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9
這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材分析,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女士在魯迅逝世九周年時所作文章以一個孩子和親人的視角,通過作者印象最深的幾個場景的回憶,展現了魯迅先生的一個側面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新詞;通過討論、對話、朗讀等多種形式深入研讀此文;在深入研讀此文的基礎上,著力于打開學生的視野,通過相關文本的穿插和引入,構建開放的、有內在緊密關聯性的課程視野,展現一個相對立體的真實的魯迅,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一顆偉大心靈的跳動
教學難點
文章所講述的.幾個故事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幫助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故事蘊含的深意,從而了解和體會魯迅先生偉大的心靈,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一、不能不說魯迅
請學生談談對魯迅及其作品的了解;魯迅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呢?今天我們為什么不能不說魯迅?
二、向魯迅走去
1.1945年,在魯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際,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用滿懷深情的筆觸,寫下了一篇紀念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2.初步觸摸感知文本
①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
②請學生任選課文一個自然段讀讀,隨機糾正、點評
3.默讀課文,思考:關于魯迅先生,在侄女周曄的記憶中,哪些情景最令她難以忘懷?引導學生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三、人們眼中的魯迅
板塊一:與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周曄眼中的魯迅
預設的幾個主要教學生成點:以下環節需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教學順序
1.笑談《水滸》(略處理)
(1)理解兩個成語: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周曄與伯父談到了《水滸》,雖然“我”確實讀了這本書,但老實說“我”是怎么讀的?引導學生聯系課文體會“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
(2)理解伯父的批評:你認為這是批評嗎?為什么?
(3)從這里,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
2.趣談“碰壁”(重點處理)
(1)自由讀這部分課文,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面?
(2)我們一起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好嗎?師生共讀這部分內容
(3)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或者哪句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在這風趣、幽默的語言背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
(4)伯父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周曄,卻要采取這樣含蓄的方式?
3.救助車夫(重點處理)
(1)這件事本身并沒有多少復雜的情節,但有些細節卻讓我們不能不怦然心動你看看,是哪些細節打動了我們?默讀這部分課文,邊默讀邊圈劃
(2)學生找出相關的細節描寫,如爸爸和伯父給車夫換藥的場面,給車夫錢的場面等等,隨機談體會
(3)其實,最讓周曄難以忘懷的還不僅僅是這些細節
①這嚴肅的表情背后是一顆怎樣的心呢?這深深的嘆息里又有著多么復雜的情感呢?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文字,試著去觸摸那顆心,去感受那份情感
②魯迅先生在為誰而嘆息呢?談感受,師生隨機進行點評
③魯迅先生思潮起伏,多少憂慮,多少憤慨,都化作了一聲深深的嘆息!再讀讀這段文字,感受那份復雜的情感
④再讀這段文字,讓那嚴肅的表情,讓那深沉的嘆息,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留在我們一生的記憶里
板塊二:與伯父訣別的時刻——別人眼中的魯迅
1.關照女傭(略處理)
(1)剛才,我們看到了周曄眼中的魯迅那么別人眼中的魯迅又是怎樣的呢?學生讀阿三的話
(2)如果想了解更多,推薦同學們閱讀著名女作家蕭紅寫下的《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
聽了阿三的敘述,回想魯迅先生對那位黃包車夫的救助,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魯迅先生的高尚人格——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痛別魯迅(重點處理)
(1)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于上海,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
大家都要最后看一眼這個偉大的人物——魯迅先生!著名作家巴金當時還是一個青年,他曾經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學生先自由讀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有關文字,交流:你看見誰來吊唁魯迅先生了?當你了解了這些,再來讀讀這一段文字,感受那份萬人同悲的場面
(2)心聲流淌:
①前來送葬的人群之中也許就有阿三……
②被伯父曾經救助過的車夫也來了……
③幼小的周曄不由得想到……
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試著走進這個人物的內心,都想起了什么呢?用筆寫下來
學生寫句子,教師巡視;交流
再讀讀這段文字,相信此時此刻,這份真摯的情感、這份深重的悲哀,你也能體會到
(3)魯迅先生曾經大聲呼吁:“救救孩子!”魯迅先生去世了,大家也就失去了一個愛護自己的友人了再讀讀這一段文字,把對先生的崇敬和愛戴融進去
(4)歷史忠實地為我們拍下了這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播放一組魯迅逝世的圖片,邊播放邊解說)看了這一組圖片,再讀讀這一段文字
四、魯迅留給我們的……
魯迅離開我們已經快七十年了,一個偉大的身影越去越遠但是,魯迅留給我們的又實在是太多太多!
(1)1949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為了紀念魯迅,曾經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有的人》學生自由讀這首詩
(2)魯迅留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推薦閱讀書目,如《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特別建議:
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女士在魯迅逝世九周年時所作文章所講述的幾個故事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為理解故事和人物造成了難度因此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建議課前請學生查找魯迅先生生平和作品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故事和人物,不可孤立地看待問題
2.建議教師課前閱讀下列作品: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郁達夫《懷魯迅》、簫紅《回憶魯迅先生》、臧克家《有的人》、魯迅《“碰壁”之后》、《“碰壁”之余》、《魯迅的遺囑》等通過相關作品的閱讀,為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做好知識儲備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1.讀書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包括專心致志、邊讀邊想、做點記號和學以致用。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在全面落實要求的同時,有所測重。
2.課文通過周曄對魯迅先生的回憶,記敘了她對伯父印象深刻的幾件小事,反映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課文以自然空行的形式分為五段。每段記敘一件事,但事事都緊緊圍繞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課文的中心意思展開。第一段寫人們在魯迅先生逝世后前去追悼的情況,表達了人們對魯迅先生的愛戴。第二段寫了一個魯迅先生關心、教育作者的小故事,反映了魯迅教育我要養成認真真讀書的習慣。第三段寫一次飯桌上的談話,魯迅以幽默的語言反映了他寧可碰壁,也要為*群眾的解放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第四段寫魯迅先生細心救護一位黃包車夫,表面了魯迅先生對生活在苦難中的貧苦大眾深沉的愛和無限的同情。第五段寫魯迅先生關心體貼女傭阿三,反映了魯迅先生對勞動*的深厚感情。第五段的結束語,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也是全文的總結,是通過幾件具體的事例反映了人物的優秀品質。
3.魯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樹人,浙*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家。他的一生,對*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
二、教學目標
1.初步養成專心致志、邊讀邊想、做好記號和學以致用的讀書習慣。
2.學會生字7個,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大部分詞語會造句運用。
3.理解通過幾件具體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憎恨反動勢力,深受*群眾愛戴的人,感受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段細讀課文時,貫徹單元學習提示四點要求,先按要求自學,然后根據各段的語意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幾個訓練點重點教學。
難點:讀懂文意,抓住重點,領會中心含義,概括全文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并掌握通過幾件典型事例來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錄音,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和新詞。
2.了解課文四個小故事的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魯迅先生。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用~~~~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交流,全班齊讀: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加點的字,用另一個讀音組個詞。
(zhuàn)(guān)
水滸傳(chuán)張冠李戴(guàn)
(2)理解下面的詞語。
①張冠李戴囫圇吞棗(先解釋帶點的字,再解釋詞的字面意思和比喻義。)
②飽經風霜恍然大悟
(3)完成作業本上第1題。重點指導:深奧(上半部分不要多一橫)呻吟(不要多點)
4.默讀課文。
(1)思考: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
(2)討論、交流:談《水滸傳》,講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
(3)課文以自然空行形式分為五段,說說各段的大意。
指導完成作業本第5題。
5.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第1、2、3、5題。
(2)讀課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作了生動精彩的描寫,反映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材分析
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個性。
“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簡短的語言描寫,表面看是在夸自己,實際是在委婉地批評侄女讀書馬虎,也寫出了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魯迅先生的話好像是在和“我”開玩笑,其實話中有話。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行動描寫,突出精神品質。
“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短短的兩句話,用了九個動詞,具體準確地寫出了魯迅先生兄弟倆救治受傷車夫的感人情景。在舊社會,受傷者是拉黃包車的,救助者是鼎鼎大名的作家和他的弟弟,而且在“呼呼的北風怒號”中吃力地“蹲著”“半跪著”,這行為真讓人肅然起敬,深受感動。“拿、夾、洗、敷、扎”這幾個動作,表現出救治車夫時兩人的認真細心、動作準確利落,表現了兩位救助者對車夫的深切同情和關心,對勞苦大眾的熱愛,同時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高大。
一、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語文人教版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事情,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和痛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約十一周歲,語言的積累量有限, 本課課文的語言和時代背景對學生的理解是一個障礙,要結合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的狀況講解課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拼讀“扎”“夾”,會寫“咳嗽”這個詞語,理解“追悼”“吊唁”“飽經風霜”的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品格的方法,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內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借助朗讀體現自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五、教學難點:對魯迅先生神態描寫的理解。
六、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把讀貫穿全文。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
八、教學用時:2課時。
九、詳盡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出示PPT課件“送別魯迅先生場面的圖片”)
教師:1936年10月19日,一顆偉大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一時間,成千上萬的人們奔走相告,來見他最后一面,來送他最后一程。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板書)
(設計意圖: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人的愛戴?讓我們隨本文作者周曄一起走進魯迅先生。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去解決,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積累詞語
1.教師板書:追悼、吊唁、飽經風霜 扎繃帶、夾出 咳嗽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
2.再讀文,用小標題概括文章寫的五件事
教師小結:像這樣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用添加小標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文章內容。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寫作文、日記的時候使用小標題,使你的文章顯得條理清晰。
、在品讀中體味先生的品格
(設計意圖:品析詞句)
1.讀完文章,你認為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有愛心 善良 想別人多、想自己少)
2、(出示課件)就是這樣一位伯父,就是這樣一位先生,竟然去了,她靜靜地站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XXXXXXXXXX(引讀)“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課件演示引號內的文字。這是周曄的淚,透過周曄的淚,你們還仿佛看到了誰的眼淚?(學生、車夫、阿三XXXXXXXXXX)
3、他們為什么要流淚呢?請大家讀“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的段落,圈畫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書中寫下你的體會。
4、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1)、請大家讀這部分文字,仔細體會這部分細節描寫,想一想,魯迅的哪些動作令你感動?用筆圈出來。
(2)、這是一位怎樣的車夫?(飽經風霜)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一張怎樣的臉?
(3)、面對這位飽經風霜的車夫,魯迅是怎么做的?(扶、蹲、半跪、拿、洗、敷、扎)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魯迅對勞動人民的關切、憐愛、同情)
(4)、當小侄女周曄提出“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你猜,魯迅先生會怎么說?
(5)、這么深奧、復雜的事情,小周曄聽得懂嗎?當她再次讓伯父解釋時,她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讀)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1)、這里為什么用兩個“清清楚楚”?(強調當時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此時魯迅先生為什么變得如此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呢?
先生嚴肅的表情之下,心情是什么樣的呢?(課件出示時代背景)
(3)、先生嚴肅的表情下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請揣摩伯父魯迅先生的心理活動,并寫下來。
5、關心女傭
(1)、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互相交流學習結果。
(2)、在關心女傭中,有撥動你心弦的句子嗎?誰來讀一讀?
(3)、顯然,女傭是在回味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給予她的關懷,想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出示(兩個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我給她們拉帷幔的時候,我看見了她們臉上的淚痕,然后在帷幔外面響起了悲痛的哭聲。)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從一個層面了解了魯迅先生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寫的另外幾件事,讓我們用心靈感悟魯迅先生的光輝、偉大的形象。
(五)、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十、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追悼 吊唁 飽經風霜 扎(zXXXXX)繃帶 夾(jiXXXXX)出 咳嗽
悼 念 魯 迅
談《水滸傳》
談 碰 壁
救 助 車 夫
關 心 女 傭
十一、教學反思
學生不是無情物,只是未到動情時。在教學中,我用課件配合教師的導語來創設濃濃的情境場,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情緒被調動。使學生在課始就對文章及魯迅產生興趣。教師要學生用小標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是為了引導學生將書讀通、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讀書和寫作的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