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8
這是帶刺的朋友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認識本課“棗、饞”等11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扎”,借助圖像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主要事件。在學習刺猬偷棗過程的基礎上,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2.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棗的高明,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法:朗讀指導教學。
學法:朗讀聯想感悟學習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有美妙的聲音,會唱歌的小鳥。今天,我們還要來認識一位來自大自然的朋友,它就是(課件1出示課題),一起讀。
2.老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檢測預習。
1.出示本課生詞(課件2)。
(1)同桌互讀,糾錯。
(2)開火車讀,糾錯。
(3)抽生分行領讀,鞏固。
(2)(課件3、4)重點學習“棗、饞”,記準“棗”的字形,理解“眼饞”的含義。
2.初讀課文,鞏固生字,感知內容。
(1)開火車讀課文,思考課文內容。
(2)完成“帶刺的朋友小檔案”(課件5),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會概括事件的主要方法。
三、品讀高明。
(一)瀏覽課文,理解高明。
1.用文中的句子來夸一夸小刺猬,理解“高明”一詞的含義。
你們能用文中的句子夸夸只小刺猬偷棗的本事嗎?(課件6)(高明)理解“高明”(技藝高超)
(二)品讀偷棗,感悟高明。
大家想不想跟著這只高明的小刺猬,一起去偷一回棗?
(生答:想)
那就讓我們出發吧!親愛的小刺猬們,不過有個要求,你要努力向刺猬老師學習,不要被主人發現呀!
1.爬樹高明,高在小心謹慎。
(1)我們的刺猬朋友偷棗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答:爬樹)
(2)找出文中描寫刺猬爬樹的語句:(板書爬樹)
(3)朗讀品悟。(課件7)
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
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聰明的小刺猬們,你們注意到刺猬朋友是怎么爬樹了嗎?自由朗讀。
抽生讀,采訪。教師范讀。
集體朗讀,小刺猬偷棗可真小心謹慎啊,所以——(學生接讀:緩慢地往樹上爬……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2.搖棗高明,高在用力。
小刺猬開始搖紅棗了,搖紅棗的時候刺猬先停住腳,然后——(學生接讀:用力搖晃)(板書:搖棗)
指導朗讀6自然段。(課件8)理解“興許”的意思,從擬聲詞中感受刺猬的聰明。小結動作描寫中擬聲詞讓刺猬偷棗更加生動有趣。
3.跳樹高明,高在迅速。
過渡:紅棗兒掉到地上了,小刺猬還呆在樹上呢?它該怎么辦呀?(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9)
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樹上那個家伙就噗的一聲掉了下來。聽得出,摔得還挺重呢!
交流動作“掉”。刺猬是怎么掉下來的?(噗的一聲),理解“噗的一聲”,這句話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刺猬偷棗很高明?(速度特別快)
指導朗讀,對呀,刺猬這小家伙不僅聰明,而且速度特別快,趁我還沒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樹上那家伙就——(學生接讀:噗的一聲掉了下來。)
自由朗讀課文第8—9自然段。
4.攏棗扎棗,高在周到。
(1)談話過渡:刺猬從樹上掉下來是為了干什么?能用你畫的句子說說嗎?(學生自由發言)(課件出示10)
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么著,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著滿背的紅棗,向著墻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生自由朗讀,交流動作“歸攏、打滾、扎、馱”、跑。理解詞語“歸攏”(把散落的東西堆到一起)。(板書:歸攏打滾扎棗馱棗快跑)
5.小結:
小刺猬偷棗時的這一連串機靈、聰明的舉動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難怪他會由衷地發出感慨——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課件出示11)
理解“欽佩”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四、復述偷棗,再悟高明。
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動作的描寫,把它偷棗的過程寫得活靈活現。請你用“小刺猬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開頭,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課件出示12)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抽生講故事。
五、推薦閱讀。
1.齊讀(課件出示13)。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離這兒遠不遠?窩里還有沒有伙伴?好奇心驅使我躡手躡腳地追到水溝眼兒,彎腰望去,水溝眼兒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經沒了蹤影。
2.推薦宗介華的《帶刺的朋友》。
六、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帶刺的朋友
跳樹
搖棗歸棗
爬樹打滾扎棗馱棗快跑
【教學設想】
教學時,以題目為中心“帶刺的朋友是誰?”引出。然后了解發生在刺猬身上偷棗的事。最后,又回到課題,文章題目起得好,“帶刺”有著雙層含義,并和文章內容相對應。
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多讀,在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作者文章無處不在的對刺猬的喜愛之情。
關于體會句子中對事物的動感及感受的描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意識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這種寫法。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句子寫得有聲有色有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1.教師導言:同學們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結交了許多朋友。有的給你精神上的鼓勵,有的給你學習上的幫助,有的給你的生活帶來樂趣……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別的朋友,它是一位(帶刺的朋友)。
2.揭題:23 帶刺的朋友。(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師:帶刺的朋友是指誰呢?(刺猬)
4.師:請你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刺猬。
(1)刺猬有喜靜、怕光、晝伏、夜出的習性。
(2)刺猬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種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為生。如毛毛蟲、甲蟲、蝸牛、蚯蚓等小動物和水果。
(3)刺猬適應能力強,疾病較少,沒有傳染性疾病。
(4)刺猬冬眠。冬眠結束,刺猬醒來,當氣溫上升到10度時,刺猬會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尋找水源。
5.從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小刺猬了解還真多,可見大家都很喜歡小刺猬。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歡刺猬,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作者筆下的小刺猬。
二、整體感知,厘清脈絡。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過什么事寫出對刺猬的喜愛之情?找出相應的小節,用簡要的話概括地說。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
3.檢查預習,認讀詞語,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語。
三、品讀課文,體驗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1.到底是多么誘人的棗兒會吸引這位帶刺的朋友來偷棗呀?從書上找出描寫棗兒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
2.指名交流,并齊讀第1自然段。
課件出示:秋天,棗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棗,風兒一吹,輕輕擺動,如同無數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看著就讓人眼饞。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這段話抓住紅棗兒的“動態美”“數量多”和“香味”來描寫紅棗,尤其是比喻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紅棗的樣子。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內容的表述更生動形象。)
4.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贊美紅棗兒的美和誘人。(齊讀第一小節)
5.談話過渡:這棗是多么誘人啊,真讓人眼讒,怪不得會引來刺猬偷棗兒。
教學目標
課文《帶刺的朋友》教案
1.會認“棗、饞”等11個生字,會寫“棗、忽”等13個生字,結合語境確定多音字“扎”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3.從刺猬偷棗這件事中朗讀體會刺猬的高明,體會“我”對刺猬的喜愛與欽佩,并能細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對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對刺猬的朋友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創設情景
師:今天,我們隨作者一起來認識一位朋友,它渾身長滿刺,是一位帶刺的朋友。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理清脈絡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抽查生字認讀。
2.請大家聽讀課文,認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書:喜愛)
出示:作者通過講述刺猬 事件寫出對它的喜愛之情。(提示:用“誰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說一說)
三、讀讀議議,體驗感悟
(一)學習第1段
過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樣的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段文字,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如何描寫棗子的`。
出示PPT:秋天,棗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棗。
秋天,棗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棗,風兒一吹,輕輕擺動,如同無數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看著就讓人眼饞。
哪一句的描寫更誘人?學生交流。
(二)學習2~11段“刺猬偷棗”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話寫出了作者對刺猬偷棗這件事做出了評價,并用直線畫出來。
出示: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書:欽佩高明)學生交流、板書偷棗過程。
作者親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棗過程,他是怎么寫的呢?其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讀讀句子,體會。
學生邊看動畫邊復述刺猬偷棗的經過。
小結:這一連串可愛、調皮、聰明的舉動都沒有逃脫作者的眼睛,難怪小作者會說:“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作者通過仔細的觀察,生動地記敘了刺猬偷棗的過程,寫出了自己對刺猬的喜愛之情。試著根據板書,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說清寫了什么事,再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布置
1.書寫生字。
2.閱讀:宗介華的《帶刺的朋友》。
教學目標:
1、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2、朗讀課文,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的兩件事例。
3、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
4、學會介紹刺猬,體會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反映動物獨到的本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的兩件事例。
教學難點:
學會介紹刺猬,體會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反映動物獨到的本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獲季節。瞧,圖上畫著什么呀?
出示《秋棗》圖,學生說圖意,師引導學生用上動詞“掛滿”、數量詞“一顆顆”,來體現紅棗兒的大和多。
引導學生比較詞句活動室2(1)的兩句句子,體會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動。
學生朗讀句子。
2、棗兒長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來嘗一嘗?這不,咱們這位帶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搶先行動了。
出示刺猬圖,出示課題,齊讀。
它是誰呀?
出示“——刺猬”,再讀。
破折號有什么作用?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課前都預習過課文了,現在老師先來檢查一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
出示預習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刺猬的幾件事?分別是哪幾小節?
2、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共同點評。
3、課文寫了刺猬的幾件事?分別是哪幾小節?
出示兩幅課文插圖,明確2~9節講了第一件事,10~15節講了第二件事。
三、小組合作,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四人學習小組分別輕聲朗讀2~9、10~15節,討論:課文寫了刺猬的哪兩件事?
2、集體討論交流。
歸納板書:一天晚上,刺猬偷棗兒。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擊退了大黑狗。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刺猬是偷棗兒的呢?默讀2~9節,圈出刺猬偷棗時的動作。
學生交流,歸納板書:爬 停住腳 搖晃 掉 歸 滾 馱 跑
2、刺猬偷棗兒的本事怎樣?從哪些動作能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 “搖晃”、 “歸”體現了刺猬的聰明、機靈。
3、刺猬不但偷棗兒的本事高明,而且護身的本事也很大。我們再來看看它是怎樣用刺擊退大黑狗的。默讀10~15節,用“○”圈出刺猬的動作,用“~~~~”劃出大黑狗的動作。
學生交流,歸納板書:刺猬: 出來散步 縮成一團
大黑狗:撲 掉過頭去 哀叫著溜走
4、連續兩天晚上,小作者親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棗兒,如何用刺擊退大黑狗,他覺得刺猬怎么樣?
出示“我”贊嘆刺猬的兩句句子,指導朗讀。
5、是啊,刺猬聰明、機靈,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歡它啦,所以把它稱為——
生接:帶刺的朋友。
五、學習文中的事例介紹刺猬獨到的本領。
1、那么學了課文,你喜歡刺猬嗎?能不能來夸夸它?
出示兩個說話練習,學生任選一個準備。
指名交流。
2、請兩個學生分別介紹兩個事例,與老師合作介紹帶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說話練習。
師:我有一個帶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棗兒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師:我真喜歡這個帶刺的朋友。
3、連起來介紹刺猬和分別介紹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這句話起了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體會介紹完一個事例,要介紹第二個事例時可用過渡句連接。
4、誰能連起來介紹一下刺猬?
指名介紹。
六、寫作小實踐。
教學反思:
整堂課比較順利,但前半節上得比較從容,后半節上得比較倉促。尤其是說話練習部分,沒有時間指名較多的學生來練說,連起來介紹這一環節跳過了,拖堂5、6分鐘。反思整個教學實施過程,覺得在前半節某些地方浪費了一些時間。
1、導入環節“看圖說話”對學生估計不足,學生看了圖,僅說出了“圖上畫著紅棗兒和棗樹”,在引導學生將圖意說清楚,說具體上花了一些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明確說話要求,訓練說話完整的能力。
2、討論哪幾節分別寫了兩件事時,學生中出現了不同意見,部分學生認為“我”想法和“我”與爸爸的對話不屬于事情之中。可見學生對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劃分段落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這節課的重點,學生在小組討論時花了大量的時間讀課文,卻沒有具體討論歸納,以致于交流時,一生講了大段意思,卻沒有歸納出重點。可見學生的概括能力還有待于培養提高。
這節課教學目標得到了落實,學生在課堂上反映出的問題也屬正常。整堂課氣氛輕松活躍,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投入,教學效果良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