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7
這是生活萬花筒教案兩課時,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明確寫作對象和目的,激發寫作和交流的興趣。
2.通過分析修改同學習作,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把事情寫清楚,讓別人讀懂。
3.通過與同學的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習作,嘗試給別人提出修改建議,并根據別人的建議修改習作。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修改同學習作,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把事情寫清楚,讓別人讀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習作情景,明確寫作目的
1.引導學生交流寫作目的
講述:前些天我們學習了第5單元,還寫了一篇作文。誰能說說你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單元,又為什么要寫這篇作文呢?
預設:
A老師讓我們寫;B因為書上就有這么安排的C為了讓我們會寫作文D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
2.出示“征稿啟事”,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的
(1)出示“征稿啟事”
講述:相信大家之前應該看到過這樣一則征稿啟事,你有什么想法嗎?
(個讀、交流)
(2)我們好多同學都跟他一樣,學習第5單元就是為了能寫好這篇習作,給《日新報》投稿,讓自己的作品能夠有機會登上《日新報》。也就是說寫這篇文章是給誰看?
預設:
A給校報編輯看(有道理,讓編輯們覺得好,你的文章才會有機會登上報紙)
認知目標:
了解萬花筒的基本構造和影像變化的原理。
通過制作萬花筒的過程,培養幼兒初步具有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的態度與能力。
通過對萬花筒圖像形成原因的探究,發展幼兒創造力。
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材料準備:
萬花筒展開圖、觀察圖片、塑料鏡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萬花筒
實驗步驟:
1、如圖將圖片摳下
2、如圖將有線處折疊
3、如圖將鏡片粘貼在紙片上
4、如圖將紙片折疊成盒狀
5、將紅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圖粘貼在三角口處
7、如圖放置小彩片
8、如圖粘貼另一邊,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ㄒ唬?提問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玩具,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2、請大家都來玩玩這個萬花筒,看看你們發現了什么?萬花筒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發現:許多美麗的花,萬花筒每轉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樣)
3、這么美麗又好玩的萬花筒,它是怎樣制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萬花筒的秘密吧!
?。ǘ┗顒舆M行中
1、材料探索
?。?)首先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顏色、形狀、材質等,并且也可以讓孩子們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見到這種材料。
?。?)接下來讓孩子們探索一下材料的關系和作用:我們怎樣利用這張圖片做成一個萬花筒的筒身呢?在這個實驗中鏡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制作萬花筒: 把萬花筒展開圖沿虛線取下來,并按折線折好。把三面塑料鏡片用雙面膠各貼在萬花筒的展開圖的背面。(注:貼三面鏡片時,縫隙不要過大,否則會影響觀察效果)
?。?)使用萬花筒看觀察圖片,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
?。?)提問:為什么我們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樣呢?(這是因為小彩片在萬花筒里不斷移動位置,被萬花筒里的鏡子反射后,就出現了五顏六色的圖案。)
3、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ㄈ┗诱n堂
下面幾種情況,哪個看到的物體數量最多?(三角形的)。
?。ㄋ模┙處熍c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哪個小朋友的萬花筒最漂亮?
(五)總結延伸
用四面鏡可以做成萬花筒嗎?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讓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總結萬花筒里圖案的形狀和花的特征,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萬花筒里的圖案由于鏡面的原因會產生多個連接在一起的紋樣,比較抽象,孩子是很難看出來的,因此幫助孩子進行觀讓幼兒觀察萬花筒,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制作萬花筒,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使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審題、選材、立意、構思、例文借鑒、評價,進行習作練習。
2.能按一定順序寫事,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二、教學重點:能結合例文進行讀寫聯動,能把事件寫具體。
三、教學難點:通過“六何法”進行習作構思。
四、教學過程:
(一)連結生活,啟動經驗
1.回顧舊知:同學們,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跟著課文學作文,并有四個發現:習作要關注順序、內容、視角和細節。學以致用,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習作課:生活萬花筒。
2.談話激趣:你們見過萬花筒嗎?生活為什么像萬花筒了呢?
3.實物觀察,結合色彩說事件:同學們看到了什么顏色,感受到什么情緒,會想到哪些事情?這些散落在記憶里的事件,就是我們寫作的資源庫。
【設計意圖】很多學生對習作缺少熱情,甚至說到習作就苦惱,究其原因的根本,有一條就是:不知道寫什么。所以,習作指導課先幫助學生建立習作和生活的連結,啟動學生的經歷儲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萬花筒,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從顏色到情緒,由情緒到事件,為學生選材搭建思考支架,能讓學生對單元習作的選材有更多選擇。
(二)審題與立意:確定選材和中心
1.出示單元習作提示內容,圈出關鍵詞,把握可以寫“看到的”“聽說的”“親身經歷的”的事件。即:選材角度: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說的
2.說一說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事?
3.說一說為什么印象深刻?要說出道理。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再次借助習作提示,幫助學生拓展選材的角度還可以是“聽說的”“看到的”,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選材內容。再從事件所蘊含的“道理”的角度進行篩選,明確立意的重要。
(三)擬題與構思:擬定題目、梳理思路
1.出示題目分類,為學生命題提供參考和指導,并由題目再次啟發學生的習作選材。
(1)中心命題:捉蚊趣事、一件煩心事
(2)人物加事件:她收到了禮物、爺爺戒煙了
(3)核心詞命題:照片里的溫暖、家庭風波、教室里的掌聲
(4)事物命題:麻雀、小木船
(5)創意命題:信不信由你、猜猜我有多想你
2.構思:用“六何法”回顧課文《爬天都峰》,完成“六何法習作構思圖”。
3.學生組內分享后,推薦代表進行全班分享,指導學生構思的邏輯性,寫清楚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意圖】習作指導的作用在于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和提升學生會寫的能力。繼前面的“連接生活”“角度拓思”兩個環節的選材指導后,這個環節設計“擬題”,目的有兩個:一是由題目再次啟動學生頭腦中的事件,二是指導如何為想寫的事件命題。“六何法”是《交流平臺》一課中,學生習得的一種新的構思方法,借助“六何法習作構思圖”,學生的習作框架思維會更清晰。
(四)引入例文,讀寫聯動
1.出示《小木船》的描寫片段,發現細節寫法的特點: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2.獨立完成描寫何事的片段,把動作和語言寫清楚。
3.同學代表分享,大家評價,五星為滿分:
(1)事件是不是吸引你?
(2)描寫是否有細節?
【設計意圖】讀寫聯動策略是習作指導中常用的策略,可以安排在習作指導的很多環節。這節課,我以《小木船》的片段指導學生寫好事件的細節,弱化了《小木船》這篇例文的描寫順序指導,這也帶給我們如何引入習作例文的新思考。評價機制在習作課中占有較重的位置,它既能通過各種評價方法指導分享者的習作,也能很好的提升學生對習作要點的把握。
(五)總結提升:
梳理“跟著課文學作文”可以從審題、立意、選材、擬題、評價等方面進行構思和寫作。
五、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作文素材。
2、通過教學,使學生逐步養成細觀察、勤思考、多積累的習慣,學會分類處理素材并標明對素材的觀點和處理意見的方法。 3、學習運用身邊素材寫作文章。 二、教學方法:
引領法、感悟法、舉例引導、訓練研究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投影1】
由學生寫作難的現狀談起,引入本課的教學。 (二)、寫有妙招
請進步者張麗,優秀者唐曉偉和周蕊同學介紹寫作經驗。 (三)、名家引路【投影2】
講述李賀、陶宗儀、果戈里,善于積累、不斷提煉的故事。 (四)、素材百花園【投影3】
介紹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可選的素材,幫學生明確選材范圍,并拓寬選擇范圍,引領他們從身邊生活中挖掘新素材,寫出新意,寫出特色,寫出真情。
1、校園生活 歷次活動中、課堂生活中有許多鮮活的共性素材,課下交往中有不少個性素材,甚至連午間聚餐、上學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有許多不可忽視的好素材,這些你都注意到了嗎?【投影4】
還記得小潘同學在兩次運動會上的表現嗎? 第一次運動會,賽場上的他是怎樣的?給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哪個?你能描述一下嗎?
第二次運動會,千五跑道上的他是怎么樣的?浮現在你眼前的畫面是怎樣的?
想起這兩件事,你的感受如何?
這個素材,有沒有引發你什么深入的思考?【投影5】 2、家庭生活【投影6】
(1)老師引領大家一起回顧家庭生活中的可選素材,打開學生思路。
師啟發:
其實家庭生活中的素材也很豐富!可以描景,可以狀物,可以寫人、可以記事。
寫景可以寫庭院小景,寫養了什么花,栽了什么樹,種了什么蔬菜瓜果;狀物可以寫家里的任一植株,任一動物,可以寫寫自己的私人空間——《我的小屋》。
寫人記事范圍更廣,大家要跳出寫人就寫父母,記事就記親情的怪圈。寫人可以寫家庭生活的一切成員,包括親戚朋友。記事可以記家庭生活的一切喜怒哀樂。
另外,提醒大家不要忽視家庭生活中的另一個素材寶藏,那就是富有農村鄉土氣息的勞動生活。
(2)以老師的素材積累以及教師的下水文為例,交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激發學生積累和寫作的興趣。
例:老師的素材庫:
素材1:母親刨地梨兒、賣地梨兒(刨得艱難,賣的辛苦) 中心:突出母親的勤勞、節儉、大方待人。 師點撥:
老師的這篇文章沒有任何技巧可言:素材來源于真實生活,情感也確實是老師的真實體驗,如果它能稍稍打動了你的話,那么這種力量就直接得益于細節的描摹,真情的感染。 【投影7】
(五)自由說吧【投影8】
學生自由說讓自己記憶最深的、最受感動的、最受啟發的事,老師引導學生說出事件發生的環境、印象最深刻的、最后打動的細節以及自己所受的啟發。
師小結:
我們生活當中有這么多的好素材,在選擇素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觸、立意更深刻的素材來寫。 (六)老師支招【投影9】
建議同學們向名家們學習,也準備一個素材記錄本,隨時隨地記錄身邊的好素材。然后將素材歸類整理,已備不時之需。比如:寫人篇,狀物篇、記事篇、寫景篇。情感片、啟迪篇等。另外,最好寫出處理意見。因為同一個主題可以用不同的素材來反映,同一個素材也可以反映幾個不同的主題,大家要學會多角度運用素材。
例:
素材:周末與爸爸、媽媽一起摘蘋果 處理意見:
1、摘蘋果的勞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勞動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3、體會父母的辛勞,提倡孝敬美德。孝敬就是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就是一種用勞累換來的發自內心的快樂。
4、體會自然之美,勞動之樂! (七)、我的收獲【投影10】 學生自由談這節課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投影11】
寫一篇充分利用素材的文章,本人體會對于素材利用得是否充分,同學間互相交流評議。
(九)祝語【投影12】
祝愿同學們的素材天地能夠百花齊放,祝愿同學們能夠輕松地寫出越來越多的優秀篇章!
教學反思
平時,批閱學生的作文,我們發現如下幾種現象:一是作文空:同學們沒有素材可寫,作文只有百十來字,就不知道寫什么了。二是俗,寫來寫去就是那么幾個人、幾件事,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三是假,虛構人物、事件,矯揉造作、空泛抒情,任意拔高,或者借用作文選上的材料,喬裝打扮,作文成了造假的工具。這些都反映了目前作文教學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資源匱乏,素材緊缺,寫作與生活脫節、分割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研組全體成員,共同探討、商議,確定了這節作文課,計劃充分利用作文課以及平時的教學來幫助學生學會關注身邊生活,學會觀察、積累素材,學會思考、感悟,從而寫出真實的、能打動人、啟發人、教育人的好文章!
這節課沒有什么花哨的地方,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終極目的——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傳授方法、從而有意識地從生活中更多地發現素材、積累素材,寫出真實感人、豐富多彩的文章來。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課堂氛圍特好,同學們發言非常踴躍。第一個高潮是對于小潘運動會上的種種表現的敘說,大家你方說罷我登場,細節描寫特別生動形象,同學們從中認識到的哲理也非常深刻,說得小潘同學很不好意思。課堂的第二個高潮是我的下水文引領,當時我很激動,讀著讀著眼淚就留下來了,聲音也哽咽了,頃刻間,教
師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掌聲持久而強烈,我很激動、也很感動,因為我知道這掌聲中有對我的鼓勵、安慰,對我以及我的下水文的肯定,還有對于“巧妙選取身邊素材作文魅力無窮”的認同。第三個高潮就是“自由說吧”這個環節,課堂氛圍空前高漲,大家都爭著搶著說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最難忘的、最受動情的事,聽課老師也跟著他們的講述變換著笑容。
美中不足就是,在“自由說吧”環節,說的人多,說的事也多,同學們興致也很高。但是,在同學們講述過程中教師對于細節部分的追問,對于環境的追問等還不到位,沒能充分利用課堂引領大家將記敘、描寫的重點放在那些打動人的情節上。在這我就成了一個傾聽者,忘記了自己引領者的身份和任務,實在不應該。
下課以后,聽課的老師對于我的教學設計,尤其是下水文的部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從這節課中我也深深的體會到,教師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專業能力去作用于學生的效力到底有多大呀。我想,以后我還會樂此不疲的嘗試下去,用我的情感、我的智慧帶領我的學生一起去拓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