一說從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啟迪。
(3)齊讀第4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人也要努力成長的道理。
小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長著,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里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
三、體會寫法,拓展延伸
1.體會文章的主要寫法。
(1)學生結合課后習題,想想本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再和同學交流。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圍繞著這句話描述了植物、動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長,脈絡非常清晰。作者選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寫出了它們成長的特點。)
(2)學生結合自己多次的朗讀體驗,說說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文中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匯,卻用得恰到好處,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2.快樂小練筆。
(1)夏天,你周圍的事物還有哪些也在生長?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創作。
示例:夏天,蘋果樹也在快速地生長著,幾日不見,豌豆大的小蘋果就長得像拳頭了;鳥窩里嫩黃的小鳥撲騰撲騰翅膀,一夜之間便可以飛出鳥窩去覓食了!
(2)想一想夏天里的事物,寫一首《在夏天里成長》的小詩。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積累關于農作物生長的農諺,了解相關知識。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為什么“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
2、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寫作的順序,學習作者運用淺近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但是秋天的碩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長得來的,沒有夏天的生長就不會有秋日的豐收,今天我們共同體會“在夏天里成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喜歡讀那一節就讀那一節。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詞語。
2、指導寫字。
四、用詞說話
1、出示詞語,請學生朗讀。
2、結合課文,用其中的一個詞語或幾個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五、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糾錯。
2、同桌配合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
4、小組配合讀課文。
5、其他形式朗讀課文。
六、作業設計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在夏天里成長》。
板書課題。
二、指名讀文
老師找4名同學逐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長大?
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三、細讀課文、仔細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2、讀第二自然段,仔細品味。
(1)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寫了哪幾樣生物?
(3)作者是如何來寫的?他們都有什么變化?
(4)為什么選擇這幾樣的事物來寫的?
3、讀第三段,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長?
4、讀文章的第四段,仔細品讀。
你體會到了什么?
文章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長嗎?
四、教師小結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長著,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里同樣有力量的生長,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
五、作業設計
感悟文章。
植物 人也一樣
動物 要趕時候
夏天是萬物
山水 趕熱天
長大的時期
鐵軌 盡量地
馬路 用力量的長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苞蕾、豐滿、諺語、盡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體會文章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好處。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時間,也要用力成長的道理。
教學重點:
圍繞中心句,從動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長三方面來感受中心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棚、蔓、苞”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苞蕾、苔蘚、甘蔗、軟綿綿”等詞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
3.理清課文脈絡,大致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的。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音樂《四季歌》(林夕填詞,黃耀明演唱),引發學生暢談四季感受。
導語: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因為四季輪回,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能說說原因嗎?(學生暢談)
(播放音樂,課件出示歌詞。)
紅日微風吹幼苗/云內歸鳥知春曉/哪個愛做夢/一覺醒來/床畔蝴蝶飛走了
船在橋底輕快搖/橋上風雨知多少/半唱半和/一首歌謠/湖上荷花初開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橋下流水趕退潮/黃葉風里輕輕跳/快快抱月睡/星星閃耀/凝望誰家偷偷笑
何地神仙把扇搖/留下霜雪知多少/螞蟻有洞穴/家有一個門/門外狂風呼呼叫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過渡:剛才大家說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老師發現有許多同學喜歡夏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有關的課文——《夏天里的成長》。(板書課題)大家剛才提到了夏天可以穿漂亮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吃冰激凌,還有長長的暑假,有同學提到成長了嗎?夏天里有哪些成長呢?我們趕緊進入本課的學習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閱讀要求。
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先圈起來,再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多讀幾次。遇到讀不懂的句子先畫出來,再和同學議一議。
2.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正音,小組內交流詞語的意思,教師巡視中予以指導。
豆棚 綠蔓 苞蕾 苔蘚 草坪 甘蔗 瀑布
縫隙 諺語 割谷 活生生 軟綿綿
◆需注意的字音:
“蕾”是三聲,不要讀成二聲;“蘚”是三聲,不要讀成一聲;“縫”和“蔓”是多音字,要讀準音。
◆識字方法:
根據形旁歸類識字:“苞、蕾、苔、蘚、蔗”都是草字頭,與植物有關。
◆ABB式結構的詞語:
“活生生”和“軟綿綿”都是ABB式結構的詞語。其他ABB式結構的詞語還有亮晶晶、綠油油、黃澄澄、白花花、黑乎乎等。
3.小組合作,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相互檢測生字、生詞的認讀情況,努力將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預設:這篇課文篇幅較短,但涉及的描寫對象非常多,比較適合學生反復朗讀,進而熟知課文內容并讀中有悟。多讀幾遍,學生對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都能很好地理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里成長嗎?
(2)圍繞這一中心句,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請在文中標示出來。
(3)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畫,把那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2.交流問題一和問題二。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方法拓展:尋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
明確:中心句是指文章中處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導作用,是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段意的一種方法,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圍繞中心句寫的。我們在閱讀時找準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的主要內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從題目去找。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題目就是中心句。如《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題目實際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②從總起句去找。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內容。③從結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④從反復句中去找。有的文章為了突出某種意思并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將某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這句反復出現的話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⑤從議論句中去找。文中議論處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議論句中的關鍵句就是中心句。⑥從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這個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明確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課件出示表格示例,學生繪制完整表格,并填寫。
(3)學生填完表格后,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內容,分類概括。
過渡:同學們都已經填完表格了。我們發現作者在文中寫了許多事物的成長,但是要想寫出“萬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現在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如果要把大家填的這么多事物分個類,那么可以分成幾大類呢?
明確: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過渡:火熱的夏天里,萬物充滿生機。盡管有時熾熱的太陽會把大地烘烤得蔫頭耷腦的,但夏天的雨也很熱烈,一場大雨就能把暑熱沖刷得干干凈凈。夏天就是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激情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里萬物迅速生長著,唯恐辜負了這個好時節。那從萬物的成長中我們又能學到些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去仔細品讀,好好感知。
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明白了如何尋找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圍繞著中心思想去讀文章、找細節,感受到了夏天無處不在的生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仿佛回到了夏天。今天的課堂氣氛很好,真有點夏天熱烈的感覺呢!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苞、蕾、苔、蘚”等生字,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每段話的主要意思。
3.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運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掃清閱讀障礙,學習生字、新詞。
2.指導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找出課文敘述的中心。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文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能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夏天嗎?
2.我們的課題是“夏天里的成長”,想象一下誰會在夏天里成長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出示課件1:課題】
3.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夏天,來共同體會“在夏天里成長。”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一)初讀課文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請同學們仔細聽,看看你聽懂了什么?
2.誰聽懂了?(只要求舉手,不要求回答)沒聽懂沒關系,老師給你們時間自己讀懂,但是遇到了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
(圈出來,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學會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
3.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吧,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讀完后匯報:你讀懂了什么?
4.引導學生匯報交流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做好引導和必要的點撥,以學生的發言為主。學生的發言和讀書,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課文內容的復述。匯報結束后,對出現的錯誤,應引導學生展開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5.同桌的同學互相聽讀全文,檢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內容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組織學生在學習小組內把記住的字和學習小伙伴交流,并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自主學會的生字最多。
7.讓學生以讀書的方式來匯報識字的情況,及時引導學生擴詞、造句,并理解字詞的意思。【出示課件2:詞語解釋】
威力:使人敬畏的氣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圍著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種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滿生機。
8.重點指導寫好“苞”“蘚”“蔗”“諺”“瀑”五個字,掌握“蔗”字的筆順。【出示課件3:“蔗”字田字格課件】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里成長嗎?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細讀課文,圍繞這一中心句,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3.一邊讀一邊畫,在細讀的過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畫出來,留待下節課再學習。
四、品讀課文,設計作業。
1.品讀課文,了解夏天里萬物成長的特點。
2.你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試著解決嗎?
3.書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為什么說“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知道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2.體會作者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4】秋天莊稼成熟,果園里碩果累累的圖片。
2.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但是秋天的碩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長得來的,沒有夏天的生長就不會有秋日的豐收,今天我們共同體會“在夏天里成長”。
二、通讀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師找4名同學逐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用心感受。
2.這幾位同學讀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師發現大家聽得也非常認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里成長嗎?
大屏幕出示:【課件5】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大家齊讀這句話。(板書: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3.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寫的。那么,圍繞這個中心句,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講述的呢?誰愿意說說。
三、抓住中心,深入學習。
(一)下面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1)這段主要寫了哪幾樣生物?(2)作者是如何來寫的呢?(3)它們都有什么變化?
用筆在文中畫一畫,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師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1.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哪句話能說明這個特點?
2.大屏幕出示:【課件6】
“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說明生物生長的速度怎么樣呢?(快很快迅速)
3.因此,在朗讀“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這幾個詞語的時候,要讀出節奏感,稍快。誰愿意來試試。
4.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長大,那么還有誰在夏天里成長呢?(板書:綠蔓竹林高粱苞蕾苔蘚有生命)
(二)誰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山地河鐵軌馬路無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式把這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說出來。
如:因為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天變豐滿。
(因為秧苗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因為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深變大;因為鐵軌長,所以縫隙是一天天地變小;因為柏油路長,所以路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解釋:物體遇熱膨脹所以縫隙變小,路面高起來。)
3.夏天還有哪些事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說給同桌聽)
(三)同學們看(指板書),有生命的植物、動物(相機板書: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鐵軌甚至馬路(相機板書:無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長大,(指板書)說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長大的時期,那么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長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長有什么特點呢?誰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四)(指讀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長有什么特點呢?
1.(指生答)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小學——中學中學——大學或快或慢(總是要長)
2.理解諺語
大屏幕出示【課件7、8】諺語:
六月六,看谷秀。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
指生讀,解釋:
“六月六,看谷秀”:農歷六月初六,就到處可見齊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讓農民們欣喜不已。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此時的谷子如果還不出穗,就沒收成的希望了,就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師小結:這兩條諺語說的是農民在夏天里總是能抓住植物生長的最佳時機,所以植物的生長狀態很好
2.在這一段中,哪句話使你受到的啟發最大?(指生答。)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課件9】
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量地長。
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1)農作物夏天不長或長得太慢,秋天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量地長。(板書:人趕時候趕熱天盡量)
(3)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熱天:不是指季節,而是指利于學習知識,利于成長的時間、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
(5)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還要看知識的積累,認識的提高,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努力學習。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
(7)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板書:珍惜時間抓住機會)
(8)齊讀第四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一下人要成長的道理。
四、回顧課文,拓展延伸。
1.指板書,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幾種事物來寫?(典型事物,抓住特點,今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點去寫,這樣你的習作才會感人,才會吸引讀者。)
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使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沒有華麗的詞匯,卻用得恰到好處,可以舉例子說說,這樣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a)那么你對作者描寫的哪些事物最感興趣,就細
細地、美美地讀一讀,突出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長快這一特點。(分別指生讀一句)
b)拓展寫一段話。觀察夏天的事物,以第一句話為中心,寫一段包含具體事物的話。
五、教師小結,總結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長著,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里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夏天里的成長》一文寫出了許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長的具體實例,最后點明主題:人要抓住成長的機會,盡力盡快成長。
我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足:
一、為文本創設應有的教學情境這一點不很到位。本文的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例如課文中講到了竹子高粱,講到了小貓小狗,講到了小學生和中學生,這都與學生的生活關系比較緊密,而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應該能夠很容易吸引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的。可是教學時,我卻沒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文本之中。
二、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能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有所彰顯,那么,就無從談到關注了學生的發展。課堂上出現的冷場現象意味著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問題。今后我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進。
語文六年級閱讀方法
一、充分地體現學生的閱讀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和啟發學生,推動教材文本、學生、教師問的互動。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從而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為此,閱讀教學務必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六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教師應當有效地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變成閱讀教學的主體。首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和相信學生,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空間。其次,教師需要樹立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能力、知識等進行分析,實現學生的發展要求。
再次,創建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并有效地輔導學生。第四,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從而實現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激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最后,教師應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技巧與方法,啟發學生自主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觀念。
二、有效地預設閱讀教學的過程
教師在預設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把握所有學生的特點,這樣才可以確保因材施教以及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也才可以進行科學的預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愛好、興趣、思想狀況進行把握,跟學生融為一體,積極地跟學生互動和溝通,進而得到寶貴的預設資源,確保預設的教學跟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其次,教師應當對目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把握,進而在教學過程中突破難點、把握重點、注重分寸,明確應當指導和講解的知識是哪些等。再次,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有效地把握了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認識能力之后,應當注重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從而科學地預設閱讀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授《我的老師》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大致回答作者對老師懷有的感情是怎樣的?要求學生以一句話或者是幾個詞概括。教師以此作為前提條件,在預設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把握作者的寫作技巧與語言風格,體會作者尊敬和熱愛老師的思想情感。其次,因為學生的概括能力存在差異性,一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而一部分學生則要求教師進行適當地引導。教師明確這種現狀之后,應該更加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預設下面的閱讀教學:組織所有的學生交流有關教師的名言,交流朗讀課文過程中碰到的生字詞,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從而啟發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課文。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閱讀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異樣的視角關注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持續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以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提高素養。而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啟發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所在。在小學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單元練習的重點實施閱讀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授《科羅拉多大峽谷》這篇課文的時候,需要根據單元練習的重點思考這一篇課文練習的重點內容,即認識生字和生詞,可以有感情、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通過語調、停頓、重音來表達自身感受到的情感,以及掌握說明事物的方法,且以此作為自主閱讀卡片的內容,并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卡片,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就進行自主閱讀學習。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卡片之后,教師再收集和評價學生的閱讀卡片,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四、積極挖掘教材特質,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通過感同身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教師可以根據課后練習題安排學生進行讀后感習作,根據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讓學生寫一段讀后心得,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還能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六年級涉及的閱讀教材內容豐富多樣,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進行有針對的研究性教學,積極挖掘教材的特質,并根據教材課后題的引導,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得到語文閱讀美的陶冶。
例如:教師在教《白楊》時,要充分向學生滲透作者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生存環境的展示,彰顯白楊樹的精神,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和贊美,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渴望,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在學習《林海》時,對于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以及生動、優美的語言,教師要通過開展課堂交流引導學生感受林海的廣袤和山川的柔情,深化學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五、加強略讀課文的自主實踐性閱讀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添加了一些略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時要把握獨立閱讀的性質,先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根據讀寫訓練要求、結合學生自主閱讀情況,挑出個別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