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4
這是花牛歌自己編寫,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內容
人音版音樂《放牛歌》的教案
1:復習:牧童
2、唱:放牛歌
3、創編與活動:露一手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放牛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山村大自然的風景。
2、技能目標: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放牛歌》,并且通過這首歌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編等技能。
3、情感目標:通過《放牛歌》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民歌風謠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三、教材分析:
1、《放牛歌》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民歌風謠的歌曲,不同的音符出現的頻率較高,較難。
2、這首歌出現了音樂知識反復記號,在教唱時不要求學生掌握但要知道其意思。
3、通過演唱這首歌曲,使學生了解山村自然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教學難點:a掌握1613│2─│1655│6─│
b嘗試用器樂舞蹈書畫等藝術手法來表現此首音樂。
教學工具:
場景道具、鉛筆、毛筆、紙、水彩筆、墨水、打擊樂器、民族樂器、教學道具(云、歌譜、小板凳、黑板、笛子、教學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
情景法、嘗試法、聽唱法、分析比較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一去二三里……”這首詩你們學過嗎?(學過)
2、我們一起來“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讀了這首詩你好象看見了什么?(花、草、樹、牛…….)
3、小山村真美啊!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這么多的布景我們一起來布置一下,開始!
小山村漂亮嗎?你們去過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小山村去走一走。(播放《郊游》)、律動《牧童》
小朋友你們看誰來啦?(貼牧童和羊)
原來小牧童趕著羊群來歡迎我們了!讓我們跟著小牧童去放羊吧!(播放《牧童》)
二、寓教于樂:
1、導入:
快看那個山坡上誰來啦?(貼牧童和牛)
小牧童騎著牛兒吹著笛子也向我們走來了!你們聽!(師吹笛子)
2、感受
笛聲好聽嗎?讓我們隨著笛聲用“嚕”來輕輕地哼唱。(師吹笛子)
小牧童的笛吹得悠揚動聽,他的歌也唱的輕快活潑,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小牧童是怎樣唱的?(播放《放牛歌》)
4、出示歌詞:是啊,出示云“笛兒悠悠吹”、“云兒輕輕飛”“騎著牛兒趟著水”、“趕著夕陽把家回把家回”。
5、跟著范唱唱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錄音機里的大姐姐一起來唱一唱(播范唱)
6、出示歌題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學的《放牛歌》,老師想再聽小朋友來唱一唱,好嗎?(播范唱)
7、解決重點與難點
A:小朋友,牛兒在趟水的時候,走的特別小心,這一句歌詞要這樣唱“騎著牛兒趟著水”讓我們把這一句唱一遍,連起來唱一遍。(播范唱)
B:小朋友這兒有兩座房子,從這兒一直唱到一房子(師范唱)再從頭開始唱到這兒,不進一房子直接到二房子!讓我們完整的唱一遍。(播范唱)
C:小朋友,老師把沒有歌詞的地方去掉,把他唱一遍,你們聽!這是第一遍。
第二遍老師把沒有歌詞的地方加進去唱一唱,你們聽!你喜歡老師唱的哪一遍?為什么?
8、加打擊樂
那怎樣使這首歌曲聽起來更歡快熱鬧一點呢?
好讓我們在沒有歌詞的地方加上打擊樂。老師這兒有三角鐵、雙響筒、碰鈴、串鈴,請小朋友上來選一樣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來試試看,沒有拿到的小朋友用手拍。(師唱)
老師這兒還有打擊樂器,你們看這個認識嗎?(出示鼓)你來敲一敲。
這個認識嗎?(出示嚓)
這個呢?我來敲一敲。現在請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小朋友上來選自己喜歡的樂器。請拿到鑼鼓嚓的.小朋友聽著音樂我們一起來。
請小朋友拿著手中的打擊樂器為這首《放牛歌》伴奏。(播范唱)
三、創造表現:
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錯!老師知道我們班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小本領。XXX你的本領是什么?…….
你能不能用你的本領把這山村美景表達出來呢?
老師請畫畫的小朋友在這花叢里,寫詩的在小山坡上………..
四、完美結課:
小朋友玩的高興嗎?好我們一起回家啦!(播放《郊游》)。
教學反思:
啟發學生“你都想到了什么?”從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經過教師的簡單小結使學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時的心情,為學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鋪墊。接下來的“體驗理解”環節還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從猜小牧童的“寶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動作,到學吹笛子的有節奏的嘀嘀聲XXXXXX,到有節奏的模仿小黃牛的叫聲X-,我都是在讓學生從間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會聽音樂,能聽出哪是間奏;二是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養學生節奏感,知道笛聲和小黃牛的叫聲表示的節奏是什么,對兩個聲部的節奏訓練進行一次滲透和嘗試。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賞析]
《花牛歌》通過描寫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夢,表現了花牛悠閑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全詩四節,每節第一行均以相近的文字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結構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
全詩語言通俗易懂、簡單明快。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過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復雜,也不過分追求語言的華麗。
詩人通過描寫草地上的花牛行動的各個情景,表現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詩歌借景抒情,借情寫詩,看似簡單平常的畫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大家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抒寫更加動人的詩篇。
[詩歌賞析二]
這首詩通過描寫草地上的花牛行動的各個情景,表現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讀完了這首詩歌,我們知道這是一只淘氣可愛的花牛。
第一節:花牛在草地上休息,壓扁了一穗剪秋羅。花牛、綠草地、剪秋羅色彩鮮明,畫面感極強。“壓扁了剪秋羅”可以看出花牛的無拘無束。
第二節:花牛在草地上睡覺,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為一體,“霸占”一詞寫出了花牛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無拘無束。
第三節:花牛甩著尾巴走在在草地上。“小尾巴甩得滴溜溜”這個動作令我們感受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和快樂。
第四節:夕陽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覺。“做夢”和“偷渡”是擬人修辭,做夢可以夢到很多東西,偷渡則給人神秘之感,指太陽悄悄地落山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這兩處擬人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們可以設想,也許花牛在夢中有美味的青草,有蛐蛐在彈琴,有傍晚的陽光......
讀著這首詩,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頭憨態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臥,都悠閑散漫,自由自在。隨著它的行動,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動的太陽、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現在我們面前。
《花牛歌》這首詩歌描寫了一只或坐或走或臥,都悠閑散漫,自由自在的花牛。隨著它的行動,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動的太陽、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現在我們面前。表現出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喜愛與向往。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筑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白馬山(又稱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時間
1課時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三、課堂小結
仿照本詩學寫一首小詩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涵。
2.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分析詩文的蘊意,培養學生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思索、反思歷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語,深入分析詩歌的意蘊。
教學難點:詩歌意象分析。
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秋晚的江上
一、新課導入:
用一幅畫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
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
1.教師范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
強調字音---一瞬(shùn)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